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是什麼?
在遠古時代,權力就是力量。
然而,隨著人類智慧的累積與增長,事情開始有了變化。
擁有武裝部隊,成為權力的關鍵。
對內維持治安,對外抵抗跟侵略。
軍隊成為了權力的象徵,法律的表率。
特別是東漢末年這樣的亂世。
每一個權力者,都希望擁有自己的軍隊。
西元187年秋,時為漢靈帝中平四年。
荊州南部地區,發生了暴亂。
我們常常讀到,黃巾起義造成了東漢的滅亡。
張角透過太平道,為大家帶來的,是革命的精神。
在張角起事前後,其實有著不屬於太平道系統的各種紛亂,在同一個時間段中爆發。
北邊,有三郡烏丸南侵。
西邊,有韓遂的涼州東進。
南邊,也同樣的不安寧。
孫堅就是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中的男人。
他在徐州對抗三郡烏丸。
加入朝廷討伐黃巾。
前往西方抵禦羌族。
當南方發生暴動時,只有三十出頭的孫堅,已經是一員沙場老將。
秦漢對於漢水淮水以南的區域,其實並不看重。
雖是國土,也只是蠻荒地帶。
黃河流域,才是大中華的皇土。
所以南方平亂的任務,沒有落到真正的大將:朱儁、皇甫嵩,或是董卓這些人的頭上。
而是派遣孫堅去接任長沙太守,同時討平不服。
多少跟西征時,孫堅得罪了董卓有關。
南方的叛亂,以長沙為中心,很快擴散到旁邊的零陵、桂陽,還有盧江。
孫堅帶下去的兵力,十分有限。
但他以郡守之名,就地徵兵,以戰養戰。
甚至,孫堅平定長沙後,更通知了荊州刺史,帶部隊越郡進行征討。
孫堅一樣老大不客氣的,在別人的領地上招募義勇,徵收食糧。
這等行徑,很大程度影響了後來孫策跟孫權的作戰管理方針。
在荊州刺史的眼中,孫堅跟山賊土匪,也差不了太多。
但對於零陵當地的官員而言,孫堅根本是亂世中的一盞明燈。
一個零陵郡的官員,就自告奮勇的離職加入了孫堅軍。
他的名字叫黃蓋。
在裴松之註裡提到,黃蓋是南陽太守黃子廉之後。
而黃氏後人的自行考證,則指出黃蓋是黃香的曾孫。
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黃蓋還沒成年,父親就已經過世。
做為名士之後,黃蓋一邊賣柴薪,一邊讀書自學。
其中,黃蓋對於兵法特別感興趣。
大概就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小項羽這樣(大誤)。
成年後,黃蓋父祖的名聲到底夠硬,便為荊州舉為孝廉,在零陵郡擔任小吏。
胸懷大志的黃蓋,不以溫飽為滿足。
在孫堅征討零陵之時,黃蓋毅然決然的加入了孫堅軍。
不久,董卓廢少帝,立新帝,專擅朝政的風聲,傳到長沙來了。
孫堅決定北上勤皇。
負責監督荊州的刺史王叡,之前跟孫堅一起平定長沙零陵。
聽到孫堅要北上,就派人通知孫堅前來會合。
然而,武陵太守的信使,比荊州刺史更早抵達。
信使帶來了光祿大夫的檄文,說王叡有罪當誅。
孫堅默默的接待了兩批使者後,不動聲色的找來諸將密議:「你們說,我該相信哪一邊才對?」
將領們七嘴八舌,爭論不休,只有黃蓋一個人靜靜的坐在那邊。
孫堅注意到了:「靜!公覆(黃蓋表字),你怎麼說?」
「我軍裝備資金不足,貿然北上,只怕難敵董卓。」黃蓋不慌不忙,把話題拉回了根本處:「王叡這些年中飽私囊,錢財裝備,無一不缺。」
孫堅點點頭,「所以你認為,應該協同王叡?」
黃蓋的臉上,露出了微笑:「非也。我的意思是……」
話才說到一半,黃蓋就突然起身,走了出去。
眾人都不知道,黃蓋在玩什麼把戲。
過了半晌,只見黃蓋重返大廳,右手提著還在滴血的大刀,左手則拎著一顆人頭。
正是王叡的使者。
黃蓋將使者人頭,放在孫堅面前的案几上,臉色沉穩:「我們將計就計,吞了王叡!」
隔日,襄陽城前。
天方大白,襄陽守軍突然發現,城門口大軍壓境,殺氣騰騰,嚇得連忙通知刺史。
刺史王叡登上城樓一看……我是叫你們來沒錯,可沒讓你們把槍頭對準我吧?
況且使者未及回覆,王叡心中頗有些忐忑。
「叫人問問,他們來幹什麼的?」
在城外部隊最前方的,是原本零陵的武官:黃蓋。
黃蓋朗聲道:「我等久經戰苦,所得賞賜不足,特來向刺史討賞。」
王叡鬆了一口氣,自己正在招募義兵。既是來討賞的,那就收編了便是。
「來,一批批來,你們刺史可是大方的很啊。」
襄陽城門立刻大開,引黃蓋先鋒部隊來到府庫。
王叡下得城樓,正打算找黃蓋攀談幾句,只聽兵士們說,黃將軍已入府庫,王叡便跟了進去。
才一進門,府庫的大門突然給關上了。
火把依次點燃,一下晃得王叡張不開眼。
定神一看,眼前那素來暴躁無禮的孫堅,不知何時混在部隊中,竟出現在此。
孫堅身旁,正是黃蓋。
「王叡,你可知罪?」孫堅趁著對方驚慌之際,一聲怒喝。
「我……我何罪之有?」王叡強自鎮定,但顫抖的聲音,已經出賣了他。
「你的罪就是……」
孫堅邊說,邊取出檄文,貌似正要宣讀,卻大手一揮,將檄文拋了出去。
「無知!」
王叡眼前一花,正想伸手去抓那檄文。
突然間,檄文從中斷成兩截。
王叡自己的手指頭,也從中斷成兩截。
但他一點都沒有感受到疼痛。
黃蓋的快刀,已經將王叡連人帶檄文劈成兩半。
此後,黃蓋做為孫堅四將之一,南征北討。
孫堅死了,跟孫策。
孫策死了,跟孫權。
江東殺人王的凶名,不脛而走。
……等等,為什麼是江東殺人王,忘了說。
陳壽對於黃蓋這段時間的記錄,春秋筆法到一個極致:「蓋隨策及權,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但我們還是看到了屠城這兩個字。
屠城在三國志裡面,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並不是一個形容詞。
曹操本人屠過徐州、柳城、武都。
手下夏侯淵跟曹仁,也是屠城界的一把好手,各自都屠殺過至少兩個地方。
孫策在江東爭霸戰時,與會稽王朗對峙。
王朗搭配許靖,把會稽治理得非常好,更有嚴白虎在一旁掠陣。
孫策軍在這裡,遇上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於是,孫策傳中便留下了「據會稽,屠東冶」的記錄。
而王朗傳則記載「策以朗儒雅,詰讓而不害」,可見得當時很多人,被害。
許靖也引導著大批百姓,南渡交州。
這是孫策唯一的屠城記錄,孫權就多了點。
攻打盧江李術,屠城。
攻打江夏黃祖,屠城。
而所有的東吳將領,都沒有人的傳記中,寫過參與屠城。
唯有黃蓋,蹈刃屠城。
三次都算他頭上的話,這可是屌打三國諸將,直追魔王曹操的實力。
而黃蓋的官位,向來在程普之下……他只是個校尉啊。
陳壽對黃蓋的記錄極少,倒是著重記了下面這個故事。
黃蓋以武官身分,受孫權的命令去管制石城一帶,有山越作亂的幾個縣。
一到任,黃蓋就設立了兩個監察部門,跟大家說:「這邊的行政長官,無能。老哥我也只是個武官,沒讀過什麼書。現在這兩位負責文書人事,老哥我出去打賊,回來之後請他們給我報告……如果有什麼差錯,我也不會責打,請大家用心為國家辦事,就這樣哈。」
剛開始,大家也不知道黃蓋說真的說假的。
等到慢慢發現,黃老爺真的不審公文,又經常在外打仗,就漸漸放鬆心情隨便來了。
沒想到,黃蓋偷偷搜集了資訊,這天,帶兵回城,把自己的密報,跟兩位監察長官的報告一對比。
牛頭不對馬嘴,怎麼辦?
黃老爺表示:「沒事兒,說過不會責打的嘛……來人,把這兩個拖出去斬了。」
一言不合就殺頭,實乃黃蓋本色。
孫堅也是個殺人盈野的主,或許不怕黃蓋。
但孫策孫權,看得出來是挺害怕這個黃叔叔的。
黃蓋的官位,始終都很低。
但江東的漢人老百姓,則很敬愛黃蓋。
更為之繪圖祭祀。
黃蓋的武力鎮壓習性,為地方帶來了和平與安定。
中國人向來都是敬佩這種官員的。
「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
權力是什麼?
是那把還在滴著血的大刀。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它會指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