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翳禮讚》在陰暗處發現美

Miso
發佈於讀書
2021/12/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美,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 夜明珠置於暗處方能放出光彩,寶石曝露於陽光之下則失去魅力,離開陰翳的作用,也就沒有美。p.54
《陰翳禮讚》書籍封面,此書有許多版本的封面,此版是筆者目前持有的。
全黑的封面加上凹印的文字設計,巧妙的呼應了書中對於幽暗之美的描述。
《陰翳禮讚》是谷崎潤一郎(1886-1965)的隨筆作品,他以精闢有趣的見解,帶我們一窺當時他所認知的日本文化與美學。

「陰翳」意指陰暗、幽暗,谷崎先生對於日本建築中、飲食中充滿各種各樣的「陰翳」做了相當生動的介紹。以下從書中摘錄幾個例子:
p.25日式廁所
廁所這樣的地方,說來還是朦朦朧朧的,籠罩在昏暗的光線之下,何處乾淨,何處不淨,界線不要太過清楚比較好。
p.31西式餐具
即使是餐具等物,西方人也多採用銀、鋼鐵,鎳製品,並研磨的晶晶亮亮,然而那樣的發光物卻只會令我們感到厭惡。反而,我們喜愛那表面的光澤已消失,古色古香,被氧化的發黑的銀器。
p.37 日本料理是用來冥想的.....
羊羹的色澤不正也適於冥想嗎?那黑黝黝又如玉般半透明的表層,彷彿要將陽光吸收致內部深處一般,讓人覺得帶著如夢似幻的微光。
這種有別於一般(現代人)認知的思考角度,不覺得非常有趣嗎?作者把這種日式陰翳美學描寫得非常細緻、引人入勝。有興趣的朋友請務必親自閱讀這本書,才能仔細體會箇中樂趣。

谷崎先生盛讚日本文化中的「陰翳」,也讓我開始反思,照亮一切是有必要的嗎?現代化以後,電燈的發明模糊了日夜的邊界,或許間接引發了失眠等等的現代文明病也說不定。大多數人都認為現代化的照明是好的,然而當光線把每個角落照得太過清楚,空間的神秘感赫然消失,反而凸顯出了不潔之處。
不過這同時也讓我想到了「留白」這個東方美學技法。其實陰暗也是一種反向的留白,留白是留出呼吸的空間;而「留黑」則是保持神祕與想像的空間也說不定呢。
杉本博司 《海景》系列之一 ,展現出陰翳中的想像空間

作者在建造自己的日式住宅時,因為各種西化的電器設備搞的非常頭疼。電線要藏在哪裡,市面上的電燈、暖爐、磁磚......等等產品和日本和室風格不搭。搞得作者要大費周章才能完成自己理想中的住家。
不管照明也好,暖房也好,便器也好,我對擁抱文明利器一事絕無異議,即便如此,為何不能稍稍重視我們的習慣與生活情趣,順著這些而設法加以改良不是更好嗎? p.26
將西方的物品,科技搬到東方來使用,在當時是現代化勢不可擋的趨勢,但如此照搬難免會有一些不合時宜的地方。畢竟文化、風土、民情,人種都不一樣,雖說產品可以加以改良,但是在本質的思考方式上就有東西方的差異。也因此造成了不和諧,不和諧就無法美。說到底,從自身土地長出來的文化與科技,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便利的器具擺在眼前,人們無暇講究風雅不風雅,只一昧地想要沐浴在文明的恩澤下,此乃不得已的趨勢。p.27
拿到現代來說,便利性已經徹底取代了生活的雅緻,我們用簡訊取代手寫信、通訊軟體取代聊天,無時無刻被螢幕圍繞(即便此時抱著書在電腦前打字的我)。
這樣的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寫一篇日記,感受筆與紙之間細微的摩擦;有多久沒有和摯友掏心,好好思考彼此的感覺;有多久沒有專注在當下,好好吃一口飯、喝一杯茶,仔細品味飲食、感官的樂趣。

古雅的書畫能與幽暗的壁龕、和室保持適當的平衡。我們參訪奈良、京都的名剎時,往往可以看到那被稱為鎮寺之寶的掛軸,懸掛於幽深的大書院的壁龕上。由於那些壁龕,既便白晝,亦大都有些昏暗,因此我們無法看清圖案等等,只能邊聽講解者的說明,邊循著褪色的墨跡,藉著想像力之馳騁,猜想這畫是如此卓爾不凡。 p.42
想到前幾天去台北故宮看《谿山行旅》、《早春圖》、《萬壑松風》,皆是宋朝的山水名作,因年代久遠,畫紙早已褪色氧化,變成灰灰暗暗的顏色。原本的筆觸、細節也已失去許多。加上展間不能使用太明亮的光線,會加速畫紙老化,整個展櫃內燈光昏暗,其實並不能看得很清楚。如此幽暗的展品,擺在博物館的玻璃櫃中不免有些違和感。也許像書中提到的,把古畫掛在和室、傳統中式建築之中,更能體現它的意境與氛圍。然而為了保護國寶,已不太可能以這種「粗魯」的方式展出,實屬可惜。也許保護文物的同時,文物本身的生命力也漸漸失去了。不過光是想像那樣的畫面,就已讓我感覺到了幽暗之美的魅力。

謹記這個訣竅:與宣傳反其道而行,趁人潮往一處集中時,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如此,旅行便可稱心如意。p.158
《旅行種種》篇也讓我相當有感觸,作者提到,自己喜歡慢步調的旅行方式,因旅行就是要有閒情雅致呀,去人擠人不就破壞了出遊的心情嗎?所以谷崎先生喜歡反著熱門景點走,今年哪個景點大肆宣傳,他就反向去其他地方避開人潮。寧願花多一些時間搭人少的火車,也不要搭電車,或者是選擇一些並非觀光景點的小島光臨。發現了不為人知的好旅店、餐廳,他也不會到處宣揚,只因害怕此地成名之後遊客絡繹不絕,影響了店家的服務品質。也相當享受簡樸的日式旅店,平時久居家中太過舒服,旅宿時的不便之處也有其樂趣。

最近經常獨自出遊,旅居青年旅社,雖有許多不便之處,但也會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也不喜歡去人太多的地方...實在是很難盡興遊覽,所以目前居於台北的我,已經不知道假日有什麼地方可以去走走了(人潮實在太可怕)。總嚮往著人煙稀少的地方,也許能夠更自在的享受旅行的意義----放鬆、沈澱心靈。

與其說《陰翳禮讚》是一本單純介紹日本美學的隨筆集,不如說,本書透過日本美學,引領讀者發現「個體的美學起點」,並提供讀者考察生活的線索。
我認為《陰翳禮讚》的迷人之處,在於作者把許許多多生活場景刻畫的極其入微,並用他獨特且真實的角度解讀。雖然隔著書本與時代的差距,仍然能夠鮮明的感受到當時日本生活中的美。 而作者用日常生活當作主題,也向讀者傳達一個訊息......
美,不在博物館裡,不在畫廊裡,也不在藝術家手裡。 美,應該是在生活裡的。

願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發現美。 :)
31會員
31內容數
Miso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