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武統成為美式「作文比賽」,三大典型深意何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繼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提出「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兵推解放軍將在2025年占領東沙後,近期的美國又多了台海「新劇本」。
11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內容針對台海安全情勢、北京軍事布局提出預測。報告指出,解放軍或將在2027年「以武逼統」,行動選項包括大規模兩棲登陸、奪取台灣外島、長期空中和海上封鎖、通過解放軍特種部隊或駭客攻擊台灣基礎設施等。報告同時預測,解放軍會極力防範美國介入兩岸衝突,以免日久生變。如若真有第三方介入,其恐會訴諸網攻、太空或核子行動來解決。
然而,這份報告雖將解放軍描繪成野心勃勃的噬血機器,實則對其作戰實力「不以為然」。例如在「大規模兩棲奪島」一環,美國防部認為,此舉不僅需要強大的軍事與後援補給,也可能招致國際干預。即使解放軍成功登陸,也要面臨城市戰成本,恐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構成重大政治和軍事風險」。
而在奪取外島的情節推演上,美國防部則指出,如若解放軍強制登陸金門或馬祖等中型島嶼,將可展現其軍力和政治決心,並能實際獲取領土。然而此舉亦會激發台灣強烈獨立情緒,也將招致國際介入,相關成本不容忽視。
要而論之,此份報告認為,有鑑於中國頻頻發動大規模作戰訓練、解放軍持續推進軍力建設,台海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但北京未必能心想事成,甚至可能引火自焚。
各式劇本層出不窮
伴隨中美博弈日漸激烈,這已非美國近年第一次「預測武統」。早在2020年8月,美國中情局前副局長莫雷爾(Michael Morell)、前參聯會副主席溫尼菲爾德(James A. Winnefeld),便已在美國海軍學院《議事錄》(Proceedings)期刊中,聯名刊登解放軍攻台腳本。
兩位前官員認為,北京瞄準了當年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將利用政權交接空隙,於12月中煽動台海緊張,並在1月初啟動東海軍演,掩護大規模軍事調動。隨後,在1月19日至21日美國總統交接的3天內,解放軍將趁機攻佔金門、澎湖、馬祖等台灣外島,同時指示在台特務破壞軍事裝置和關鍵設施,癱瘓所有網路和媒體;接著,解放軍海軍艦艇、潛艇部隊將封鎖周圍航路,並在台灣東部部署兵力,防止美國第七艦隊介入,解放軍兩棲部隊亦會將地面部隊投送至台灣西岸。
兩位前官員預測,「此次武統」將在3日內結束,國際雖會感到震驚,卻難以軍事干預。屆時北京也將以「戰狼外交」向各國施壓,例如威脅日本不得干涉等。平心而論,如此「劇本」著實精彩,卻難敵現實考驗,畢竟除了美國大選引發政壇震盪外,其餘預測無一發生。
無獨有偶,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金萊爾(Lyle J. Goldstein)也於2021年3月提出自己的武統預測,指北京或將在2022年冬季奧運過後對台動武,可能劇本共有四套,包括重演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封鎖台灣周遭海空域、進攻澎湖、全面閃電戰攻台等。
有鑑於當今的中美與兩岸局勢,金萊爾認為全面攻台乃最可能選項,原因有三:第一,相較於前三種方式,全面閃電戰能讓台軍措手不及,降低其預警與回擊時間;第二,佔領台灣的既成事實,將讓華盛頓難有干涉餘地;第三,台灣軍事準備並不積極,如今的解放軍確有能力在數日內征服台灣。
而針對閃電戰細節,金萊爾也嘗試推演過程,認為解放軍的特種部隊將負責第一波攻勢,部分將以直升機與小型艦艇突進,部分將在台軍防線的後方空降製造混亂或分散注意力,其餘則會進佔台灣的中小型港口與機場。與此同時,解放軍將以彈道飛彈、長程火砲打擊台軍基地、指揮中心與防空戰力。金萊爾由此建議,美國應竭力避免軍事介入台海衝突,以免遭遇毀滅性失敗。
三大典型從何而來
綜上所述,「3日武統」、「冬奧後閃電攻台」、「2027年以武逼統」等劇本,皆為中美博弈、台海變局的附帶產物,其情節元素十分類似,皆包含時間預測、過程推演等結構。然因三者的撰寫目的有所不同,敘事風格、對話對象自也互異,其看似皆在武統上做文章,實則代表了三種美式戰略報告典型。
首先,「3日武統」的敘事風格聚焦描繪過程,比起行為者的戰略選項、兵棋推演、戰場模擬,其更強調「故事性」情節,預測風格則傾向「大膽假設」。以日期為例,此份報告發表於2020年8月,卻在缺乏證據的前提下,直接主張北京將在3個月後的美國總統大選間隙動武,甚至連「東海軍演」都描述得有模有樣。
如此情節安排,自是作者身分、讀者導向交互作用之果。此份報告雖是由兩位前官員合著,並刊登在海軍學院期刊上,卻非真要進行專業軍事模擬,而是有意趕搭美搭美國大選時事,配合「刺蝟島」引發的台海緊張,進行某種政治動員與宣傳:或為「中國威脅論」服務,或為作者累積商業聲量。綜觀報告內容,其並未展示複雜的計算過程、嚴謹的軍事模型,為的便是降底媒體報道門檻、增加非軍事專業讀者的閱讀意願。此般劇本早在冷戰時便已大行其道,只不過如今的主角由蘇聯換成了中國,與其說這是戰略報告,「迷你版的湯姆·克蘭西(Thomas Leo Clancy Jr.)軍事小說」或許更為貼切。
第二類「冬奧後閃電攻台」則與「毒蛙戰略」相近,屬於非官方政策倡議,其內容包含相對嚴謹的軍事分析、兵棋推演,不僅時間預測相對靠後,選項分析也更加深入,從攻打台灣離島、海空封鎖、外交合縱連橫、全面閃電戰到美軍駐台,皆有所涉。其目的並非滿漢全席一次出菜,而是要個別分析現實可行性與附帶風險,以得出最終戰略建議。
以「冬奧後閃電攻台」劇本為例,其用大量篇幅分析各式解放軍動武手段後,認為閃電戰全面攻台乃當今最可能選項,並在此基礎上建議美國「避免涉入台海衝突」,即便戰事爆發,「外交手段應是遠高於軍事介入的優先選項」;正如「毒蛙戰略」也是經過三回合兵棋推演後,以美國相進退兩難的結果為基礎,建議政府應將台灣外島打造成解放軍難以拿下的「毒蛙」,而非「派軍駐台」。雖說這般報告難脫「過程服務結果」的政治色彩,卻是三種典型中,現實參考性最高者,乃權威智庫常見的戰略報告典型。
最後一類「2027年以武逼統」,論述風格雖與「冬奧後閃電攻台」相近,卻在根本撰寫目的上有所差異,故可稱為第三種典型。其發布者為美國國防部,報告中但凡涉及「解放軍優勢」的分析,其根本目的皆非「長他人志氣」,而是要藉著全球注目的天然流量,型塑輿論攻勢,同時爭取軍事預算,乃美國對外戰略、軍工複合體政治之一環。
以此份報告對解放軍的描繪為例,其大力強調台海緊張等情緒元素,並以意識形態渲染解放軍象徵的「中國地緣野心」。理論上,國防部掌握的軍情資源十分充分,但在此份報告中,其軍事分析反不如智庫專業到位,例如其主張解放軍登陸台灣本島後,將面臨「城市戰」煎熬,顯然是將台灣想像成另一個阿富汗,認為久未經戰的虛弱台軍有能力組織此般戰線,習慣安逸的台灣民眾也願意投身游擊戰場;所謂「2027年以武逼統」的時間點,也不過是假借「中共建軍百年」的節點,生硬套用。
如此詭異推演,並非國防部專業不足,而是這份公開的軍力報告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比起務實分析台海戰局,其更想炒大「中國威脅論」的國際聲量,同時為國防部、軍火商爭取更多話語權;至於專業軍事分析,自會有不公開的政策建議遞向白宮。
從「迷你軍事小說」、「智庫政策建議」到「輿論戰素材」,美國的戰略報告三典型遍布各場域,之所以在近期頻以台海為主角,關鍵仍是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各式主張頻繁交鋒,既體現中美軍力消長的博奕力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美國內部的戰略分歧與焦慮。

原文發表於2021/11/8《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綜觀兩岸近來輿論場,「備戰」可謂最熱門關鍵字。 11月1日晚間,中國商務部突發公告,鼓勵各家「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不少民眾因而解讀,北京或許即將啟動武統,才會出台這般隱晦的「緊急動員命令」。即便《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出面解釋,「我沒有看到局勢已箭在弦上
10月28日,蔡英文於美媒《CNN》專訪中證實,確有美軍「在台協訓」。此言一出,收穫了不少島內亢奮,卻也引發兩岸與中美間的政治波瀾:於中美兩大國而言,台海問題再度激化雙方矛盾;對北京來說,美台明目張膽的軍事勾連,雖不至於改變台海格局,卻將招致內部輿情洶湧;於台灣而言,則是將本就低迷的和統可能,踹入
論及對台海議題的關心,除卻兩岸政界、媒體與智庫,美國智庫亦是榜上有名。 2021年9月,台灣駐美代表機構爆發「正名」風波,彼時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便表示,美國政府應停止推動「正名」案,改為聚焦其他更需嚴肅面對的務實議題,包括磋商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支持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
近期的東亞,湧動著不安的地緣風雲。 10月15日,美國「杜威號」飛彈驅逐艦、加拿大「溫尼伯號」巡防艦聯合通過台灣海峽,招致解放軍東部戰區出動海空兵力全程跟監。此次行動,既是9月27日英國「里奇蒙號」巡防艦後,再有外國船艦高調過台海,也是拜登(Joe Biden)任內第九次出動美艦穿過台灣海峽。解放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起,軍用無人機逐步投入戰場,改寫了近代戰爭型態。此後,伴隨無人遙控、航天科技的日新月異,軍用無人機的偵察底色上,多了一抹打擊的鮮紅,察打一體的機種由此躍升國際市場熱門。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利比亞政局受此亂流牽引,爆發了十數年的血腥內戰,並在後期出現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
10月17日,台媒《聯合新聞網》獨家報道,台灣中科院的大型無人機研發計劃「騰雲專案」生變,原本預計在近期展示的台產無人機成品,遭中科院以「構型改變」為由,向台國防部申請延長研發期程1年至2年獲准。對此報道,中科院僅以「不評論」三字答覆,顯然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回顧過往,這並非台產無人機的首次折翼。
綜觀兩岸近來輿論場,「備戰」可謂最熱門關鍵字。 11月1日晚間,中國商務部突發公告,鼓勵各家「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不少民眾因而解讀,北京或許即將啟動武統,才會出台這般隱晦的「緊急動員命令」。即便《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出面解釋,「我沒有看到局勢已箭在弦上
10月28日,蔡英文於美媒《CNN》專訪中證實,確有美軍「在台協訓」。此言一出,收穫了不少島內亢奮,卻也引發兩岸與中美間的政治波瀾:於中美兩大國而言,台海問題再度激化雙方矛盾;對北京來說,美台明目張膽的軍事勾連,雖不至於改變台海格局,卻將招致內部輿情洶湧;於台灣而言,則是將本就低迷的和統可能,踹入
論及對台海議題的關心,除卻兩岸政界、媒體與智庫,美國智庫亦是榜上有名。 2021年9月,台灣駐美代表機構爆發「正名」風波,彼時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便表示,美國政府應停止推動「正名」案,改為聚焦其他更需嚴肅面對的務實議題,包括磋商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支持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
近期的東亞,湧動著不安的地緣風雲。 10月15日,美國「杜威號」飛彈驅逐艦、加拿大「溫尼伯號」巡防艦聯合通過台灣海峽,招致解放軍東部戰區出動海空兵力全程跟監。此次行動,既是9月27日英國「里奇蒙號」巡防艦後,再有外國船艦高調過台海,也是拜登(Joe Biden)任內第九次出動美艦穿過台灣海峽。解放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起,軍用無人機逐步投入戰場,改寫了近代戰爭型態。此後,伴隨無人遙控、航天科技的日新月異,軍用無人機的偵察底色上,多了一抹打擊的鮮紅,察打一體的機種由此躍升國際市場熱門。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利比亞政局受此亂流牽引,爆發了十數年的血腥內戰,並在後期出現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
10月17日,台媒《聯合新聞網》獨家報道,台灣中科院的大型無人機研發計劃「騰雲專案」生變,原本預計在近期展示的台產無人機成品,遭中科院以「構型改變」為由,向台國防部申請延長研發期程1年至2年獲准。對此報道,中科院僅以「不評論」三字答覆,顯然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回顧過往,這並非台產無人機的首次折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中共以「閃電戰」侵略台灣的聲音,其來有自並不稀奇。只是,以往「閃電戰」只存在幕僚的想定中,現在已經提升到演習—出現「閃電戰」徵候,表示「閃電戰」(特別是「封鎖」)解放軍已經在實兵驗證的可能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解放軍於賴清德520就職後開展對臺恫嚇的2024聯合利劍軍演,登上各大國際版面,然而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讓許多人直呼臺灣人神經太大條,甚至有專欄直言中國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做法,有可能直接演轉戰,解放軍可對臺閃電式突襲,讓臺灣在措不及防之下被攻佔,本文便淺談其可行性與戰爭可能前兆。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美國與菲律賓兩軍日前在菲國北部舉行軍演,最近的地點距離台灣只有140公里。華爾街日報實地參與演習後,在報導中描述這批部隊在中國入侵台灣時將如何反制解放軍,以及為達成這樣的目標,美軍正在做何準備。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中共以「閃電戰」侵略台灣的聲音,其來有自並不稀奇。只是,以往「閃電戰」只存在幕僚的想定中,現在已經提升到演習—出現「閃電戰」徵候,表示「閃電戰」(特別是「封鎖」)解放軍已經在實兵驗證的可能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解放軍於賴清德520就職後開展對臺恫嚇的2024聯合利劍軍演,登上各大國際版面,然而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讓許多人直呼臺灣人神經太大條,甚至有專欄直言中國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做法,有可能直接演轉戰,解放軍可對臺閃電式突襲,讓臺灣在措不及防之下被攻佔,本文便淺談其可行性與戰爭可能前兆。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美國與菲律賓兩軍日前在菲國北部舉行軍演,最近的地點距離台灣只有140公里。華爾街日報實地參與演習後,在報導中描述這批部隊在中國入侵台灣時將如何反制解放軍,以及為達成這樣的目標,美軍正在做何準備。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