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研究投資之前,先了解多數人常犯的錯誤,遠比學習各種投資工具來得更有效率。這些錯誤往往源於人性,例如被市場情緒綁架、在牛市中過度自信、因短視而頻繁交易、思維僵化以及忽略風險管控。理解並避開這些陷阱,是成功投資的關鍵第一步。
1. 聽信明牌,追高殺低
被 FOMO (錯失恐懼) 或恐慌情緒綁架,進而影響了你的投資決策。
- 為什麼會 FOMO? 因為看到別人賺錢的速度比你快,心有不甘,於是想下更大的賭注,去賺回那些「錯過」的獲利。這種心態往往讓你處於極為不利的位置,即使這次僥倖賺到,也不代表下次同樣幸運,只要一次失手,就可能損失慘重。
- 為什麼會恐慌? 當你眼看著帳戶裡的數字每天都在減少,恐懼感油然而生。為了中止虧損,你可能會選擇「賣出止血」,但殊不知市場最恐慌的時刻,往往是潛在報酬率最高的轉折點。
追高殺低是人之常情,要做到「反人性」操作,道理很簡單,執行起來卻最困難。
2. 過於自信,在牛市中迷失自我
牛市中尤其容易出現「少年股神」。市場情緒高昂,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飆股資訊。聽信明牌、隨手一買就大漲,會讓人逐漸產生自己很會選股、甚至能預測走勢的錯覺,覺得自己比巴菲特還厲害。這時,人會不自覺地加大槓桿,夢想短期致富,然而當市場反轉下殺時,往往反應不及,最終血本無歸,從此對市場失去信心。
真正能在市場中長存的強者,是時時保持謙卑,具備自省的能力,並深入剖析自己的錯誤以避免再犯。唯有如此,才能不斷穿越牛熊,持續從市場中獲利。
3. 頻繁交易,增加摩擦成本
許多人誤以為,頻繁交易是致富的捷徑。雖然極少數人能藉此獲利,但這條路不適合絕大多數的投資者。
試想,如果你是著眼中長期投資,當初買進的理由,會因為賺了 2% 或賠了 2% 就消失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之所以會短進短出,是因為許多人把投資當成了賭博,抱持著「有賺就跑,小賠快溜」的心態。然而,這樣的操作不僅讓你錯失長期增長的潛力,頻繁交易所產生的手續費與稅金,更會像白蟻一樣,不知不覺地侵蝕你的本金。
4. 思維僵化,非黑即白
新手常見的另一個問題,是所學知識有限,但主觀意識卻極強,深信自己的判斷絕對正確,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這種僵化的思維會讓你錯失許多機會。
舉例來說:你可能因為微軟的使用者體驗 (UI) 不如蘋果,就斷定微軟沒有前途。但你沒看到的是事情的全貌:微軟擁有強大的企業生態系統 (Eco-System) 與高昂的轉換成本護城河。試想,如果你是公司的 IT 人員,全公司的系統都建立在微軟的方案上,即使 Google 提供了更便宜的替代方案,你會建議公司冒險更換嗎?多數情況下不會,因為維持現狀、不出錯,才是最輕鬆的選擇。
如果單憑片面的觀點就草率下定論,你很可能會錯失絕佳的投資機會,或因錯誤的判斷而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5. 忽略風險管控,賭上全部身家
我並不完全反對重壓單一股票,前提是你對這家公司有極度深入的了解,認同其策略也相信其執行力。尤其在投入本金較少時,適度集中「拚個爆擊」也無妨。
但是,風險管控是絕對的底線。千萬不要將所有資金「All-in」在高風險的衍生性商品上,例如選擇權。因為股價短期難以預測,一旦時間價值耗盡,選擇權價值可能直接歸零,讓你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