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與達摩祖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前情提要:劉裕成功擊潰桓玄後,恢復晉祚,挾著巨大功勳而圖謀篡位,因此發動北伐,成功收復洛陽與長安。並於西元420年,劉裕接受東晉末代皇帝晉恭帝的禪讓,開創了南朝中的宋朝,是為宋武帝。劉宋最大特徵,就在於組成其政權的核心成員並非貴族,而是武將。其後宋文帝開創了三十年元嘉之治,但因發動與北魏的戰爭,一敗塗地後,宋朝國力便開始走下坡,而皇室間爭奪權位引起宗族間的互相殺害,更加速了宋朝的滅亡。

消滅宋朝並建立南齊的蕭道成,親眼見證了宋朝如何因骨肉相殘,而步上滅亡之途。因為這個緣故,他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們重蹈覆轍,可說是費盡了苦心。然而南齊最後還是難逃亡國的命運,由此可知這個現象的本質並沒有那麼單純。

宋朝奪去了貴族的兵權,卻發生皇族之間互相猜忌,這些皇族既然連親人都無法信任,只好另尋能夠信任的人。而在當時的狀況下,要在現實中找到值得信賴的人物,對方一定不是皇族,通常是出身卑微的人。宋朝最後遭異姓武將蕭道成篡位,或許是必然的結果。劉裕以卑微的身分發跡,一生中總是憑著自己的實力,打倒並殺害對手,這樣的價值觀,當然也會顯現在其家庭教育上。何況其子孫成了位高權重、手握重兵的皇子,再加上親人之間互相猜忌,最後骨肉相殘也是可以預期的。

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南朝時代,有著相當嚴格的身分階級制度,但是社會各階層卻普遍存在著以下犯上的風氣。不僅是中央,就連地方的軍閥,也出現了許多希望透過領袖揚名立萬,讓自己跟著出人頭地的基層人士。不論是於公於私,居上位者都不斷承受來自下位者的這種壓力。負責統率藩鎮的皇子們,承受來自屬下們的升官欲望,到頭來只好想盡辦法篡奪皇位。

想要靠與上位者打好關係,以獲得更高地位的人,可不是只有武將而已。還有很多人憑藉武力以外的方式,贏得上位者的青睞,得到了飛黃騰達的機會。特別是靠著巴結皇帝以壟斷權勢的弄臣,在當時的史書內被稱為「恩倖」。 另一方面,宋文帝之後的孝武帝,推動中央集權,把權力全部攬在自己身上。權力過於集中的結果,導致皇帝身邊需要一大群幫他辦事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為政者的需求與庶民階層的崛起,形成了各取所需雙贏的局面。雖然在宋文帝時期,便已出現這樣的徵兆,但直到孝武帝之後,才開始出現恩倖政治大行其道的現象。

而這些「恩倖」,大多是商人或具有商業背景的人物。這些人活躍於南朝的政治界,與當時的貨幣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南齊的興亡

西元450年北魏南侵之後,宋朝國力便一蹶不振,到了宋明帝時代,淮水以北至山東半島已全遭北魏奪走。後來消滅宋朝,建立南齊的蕭道成(齊高帝),正是崛起於這一帶的軍閥。他在北魏的淮陰地區(江蘇省)以軍閥的身分不斷累積實力,最後被徵召至中央,擔任軍政職務。宋朝末年,他在平定了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範、荊州刺史沈攸之等人的叛變後,趁機消滅國力空虛的宋朝,建立了南齊。南齊初期,齊高帝及其子齊武帝一改宋孝武帝以來的施政方針,以回到尚未受北魏侵犯前,元嘉之治時期的安定社會為目標,成功讓社會恢復一定程度的小康狀態。其象徵性的政策,就是廢除了「臺使」制度,之前的宋孝武帝時期,宋朝因與北魏交戰而導致國庫空虛,宋孝武帝為了確保中央的財政來源,自中央派遣使者至地方,監督官員的徵稅狀況,這就是「臺使」。但許多臺使仗勢著其中央高官的身分,犯下許多不當斂財的違法行徑,令百姓深受其害。齊武帝的兒子竟陵王蕭子具有鑒於此弊端,建議朝廷廢止這個制度。此外,當時還採取了延長地方官任期以鞏固其地位的政策,希望能藉此改善民政。

但當時的社會局勢光靠這些政策已難以安定民心。宋文帝末年,朝廷曾為了攻打北魏而向百姓徵兵,到了宋孝武帝時期,又不斷加稅及過度徵調勞役,而這些稅役徵調的工作,則全交由臺使負責。另一方面,當時的士人(貴族)並不用負擔稅役。每個人的戶籍上都會註記是「士人」還是「庶民」,但是財力雄厚的庶民可以藉由賄賂,改為不用負擔稅役的士人,西元486年,朝廷決定對戶籍實施檢査並加強課稅,此舉引來百姓反彈,為南朝財政提供穩定來源的浙江一帶,發生了庶民叛亂事件,由於領頭者為唐寓之,史稱唐寓之之亂。百姓對戶籍的竄改,不僅讓士、庶的區別變得模糊不清,而且造成稅賦、勞役來源減少,使財政更加吃緊。如此一來,沒有竄改的百姓就必須負擔更重的稅役,形成惡性循環。此外,齊武帝沿襲了上代重用恩倖的風氣,並沒有加以匡正。 總之,宋朝的諸般弊端到了南齊,依然沒有獲得根本的改善。不僅如此,後來繼位的齊明帝,非但沒有設法鞏固王朝基業,反而還實施恐怖政治,將諸王一一殺害,造成皇室分崩離析。因為這些緣故,南齊從建國到亡國只有短短二十三年。

梁武帝時代

南齊的齊明帝為了守住自己的皇位,不惜殺害齊高帝、齊武帝的兒子多達二十餘人,其皇位由帶有「惡童天子」臭名的東昏侯繼承,隨後遭蕭衍(即梁朝開國皇帝梁武帝,在位期間西元502至549年)於雍州襄陽舉兵消滅。

蕭衍是南蘭陵人(今江蘇省常州市),屬於南齊蕭氏一族,父親蕭順之是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的族弟,亦是南齊的開國功臣。蕭衍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從小就展現出文武雙全的才幹,族人們皆對他寄予厚望。他是南齊皇族內的知識份子,為史上著名的竟陵王蕭子良的「竟陵八友」之一,學識涵養豐富,對儒學、老莊思想及佛教學都有極深造詣。南齊末年,東昏侯的暴政令人髮指,連蕭衍的哥哥蕭懿也遭到「賜死」。西元501年,蕭衍集結藩鎮及襄陽地方的豪族勢力,向東昏侯興師問罪,最後攻陷建康。西元502年接受禪讓,開創了梁朝。

蕭衍(梁武帝)懷抱著經世濟民理想與責任感,採取寬厚的施政方針,致力於恢復百姓生計。在官吏任用策略上,他一方面明確區分士庶貴賤,一方面又為了順利推動國政,採取重視個人才能與教養的方針,督促貴族階層發起自我革新,同時並進行官制改革,整頓貴族制度。在梁武帝的努力下,這個時期成為南朝史上少見的太平盛世,百姓過著安定、和平的生活。梁武帝在位長達近五十年,由於施政有方,文化繁盛一時。談到梁武帝,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梁武帝愛好佛學,曾與印度來的高僧菩提達摩有過一面之緣,由於達摩祖師為中土禪宗帶來來巨大的影響,值得我們好好的來了解禪宗。

菩提達摩

我們就從「拈花微笑」這個故事開始吧!禪的起源,據《大梵王問佛決疑經》裡記載:有一次,大梵天王來到靈山會上,將一枝金色波羅花獻給釋迦牟尼佛,請佛陀為眾生說法。佛陀應請登座,面對八萬四千與會大眾,默然不語,手拿著波羅花(拈花),環示大眾。當時,會眾都不明白其中的奧祕,困感不解。只有摩訶迦葉會心地展顏一笑(微笑)。佛陀知道迦葉已經領會,於是當眾宜布:「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付囑摩訶迦葉。」這就是禪宗的開始。佛陀傳授給迦葉尊者,乃至後來禪宗一脈所傳的,就是這個「正法眼藏」,以心印心!

達摩的老師般若多羅尊者(禪宗第二十七祖)是東印度人。般若多羅得法後,遊化到了南印度。南天竺國香至王崇奉佛教,三位王子也信奉佛法。般若多羅知道三太子菩提多羅是法器,只因時機未到。等到香至王駕崩,眾人悲痛欲絕,只有菩提多羅在靈柩前坐禪入定,七天以後,三太子起身要求出家。般若多羅為他授了具足戒,並對他說:「佛陀把正法眼藏傳授給迦葉尊者,輾轉傳到了我,我現在要傳給你。 」般若多羅傳法完畢後,說了四句偈,然後站起來,伸開左右手,各放二十七道五彩斑斕的光芒,又騰身躍到虛空,化火自焚。當時空中的舍利子如雨點般落下,菩提多羅收取後建塔供養。就這樣,「以心傳心」的禪宗宗旨,從迦葉起傳了二十七代,最後傳到南天竺國香至王的三太子菩提多羅(後改名為菩提達摩)。菩提達摩是禪宗劃時代的人物,身為西天禪宗的二十八祖,擔起把西天禪宗的發展,轉到東土中國的歷史重任

跨水逢羊

菩提多羅從師父那裡得了法,又聽師父勸告,改了名字叫「菩提達摩」。他問師父:「要到哪裡去弘揚佛法呢?」般若多羅諄諄告誠說:「你雖已得法,但現在不宜遠遊。等我滅度以後六十年,你應該到東方震且(中國)去宣揚佛法,普利眾生。你所教化的地方,能夠獲得真傳的不可勝數。我滅度後六十年,那個國家會有災雕發生。你自己多小心!那裡南方的人好追求功業,卻又不懂佛理。你即使到了那裡,也不能久留。」說完,送達摩一偈

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棲棲暗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

廣東古城「羊城」,《景德傳燈錄》記載,達摩坐船於梁武帝普通年間抵達廣州,武帝得知後詔請達摩到金陵。「獨自棲棲暗渡江」便是與梁武帝話不投機後「一葦渡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海昇的沙龍
95會員
141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江海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09
1. 東西魏與北齊北周 2. 北周統一華北 3.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2021/12/09
1. 東西魏與北齊北周 2. 北周統一華北 3.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2021/11/25
1. 孝文帝的改革 2. 北魏佛教的興盛 3. 達摩傳法慧可
Thumbnail
2021/11/25
1. 孝文帝的改革 2. 北魏佛教的興盛 3. 達摩傳法慧可
Thumbnail
2021/11/11
1.侯景之亂 2. 北魏的崛起 3. 胡漢融合 4.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2021/11/11
1.侯景之亂 2. 北魏的崛起 3. 胡漢融合 4.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繼承,在人類的歷史上,是重要的課題。人們不斷繼承著過去的財富,智慧,往未來邁進。 繼承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為了更好的繼承效率,人們建立了許多關係,延續著宇宙繼起之生命。同時,也衍生了許多問題。 被視為最高階層的帝王家,所產生的繼承問題,總是特別龐大。而中國歷史的混亂時代:魏晉南北朝,更是層出不窮。
Thumbnail
繼承,在人類的歷史上,是重要的課題。人們不斷繼承著過去的財富,智慧,往未來邁進。 繼承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為了更好的繼承效率,人們建立了許多關係,延續著宇宙繼起之生命。同時,也衍生了許多問題。 被視為最高階層的帝王家,所產生的繼承問題,總是特別龐大。而中國歷史的混亂時代:魏晉南北朝,更是層出不窮。
Thumbnail
中國自古以來,有許多「亂世」。 周天子以降,凡是中國地區不呈現大一統局勢,有諸國並立,中國人都稱之為亂世。 亂世其實不代表大家一定要你死我活。 三國鼎立,征戰連年……很多時候也沒有在打大型侵攻戰。 一統天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就算只有玩過光榮的戰略遊戲,也會知道要兵要將要糧食要裝備……
Thumbnail
中國自古以來,有許多「亂世」。 周天子以降,凡是中國地區不呈現大一統局勢,有諸國並立,中國人都稱之為亂世。 亂世其實不代表大家一定要你死我活。 三國鼎立,征戰連年……很多時候也沒有在打大型侵攻戰。 一統天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就算只有玩過光榮的戰略遊戲,也會知道要兵要將要糧食要裝備……
Thumbnail
南朝劉宋的皇帝,是非常有特色的。 劉裕篡晉而立,長子繼承。然後被廢,三子宋文帝得立。 宋文帝死後,長子繼承。然後三子宋孝武帝與宗室起義,討滅現帝。 宋孝武帝死後,長子繼承。又被殺害,宋明帝劉彧即位。 劉彧死後,長子繼承……看到這邊還沒有感受到那個鬼打牆,我也算是服啦。 劉駿,劉義宣,與宣戰者臧質。
Thumbnail
南朝劉宋的皇帝,是非常有特色的。 劉裕篡晉而立,長子繼承。然後被廢,三子宋文帝得立。 宋文帝死後,長子繼承。然後三子宋孝武帝與宗室起義,討滅現帝。 宋孝武帝死後,長子繼承。又被殺害,宋明帝劉彧即位。 劉彧死後,長子繼承……看到這邊還沒有感受到那個鬼打牆,我也算是服啦。 劉駿,劉義宣,與宣戰者臧質。
Thumbnail
南朝《宋書》,有「二凶傳」。很單純就是指兩個窮凶惡極的傢伙。 他們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 弒父,弒君。 他們的父親,就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 元凶名劉劭,是宋文帝長子,在他剛即位時出生。 當時劉裕過世未滿三年,宋文帝仍在服喪,就不敢告訴大家有這個孩子。 直到討滅徐羨之等,才宣布皇子劭的誕生。
Thumbnail
南朝《宋書》,有「二凶傳」。很單純就是指兩個窮凶惡極的傢伙。 他們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 弒父,弒君。 他們的父親,就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 元凶名劉劭,是宋文帝長子,在他剛即位時出生。 當時劉裕過世未滿三年,宋文帝仍在服喪,就不敢告訴大家有這個孩子。 直到討滅徐羨之等,才宣布皇子劭的誕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