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和《孤獨深處》都是中短篇科幻小說集,作者劉慈欣和郝景芳都曾分別獲得雨果獎的肯定,適合一窺風格的異同。
名氣較大的應該是劉慈欣,以拿下雨果獎的「三體」系列聞名,小說集中的〈流浪地球〉曾改編成電影長片,在2019年上映,小說的時間跨度其實遠比電影更長,結構更宏偉,是一個讓地球逃離太陽系,加入另一個星系的兩千五百年大計畫,期間發生的社會變遷,應該是這本小說集最豐厚的故事,可惜在電影裡並沒有呈現這樣的史詩架構。
劉慈欣的小說偏向所謂的「硬科幻」,也就是包含較扎實的科學原理,但以故事而言,有時這些解釋較為冗贅,反而削弱了劇情。《流浪地球》小說集裡的故事主題多著墨於太空旅行如前述的〈流浪地球〉和〈黃金原野〉,或是帶有威脅感的外星人如〈鄉村教師〉、〈山〉、〈朝聞道〉。故事常帶一種孤獨感與蒼涼的狀態,但角色間的情感就稍嫌薄弱。
相對於劉慈欣,郝景芳的作品偏向「軟科幻」(Soft Science Fiction),著重於奇想與社會、角色情感的關聯。《孤獨深處》小說集中的〈北京折疊〉讓郝景芳拿下了2016年雨果獎,的確提出了一個奇想特異卻似合理的社會經濟可能,還有在其中三層時空都會生活的無奈人群。
我個人比較喜歡異想成分更濃的幾篇。
〈弦歌〉和〈繁華中央〉故事世界裡珍視喜愛藝術的外星文明和少數地球人以音樂試圖反抗不惜犧牲的英勇故事,還有曾經妥協臣服卻又掙扎不已的角色心境,構成作者所說的AB面故事,最有趣的是這個世界設定既可以象徵中國政府對於人民的控制狀態,更可以象徵美國老大哥對對中國(或世界各國)的種種限制。
〈生死域〉奇幻成分大於科幻,重新詮釋夢婆湯的意義,或是佛家說的中陰身狀態,其中主角的情感的變化與無奈的狀態,應該有些年紀與生活經驗的人比較容易體會,文字敘述所形成夢境般的視覺想像令人激賞。
〈穀神的飛翔〉是一篇非常可愛的作品,給人非常豐富的視覺想像,應該可以直接改編成兒童動畫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