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4全面開戰,台灣人究竟讀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有鑑於中美軍力的長期消長、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近期有不少台海「預測」問世。

首先,是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於10月26日發表的「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內容是以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為藍本,模擬解放軍於2025年攻佔東沙島的過程。智庫最後建議,比起在台駐軍,美國不如設法將台灣外島打造成解放軍難以拿下的「毒蛙」,反更能嚇阻北京行動。

11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內容針對台海安全情勢、北京軍事布局提出預測。報告指出,解放軍或將在2027年「以武逼統」,行動選項包括大規模兩棲登陸、奪取台灣外島、長期空中和海上封鎖、通過解放軍特種部隊或駭客攻擊台灣基礎設施等。報告同時預測,解放軍會極力防範美國介入兩岸衝突,以免日久生變。如若真有第三方介入,其恐會訴諸網攻、太空或核子行動來解決。

11月5日,英媒路透社(Reuters)發表題為《台灣之戰》(T-DAY: The Battle for Taiwan)的特別報道,採訪來自台美日及澳洲的近12名軍事戰略學者,以及15名現任、前任軍官,並援引軍事專業期刊文章及官方出版物,提出中國可能升高台海衝突的6種想定狀況(scenario),從封鎖馬祖、入侵金門、通關限制、全面封鎖、飛彈攻擊,到全面侵台。與此同時,解放軍也攻擊美國駐日基地,以癱瘓美日行動;如此行動引發了骨牌效應,美日澳等國為此出兵協防,於台海攔截解放軍軍艦,一場東亞大戰就此爆發。

上述內容,或隱晦提出政策建議,或強調過程的故事性,皆在一定程度上點燃台灣輿情。近日,又有一特別預測,在台灣輿論場橫空出世,引發了不少討論。

如果中美開戰

10月27日,軍事小說《2034全面開戰》(2034: A Novel of the Next World War)在台出版,並自發行起一路匯聚網路、媒體聲量,不少網民更將其與1994年的暢銷書《一九九五閏八月:中共武力犯台世紀大預言》相提,就連《少康戰情室》等政論節目也多有討論。如此現象,自是對兩岸緊張的時事呼應,也與作者的「特殊身分」息息相關。

《2034全面開戰》由史塔萊迪(James Stavridis)、阿克曼(Elliot Ackerman)兩人合著,前者為退役美國海軍四星上將,服役30餘年,也是第一位獲選出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的海軍軍官;後者則為美國前海軍陸戰隊員,曾於伊拉克與阿富汗服役,獲頒銀星勳章、銅星勳章和紫心勳章,現為專欄作家。

如此背景,自會吸引不少對「軍事內幕」感興趣的讀者,出版商「野人文化」更是大打「內有美國國家機密」、「可能不是虛構小說」,將此書宣傳為「來自北約統帥的中美預言」,成功吸引不少媒體報道。

然若翻閱此書,便能發現「野人文化」的譁眾取寵。全書情節大抵如下:2034年,正於南海行使「航行自由」的美軍艦隊遭遇解放軍電子戰,陷入了相互失聯的「聾啞狀態」,解放軍趁機擊沉2艘美軍驅逐艦,消滅前來支援的航母戰鬥群,導致上千名美國軍人死亡;與此同時,與中國結盟的伊朗擄獲一架美國F-35,並以飛行員為人質要脅華盛頓,俄羅斯也暗自與中國合作,攻擊美國電纜,導致美國50%的互聯網服務中斷,陷入全國停電的慌亂狀態。

見此境況,「強悍的美國女總統」授權對中國使用戰術核武,並在解放軍攻入台灣後,正式下令核攻擊中國湛江港;作為回應,中國也將艦隊開往太平洋沿岸,並用戰術核武襲擊聖地牙哥,核戰爭正式爆發。在此期間,俄羅斯趁亂入侵波蘭、伊朗釋放人質,美國也派員前往印度進行危機磋商。

最後在一系列戰略誤判下,各方敵意持續升高,美國下令對上海等人口超過3,200萬的中國大城進行核打擊。然而有意終結戰爭的印度「半途殺出」,派遣戰機攔截美國機隊,卻終究功敗垂成:一架漏網之魚成功飛向上海,並以自殺式攻擊引爆核武,導致3,000萬中國人喪生,上海則成為「放射性廢土」。

後在印度鍥而不捨奔走下,戰火終因「新德里和平協議」畫下句點,聯合國總部也搬到孟買,北京處決了引發南海危機的將領,第三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台灣讀者的神奇詮釋

綜上所述,此書涵納了不少時事議題,包括中美博弈白熱化、中國日新月異的電子戰技術、中伊簽署25年合作協議、東歐再起的「俄羅斯恐懼」、台海兵凶戰危等。

雖說書中冷戰意識形態框架依舊鮮明,例如將軍事躁進的印度設定為「和平英雄」、把解放軍定調成世界大戰挑起方、認為伊朗與俄羅斯必然協助中國等,此書仍有一處與湯姆·克蘭西(Thomas Leo Clancy Jr.)的強硬右翼風不同,那便是強調「兩強避戰勝過開戰」。此亦為「野人文化」避而不談、台灣讀者也普遍未能察覺的核心要旨。

綜觀全書,兩位作者看似聚焦描繪戰場過招、軍火展示,壯觀場景酣暢淋漓;實則更多是用誇張的傷亡、遺憾的戰意升級、難以挽回的核輻射結局,隱喻內心真實憂慮:如若中美兩強缺乏事前協調管道、戰略溝通機制,衝突將在誤判下螺旋升高,最終恐會引發全球浩劫,同時摧毀兩強基業。

故事中一位印度官員在戰後如此批評:「美國的狂妄終於戰勝了偉大。你揮霍了血與財寶,究竟是為了什麼?南海航行自由?台灣的主權?對你們與北京來說,世界還不夠大嗎?也許你會贏得這場戰爭。但贏是為了什麼?像二戰後的英國一樣,迎來帝國瓦解、社會倒退嗎?」如此話語,雖不到「棄台論」程度,卻意在暗示,美國若為南海、台灣等印太事務與中國決戰,無異於自毀前程。

換言之,此書看似論戰,實則倡議避戰。然而「野人文化」的宣傳「毫不意外」集中在以下幾點:「你看過國外哪一本小說提到台灣那麼多次嗎」、「台灣主權問題成為小說中第三次世界大戰開端之一」、「結合當今地緣政治與國安機密,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與網路,打一場未來戰爭」。前二者瞄準了台灣一碰就高潮的「全球挺台」情結,後者則純粹炫技,意在攻略科技迷與軍事迷荷包;全書最重要的「中美不該為台而戰」,反被有意避談。

而台灣讀者的討論更是滿滿一片荒謬激情。例如親綠名嘴黃益中便表示「國防部剛宣布明年新制教召延長為14天,也有退役將領疾呼恢復徵兵制,甚至連替代役納入教召都有人在討論,這樣的氛圍底下,再看這本小說,我可不敢當他是虛構,而是居安思危的預先警示」,硬將「中美避戰」宗旨扭曲成「台灣備戰也要不落人後」;不少網友更是附和「本來就是要隨時備戰,不用理會外行政客的話」,一副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奔赴戰場的急切。

然對照現實,教召制修改後,並未迎來網友的歡欣鼓舞,反而引爆集體崩潰潮,諸如「疫苗最後打,打仗排第一」等嘲諷比比皆是。台灣社會久耽安逸,人們慣於享受和平的奢侈,品嘗兩岸經濟交流的豐腴紅利,早就遺忘衝突的成本、戰火的無情,軍事成了「門檻極低」的閒聊話題,與明星八卦無異。

歸根結柢,為中美開戰而亢奮,為兵役義務而崩潰,背後都是同一種心態:偏安良久後,不聞世事的夜郎自大。


原文發表於2021/11/10《多維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賓鴻的沙龍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祁賓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4月22日凌晨,華視緊急再發新聲明,宣布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公廣集團董座陳郁秀雙雙請辭,以盼能替這場風波止血,但成效顯然有限;而陳雅琳雖保住台長之位,卻必須至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各方對華視的圍剿也依舊激烈。
Thumbnail
2022/04/25
4月22日凌晨,華視緊急再發新聲明,宣布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公廣集團董座陳郁秀雙雙請辭,以盼能替這場風波止血,但成效顯然有限;而陳雅琳雖保住台長之位,卻必須至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各方對華視的圍剿也依舊激烈。
Thumbnail
2022/04/12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輿論圍繞兩大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攻防與廝殺:其一,是對俄羅斯興戰的政治評價;其二,是基於俄烏衝突進展,對於「武統台灣」的預測與想像。
Thumbnail
2022/04/12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輿論圍繞兩大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攻防與廝殺:其一,是對俄羅斯興戰的政治評價;其二,是基於俄烏衝突進展,對於「武統台灣」的預測與想像。
Thumbnail
2022/04/06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Thumbnail
2022/04/06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相對於一月美國智庫CSIS發表廣受矚目的詳細但難度頗高的兵推報告,本期《經濟學人》以一篇引言和一篇長篇專題具體描述戰前、開戰後的各種細節 走訪現役印太與華府美軍將領來幫助讀者想像戰爭爆發前後的各種狀況與可能的結果。不光讓讀者了解戰爭可能會如何進行與可能的結果,最大目標還是希望找出能防止戰爭爆發的良方
Thumbnail
相對於一月美國智庫CSIS發表廣受矚目的詳細但難度頗高的兵推報告,本期《經濟學人》以一篇引言和一篇長篇專題具體描述戰前、開戰後的各種細節 走訪現役印太與華府美軍將領來幫助讀者想像戰爭爆發前後的各種狀況與可能的結果。不光讓讀者了解戰爭可能會如何進行與可能的結果,最大目標還是希望找出能防止戰爭爆發的良方
Thumbnail
中美決戰台海的劇本,向來是媒體不敗的流量題材。
Thumbnail
中美決戰台海的劇本,向來是媒體不敗的流量題材。
Thumbnail
作者身為前參謀總長,寫的這本書幾乎涵蓋了臺灣國防事務的所有層面,對於想了解我國國防軍事的讀者來說是很好入門的一本書。 因為我也是第一次讀這種軍事相關的書籍,所以就像作者所說,將重點放在國家安全及臺灣是否會發生戰爭上。
Thumbnail
作者身為前參謀總長,寫的這本書幾乎涵蓋了臺灣國防事務的所有層面,對於想了解我國國防軍事的讀者來說是很好入門的一本書。 因為我也是第一次讀這種軍事相關的書籍,所以就像作者所說,將重點放在國家安全及臺灣是否會發生戰爭上。
Thumbnail
俄烏戰爭,讓海峽兩岸的未來重新成為熱門話題,許多人重新思考,中國攻台的機率有多高?美國的支援會到什麼程度?台灣人民捍衛國家的意志有多強、能發揮多少貢獻?諸如此類的議題還有很多。但網路上的人各說各話,可信度也很難評估,東拼西湊要接近真相並不容易。 《台灣的勝算》由曾擔任參謀總長的李喜明上將編寫,投入軍
Thumbnail
俄烏戰爭,讓海峽兩岸的未來重新成為熱門話題,許多人重新思考,中國攻台的機率有多高?美國的支援會到什麼程度?台灣人民捍衛國家的意志有多強、能發揮多少貢獻?諸如此類的議題還有很多。但網路上的人各說各話,可信度也很難評估,東拼西湊要接近真相並不容易。 《台灣的勝算》由曾擔任參謀總長的李喜明上將編寫,投入軍
Thumbnail
有評論指出 |中共| 在 |臺灣| 週邊持續軍演的一個目的是要進行常態化,而常態化的一個目的是要對|臺灣| 造成一個圍封的現實。 同意。 但在非戰時的「圍封」有意義嗎﹖ 一: 心理戰 如果不是為了熱戰,「圍封」只能是一種心理戰。用中共的術語,就是大外宣和大內宣。 二: 熱戰 美軍呢﹖會介入嗎﹖ ■
Thumbnail
有評論指出 |中共| 在 |臺灣| 週邊持續軍演的一個目的是要進行常態化,而常態化的一個目的是要對|臺灣| 造成一個圍封的現實。 同意。 但在非戰時的「圍封」有意義嗎﹖ 一: 心理戰 如果不是為了熱戰,「圍封」只能是一種心理戰。用中共的術語,就是大外宣和大內宣。 二: 熱戰 美軍呢﹖會介入嗎﹖ ■
Thumbnail
有鑑於中美軍力的長期消長、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近期有不少台海「預測」問世。 首先,是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於10月26日發表的「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內容是以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
Thumbnail
有鑑於中美軍力的長期消長、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近期有不少台海「預測」問世。 首先,是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於10月26日發表的「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內容是以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
Thumbnail
繼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提出「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兵推解放軍將在2025年占領東沙後,近期的美國又多了台海「新劇本」。 11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內容針對
Thumbnail
繼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提出「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兵推解放軍將在2025年占領東沙後,近期的美國又多了台海「新劇本」。 11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內容針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