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住過人氣的Guest House鯉屋、建築130年町家,最近碰巧看到廣告,應變疫情危機,推出幾小時攝影方案讓人眼睛一亮,但還是決定繼續划算的goto,有種自己把十年份的住宿額度都消化了。
京都市對町家定義是「1950年(昭和25)前傳統木造軸組技法的木造建築。」
江戶時代由入口寬窄收稅,町家建築狹長的特色又有「鰻魚的床鋪」之稱,縱長的町家採光透光不易,坪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能在炎熱夏天捎來涼意,缺點相對冬天冷的刺骨。
鯉屋位於西陣,改裝町家共有六個房間,入住時親切說明及給一張導覽地圖,房內冊子有中英文詳細介紹哪裡好吃好玩,出租腳踏車等等資訊,對獨旅也很友善,最小的單人房只有兩疊,名副其實「站著半疊,睡著一疊(起きて半畳、寝て一畳)」的知足精神。
這次選的是一樓附帶坪庭的房間,房內庭園雖然不及中庭亮眼楓紅,茶室本就講究靜寂的禪心,腦中浮現四疊半神話大系的喧嚷而自得其樂。
復古復古擺設不流於賣弄格調的刻意,房內保留和家具、以前的木櫃、梳妝鏡台。
好喜歡鏡台啊!鏡子在古時作用為施咒祈禱,五腳鏡台最早出現平安時代,貴族為整頓衣裝所用,當時認為是神聖之物,安土桃山時代開始出現附有抽屜的桌上型箱鏡台,直到江戶時代鏡子才普及庶民,浮世繪中經常出現鏡台和手拿鏡。
木門上鎖時發出齜牙咧嘴的碰撞聲,屏息怕吵到隔壁的房客,在廊間輕手輕腳環視廚房、浴室及洗手間共用,雖然入住需要注意牆壁薄弱的隔音小聲交談,緊鄰馬路車道的呼嘯、腳步聲都是近在耳邊的距離,講究隔音的話可能要慎重考慮,榻榻米香氣溫熱床鋪,我認為一點瑕疵完全不影響鯉屋的魅力。
出房幾步距離就是交誼廳,眺望風雅中庭,正好有近年熱門的桌上楓葉。喜歡和楊谷寺一樣的雪見障子,有別於莊重寺院的放鬆。
原本茶室的房間旁就是廚房,以前稱廚房為水屋(みずや),收納茶具的木櫃稱為「水屋箪笥(みずやたんす)」又好喜歡這個(繼續抱住xD
隔天早上來到廚房,一個素雅的房客姐姐正在洗杯子,輕聲道早安,她很熟練切了盤蘋果,端到交誼廳坐下欣賞。
廚房免費提供的簡易自助式早餐,擺放水果、茶包和麵包,有些束手無策打量需要切開剝皮的果物們,以及從研磨咖啡豆起步的咖啡機,自知之明選擇簡單沖茶,並拿了個麵包回房,坐在冰涼醒腦的緣廊繼續研究建築。
看了不少老舊町家再生計畫,聽花道先生說每年請人整理庭園,備感維護艱辛,是以就算再喜歡完全不會想自己擁有一棟,畢竟不少修補建材若非關係人士入手不易,職人技藝傳承更是凋零,還是想著交給專業的再生,老房子煥然一新變成食堂或咖啡店都好,只要能避免被拆除的命運。
有成排町家才是京都風貌。不少池泉庭園石組引用魚躍龍門的典故,鯉屋是個好名字,口碑更是名副其實。
鯉屋官網:
2018年10月起,京都市徵收住宿稅一人200日圓,入住時支付。
和家具參考資料:
鯉屋推薦的馬仙山和萬年青都相繼店休,飢腸轆轆到到有些火氣,經過さらさ、努力走到還在營業一直想去的義大利料理,又被告知正要收店的哀桑。
糾結徘徊在紅燈籠的烏龍麵兼居酒屋,腦中浮現森見登美彥筆下的場景,路邊的深夜拉麵店,一鼓作氣推門入內,二十多個席次,三四個上班族和一家子三個小孩爬上排下的吵嚷。
鍋燒烏龍細麵版本,份量到位,大手筆炸蝦好吃的沒話說。
上班族的熱烈聊天、小孩的尖叫,吃的膽戰心驚,怎麼每次都要進店才發現人多+密閉空間啊……進退維谷,進來了也實在不好出去,大概是注意到我的拘謹不安,離去前店員小哥送到門口鞠躬說:「抱歉亂哄哄的,不好意思呢!」
其實那不是問題,是疫情需要換氣......
不過實在很難開口,畢竟開門又會被抱怨說冷,夏天冬天都大肆報導,店家大概也有各種難處吧!
我很喜歡鞍馬口到堀川附近道地的散步路線,白日有許多有趣的店,夜間稍嫌冷清,尤其是覓食時(開啟孤獨美食家模式)但遊蕩起來還是別有樂趣。
途經今宮神社御旅所,一輪月色的斑駁朱紅。
若宮八幡宮(わかみや はちまんぐう)神使鴿子厭世神情,創建年代不詳,相傳為打怪天王源賴光宅邸的鎮守神社,祭神為清和源氏之祖(參考六孫王神社),平安時代前期56代清和天皇。
石清水八幡宮為本宮而稱為若宮,位於北區紫野,和另一家在五条的若宮很撞名。
另外的若宮八幡宮位於五条,又稱陶器神社,每年8月7日到10日舉行若宮祭及贊助行事陶器祭,祭神為陶祖椎根津彦命(しいねつねひこのみこと),氏子多是製作及販賣陶器相關業者,每年在五条坂附近有盛大的陶器市集。
*寺院神社莊嚴之地,務必遵守參拜禮儀,嚴禁喧嘩及飲食,卡位以及拉扯摘取花木*
*照片文章皆是筆者攝影、撰寫及統整所學,如要轉載請註明專頁名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