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唐詩〈旅夜書懷〉:杜甫也會發抱怨文

2021/11/0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是不是這樣的夜晚你才會這樣想起我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岸邊的小草任微風吹佛,夜裡一艘有著高聳桅杆的船,孤獨的飄泊著。首聯就強烈傳達了作者的孤寂之感。
網路圖片
  我們要知道,當一個人得意歡樂、白天人聲鼎沸之時,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或因外在喧囂的干擾,對於周遭一草一木的變化,是很難感知的。唯有人心思敏感,或者夜幕低垂的時刻,才會提高環境的覺察能力。所以草的「細」、風的「微」,都因為作者的孤「獨」,與「夜」的靜謐,才得以知曉。可以說杜甫情緒的低落,不只是自身遭遇的緣故,更隱含著環境的影響。因此這兩句表面上寫景,實則寫出自身寂寞之感,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確實有其道理。
  這種情景交融手法的運用,不只出現在文學作品,更表現在影視戲劇裡。常常看到偶像劇,男女主角分手,便大雨滂沱,分不清是淚水還是雨水;和好如初之時,則又手牽著手,一同望向遠方那湛藍無雲的晴空,見那飛機直上滑過。

二、杜甫是攝影高手

  坦白說,初讀首聯兩句,我的內心其實沒有多大的感觸,直至看到頷聯二句,才知道此詩的妙處。我總覺得詩是強調結構的文體,必須要互相搭配,才看得出詩人用心的一面。
  頷聯說:「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星辰的照耀,更顯原野遼闊,皎潔月光在奔向東流的江水中翻動。這兩句單看便能引起讀者內心極大的感發,讓我想起詩佛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都是很有畫面感的句子。你去看,無論是子美的「星、月」,或是摩詰的「煙、日」都是很具體的事物,再搭配平野的遼「闊」、江水的盛「大」、荒漠的「大」器、河水的綿「長」等背景,彷彿相片,有遠景、有近景,有對焦,有刻意的模糊失焦,造成「景深」效果。這是很高明的技巧,短短五個字就能夠呈現相機的功能,不得不佩服詩人繪景描摹功力的高超。
網路圖片
  另外,同樣是寫景,私以為杜拾遺「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又比摩詰居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來得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固然好,但寫的是平面的圖畫風景,但「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利用「垂、湧」二字,讓平面的風景照,注入了動態的活力。特別是「垂」這個字,如果是我來寫,大概只會用「明」。「星垂平野闊」、「星明平野闊」,如果就平仄上來看是沒有差別,但在鍊字上差別就出現了。「明」直言了星辰的「亮」,表現上未免過於直接,況且無法與下一句的「湧」搭配。「垂」字就不一樣了,不只可以展現星星照亮原野的一面,也與「湧」的動態感相呼應,更重要的是它點出了空間感。「星明平野闊」,只是2D的平面空間,但換「明」為「垂」後,就好像跟整個曠野拉出一道3D的立體錐體,從二維空間躍升至三維空間。
  然而,更厲害的是,這兩句不是單純寫景,而是藉著這壯闊之景,襯托出首聯的幽微之景;藉著星、月的明亮之景,襯托夜晚的晦暗之景;藉著遠景,襯托近景。換言之,大對比小、亮對比暗、遠對比近,烘托出自身生命的孤寂與幽暗,與詩人的情緒暗合。讓我想起現代派靈魂人物紀弦的〈狼之獨步〉:「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用「曠野」之大,對比出「一匹狼」的渺小,以大襯小,更顯落寞、孤單。試想,要一個人表演孤寂的情緒或許很困難,但我們可以藉由鏡頭的拉遠,以及場地的空無一人,反襯出其孤單的愁緒。不過,紀弦只寫出大與小的對比,杜工部則再翻一層,明與暗都寫進去了,更將原本平面的向度,拉出立體的三度,這是詩人厲害的地方。

三、矛盾的是詩句,也是自己

  前四句是寫景,呼應題目的「旅夜」,接著筆鋒一轉,要寫題目的第二部分「書懷」,敘寫自身的情懷。
  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難道我杜甫只能靠著文章成名嗎?應該是老了、生病了,才從官場上退休。作者一生顛沛流離,抑鬱不受重用,這兩句可以說是他內心沉痛地呼喊。從內容上來看,杜甫明明是以文章著名於世,卻直言否認,可見另有抱負,因此認為自己是因為年老生病而被辭退,當然不是真話,而是一種自我解嘲。形式上,「豈」是反詰語氣,答案在問題反面,因此也可以說是一種肯定語氣,「應」則是推測語氣,是一種不確定的關係。上下兩句語氣的不協調,形成所謂的矛盾句。換言之,是一種是非關係不穩定的狀態,呈現老來無成的無奈與悲痛。因此,矛盾的不只是詩句,更是自己的人生。大文豪魯迅的著名小說〈孔乙己〉最後結尾:「他大約的確是死了」,將推測語氣「大約」與肯定語氣「的確」對舉,造成反差,也是一種別有意圖的安排,小伙計按常理來判斷,孔乙己必死無疑,但情感上卻又不希望他死亡,這種內心掙扎、矛盾的情感,與此處頗有類同之效。

四、杜甫成了鷗

  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隻身四處漂泊的自己像什麼呢?就像那在廣袤天地間的一隻沙鷗。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抑鬱不得志,好不容易遇到懂得賞識他的節度使嚴武。無奈造化弄人,不久嚴武逝世,子美頓時失依靠,離開四川浣花草堂,帶著家人乘舟而下,寫下了這首〈旅夜書懷〉,抒發旅途夜晚時的所見所思,以及對政治抱負無法舒展、輾轉飄泊的淒苦心境。
網路圖片
  於是乎作者就將這滿腹的委屈與牢騷,訴諸紙筆,藉著諾大天地裡的一隻鷗鳥來自比,呈現一種悲涼之感。潮間帶上的鷗鳥,理當是自由自在獵食、飛翔,像是范希文〈岳陽樓記〉:「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傳達出自然萬物一派輕鬆和諧的一面。或是《列子·黃帝》中的一段故事:
海邊住著一位喜愛鷗鳥的人,每天早上都會到海邊看海鷗。時間一久,鷗鳥漸漸不再防備此人,甚至與之相隨相伴、相狎相昵。一天,父親希望他抓隻鷗鳥回家,以供玩樂。第二天,一如往常到了海邊,但鷗鳥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久久盤旋,再也不飛下來。
  這就是「鷗鷺忘機」的故事,表示當一個人沒有欺詐之心時,天地生物自然與之相處、親暱,更是一種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思想。正所謂境隨心轉,鷗鳥本該自得自樂,卻因為杜甫將自身的遭遇,移情於鷗鳥身上。至此,鷗鳥不再自由,而是煢煢然,孤獨展翅於蒼穹之中。是以詩句「飄飄」二字,復以整首詩歌所營造的氛圍,鷗鳥成了杜甫悲憤的化身,心中有所哀嘆,處處被排擠,真心換絕情,有著一種何處是家,處處為家,漂泊無依的悲鬱基調。
 我很喜歡「天地一沙鷗」,看似平淺的一句,實則蘊含作者滿腔的無奈。重則輕寫,輕則重寫,增其一倍之情。愈是沉重的情感,用愈簡單的語句描寫,反而更能呈現出悲悽與抑鬱。就像與分別十幾年的友人再聚,一句:「最近可好?」便讓人久久不能自已了!

五、大家一起來發抱怨文

  109年學測國寫題目是「靜夜情懷」。如果是柳宗元來寫會是這樣的: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是一首藏頭詩,「千萬孤獨」正是柳子厚發自內心的吶喊。如果是張繼來寫則會是: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
滿滿的鄉愁,滿滿的失眠,溢滿在孤獨的客鄉冷夜裡。同樣的夜晚,同樣在舟楫,這種羈旅漂泊,思鄉愁緒,在靜謐的雪夜,特別容易引人愁思。
  杜子美呢?對我來說這首〈旅夜書懷〉,可以強烈感受到他始終忘卻不了紛擾的俗事與自我,滿滿的沉鬱之情,而沒有「超凡入聖」那種高不可攀的聖人情思。
  以往我們教授杜甫時,總不斷強調他是「詩聖」,詩歌多麼關懷民瘼,關注民間疾苦,這種偉大的情操是高尚的,是聖人的展現。然而,對學生來講卻是有距離的。畢竟要求高中生成為聖人,實在殊難想像,沒有期待可能性。
  所以我會跟學生說,當杜甫遇到人生的阻礙與關卡時,他也會發抱怨文,表達自身不受重用的憤懣之情。就像你們不開心的時候,會找人宣洩,或在ig發圖,或在臉書發文,古今情感是一致的,古人離我們並沒有那麼遙遠。
  我不知道杜甫後來如何處理他的鬱悶情緒,至少在這首詩是看不出來的。不過,當情緒已洩洪,當眼淚已流盡,就該拭去淚水,重新拾起自己那一顆破碎的心,並邁步向前。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敢肯定你比杜甫強了!他是詩歌界的聖人,你則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跳脫「忠孝仁愛」的思想吧!脫離國文課本裡「非聖即仁」的禁錮吧!讀詩,不只讓我們更了解古人,也讓我們透過千錘百鍊的文字,找到與自己惺惺相惜的人,並成為那更好的人。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2會員
88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