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不是遊戲

〈魷魚遊戲〉不是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看魷魚遊戲了嗎?」「已經看啦!真的很好看耶!」以上對話,若是出現在成人之間的交談,沒有什麼特殊之處,畢竟風靡全球的韓國影集〈魷魚遊戲〉,因為劇情的設計特殊,確實是上乘之作,但這段對話出現在小學課堂中,就值得好好深思一番。

前一陣子至小學高年級課堂授課,一進教室便聽到如上的對話,幾個孩子們互相探問是否看過,更對於劇情高談闊論了起來,一開始我沒有多想,但課程進行到討論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言語之間,多了幾個較敏感性的語詞,例如:「殺人啊!」「爆頭啊!」之類的。

下課回家後愈想愈不對勁,我知道這部作品應是有年齡觀看的限制,一查,果然,年齡分級為16+,提及暴力、性、自殺,適合16歲以上,也就是小學高年級的孩子是不宜觀看的。

再下一次上課時,進教室後,又聽見孩子再一次的討論〈魷魚遊戲〉,這次我直接了當的詢問:「你們滿16歲了嗎?」小孩搖頭,「沒滿16歲可以觀看嗎?」看得出他們的眼神,知道其中有些問題。有孩子說他是自己偷偷關在房間裡面觀看,神奇的是,這些看似早熟的孩子,也知道這部電影的分級是16+,但他們還是抵擋不住誘惑。

注意到這個現象,是希望爸媽能夠更加關心我們孩子的觀看內容,當然大家可能會說,網路世界鋪天蓋地,怎麼可能完全防範或禁止?但是,既然影片有分級制度,便有它存在的道理,如果我們不加以注意或關心,或是沒有引導,孩子自由探索的結果也可能必須承擔過度自由的後果。

記得小時候電視上不小心轉到戰爭片,當時我也是國小的年紀,影片中敵軍大舉入侵某個村莊時,有個2、3歲的嬰孩在自家廳堂大哭,很顯然的,親人皆亡,士兵進入後,本來要用刀了結這個嬰孩,但另一士兵阻止,我以為是要救小孩,沒想到那一士兵拿出了手榴彈,放在小嬰孩手中,拉開,「碰」的一聲巨響,房子跟嬰孩都被炸得四分五裂,不小心觀看到這一幕的我,愣了好幾秒,「嬰孩是被炸碎了嗎?」從此之後對戰爭片留下陰影,好一陣子晚上噩夢連連,當然,年紀增長,會逐漸了解並體認到這就是戰爭的殘酷,但是當時的我,確實不應該觀看不適合我年紀的電影,在心靈上留下一道難以抹滅的傷痕。

因此,當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魷魚遊戲〉,這確實是一部發人省思的作品,剛上映時我便熬夜看完所有集數,非常佩服編劇在其中對人性的刻劃與反思,我們應當要思考的,是身處那樣的生死交關之際,是否會做出和主角們類似的舉動,這是很重要的人性探討問題,只是,我想我們的孩子,是否能思考到這一層面?還是只是透過影集,看到無數的爆頭或射殺畫面,終於對殺人或對死亡或血濺等逐漸麻木,是否還能培養出對於他人苦痛的同理心?

因此,希望爸媽能夠多多關心孩子觀看影集的分級問題,頻道有兒童模式可設定,也許我們也不一定要用強力禁止的方式,但一定要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理解什麼可以,什麼目前不適合,相信孩子是能夠理解的,只是我們需要的是關心與溝通。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6.6K會員
629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今年的兩個會考作文預試考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及〈這不只是……,更是……〉,我的建議是:和孩子好好談談這兩個題目中的三個核心主旨--「成長」、「時代」與「生死」。藉由成人的視角和經驗,不僅可能觸發孩子的靈感,他們也會看得更深、更廣。雖然同樣的題目,不可能再次出現,但這三個核心主旨,絕對會一再出現!
「我最喜歡吃草莓,因為草莓它很好吃,所以我很喜歡這個美味的食物,每次都會吃很多,因為很好吃。」其實,看到這樣的句子先別擔心,反而應該鼓勵孩子,因為他已經掌握敘述的基本邏輯。只要稍微加上一點技巧,原本扁平的敘述馬上變得鮮活立體。
強烈建議剛剛接觸作文的初學者,先熟悉「PREP法」,了解敘述的基本邏輯後,若有需要,再學起承轉合。因為,「PREP法」是光看字面也可以理解的概念,且符合溝通的邏輯,只要想像自己在跟某一個對象閒聊,文章架構便成形了!
關於今年的兩個會考作文預試考題〈癌末少女的選擇〉及〈這不只是……,更是……〉,我的建議是:和孩子好好談談這兩個題目中的三個核心主旨--「成長」、「時代」與「生死」。藉由成人的視角和經驗,不僅可能觸發孩子的靈感,他們也會看得更深、更廣。雖然同樣的題目,不可能再次出現,但這三個核心主旨,絕對會一再出現!
「我最喜歡吃草莓,因為草莓它很好吃,所以我很喜歡這個美味的食物,每次都會吃很多,因為很好吃。」其實,看到這樣的句子先別擔心,反而應該鼓勵孩子,因為他已經掌握敘述的基本邏輯。只要稍微加上一點技巧,原本扁平的敘述馬上變得鮮活立體。
強烈建議剛剛接觸作文的初學者,先熟悉「PREP法」,了解敘述的基本邏輯後,若有需要,再學起承轉合。因為,「PREP法」是光看字面也可以理解的概念,且符合溝通的邏輯,只要想像自己在跟某一個對象閒聊,文章架構便成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