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群峰,究竟該誰先做莊?行前爬文看到一則南峰縱走主峰的路線介紹:「路徑明顯,沒有標誌。」中了!在一趟測試自己高海拔適應狀況與可及性極高的路線裡,帶著一點點冒險的味道還是讓我嚮往。
南峰起登,陽光灑滿山頭,在南峰頂上遇上一群山友,彼此問候後得知我要前往主峰時也熱心的提醒前面有一片烏雲要注意安全。記得看電影聖母峰的某段情節,前一秒才烈日高照,當一片烏雲飄過來後,下一秒隨即狂風暴雨,雖然此次沒有那麼戲劇化,但也算見識到了山的多變。
走過一個山頭,天氣逐漸改變,轉陰、起霧、颳風也開始下起雨來,過往走在郊山或中級山時,杉林總會先替登山者檔著雨勢,而此時在一大片箭竹草原上,我卻只能讓雨水直接在臉上胡亂的拍,才想著在臉上胡亂的拍好像是那首歌詞的時候,一陣風迎向山面有感的吹了過來,在沒有遮蔽物下本能的蹲低身體,又中了!
喜歡戶外運動的種種原因之中有一個就是這種本能,也許是面對風險的本能或者是傾聽身體聲音的本能,跑馬拉松時也是,近補給站渴了就喝、餓了就吃、真的累了就停,有時不過度追求記錄,開心愉悅、舒服健康完賽也是一種追求美好的本能。
那在交易上是否存在著本能?我想是否定的,充其量只有一種類似的感受稱之為「盤感」。而這盤感其實是多數無用的,它有時是由情緒所偽裝、有時又只是無謂的想像力,當規避掉所有的假象後以經驗為基礎才是真實。
有句話這麼說:「當規避掉所有虧損的可能,留下來的便是利潤。」事實上不可能規避掉這個"所有",走在山徑中,你也不可能去規避所有的危險,只能選擇走在有利的位置上,這個地利自然就能幫你規避掉許許多多沒注意到的危險。
很多事都知道,但知道、做到與能夠經常做到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天時、地利、人和共存就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