方格精選

臺灣文學館: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可讀‧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秋連假時本來想著去美術館走走,但是騎到半路又變更心意想著還是先去文學館走走好了,逛臺文館是從高中就開始培養起的習慣,不曉得要做什麼事又想出門走走的時候,就會去臺文館看看。

臺文館的展覽一向都滿有可看性(對我這個文學人來說),時間和體力允許的話,我通常都是一次逛完全部的展區。但常設展時間較長,有時候間隔比較短就去臺文館就會PASS。

raw-image


個人非常喜歡這一個特展,從標題、視覺設計、展覽導引到內容介紹都相當出色,尤其喜歡呈現文本的方式,不管是用布面方框呈現或者紙面或其他載體,都能夠吸引住觀賞者的目光,引人閱讀。

首先關於標題〈可讀‧性〉,用字與模糊化的呈現方式,將在過去那些保守傳統的時代中,性與女性、同性等不可明言、不可言說、不被看見的狀態呈現出來了,那時候她/他們只能在渺茫曖昧的黑霧中摸索猜測,並且在逐漸明朗的現在讓文字清晰化,那些被汙名的過去,終於准許被寫出來,終於可讀(allow to read)。

另一層意義,在那樣的保守環境中,「性」所包含的一切都是隱晦的,被壓抑的,好比「女書」的不可讀,那些過去不被理解的,漸漸有人說有人懂了,不能宣之於口的曖昧,終於能夠說得讓眾人明白,「性」從暗黑到陽光下,終於是readable。

展中展〈清明夢〉──紙,性別,衣服

raw-image


衣服作為一種遮蔽身軀的工具,可以象徵性別、性慾符號,包含了年齡、社會位階、職業等等。若與展覽中所提及的概念結合,一件衣服等於是一個社會性別事件。

林投姐的黑衣,施叔青的《行過洛津》寫穿上女裝的男性,永誌不忘的玫瑰少年,莫那能的雛妓。每一件都彰顯了臺灣人是如何經歷過種種的血淚事件,如    何抗爭,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百花齊放的自由。

看著衣服上展翅欲飛的蝴蝶,看見的彷彿是沒能長大的孩子曾做過的夢。

raw-image

從女鬼到女權,從變態到同婚

raw-image

從內容來說,主題脈絡清晰,將性別文學的階段性發展做出區分,除了現場有年表外,每個階段的引導文字和代表性作品也能夠清楚明確的摘要該階段的重要性與里程碑,內容分量適中,節錄片段也能夠引起共鳴,引導性足夠,不會讓觀賞者囫圇吞棗,「可讀性」很高。

雖然展覽中某些文學作品的片段重複性相當高,但我倒是不覺得多餘,更加彰顯了這些文本在性別文學上重要的意義。整個展覽看下來,至少你會記得這些作品。

展覽從女鬼傳說談起,逐漸帶入愈來愈多的性別文學、女性作家等等,可看出在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先探出頭的是這個社會被壓抑的另一半──女性。因此可以先看見的是女性的發聲,再到爭取權利的過程,繼而悄悄用觸角試探的是關於性向的議題,相對在社會中處於小眾的族群,最後是近年來有更多人開始關注的metoo議題,性暴力受害者的發聲。

raw-image

隨著發展順序逐步看見性別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開出花來,如何絞盡腦汁用各種方法發出聲音,灑下多少的血淚讓世人看見。

年表與作品能夠在此被看見,前人付出的努力終不是展中文字三言兩語就能得來的,也提醒了觀展者,前人是如何掙扎著完成這些作品,沒有什麼權利得來是容易的,沒有什麼努力是白費的,只要鼓起勇氣持續發聲,不管用什麼方式,總有一天會被看見,甚至改變世界。

在最後面提供了莫比烏斯環給觀展者。

raw-image

結語也許老套,但個人有被打動。
我們知道,性別意識開放的生活世界,才能坦然穿著最自在的衣服,面對自己的性別,獨一無二。

文學,為臺灣社會打開性別感受的開關,從自己的房間、開啟的衣櫃、旗幟飄揚的街頭,我們臺灣的今天,男女幾乎平起平坐、選出臺灣第一位女總統、訂定接納同婚的法律,無疑已是全球性別意識的前段班。

因為我們持續書寫、不停對話,所以勇敢穿越烏雲、淋著雨滴,才能在彩虹之下曬著太陽。

珍惜書寫的感受,相信文學的力量。性,不只可讀,更加能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清時的沙龍
3會員
5內容數
電影看得不多,但偶爾會把心得簡短收集起來,紀錄觀影的當下感受到的一切。
清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2
終於去看了宮崎駿的《蒼鷺與少年》。去看之前略有耳聞許多人看完之後感到錯愕和不解,但我看完之後,反而覺得這部作品除了一些腳色的象徵意涵可能有討論空間外,主軸故事其實相當傳統而單純。
2023/11/12
終於去看了宮崎駿的《蒼鷺與少年》。去看之前略有耳聞許多人看完之後感到錯愕和不解,但我看完之後,反而覺得這部作品除了一些腳色的象徵意涵可能有討論空間外,主軸故事其實相當傳統而單純。
2021/10/13
斷斷續續的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讀完前陣子相當熱門的《莫斯科紳士》,一直以來就不是很喜歡讀西文翻譯小說,因為記不住名字,還常常出現極多的角色(大約在小時候讀《百年孤寂》時被西文書擊沉,雖然我還是有看完它)。尤其《莫》又是蘇聯背景,那些俄國人的名字實在是太長又長得太像了!關於共黨的發展我又不熟悉,因此書
Thumbnail
2021/10/13
斷斷續續的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讀完前陣子相當熱門的《莫斯科紳士》,一直以來就不是很喜歡讀西文翻譯小說,因為記不住名字,還常常出現極多的角色(大約在小時候讀《百年孤寂》時被西文書擊沉,雖然我還是有看完它)。尤其《莫》又是蘇聯背景,那些俄國人的名字實在是太長又長得太像了!關於共黨的發展我又不熟悉,因此書
Thumbnail
2021/10/10
面對年老的雙親及他們漸漸崩壞的記憶力,這部電影彷彿一個預示,讓尚且健康壯盛的我們可以試著從失智患者的角度窺見,對於他們來說,世界變得多麼混亂且困惑。  電影沒有誇張喧譁的情緒,只有愈來愈沉寂、愈來愈無法成言的一名老父親。即使身邊陪伴的親人不多,對於父親來說已經足夠造成混亂,這個人消失在眼前後出現的又
2021/10/10
面對年老的雙親及他們漸漸崩壞的記憶力,這部電影彷彿一個預示,讓尚且健康壯盛的我們可以試著從失智患者的角度窺見,對於他們來說,世界變得多麼混亂且困惑。  電影沒有誇張喧譁的情緒,只有愈來愈沉寂、愈來愈無法成言的一名老父親。即使身邊陪伴的親人不多,對於父親來說已經足夠造成混亂,這個人消失在眼前後出現的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家計會舉辦的性文化展覽,探討了標籤、刻板印象、性別定型的影響。受舉辦單位所限,性別論述偏向自由主義,具啟蒙作用,不夠深入。展覽形式有趣,互動性高,展示不同參加者的觀點和感受。當中,我被展區的厭女言論氣到,寫下拜金、公主病、蕩婦等女性污名的反駁,並敘述我對跨性別、男同性戀、愛滋病患者的一些觀點和立場。
Thumbnail
家計會舉辦的性文化展覽,探討了標籤、刻板印象、性別定型的影響。受舉辦單位所限,性別論述偏向自由主義,具啟蒙作用,不夠深入。展覽形式有趣,互動性高,展示不同參加者的觀點和感受。當中,我被展區的厭女言論氣到,寫下拜金、公主病、蕩婦等女性污名的反駁,並敘述我對跨性別、男同性戀、愛滋病患者的一些觀點和立場。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月初時去台南美術館二館看了《藝術是自由的力量》展覽,這是一個由台灣及日本專為心智障礙者所策的展,有別於過往多為繪畫與陶藝的展出,這次也展示了編織、書畫、裝置及各類媒材的作品,讓大家可以看見這些心智障礙者所帶來的高度創造力、自由度與可能性。 整個展區蠻大的,而且很有循序漸進的感覺,先從平面繪
Thumbnail
月初時去台南美術館二館看了《藝術是自由的力量》展覽,這是一個由台灣及日本專為心智障礙者所策的展,有別於過往多為繪畫與陶藝的展出,這次也展示了編織、書畫、裝置及各類媒材的作品,讓大家可以看見這些心智障礙者所帶來的高度創造力、自由度與可能性。 整個展區蠻大的,而且很有循序漸進的感覺,先從平面繪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在市面上鸛鵝成列的台灣OO史書冊中,陳明惠教授的這本書之鶴立雞群,不僅在其縱貫廿年,涵括137名女性藝術家作品,特別之處在其「體例」:這本書不是以編年時序分章節,不是以媒材、宗派來歸類藝術家,也不是以地域為準據,乃是依據全球女性主義思潮的演進趨勢,歸納出議題與風格的經緯來鋪排綱目。
Thumbnail
在市面上鸛鵝成列的台灣OO史書冊中,陳明惠教授的這本書之鶴立雞群,不僅在其縱貫廿年,涵括137名女性藝術家作品,特別之處在其「體例」:這本書不是以編年時序分章節,不是以媒材、宗派來歸類藝術家,也不是以地域為準據,乃是依據全球女性主義思潮的演進趨勢,歸納出議題與風格的經緯來鋪排綱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