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三國篇-蕭衍之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raw-image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從北魏邊鎮出身的英雄們,活躍於歷史舞台上。把一個北魏,扯裂成了東西魏,繼而各自稱帝。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就像東漢末年,名義上江東孫權跟益州劉璋,都是東漢臣子。但早已不受控制。

《三國志》更明白寫著,赤壁之戰後,江東官員都稱呼孫權為「至尊」。什麼台階都不用找,這其實就是皇帝的意思。

但伸縮自如的孫權,可以自稱江東霸主,也能屈於曹魏之下,導致「記錄不顯」。


同樣的,在南北三國時代,東魏也有這樣一個軍閥。有時候看起來像是接受東魏的指示,攻打西魏。有時候看起來又自行其是。趁著東魏朝廷出征,他居然不幫忙抵擋南朝,反而試圖北上擴張自己的領地。

這個恍如孫權再世的梟雄,名為侯景。

「侯景一介役夫,出自凡賤,身名淪沒,無或可紀。直以趨馳便習,見愛爾朱,小人叨竊,遂忝名位。」

在北魏朝完全滅亡之前,侯景身為一介大軍閥,在北方卻是幾乎完全沒有記錄的。在之前的南北三國篇已經盡量找出來了,沒看過可以往前參考,此處不再重提。

因為接下來,侯景即將撼動整個中國的故事,會非常,非常的長……


西元547年,東魏權臣高歡生了重病,自知不久於人世,就把兒子高澄叫來跟前:「侯景狡猾多計,反覆難知,我死後,必不為汝用。」

最讓高歡擔心的,不是另外擁帝的西魏宇文泰,反而是名義上隸屬東魏,威震河南的侯景。

高歡為兒子立下遺計,親筆寫信希望侯景能夠北上鄴城,獻上忠誠。

來,殺他。

不來,打他。


侯景決定,不去,當然也不會呆呆挨打。連結了河南各地刺史,侯景搶先造反。

某方面來說,侯景賭對了。他一起兵,高歡就掛了。這讓高歡的主力部隊,無法南下應戰。但朝廷還是意思意思派人去打了響應侯景的刺史,取得第一波勝利。

高澄等到勝利確認,才跟朝廷宣布他父親的死訊,並且進行交接。

正在穩定內部的時候,侯景的使者來到,表示侯景有悔過之意。

高澄認為,不管真假,將計就計引誘侯景入京,正是上策。

「我知道你已經跟宇文氏連絡上了,也知道你派人去了蕭衍那邊……他們要是發現你腳踏兩條船,絕對不會放過你。現在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入京請罪,那我還可以讓你繼續統領豫州。只要收拾掉西魏王思政,我便不再追究。」

侯景的領地,在東漢就是兗豫二州的大部分,不過這時已經切成了八州。所以其實高澄是說,你還是可以當個小刺史安養天年,並不是繼續當大官。

是的,比孫權還孫權的侯景,在跟東魏政府開戰之前,就啟動了三方和談計畫。朝廷軍之所以只打一波就撤走,就是因為西魏派出大將李弼帶兵來援侯景。

但一切都在高歡父子的算計中。

事實上,高澄已經跟宇文泰達成共識,換取西魏不干涉他討伐侯景。南梁蕭衍更不用說,早就已經和高歡結成同盟,只是高歡瞞著侯景。

可高澄的心機不夠父親深,竟在信中提及了西魏王思政。

王思政不是八柱國十二大將,是河南地的一根刺。就跟侯景類似,名義上服從西魏,實為自立。

但隨著西魏李弼東來,王思政予以接應。

侯景可清楚了,東西二魏,加上他跟王思政兩人的若即若離,就是造成今天詭異平衡的主因。一旦王思政崩盤,就算高澄不追究他,西魏也會來奪他的領地兵士。

此間終難善罷,侯景立刻派遣使者去見蕭衍。表示蕭衍若肯接受投降,他這邊共有十二州牧願意一同。到時函谷關以東,青徐以西都將歸南朝所有。再打下青徐,南朝一統指日可待。

大好買賣,為何不納?

蕭衍即使召開廷議,以謝舉為首的許多官員都反對接納侯景,但年老的梁武帝卻是一意孤行。

梁朝送出詔書,命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如東漢初年的鄧禹一樣,為南梁前線總指揮,可自行分封。

高澄得到消息,隨即派兵征討侯景。

狡猾的侯景,先向宇文泰討救兵。他知道,宇文泰跟高澄會故意做戲。

果然,西魏兵至,東魏即退。正當西魏大軍準備趁侯景鬆懈突襲時,南朝的部隊趕到了。

大家各顯神通,書信往來縱橫對決。河南地就此以侯景為核心,展開南北三方會戰。

然而,蕭衍對於不停往前線灌注兵力,沒有興趣。蕭衍喜歡「不戰而屈人之兵」。

侯景就寫信給蕭衍說,我這邊最好也要有一個魏國皇帝,才能掌握民心士氣。

正合蕭衍心意,反正南朝的元氏宗親會都夠打十八桌麻將了,送一個上去也沒什麼。但蕭衍不知道的是,前面這一段局勢大好,是因為王思政還在扛著東西魏聯軍呢。

新魏帝一上來,王思政已被攻破,東西魏不約而同的一起把砲火轉向侯景。

侯景難以抵禦,一路退到淮水北側被圍。南朝支援不足,很快就糧盡退兵了。

一如北魏降將多年來的慣例:手下的北兵,根本就不願意渡過淮河,去當南方野蠻人。最後,侯景除了身邊心腹,只帶了八百兵馬抵達南梁所佔領的壽春城。

也算是南朝命官,侯景連忙上書請求自貶三級。梁武帝蕭衍非但不准,還授與侯景壽春當地治權與軍權。

而侯景也立即展開徵兵,並且停止交易稅與田租的上繳。

這還不夠,又請南朝送上錦繡綢緞,說要給軍人做衣服。

負責監督侯景的南朝領軍朱異反對,說壽春只是邊疆,送青布上去就可以了。

侯景對布料沒意見,但對手工有意見,隨即又請蕭衍支援巧手工匠,作衣服的蓋房子的,他全都要。

對於南朝文武百官許多人來說,侯景停繳稅,求布匹工匠,那就是為了割據當皇帝做準備。

割據只怕不假,但要求布料、工匠,很可能有另外的用途。


侯景,應該是要做生意。


魏晉南北朝三百年,絲路與海上貿易源源不絕,支撐起了五胡十六國與南北朝的連年征戰。

侯景此刻身處南北交界,真的想要巨大的力量來雄霸一方,光靠一城一地的人口與產出是不夠的。

更重要的是,沒有時間。

外交爾虞我詐,白天的敵人是晚上的朋友。侯景根本沒有時間慢慢農起來。但拿海上貿易的產品,跟絲路的商人交易,那就真是奇貨可居了。

變化來得則比想像還快。

侯景十二月才退入壽春,三個月後,高澄就派先前俘虜的南朝將官還朝,與蕭衍再結盟約。

蕭衍覺得很可以,侯景覺得很緊張,一再連續上表想說服蕭衍。這時,侯景周邊的刺史鎮將,就紛紛上書說,侯景有異狀。一樣,大家的書信都要先到領軍朱異那邊。

朱異表示,侯景就幾百個北人士兵,能掀起什麼浪來?現在南北盟議,他跟北朝有舊,認為不可信任加強防守,也是剛好而已,你們亂個屁啊。

於是,侯景的書信去了建業,蕭衍雖然不同意撤銷盟約,但也撥了一些賞賜來安撫侯景。至於其他人告發侯景的書信?就全給壓下了。


半年後,西元548年八月,侯景起兵造反,揚聲南下進攻合肥。

壽春合肥接長江,三國時代孫權都是逆著這個路線打上去的,雖然沒打穿但也是經典戰線啦。

蕭衍連忙調兵遣將防守,但叛軍只圍北面,不進攻。

侯景繞路了,繞從東關之戰時,丁奉所走的奇兵路線。

要知道,中國幅員遼闊,人能走的路,那是無奇不有。不過俗話說得好「條條大路通羅馬」,講啥?

行軍的路線,原則上是固定的:因為人數眾多,車馬工具的數量也多。江南戰事的固定思維,就是水路運兵量最大。不然你前軍到了被人家殺個精光,後軍都還沒到呢。

侯景本軍從山路竄出,奪城擒郡守,轉眼已至長江邊上。

一渡江,建業就在眼前。更截斷了朝廷跟合肥「大」守軍的聯繫。

蕭衍緊急調動了三千兵馬巡江鎮守。

現在江西都是幹……是贛這裡都是戰爭迷霧,蕭衍根本不能確定侯景會從哪邊渡江。這就是奇兵的連環效應,也是對蕭衍這種善於用兵的人,最好的心理攻勢。

啊,就像三國演義說曹操在華容道一定會走有煙火的道路一樣。

哪裡料到,侯景這次就正攻,朝長江最佳渡口,歷陽前進。

歷陽太守想,敵強我弱,不如夜襲。結果侯景奇中有正,正中有變,設伏擒殺夜襲部隊。歷陽太守,投降。


到了這裡,侯景的「大計」才要發動。

原來,他早與臨賀王蕭正德合謀。蕭正德這時,是南京的頭號親王,隨即被任命為大都督,往歷陽對岸屯駐。

抵達駐地,蕭正德就申請了幾十艘大船入京載貨。卻是先在歷陽接了侯景部隊,來了一個「逆白衣渡江」。

侯景在建業北面的京口下船整備,確認巡江守軍撤退後,開始進軍。

蕭衍聞訊大驚,能用的兵馬都給蕭正德帶走了,這次真的是要拿私房錢出來拚命了。以宣城王蕭大器為帥,領羊侃等人佈下防線。

侯景早有計謀。

殺入京城開無雙,你也得手握萬人敵。不然,就以萬人敵之。

侯景不急著入城,而是開始掃蕩周邊,讓城外居民知道叛軍來攻。成千上萬的百姓,無不急忙收拾細軟,退入京城。

城門,關不上了。

混亂中,只有羊侃保持沉著,安排難民,更斬殺數名士兵立威,總算控制住局面。

然而,叛軍已至,跟著亂民一同衝了進來。直接打到了皇城外圍。

羊侃率人苦苦抵擋,關閉宮門又鑿開幾個洞,憑著羊侃天生神力像打地鼠一樣刺死了不少賊兵。

叛軍又佔領東宮,對城內放箭。梁軍連忙募集勇士,趁夜去把東宮給燒了。

侯景見狀,索性要叛軍四下放火。

天亮,蕭正德的大軍抵達。

第一波攻城的,是「尖頂木驢」。

尖頂木驢是形狀像一個活動房子的「衝車」。木架粗大,木板厚實,外蒙生牛皮,弓箭飛石都無法傷害到上面的士兵。

侯景這點子應該來自於蒙衝(船):過去蒙衝被劉裕帶去北伐,北軍也是不知道該如何對付。

不過羊侃反應很快,馬上要守軍製作火箭。嗯,其實比較像燃燒彈,差別是不能射,但可以依靠箭頭釘在尖頂木驢上。

燒車。

侯景奇計失效,隨換正道:起土山登城。

羊侃又命人挖地道,讓土山接近城牆就垮掉。

侯景再施第三板斧,以登城樓車推進。城中守軍大驚,怎麼辦呢?

羊侃說:「虛張聲勢,樓車可以用他前面就不會出那兩招,這個一定是臨時作來嚇唬我們,想讓我們出城阻擋,不用理他。」

果然,樓車一往前走,就倒了,侯景部隊裡沒有專門的工匠,急就章的樓車誘敵失敗,想要推進也是不能。

事已至此,侯景下令設圍不攻。

這時,建業城中的朱隊友,朱異又說話了:「敵軍士氣已弱,我們應該出兵啊。」

羊侃道:「千萬不要。進出口狹窄,本來就是利於防守,你現在出去送人頭,人家氣勢又上來了啊。」

可羊侃畢竟不是主帥,主帥說,正是反攻時機,大家就殺出去了。

一如所料,送頭去的。

羊侃的兒子也被擒獲,綁到城下勸降。

「我全家就是來給梁朝效力的,你殺我兒子,他還要感謝你呢。」


你是不是在想,怎麼就沒有其他部隊來救駕呢?

因為訊息全面斷絕。

梁朝絕大部分的軍隊,最後收到的命令大概就是:「蕭正德為平北將軍,督京師諸軍討賊。」接下來,蕭衍就被圍了。

而再來大家收到的消息,就是「蕭正德稱帝」。

這步棋有好有壞。好的是,大多部隊認為就是改朝換代,靜觀其變。壞的是,認為自己比蕭正德更有資格接棒的親王,就會趕回來了。

首先是邵陵王蕭綸回擊。

侯景雖然及時迎戰,打敗蕭綸,但也緊張起來了。

他剛進入建業時,想說很快就能搞定,採取了義兵戰術,善待百姓秋毫無犯。

但在羊侃的力守下,不得不說,叛軍的士氣逐漸低落。大家需要一點甜頭。

「蕭正德稱帝」,是給蕭正德的甜頭,即使伴隨著風險。

而士兵們,也需要甜頭。

百姓們,就有苦頭吃了。

隨著蕭綸敗戰,消息,也跟著傳開。

援軍一波波的來,就連鎮守合肥,還在傻傻跟侯景分部作戰的鄱陽王蕭範,也派兵回轉了。

這時候,就是蕭衍朝廷被叛軍侯景圍。叛軍侯景又被「義師」所圍。

見勢不利,侯景向蕭衍提出和談。

朝廷不知道外面的情況,原本不打算理他。但隨著被圍兩方的糧食都開始見底,就談判了起來。

時為西元549年初。

羊侃剛死沒多久,朝廷也不能讓侯景知道,大將已去。朝廷同意,割江右(江西,江北)之地給侯景。

侯景則同意撤軍。

但是,當雙方交換盟約之後,一波新的義軍抵達。

侯景通報朝廷,新的義軍不承認我們的盟約,沒辦法,我只好消滅你們了。

城內大亂,合肥來的義軍因為已經有通聲息了,趕忙進來支援。沒想到,中了侯景的埋伏。

侯景只是在爭取時間。這次,他破堤決水,攻破了建業皇城。

時值三月。

燒殺擄掠,表過不提。

侯景入宮,隨即帶了五百甲士去面見蕭衍。然後,轉頭廢掉蕭正德的皇帝之位,自己登上丞相之位。

最終,丞相侯景取出了皇帝詔書,勒令諸「義師」退兵,化解了這場內亂。

五月,八十六歲的蕭衍駕崩。

《梁書》跟《南史》都記載,侯景大幅減少蕭衍的皇宮預算,要什麼都不給,連御膳都被「精簡」。

於是蕭衍很不開心就氣死了。

至於《資治通鑑》在這裡把蕭衍寫成袁術,因為喝不到蜜水而死,我不知道是哪來的。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原典」《梁書》的互現法:蕭衍的帝王飲食。

「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食而已。」

蕭衍五十歲之後就不行房事,不飲酒,不辦音樂會。一頂帽子戴三年,一件被子蓋兩年。這樣一個人你說他人生最後跟袁術一樣想喝蜜水,老實說我是不太信。

但侯景自此展開為時兩個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可能性,就算沒有98%也有87%吧。

是的,蕭衍之死,不過是侯景撼動南北三國的第一幕而已。

十數年,英雄並起。

轉眼間,煙消雲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9會員
949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7/31
小時候讀中國歷史,一定會要求我們知道國仇家恨。對大中國來說,外圍總是有著邪惡的侵略者。 從匈奴,到鮮卑。從鮮卑,到突厥。從突厥,到契丹,到女真,到蒙古……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對,這些邪惡的侵略者,至少都在中國北方建立過王朝,統治過中國人。 這是教育,不是歷史。
Thumbnail
2022/07/31
小時候讀中國歷史,一定會要求我們知道國仇家恨。對大中國來說,外圍總是有著邪惡的侵略者。 從匈奴,到鮮卑。從鮮卑,到突厥。從突厥,到契丹,到女真,到蒙古……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對,這些邪惡的侵略者,至少都在中國北方建立過王朝,統治過中國人。 這是教育,不是歷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末期。 北方大朝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分別為權臣高歡、宇文泰所掌。在兩人接連去世後,西魏變成了北周,東魏變成了北齊。 北周,不是宇文泰的兒子發動的禪讓。 事實上,分裂之始,宇文泰接走了北魏當時的皇帝。也就是非常明顯的,高歡「另立新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末期。 北方大朝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分別為權臣高歡、宇文泰所掌。在兩人接連去世後,西魏變成了北周,東魏變成了北齊。 北周,不是宇文泰的兒子發動的禪讓。 事實上,分裂之始,宇文泰接走了北魏當時的皇帝。也就是非常明顯的,高歡「另立新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Thumbnail
梁武帝蕭衍,堪稱宋齊梁陳四朝中的最佳皇帝,執政也最久。最終在北魏降將侯景叛變後,當了兩個月的傀儡皇帝,死去。 長期的南北戰爭下,蕭衍始終採取友善「脫北者」,以之抗衡北方的戰略。也因此導致了侯景的有機可趁。 侯景在攻打南京城的時候,也提出了蕭衍的十大過失。表示並非自己不忠,而是蕭衍這些地方做得不好。
Thumbnail
梁武帝蕭衍,堪稱宋齊梁陳四朝中的最佳皇帝,執政也最久。最終在北魏降將侯景叛變後,當了兩個月的傀儡皇帝,死去。 長期的南北戰爭下,蕭衍始終採取友善「脫北者」,以之抗衡北方的戰略。也因此導致了侯景的有機可趁。 侯景在攻打南京城的時候,也提出了蕭衍的十大過失。表示並非自己不忠,而是蕭衍這些地方做得不好。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
Thumbnail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
Thumbnail
西元535年,陽曆一月,北魏在權臣高歡的「叛亂」下,正式分裂為二。史稱東西魏,實際上當時是北魏跟東魏 南朝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再次派出北魏降將建立偽政權。 這次走的是徐州老路,荊州這邊始終闖不過。不過不管哪邊,都是東魏的管轄區。 說得更準確一點,是東魏南霸天,侯景的管區。 先安內,再攘外。
Thumbnail
西元535年,陽曆一月,北魏在權臣高歡的「叛亂」下,正式分裂為二。史稱東西魏,實際上當時是北魏跟東魏 南朝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再次派出北魏降將建立偽政權。 這次走的是徐州老路,荊州這邊始終闖不過。不過不管哪邊,都是東魏的管轄區。 說得更準確一點,是東魏南霸天,侯景的管區。 先安內,再攘外。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接近末年,原本的南北對峙,變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既入三國,必因亂起。 一切的起源,就是524年展開的六鎮之亂。就像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一樣,地方群雄因而並起。 有如董卓一般入京奪權,開啟新時代的爾朱榮。也有像曹操一樣,一意效忠北魏的賀六渾高歡。 更有勢力薄弱,但覷準時機而起的宇文泰黑獺。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接近末年,原本的南北對峙,變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既入三國,必因亂起。 一切的起源,就是524年展開的六鎮之亂。就像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一樣,地方群雄因而並起。 有如董卓一般入京奪權,開啟新時代的爾朱榮。也有像曹操一樣,一意效忠北魏的賀六渾高歡。 更有勢力薄弱,但覷準時機而起的宇文泰黑獺。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結束於隋朝的一統天下。 源自北方的隋朝跟北魏之間,有一段北方的分裂期。先是分裂為東西魏,繼而各自被篡,成立了北齊與北周。 自從北魏孝文帝過世,北魏的情況江河日下。最關鍵性的,就是引發北方全境叛亂的「六鎮之亂」。 大亂起,英雄也隨之登場。 地方大族,將要尋找新的投資對象。 失敗。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結束於隋朝的一統天下。 源自北方的隋朝跟北魏之間,有一段北方的分裂期。先是分裂為東西魏,繼而各自被篡,成立了北齊與北周。 自從北魏孝文帝過世,北魏的情況江河日下。最關鍵性的,就是引發北方全境叛亂的「六鎮之亂」。 大亂起,英雄也隨之登場。 地方大族,將要尋找新的投資對象。 失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