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wow,突然跳到指數投資05了,中間的章節怎麼都跳過了?沒料了嗎?
別擔心,雖說原先想要把整個概念都分享完再來進入心理面的環節,但想想又覺得如果只是單純把做法講講,沒有一些心法類的補充,實作起來也許會卡卡的。
而且人是活的,市場也是活的,每一個當下的決策,都需要你本著初心,去做出符合內心投資之道的決策。
定期定額投入?擇時高低進出?
今天買了?明天跌了,怎麼辦?
昨天沒買?今天特價,賺到了?
以上的想法是否常常出現在大家投入資金的時候會冒出來?
事實上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剛好配合上這次7月底8月初市場來回漲跌的現象來說明
假設你是每月初定期定額,時間回到7/31,馬上又到了每月定期買進的時間點
眼看著價格從7/11連續下跌半個多月,你開始懷疑起明天會不會有更低價?
結果8/1來了,發現價格反彈,突然懊悔起來了,假如昨天提早買進,會不會搶在最低點?不管了,喔應喔應。
結果8/2一到,價格馬上反轉,還出現了傳說中的技術分析名詞「島狀反轉」!
完了完了,聽說美股也是大跌,剛剛看新聞好像很嚴重,哎呀該怎麼辦,要不要提前出場。
好不容易累積了這麼久的指數資產要崩於一旦了嗎?
哇,股票市場一下跌債券真的在上漲誒,之前都沒有買
哇黃金也快創歷史新高了,書上不是說不會孳息的商品沒有價值嗎?
上次有看到幾篇債券的文章,好像很有道理,這時候買還來得及嗎
會不會又追高?美國公債、投資債、垃圾債?啊不管了都給我來一點...
結論就是:不怎麼辦也是一種辦法
在瑟瑟發抖之前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初心,指數投資01.2-認識指數投資(中)我要大爆賺啊,為什麼要指數投資
也許你會說:啊怎麼會這樣,指數不是會一直上漲嗎?
是的,你說的沒錯,但我從來沒說他不會下跌啊,長期來看,指數是人類整體生產能力與資產水準的成績單,所以在全人類之力的推進下,會不斷成長,因此可以看到不斷成長的指數成果。
而我們也知道,在會跑的馬也是會休息的,潮起潮落,有漲有跌的狀態才是健康的。
而我希望你有正確且健康的投資習慣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上面是台股指數近半年的漲跌圖,你用眼睛看會看到最基本的兩個顏色,有看到吧,紅色跟綠色。
你眼前的紅色跟綠色,最常出現的頻率是什麼?
除了少數的紅紅紅、綠綠綠,更多時候是紅綠紅綠交錯
所以不論你選擇哪一個週期來買進(以我個人來說是每月第一個交易日來買進)
那麼買進的前一天,不是漲、就是跌。
那麼買進的隔天呢? 當然也不是漲、就是跌。
看看上圖這麼長的時間段,再回去看最開始的連續三天K棒,是不是覺得好像也沒什麼
oh...確實XD
不過,你是否想過為什麼你突然「發現」下跌這麼多?
除非你每天開庫存看(這樣有點fomo喔)不然一個標準的指數投資者,設計完自己的投資計畫後應該根本懶得管這些才對。
確實,我們只有準備要下單買進或進行再平衡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庫存水位狀態變了。
而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近因偏誤
」:人們在判斷事物發展趨勢時,會認為未來事件將會和近期體驗高度類似。這代表只要一陣子市場處於下跌,當我們發現這件事時以後,很容易就會認為接下來會繼續下跌。
我相信,不論是誰,看到自己的資產庫存下跌心裡都完全沒情緒也是不可能的。
重點在於我們心中有了一些「看法」以後,如何形成「做法」?
還記得我們說過,每一種資產比例都有他的最大下跌風險以及年化報酬率嗎
基於不同的股債比例、市場的分散程度,每個人的資產狀況都會不同。
大跌是好事,可以讓我們重新面對自己對於風險的認識與承受力,每個人的家庭與資產需求程度不同,在面對一樣的狀況也許會有不同的解法。
透過每次的大跌,重新檢視、盤點並作出調整也沒有錯喔。
也許你不久前剛投入,為了追求最高投資效率,你選擇單筆投資,但沒想到出師不利,還沒享受到上漲,就先衝了一波地心,你覺得心裡不是滋味,那麼或許你可以加入新的資金來定期定額。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投入,面對這樣的下跌盤勢,你或許感到不知如何是好,也許現在開始定期投入,或者思考可行的分批買進方式也不錯,又或者你認爲就該追求最高效率一次喔應,那也沒什麼問題。
對於長期持有的朋友,也許這是你第一次遇到回檔,眼前的波動是否滿足再平衡發動的條件?又或者該照著紀律持續買進了呢?請對自己誠實,並忠實地執行你的計畫。
我們要定期反思自己的投資歷程,或許在每個月投入的時候記錄一下心情,也可以觀察一下當下的市場有什麼背景音樂?周遭的朋友們都在傳誦些什麼雜訊?
又或者,你認為每月初或者是每月底買進的規劃不夠好?想要研究每月中投入的成效?當然沒問題!歡迎重新做做考古題,用過往月中的價格(或任何一個你想固定買入的時間)來做測試,也許會被你發現效率更高的時間點也說不定?
又或者,一開始想要全力衝刺,槓上加槓、槓上開花,最後一個崩跌才發現最原始的股債槓鈴策略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心理狀態,也是很棒。
指數投資,說簡單很簡單,說困難,還真的很困難,要像老僧入定一樣,不被外部雜訊侵擾,還要維持你的「道心」不被自己的恐懼所擊倒。
投資需要扎實且渾厚的知識底蘊與自我省察基本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若不是認真回測自身投資組合在過往可能的水位變化,又怎麼能夠在盤勢動盪之時輕描淡寫地看待一切?甚至是維持紀律加碼、再平衡?
寫下投資紀錄吧,誠實紀錄自己的資產水位變化,關掉不必要的投資新聞關注,讓股票「市值」來決定股票自己的去留,市值加權etf就是你最好的濾網,我們不必擔憂將來會不會有下一個長榮、鴻海、蘋果、輝達、大立光還是台積電,在產業更替循環中,讓黑馬長大變成白馬,日漸消瘦的老馬被市場更替,江山代有人才出。
市場短期內肯定充滿不確定性,但長遠來看,終究有充分上漲的可能性。
更多時候,我們都是做中學、學中做,透過不斷的PDCA循環修正自己,
所謂PDCA就是Plan-Do-Check-Adjust,不斷計畫,實作,檢討,修正,保持彈性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對了。
一但找到了,也請務必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關掉新聞,關閉app,別人說什麼就讓他去說,你只要打開自己的投資計畫跟紀錄,平靜地告訴自己:明天市場是漲是跌沒人知道,但你必須清楚知道,明天是不是你計畫買進的時間,這樣就夠了。
以前我也覺得一定要湊出個最高報酬率的「最佳解」才是投資真諦,自從被市場教育幾次以後,慢慢接受也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最適解」,沒有標準答案,才是真正的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