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轉合」,談起文章架構,再怎麼不擅長寫作文的人,也說得出這四個字。但除非你是訓練有素的作文老師,否則第一時間一定很難解釋這四個字的涵義,更別說運用它來寫作。
然而,如果是「PREP法」呢?
- P(Point):重點、結論
- R(Reason):解釋理由
- E(Example):舉例說明
- P(Point):重點、結論

我讀過許多教成人寫作的書籍,幾乎沒有作家教讀者使用起承轉合布局,反而都是類似「PREP法」這種淺顯易懂,即使沒有經過講解,光看字面也可以理解的概念。
「PREP法」是我從《最高寫作法》書中學習到的方法;過去我曾分享《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祕訣》書中所教的「O.R.E.O法」也是類似的布局技巧。
弔詭的是,成人寫作採用的是一目瞭然的架構法,小朋友學寫作卻用抽象難解的起承轉合……
廢話不多說,接下來為各位展示如何運用「PREP法」構思--
最近我把國中會考預試的題目〈癌末少女的選擇〉(題目及分析文章連結)這種「兩難必擇其一」的考題簡化,設計為「胖虎和小夫,同樣是會欺負大雄的霸凌者,如果不得不選的話,你會想當誰呢?」帶領小學生寫作議論文。
假如我想成為胖虎的話,再套用「PREP法」來思考,文章布局瞬間出爐:
- 第一段(P):說明想當胖虎的主張。
- 第二段(R):解釋理由,陳述胖虎具備的優勢。
- 第三段(E):舉例說明,從卡通或電影情節中找例證。
- 第四段(P):再次強調想當胖虎的主張。
理由要是不只一點的話,可以細分為R1、R2及E1、E2……等,再按篇幅分配段落。
用日常對話來理解的話,「PREP法」也非常符合溝通的邏輯。以下假設兩個人在聊這個話題:
A:「如果胖虎跟小夫真的要選的話,我寧可選胖虎。」(P)
B:「為什麼?人家小夫是富二代耶,胖虎家不過是開雜貨店而已。」
A:「小夫雖然有錢,但喜歡炫耀。況且錢不是不是他賺的,不知道賺錢的辛苦,哪天家道中落,他可能缺乏自主能力。而胖虎呢?因為時常幫爸媽的忙,較早接觸社會,同時具有自主能力,將來或許更有競爭力。」(R)
B:「是嗎?我怎麼沒印象。」
A:「有一集胖虎的爸媽有事,託胖虎顧店,他必須要懂得跟客人應對才能把店顧好。另外,還有一集是他要幫爸爸送貨,雖然送到一半跑去玩,但至少證明他有在為爸媽分擔工作。」(E)
B:「原來如此。」
A:「所以,選擇胖虎才是正確的選擇。不過,他如果對朋友友善一點,並多花一些心思在課業上,就更完美了!」(P)
因此,「PREP法」對於初學者來說,不但字面意思清楚好記,更是符合溝通邏輯,只要想像自己在跟某一個對象閒聊,文章架構便成形了!
- 延伸閱讀
拙著《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裡分享的「3W法」和「PREP法」的基本概念雷同,也值得參考。以下是關鍵評論網轉引拙著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