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以來,最興奮莫過於遇到一部難得的經典好戲,那種連血液都沸騰的感覺就是掉坑。
2012年7月誕生了一部我心目中的經典—tvN的《請回答1997》
2013年10月,同個劇組再度催生了第二部—《請回答1994》
同中求異 各自出彩
《請回答1997》的開場是2012年同學會,程詩源懷孕了,我們從頭猜到尾的老公果真是尹雲宰(而且不是第一胎)。
當然過程故弄玄虛地暗示哥哥也可能是老公,鏡頭故意同時給兩兄弟對程詩源的寵膩笑容,兩人的咖啡口味一致,都是奶油加很多的大杯冰焦糖磨卡(誰叫他們是兄弟),手錶和戒指都故意沒拍到(開啟放大鏡模式)…
當大家猶如偵探抽絲剝繭,確定老公一定是尹雲宰時(拉肩帶那幕),卻又丟出個震撼彈,最後一集的標題竟然是 「初戀未能成功的理由」。
驚!!心中又開始隱隱的不確定起來,這完全是劇組在玩觀眾吧,牢牢的吸住妳的目光,不到最後一刻都沒敢篤定是心中期待的那個答案。
《請回答1994》的開場是2013年娜靜家的喬遷宴,預估也會聚到最後一集吧。
成娜靜貌似有個十幾歲大的兒子(咦?),大家播看著當初的結婚錄影帶,影帶中新郎的臉隱約只帶到下巴線(呼,還好不是三千浦的本壘板下緣)…
至於新郎是誰,肯定也會最後一集才曝光。(準備顯微鏡好了)
當然需要抽絲剝繭的過程也是標準配備,肯定影帶中帶到的可疑份子也都會一付我才是新郎的光彩。
不確定的是—有沒有更勁爆的大梗,但肯定的是—我們又要被劇組玩3個月「老公追追追」的年度猜謎。
如果只是一樣的梗,那觀眾怎會買帳?(切~以為現在的觀眾都很好侍候嗎?)
妙就妙在,明明知道又要猜老公是誰,卻依然有隱隱期待的興奮與新鮮感。
這就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的呈現吧。
同樣的架構下,相同的懷舊風,但是年代不同,懷念的人與物也會不同。
所以我們在1997中看到那年代程詩源是偶像團體H.O.T的的狂粉。1994裡成娜靜瘋狂的卻是延世大學籃球校隊明星李尚敏。不同的年代,卻都有著燃燒青春般的狂放熱情。
1997中呈現的跳舞機、電子雞、B.B. Call,那時熱播的韓劇是崔真實與安在旭的《星夢奇緣》,K-POP代表則是 H.O.T與水晶男孩。
1994中正夯的港劇錄影帶、熱銷的自動洗衣機,那是韓國籃球大盛行的年代,所以熱播的韓劇是張東健的《最後的勝負》,K-POP則是帶起韓樂大轉折的徐太志和孩子們。
1997中背景是釜山,語言幾乎都是道地的釜山腔。釜山的人情味表露無遺,彷彿你我家鄉般那樣親切地讓人回味。
1994中的背景是開拔到首都首爾,女主一家是從慶尚南道馬山搬來的,海太是全羅道,三千浦則是慶尚南道,潤真是全羅道,喜滋滋是忠清北道,七封是當地首爾人。這來自四面八方的大學新生,因為合宿,幾乎是所有地方腔的大集合。
想當然爾,腔調的不同是其次,劇組想呈現的應該是來自不同背景的差異所帶來的衝擊與磨合的過程。這群生活在首爾的異鄉人,首集的主題就是首爾人,透過兩個橋段讓人共鳴。
其一是成家與鄰居的互動。
透過成家一開始對鄰居的幾次抱怨來表現出剛到首爾生活的不適應。成媽甚至有點洩氣犯鄉愁說:「我們回馬山算了。」後來卻在一次鄰居好心提醒雨天收衣物而釋懷。
原來成見不只是首爾人才會有,異鄉客也會有先入為主以為大都市人沒有人情味的偏見。其實,從來都不是因為是不是首爾人,而只是單單自己沒有向對方敞開心門的一種成見罷了。
其二是三千浦的首爾迷航記。
很典型的鄉下人第一次進城的迷惘,不管是生活上交通的複雜,或者是對司機誆騙的無奈,首爾生活的第一天,對於三千浦來說可不只是單單10小時迷航而已,卻只能透過無聲的嘆息道盡心中的感慨萬千與恍恍不安:
「首爾的第一天夜晚,那個溫馨而陌生的被褥的觸感,還有既炎熱又淒涼的那夜晚的空氣,我到現在還記得。1994年的首爾,對我來說就算如此,雖然熱鬧,又很寂寞,雖然激烈,又很疲憊,雖然熱情,又很冷淡的都市,所以真的捉摸不透的都市。我們雖然成了堂堂正正的首爾市民,可是還不能當真正首爾人。」
這種對首爾的疏離感最後會不會變成一種歸屬感,在2013年成娜靜對潤真說的那段話「到今年我已經在首爾生活了19年了,人生的一半是在首爾度過的,這樣還不能算是首爾人嗎?」其實已經不言可喻了。
大都市是個熔爐,遊子來自四面八方,終究是個過客,還是就此落地生根,對於首爾來說,都只是其中的一份子。
疏離或是歸屬其實也都是存乎一心而已。
懷舊是一種風格,生活是一種姿態
我或許會因為角色出色的台詞而讚嘆,但更會因為生動的人物刻畫而動容。對我來說,華麗的辭藻遠不及於角色賦予的靈魂。
這編劇的功力讓我大為推崇的除了劇情輕重緩急的拿捏鋪陳,更多的是內在層面的經營與精彩的人物設定。沒有灑狗血的大悲大虐,也沒有永遠高富帥的遙不可及,樸實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才是最貼近現實的寫照。以懷舊帶出濃濃的回憶,佐以溫暖與戲謔來調味,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人間美味。那種落實於生活的人文情懷才有辦法餘韻綿延。
編劇是一齣戲的靈魂,導演是決定方向的舵手,演員是讓一齣戲發光發亮的觸媒。沒有靈魂的戲看起來如同嚼臘,沒有sense的舵手會讓一本好劇失控,而無法駕馭角色的演員就會讓一齣好戲黯淡無光。
這原《兩天一夜》的製作團隊就是有辦法在笑點的烘托下,緩緩帶出人性最溫暖的那一面,用意想不到的反轉或對比。往往笑中帶淚或淚中帶笑的感受更容易感染人心。申PD果真是一個徹底掌握全劇氛圍的總舵手,透過意象的傳播,在這微涼的秋意中,感受到一份溫暖與美好。
我喜歡成媽在釋懷後,大半夜找糯米想做年糕送鄰居的表情,那笑容好美。
我喜歡三千浦雖然心焦迷路,卻在電話中頻頻安撫母親的體貼,那心意好美。
我喜歡以兒時的黑白照片來呈現哥哥與娜靜的曾經,那娓娓訴說著的心情,好美。
如果說,台灣最美麗的一道風景是人。
那麼,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交集就是這劇中最美的風情。
(寫於201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