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中美軍力的長期消長、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近期有不少台海「預測」問世。
首先,是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於10月26日發表的「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內容是以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為藍本,模擬解放軍於2025年攻佔東沙島的過程。智庫最後建議,比起在台駐軍,美國不如設法將台灣外島打造成解放軍難以拿下的「毒蛙」,反更能嚇阻北京行動。
11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內容針對台海安全情勢、北京軍事布局提出預測。報告指出,解放軍或將在2027年「以武逼統」,行動選項包括大規模兩棲登陸、奪取台灣外島、長期空中和海上封鎖、通過解放軍特種部隊或駭客攻擊台灣基礎設施等。報告同時預測,解放軍會極力防範美國介入兩岸衝突,以免日久生變。如若真有第三方介入,其恐會訴諸網攻、太空或核子行動來解決。
11月5日,英媒路透社(Reuters)發表題為《台灣之戰》(T-DAY: The Battle for Taiwan)的特別報道,採訪來自台美日及澳洲的近12名軍事戰略學者,以及15名現任、前任軍官,並援引軍事專業期刊文章及官方出版物,提出中國可能升高台海衝突的6種想定狀況(scenario),從封鎖馬祖、入侵金門、通關限制、全面封鎖、飛彈攻擊,到全面侵台。與此同時,解放軍也攻擊美國駐日基地,以癱瘓美日行動;如此行動引發了骨牌效應,美日澳等國為此出兵協防,於台海攔截解放軍軍艦,一場東亞大戰就此爆發。
上述內容,或隱晦提出政策建議,或強調過程的故事性,皆在一定程度上點燃台灣輿情。近日,又有一特別預測,在台灣輿論場橫空出世,引發了不少討論。
如果中美開戰
10月27日,軍事小說《2034全面開戰》(2034: A Novel of the Next World War)在台出版,並自發行起一路匯聚網路、媒體聲量,不少網民更將其與1994年的暢銷書《一九九五閏八月:中共武力犯台世紀大預言》相提,就連《少康戰情室》等政論節目也多有討論。如此現象,自是對兩岸緊張的時事呼應,也與作者的「特殊身分」息息相關。
《2034全面開戰》由史塔萊迪(James Stavridis)、阿克曼(Elliot Ackerman)兩人合著,前者為退役美國海軍四星上將,服役30餘年,也是第一位獲選出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的海軍軍官;後者則為美國前海軍陸戰隊員,曾於伊拉克與阿富汗服役,獲頒銀星勳章、銅星勳章和紫心勳章,現為專欄作家。
如此背景,自會吸引不少對「軍事內幕」感興趣的讀者,出版商「野人文化」更是大打「內有美國國家機密」、「可能不是虛構小說」,將此書宣傳為「來自北約統帥的中美預言」,成功吸引不少媒體報道。
然若翻閱此書,便能發現「野人文化」的譁眾取寵。全書情節大抵如下:2034年,正於南海行使「航行自由」的美軍艦隊遭遇解放軍電子戰,陷入了相互失聯的「聾啞狀態」,解放軍趁機擊沉2艘美軍驅逐艦,消滅前來支援的航母戰鬥群,導致上千名美國軍人死亡;與此同時,與中國結盟的伊朗擄獲一架美國F-35,並以飛行員為人質要脅華盛頓,俄羅斯也暗自與中國合作,攻擊美國電纜,導致美國50%的互聯網服務中斷,陷入全國停電的慌亂狀態。
見此境況,「強悍的美國女總統」授權對中國使用戰術核武,並在解放軍攻入台灣後,正式下令核攻擊中國湛江港;作為回應,中國也將艦隊開往太平洋沿岸,並用戰術核武襲擊聖地牙哥,核戰爭正式爆發。在此期間,俄羅斯趁亂入侵波蘭、伊朗釋放人質,美國也派員前往印度進行危機磋商。
最後在一系列戰略誤判下,各方敵意持續升高,美國下令對上海等人口超過3,200萬的中國大城進行核打擊。然而有意終結戰爭的印度「半途殺出」,派遣戰機攔截美國機隊,卻終究功敗垂成:一架漏網之魚成功飛向上海,並以自殺式攻擊引爆核武,導致3,000萬中國人喪生,上海則成為「放射性廢土」。
後在印度鍥而不捨奔走下,戰火終因「新德里和平協議」畫下句點,聯合國總部也搬到孟買,北京處決了引發南海危機的將領,第三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台灣讀者的神奇詮釋
綜上所述,此書涵納了不少時事議題,包括中美博弈白熱化、中國日新月異的電子戰技術、中伊簽署25年合作協議、東歐再起的「俄羅斯恐懼」、台海兵凶戰危等。
雖說書中冷戰意識形態框架依舊鮮明,例如將軍事躁進的印度設定為「和平英雄」、把解放軍定調成世界大戰挑起方、認為伊朗與俄羅斯必然協助中國等,此書仍有一處與湯姆·克蘭西(Thomas Leo Clancy Jr.)的強硬右翼風不同,那便是強調「兩強避戰勝過開戰」。此亦為「野人文化」避而不談、台灣讀者也普遍未能察覺的核心要旨。
綜觀全書,兩位作者看似聚焦描繪戰場過招、軍火展示,壯觀場景酣暢淋漓;實則更多是用誇張的傷亡、遺憾的戰意升級、難以挽回的核輻射結局,隱喻內心真實憂慮:如若中美兩強缺乏事前協調管道、戰略溝通機制,衝突將在誤判下螺旋升高,最終恐會引發全球浩劫,同時摧毀兩強基業。
故事中一位印度官員在戰後如此批評:「美國的狂妄終於戰勝了偉大。你揮霍了血與財寶,究竟是為了什麼?南海航行自由?台灣的主權?對你們與北京來說,世界還不夠大嗎?也許你會贏得這場戰爭。但贏是為了什麼?像二戰後的英國一樣,迎來帝國瓦解、社會倒退嗎?」如此話語,雖不到「棄台論」程度,卻意在暗示,美國若為南海、台灣等印太事務與中國決戰,無異於自毀前程。
換言之,此書看似論戰,實則倡議避戰。然而「野人文化」的宣傳「毫不意外」集中在以下幾點:「你看過國外哪一本小說提到台灣那麼多次嗎」、「台灣主權問題成為小說中第三次世界大戰開端之一」、「結合當今地緣政治與國安機密,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與網路,打一場未來戰爭」。前二者瞄準了台灣一碰就高潮的「全球挺台」情結,後者則純粹炫技,意在攻略科技迷與軍事迷荷包;全書最重要的「中美不該為台而戰」,反被有意避談。
而台灣讀者的討論更是滿滿一片荒謬激情。例如親綠名嘴黃益中便表示「國防部剛宣布明年新制教召延長為14天,也有退役將領疾呼恢復徵兵制,甚至連替代役納入教召都有人在討論,這樣的氛圍底下,再看這本小說,我可不敢當他是虛構,而是居安思危的預先警示」,硬將「中美避戰」宗旨扭曲成「台灣備戰也要不落人後」;不少網友更是附和「本來就是要隨時備戰,不用理會外行政客的話」,一副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奔赴戰場的急切。
然對照現實,教召制修改後,並未迎來網友的歡欣鼓舞,反而引爆集體崩潰潮,諸如「疫苗最後打,打仗排第一」等嘲諷比比皆是。台灣社會久耽安逸,人們慣於享受和平的奢侈,品嘗兩岸經濟交流的豐腴紅利,早就遺忘衝突的成本、戰火的無情,軍事成了「門檻極低」的閒聊話題,與明星八卦無異。
歸根結柢,為中美開戰而亢奮,為兵役義務而崩潰,背後都是同一種心態:偏安良久後,不聞世事的夜郎自大。
原文發表於2021/11/10《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