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始拉琴又要各種買弦... 一剛開始先買了一套Dominant。那時才剛回來試水溫,隨便去了個實體提琴行買一套,居然要加一千三百多,Dominant什麼時候漲價那麼貴。在拉琴中斷前最常用的弦就是Wondertone Solo(好像…吧),感覺弦「死掉」的感覺沒那麼強烈,其他就忘了。
Dominant
後來Dominant拉了兩個半月(吧),某天終於受不了換掉了,原本總是告誡自己要撐久一點,但每次用都很受不了。某天拉一拉覺得怎麼某些音都感覺不準,就給他換了,換完覺得啊,音又可以拉準了(這絕對不是走音的藉口...不是不是不是,拒絕)
我先生倒是還記得我以前會抱怨用Dominant會讓我的琴G還D弦會有小雜音。確實有,但偶爾才出現。
新買的弦,以下三套都差不多近兩千元。
Thomastik PI
10月16日換上Thomastik PI。音色直接、響亮。約一個月剛好失去響亮的音色,然後弦也剛好在這時候變色(氧化)。這不影響,所以沒去在乎。音色部份,拉Double stops時候,弦的反應也會稍微慢一點點。但習慣就算了…
Larsen Virtuoso


A弦脫皮。雖然畫質不好但應該還是看得到
1月9日換上Larsen,只撐了一周我就受不了了。比普通弦還粗。連尾端的球都太大,根本塞不洞洞,D弦我還得用鉛筆把球給戳進拉弦板的洞。重點是戳進去後在轉Peg時,球彈出來打到我胸部好痛。ㄇㄉ,不是球太大顆塞不進去嗎,居然還給我彈出來。然後,我的A弦琴弦枕部分,本來溝槽可能就開的不是很好,基本上弦用一個多月後大部分會有小脫皮是正常。
但是Larsen星期五晚上換好(連拉都沒拉琴),星期六早上一看,A弦直接大脫皮。大概是弦太粗…所以摩擦得更厲害,那一整周我都好怕A弦斷掉打到臉。然後一周後,D弦也脫皮了…我的琴上從來沒見過。然後D弦按到二、三把位後,會有拉不出聲音的地方(或是比較難拉出聲音、弦比較難震動)。我猜八成也是弦太粗跟我的琴完全不合!!!
Thomastik Vision Titanium Solo
1月15日換上Solo。這套弦,我覺得店家是不是放很久了?E弦不知道是因為鋼弦的顏色還什麼,看起來黑嬤嬤的。…換上去,才拉一兩次,四隻手指頭都黑了。下次不跟這間店買弦了。八成是出清庫存。至於聲音,因為最近戴耳塞拉琴,沒太大感受,基本上偏亮的聲音。
下次還是換回Wondertone Solo好了。
以上浪費錢紀錄(有時看到有些人寫~我一(二、三、四...)年才換一次弦,就覺得我自己是太難搞了嗎)。但以每天有練琴一小時的狀態,小提琴最慢六個月也該換弦了。我又是個身體/五感比較敏銳的人(愈老愈是),任何跟身體/五感接觸的東西,一點點變化對我來說就差很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194內容數
從28歲開始學琴,中斷後又重拾小提琴,目前約有九年琴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提琴生活 的其他內容
就是呢,我買了個耳塞。大概是人老了吧,耳朵也開始退化。前陣子拉琴知道如果懶惰沒把譜架拉出來,偶爾躲在角落面著牆壁拉琴,回音反射會讓耳朵不舒服,所以後來都把譜架拉出來放好在房間中央拉琴。但是呢…再後來,拉完一小時後都發現左耳會有點不舒服的嗡嗡嗡。以前
怎麼都是換配件文?回來才沒上幾堂課就開始拼命換東換西,下次可能連琴都換了。舊的節拍器是KORG TM40,新的是SEIKO STH200(最下方有影片)。老師用的一樣是KORG TM40,但是似乎版本比較新,有電池快沒電顯示,我的沒有,沒電就直接死給你看。
Carl Flesch - C major 上次練到音階6音一弓,老師一聽完就說那來12音一弓,然後還加上了tempo 80-92 (三音一拍)。一開始從慢速突然加好快,手指拼命趕趕不上。上行還好一點(因為每次上行都練比較多),下行一加快音準差較多,還會變成三連音串在一起,聽起來像 LLI
...默默的就買了個新琴盒。舊的是買琴的時候一起送的,就是個低階款四方琴盒。以前背帶我都只用一條,用一種比較奇特的方式單肩直立背琴,還被維修師傅說很奇怪(哈)。因為平常都是跟先生一起開車去老師那邊上課,所以這樣背
前陣子又重新開始拉琴時,把琴帶去給師傅調整過,也換了個塞托腳,因為據說發霉了。換過後我當場拿起來拉時,有立刻發現腮托安裝位置向外側偏移了一點點(大約不到0.5公分),一開始覺得有點怪怪,因為不習慣,感覺脖子要伸一下,有點猶豫要不要提出來,拉一下又感覺反正應該還行,就這樣回家了。沒想到
就是呢,我買了個耳塞。大概是人老了吧,耳朵也開始退化。前陣子拉琴知道如果懶惰沒把譜架拉出來,偶爾躲在角落面著牆壁拉琴,回音反射會讓耳朵不舒服,所以後來都把譜架拉出來放好在房間中央拉琴。但是呢…再後來,拉完一小時後都發現左耳會有點不舒服的嗡嗡嗡。以前
怎麼都是換配件文?回來才沒上幾堂課就開始拼命換東換西,下次可能連琴都換了。舊的節拍器是KORG TM40,新的是SEIKO STH200(最下方有影片)。老師用的一樣是KORG TM40,但是似乎版本比較新,有電池快沒電顯示,我的沒有,沒電就直接死給你看。
Carl Flesch - C major 上次練到音階6音一弓,老師一聽完就說那來12音一弓,然後還加上了tempo 80-92 (三音一拍)。一開始從慢速突然加好快,手指拼命趕趕不上。上行還好一點(因為每次上行都練比較多),下行一加快音準差較多,還會變成三連音串在一起,聽起來像 LLI
...默默的就買了個新琴盒。舊的是買琴的時候一起送的,就是個低階款四方琴盒。以前背帶我都只用一條,用一種比較奇特的方式單肩直立背琴,還被維修師傅說很奇怪(哈)。因為平常都是跟先生一起開車去老師那邊上課,所以這樣背
前陣子又重新開始拉琴時,把琴帶去給師傅調整過,也換了個塞托腳,因為據說發霉了。換過後我當場拿起來拉時,有立刻發現腮托安裝位置向外側偏移了一點點(大約不到0.5公分),一開始覺得有點怪怪,因為不習慣,感覺脖子要伸一下,有點猶豫要不要提出來,拉一下又感覺反正應該還行,就這樣回家了。沒想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Week3-4/不確定對鼓音的喜愛層度是否高過對旋律與彈指的著迷...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我決定要買琴了,這個決定比我預期早了許多一年。 其實報名時我並沒有想太多,心態輕鬆到有點像「晚上吃麥當勞好了」卻完全沒想要點什麼餐,只是個空泛且有點且戰且走的決定。 直到繳費當下才開始冒出「我沒有三味線」、「這東西去哪裡買」之類問題。 「三味線級距差有點多……有人會先買一把入門琴,但也有人會先
Thumbnail
終於來到第180堂課,如果乘以學費的話,也是六位數的價格…。自己在賺錢才會精打細算,我其實也想學日文,但語言也是要長時間學習、短期內上課頻率肯定比小提琴高不少,一但不再是兒時父母出錢補習,想想還是打消念頭。
Schradieck No.4,我拉了一行一弓給老師聽。老師說改從只用下半弓先練一小節一弓慢拉平均,之後可以D弦加重音。 DONT No.2,右手上下弓都要平均長度,音色要紮實的平均。老師說第二面那邊音準比較好,問我是不是比較多練,我說沒有。回家想想,可能是因為第二面都是A、E弦,第一頁都是G、D
Thumbnail
三味線根本是種格鬥技吧? 對手是細細的三條琴弦。 這是我上過第一次課後,第一次自主練習時的心情。老師不在旁邊指導,怎樣都打不出預期的聲音。 三味線只有簡單三條弦,最粗到最細分別是一、二、三弦。最細的第三弦聲音最清亮、中間第二弦的音色則比較圓潤。彈奏歌曲時,這也是最常會用到的兩條弦,肩負起主要旋
Thumbnail
因為家裡一些事情,隔了好一陣子才上課。這次累積了一些問題,雖然老師有說可以傳訊息問題,但有時候覺得用訊息跟影音實在很難解釋就懶了。上課重點: 持續練Schradieck no. 1,手指力量變強、獨立性變高,是真的有感的。但是兩、三天沒練琴就會退步。 討論了下四條弦高把位的手型,如何才能按得有力
日前與先生外出用餐,沒想到餐聽出菜比預期更慢,等著等著,我發覺餐廳播放的音樂很特殊,隨口問先生那是什麼樂器,先生說是獨弦琴。一根弦便能演奏流行歌曲,我覺得很神奇。非琴非箏的音色,素樸而有古意,彷彿自遙遠的年代傳來,向聽眾娓娓訴說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 隔天先生找來獨弦琴的演奏影片,琴音悠揚婉轉,比
Thumbnail
我先說,這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 因為我跟許多人聊過、大概就有幾種版本,各有各的方法。 「找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是最重要的。」 一、初學一開始其實琴不用買太好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其實經濟條件許可要買多高都可以) 一般的經濟條件 大概四千、六千、一萬左
我的調音器兼節拍器是Seiko STH200(See Here),常態性的掛在譜架上。想要學拉小提琴這件事,只要提到不知道音準,需要看調音器,這時就會有很多人跟你說,不要用調音器,要用耳朵聽。 這件事我也知道,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聽不出來啊怎麼辦。所以我還是默默地偷偷開著調音器不敢給人知道。
Thumbnail
Week3-4/不確定對鼓音的喜愛層度是否高過對旋律與彈指的著迷...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我決定要買琴了,這個決定比我預期早了許多一年。 其實報名時我並沒有想太多,心態輕鬆到有點像「晚上吃麥當勞好了」卻完全沒想要點什麼餐,只是個空泛且有點且戰且走的決定。 直到繳費當下才開始冒出「我沒有三味線」、「這東西去哪裡買」之類問題。 「三味線級距差有點多……有人會先買一把入門琴,但也有人會先
Thumbnail
終於來到第180堂課,如果乘以學費的話,也是六位數的價格…。自己在賺錢才會精打細算,我其實也想學日文,但語言也是要長時間學習、短期內上課頻率肯定比小提琴高不少,一但不再是兒時父母出錢補習,想想還是打消念頭。
Schradieck No.4,我拉了一行一弓給老師聽。老師說改從只用下半弓先練一小節一弓慢拉平均,之後可以D弦加重音。 DONT No.2,右手上下弓都要平均長度,音色要紮實的平均。老師說第二面那邊音準比較好,問我是不是比較多練,我說沒有。回家想想,可能是因為第二面都是A、E弦,第一頁都是G、D
Thumbnail
三味線根本是種格鬥技吧? 對手是細細的三條琴弦。 這是我上過第一次課後,第一次自主練習時的心情。老師不在旁邊指導,怎樣都打不出預期的聲音。 三味線只有簡單三條弦,最粗到最細分別是一、二、三弦。最細的第三弦聲音最清亮、中間第二弦的音色則比較圓潤。彈奏歌曲時,這也是最常會用到的兩條弦,肩負起主要旋
Thumbnail
因為家裡一些事情,隔了好一陣子才上課。這次累積了一些問題,雖然老師有說可以傳訊息問題,但有時候覺得用訊息跟影音實在很難解釋就懶了。上課重點: 持續練Schradieck no. 1,手指力量變強、獨立性變高,是真的有感的。但是兩、三天沒練琴就會退步。 討論了下四條弦高把位的手型,如何才能按得有力
日前與先生外出用餐,沒想到餐聽出菜比預期更慢,等著等著,我發覺餐廳播放的音樂很特殊,隨口問先生那是什麼樂器,先生說是獨弦琴。一根弦便能演奏流行歌曲,我覺得很神奇。非琴非箏的音色,素樸而有古意,彷彿自遙遠的年代傳來,向聽眾娓娓訴說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 隔天先生找來獨弦琴的演奏影片,琴音悠揚婉轉,比
Thumbnail
我先說,這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 因為我跟許多人聊過、大概就有幾種版本,各有各的方法。 「找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是最重要的。」 一、初學一開始其實琴不用買太好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其實經濟條件許可要買多高都可以) 一般的經濟條件 大概四千、六千、一萬左
我的調音器兼節拍器是Seiko STH200(See Here),常態性的掛在譜架上。想要學拉小提琴這件事,只要提到不知道音準,需要看調音器,這時就會有很多人跟你說,不要用調音器,要用耳朵聽。 這件事我也知道,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聽不出來啊怎麼辦。所以我還是默默地偷偷開著調音器不敢給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