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灣戰爭期間最為人銘記的就是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以一百小時橫掃世界第四大陸軍,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雙方當時的海上對抗。當然這沒什麼好意外的,因為雙方實力差距之大以至於所謂的[海上對抗]幾乎體現不出[對抗]二字的存在。然而,伊拉克海軍以飛彈快艇為主力,波斯灣似乎有很多理由適合這樣一種被認為是不對稱威脅之代表的存在發揮作用,波斯灣較少惡劣海況,航運頻繁又有大量小型民用船隻活動,海上充斥石油平台與設施,海底深度較淺也制約了水下武力運用。但這些理論的現實結果是,伊拉克海軍艦艇沒有做出任何讓世人銘記的事,就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歷史上。
伊拉克海軍僅有的大型作戰艦艇是南斯拉夫製的1850噸護衛艦Ibn Marjid號,這艘護衛艦配備1門57毫米機炮、1門40毫米機炮和8門20毫米機炮,以及2組魚雷管和1組深水炸彈導軌。該艦在1991年的戰爭中倖存但損失於2003年的戰爭。
純火炮武裝的軍艦自然幾乎無用,真正有點威脅的是6艘黃蜂1型和2艘黃蜂2型飛彈快艇。此外伊拉克海軍還有3艘SO-1(Project 201)巡邏艇、4-5艘Zhuk級巡邏艇、2艘T-43、3艘Nestin和3艘Yevgenya級掃雷/布雷艦,3艘Polnocny級LSM和3艘LST,支援艦艇包含2艘Poluchat級魚雷支援艦,1艘油輪和1艘小型支援艦。而在入侵科威特後,伊拉克海軍俘獲了1艘TNC-45和5艘FBP-57,這些快艇裝備更先進且齊全的歐洲電子設備,以及飛行高度更低雷達反射截面更小的飛魚反艦飛彈,此外還有3艘後勤/支援船隻與8艘小型船隻。
黃蜂級排水量僅有200多噸,主要武裝是4枚冥河反艦飛彈,自衛武裝是2組由單一MR-104火控雷達(設置於艦尾)控制的雙管AK-230機炮,主要搜索設備是對巡洋艦級別目標探測距離約60-80公里的MR-331雷達。
伊拉克倒不是沒有想過改善海軍的孱弱,他們在1982年向義大利簽屬了24億美金的大訂單,其中包含4艘巡防艦和6艘快艇,這些船艦有當時較為先進的電子裝備,以及海麻雀和腹蛇點防禦艦對空飛彈等較完整火力配置,但這些船艦因為入侵科威特後的制裁措施沒有交付 - 事實上,即使沒有入侵科威特也不可能交付,因為兩伊戰爭已經拖垮伊拉克財政,伊拉克只能支付4.41億美金,後續資金完全沒有著落。
與之相對的,聯軍在海灣地區的海上力量包含多艘航空母艦、6艘神盾巡洋艦、3艘經過NTU升級的巡洋艦以及大量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的驅逐艦與巡防艦。
當美軍以武力驅逐伊拉克成為定局後,雖然入侵科威特的行動中伊拉克海軍有過不錯表現,然而即便是海珊也對雙方海上戰力差距感到絕望,其他軍官自然也不例外:在會議上一名陸軍軍官直言不諱的表示不指望任何海軍單位出海後還能回來。悲觀思維加上海珊不認為美軍會在此役中打垮自身政權,因此最終伊拉克決定盡量保存戰力維繫戰後穩定,而非決一死戰。
在19世紀晚期,以魚雷為武裝的小型艦艇結合水雷,被證明能夠在近岸環境對抗甚至戰勝更加強大的重砲巨艦,由此宣告近海封鎖艦隊戰術的死去,然而如今伊拉克面對的聯軍擁有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火力的投射與戰場的控制都無須深入伊拉克海域就能實現。然而對聯軍而言也存在例外,比如Alfa水面行動群(SAG),這支行動群負責沿岸戰鬥搜索救援任務,如果聯軍軍機在內陸受損可以盡量撐到海洋再彈射增加救援成功率。
科威特海軍採購自西德的TNC-45型快艇,滿載排水量259噸。雖然排水量也不大但電子裝備要比黃蜂級先進且完整的多,包括PEAB 9LV200飛彈/火砲射控雷達、Cutlass RDL-2電子截收裝置、IFF設備等。武裝包括四枚飛魚反艦飛彈、一座76毫米快砲、二門Breda 40mm 70倍徑快砲以及2挺7.62mm機槍。然而可能由於對擄獲軍艦不熟悉這些帳面更高檔的設備也沒在實戰中體現任何作用。
Alfa行動群任務的特殊性意味著行動群受限任務型態不能離海岸線太遠,Alfa行動群也僅由2艘派里級、1艘史普魯恩斯級和2艘於淪陷前成功逃離的科威特流亡海軍快艇組成。直升機方面,雖然仍然帶上了SH-60B反潛直升機,且SH-60B的水面/陸地搜索與監視能力也很有價值,然而作為反潛機SH-60唯一的對地/海武力僅有7.62毫米機槍,在執行戰鬥搜索救援時有火力不足的疑慮,因此海軍找來4架能攜帶包含地獄火飛彈與火箭等武器的OH-58進駐行動群,甚至還有2架海岸防衛隊的SH-3。
雖然主要功能是反潛,但SH-60B功能相當齊全,其配備的ALQ-142被動截收設備結合搜索距離達到160海里的APS-124對海搜索雷達,是軍艦延伸預警與態勢感知範圍的重要補充。
該行動群的問題並不僅是相對主力防空巡洋艦與航母而言有些孤立,且由於上空友軍活動極度頻繁,高層也不鼓勵他們使用防空飛彈自衛,為了提高被動生存能力該行動群意圖盡可能靠近伊拉克海上石油平台,因為石油平台是遠比軍艦大的雷達訊號,有可能足以提供屏蔽和誤導;然而這又意味著行動群需要先解除石油平台的威脅能力,特別是能夠提供反艦飛彈目標引導的雷達。
一次典型的反水面交戰通常始於巡邏飛機上的傳感器探測到可疑訊號並將其報告給海灣地區負責指揮反水面作戰任務的空中管制員。隨後的必要步驟是目視識別,因為伊朗和眾多波斯灣國家都在這片狹窄的海域操作各自的小型作戰艦艇,特別是伊朗船隻經常在海灣北部觀察著聯軍的行動。此外目視識別還有助於區分當地因複雜大氣條件而頻發的錯誤電子訊號、以及容易被誤認為船隻的海上鑽油設施,甚至是伊拉克佈署的攜帶角反射器的誘餌。雖然伊拉克海軍艦艇防空能力薄弱到抵近也基本不存在風險,但目視識別的難度仍然不小,特別是在夜晚、雨天或霧天等低能見度條件時。
在目視確認目標後就是一長串的許可申請過程,先是上頭有著波斯灣地區反水面作戰航空控制小組的莫爾比灣號,隨後該小組需要上報祖魯戰鬥群反水面作戰指揮官Zap Zlatoper,隨後是海灣複合作戰指揮官Daniel "Dan" March,最後是 COMUSNAVCENT指揮官Arthur。這過程自然是漫長且低效的,有時攻擊機會在苦等許可的過程中耗盡燃料無法打擊,有時目標會在這段時間內移動到不能攻擊的區域。
1月17日Alfa行動群中的尼古拉斯號巡防艦靠近了沙特與科威特邊境油田的幾個海上平台確認伊拉克是否將其接管並作為預警設施,大部分油田沒有動靜,但傍晚SH-60在Durra油田以被動截收設備探測到雷達訊號,隨後也看到有曳光彈從石油平台射向天空,而通過OH-58的夜視設備聯軍迅速確認對方為伊拉克人。隔日夜晚行動群軍艦與直升機大舉出動,在保持Alfa級電磁靜默的情況下接近了平台。利用夜幕的掩護OH-58以地獄火輕易摧毀石油平台上的火力點。
而根據伊拉克方面的紀錄,當天有過海軍一次針對美國海軍的主動進攻,當時伊拉克得知有美國軍艦靠近了Qaruh島,因此下令1艘停泊在al-Shuaiba港的飛彈快艇出發,然而隨後由於無法掌握目標方位最後無功而返。這也是伊拉克海軍唯一一次發生水面艦艇對聯軍軍艦的主動進攻行動。
諷刺的是Alfa行動群在攻擊石油平台過程中一度認為自己確實遭到攻擊 - 一架海軍攻擊機在返航時經過油田附近,而尼古拉斯號艦砲開火時的火光被飛行員誤認為地對空武器,於是他立刻施放熱焰彈;而尼古拉斯號的暸望哨看到熱焰彈時又誤以為是反艦飛彈的火光。尼古拉斯號立刻施放干擾絲並將方陣系統轉入自動交戰模式,不過美軍很快發現這是虛警。最後石油平台雖然遭到火箭、艦砲與飛彈反覆打擊,但結構仍然完整,不過平台守軍仍被壓垮。美軍共回收10名戰俘、3具遺體、包含40具肩射對空飛彈在內的大量武裝、炸藥和設備。
就在同一日,遊騎兵號出動了14架軍機前往Az-Zubayr河河口投放了42枚MK 36水雷,意圖將此河口封鎖,在這過程中1架A-6遭到擊落。隨後鑑於此任務的巨大風險,以及伊拉克自己放的水雷已經多到足以妨礙自身活動範圍(戰後評估顯示高估了影響),因此亞瑟決定取消後續所有的佈雷任務。
1月24日黎明前夕,沙烏地阿拉伯的Faisal號飛彈快艇確認到岸上雷達單位轉達的兩個水面接觸訊號,和飛彈護衛艦Tabuk號(FSG 618)確認附近沒有友軍後,在0300時對兩個目標發射了魚叉飛彈,根據該艦的報告,訊號接觸在3分鐘後減弱,1小時後徹底消失。但根據後續的分析,這可能是一處海上石油裝卸平台(SIOT)。由於對超視距射後不理武器造成誤擊的憂慮,加上優勢大到誤擊疑慮大到完全抵銷對交戰效率降低的缺憾,因此美軍在整場沙漠風暴行動中未曾使用過魚叉反艦飛彈,亞瑟甚至直接拒絕在P-3上裝備魚叉,沙特反而是該型飛彈在整場戰爭期間唯一使用者。
直到1月底時,聯軍真正摧毀的伊拉克海軍艦艇仍然不多,然而這是伊拉克海軍藉由將活動停止為代價換來的;而當他們決定做點什麼時,結果完全是一面倒。
1月29日時,為了支援伊拉克陸軍攻佔沙烏地阿拉伯邊境城鎮海夫吉的戰事,包含1艘T-43掃雷艦、3艘Polnocny級登陸艦在內的15艘船艦運載著海軍步兵旅意圖前往當地港口增援。然而這種程度的活動沒能瞞過聯軍。船隊在1452時被英國皇家空軍的美洲虎攻擊機發現,隨後英國皇家海軍的山貓直升機、沙特海軍艦艇和美軍海空力量全力對這支船隊進行絞殺。
不久後其中3艘沉沒,另外12艘也傷痕累累,但勉強停靠或在預定港口搶灘。雖然聯軍原本打算將其徹底毀滅,不過這港口本來被劃為特戰司令部行動區,因此向他們進行協調浪費了額外的時間。隨後聯軍在1825-1900之間發動了攻擊,雖然這段時間被認為不足以徹底將剩餘船隻毀滅,但使其無力化的意圖已經達成。
海夫吉災難般的結果徹底擊垮伊拉克高層對於海上力量對抗聯軍的信心,他們認為這些船艦要嘛出動後被壓倒性的力量粉碎;要嘛完全停止不動以求苟活,當天海軍司令開始下令軍艦逃到伊朗。這是個無比艱鉅的任務,不僅要在聯軍的空中壓力下渡過230公里路程,這趟路上還有大量他們施放的浮雷,他們也不敢使用導航雷達和通信設備,航線是危險的淺水水域(應該是為了便於導航,同時藉由岸基防空的壓力遏止聯軍空襲),同時也不用說一定只能在夜晚行動。
滿載排水量達到398噸的科威特FBP-57快艇,配備76毫米艦炮、40毫米機炮和4枚飛魚(圖中未配備),其電子作戰設備要更完善,包含搜索雷達、火控雷達、被動電戰截收設備、主動干擾設備、干擾絲/熱焰彈發射器等。
然而他們沒料到的是美軍早已判斷出伊拉克海軍將會開始疏散到伊朗,因為伊拉克空軍早在26日起就開始逃往伊朗,因此美軍早早就加強了對兩伊海域交界處的巡邏。
1月29日深夜,來自遊騎兵號航母的2架A-6在完成對Umm Qsabah的陸基反艦飛彈陣地轟炸後,正在布比延島海岸附近巡邏。突然他們發現法奧半島附近有個巨大雷達訊號,A-6立即前往調查。當他們逐漸接近目標時,才發現這個回波實際是4艘船隻,由於緊鄰彼此才導致在遠距離外顯示為單一目標。A-6從10000英呎高度用前視紅外線設備進行了識別,飛行員認為是1艘FPB-57和2艘TNC-45,他們正以燈火管制狀態以15-18節航速駛向伊朗。
A-6立刻向E-2申請並取得打擊許可,隨後雷射導引的500磅炸彈和無導引炸彈命中三個目標,其中三艘起火癱瘓,但第4艘船(後來被確認為一艘黃蜂級)仍在往伊朗海域前進,但兩架A-6已經耗盡燃料和彈藥無法追擊。
兩架加拿大的CF-18很快被莫爾比灣號巡洋艦的空域管制員召喚過來加入這場狂歡盛宴。儘管兩架戰鬥機原先都是執行戰鬥空中巡邏任務的,只攜帶了空對空武器,但他們是最近的聯軍單位,即便無法擊沉美軍也希望能將其拖住讓其他配備反艦武裝的攻擊機有時間就位。當晚月色明亮能見度極佳,CF-18沒花太大工夫就找到了目標,E-2也很快向他們確認周邊沒有盟軍單位,且目標沒有使用過任何防空武器和雷達過,可以立即發動攻擊。
CF-18用機炮反覆掃射了第4艘不明船隻並將其重創,但破壞力不足以摧毀這艘船。於是加拿大飛行員先是嘗試用AIM-9鎖定,但敵艦紅外線太小鎖不住。隨後他們嘗試用AIM-7攻擊,第一架的鎖定同樣失敗,第二架看似取得鎖定,然而飛彈卻打在離目標後方15米外的海面上,很可能是海面雜波干擾導致。最終CF-18也因為燃料耗盡退場,這第4艘船被確認為一艘黃蜂級快艇,雖然上層建築傷痕累累,但還是抵達了伊朗海域。
隔日黎明,美軍P-3發現大批船隻正往伊朗海域奔馳而去,A-6在早晨首先對一艘登陸艦發起攻擊並輕易將其擊沉,但伴隨的另一艘佈雷艦得以逃離。不久後美軍的SH-60在布比延島沿岸發現兩艘船隻正往東北方向行駛,隨即引導英軍2架山貓直升機前往獵殺。山貓直升機目視確認為飛彈快艇與布雷艦後,2枚海賊鷗飛彈將兩艘船隻癱瘓後英軍直升機返回驅逐艦進行補給。
與此同時,一批F/A-18與A-6發現另外兩組往伊朗海岸逃跑的船隊,隨後以集束炸彈和無導引炸彈發起攻擊並宣稱將其全部擊毀。由於伊拉克可能有更多船隻會往伊朗逃跑,羅斯福號航母立即出動12架F/A-18。但這時英軍的山貓直升機又抓到兩艘被識別為飛彈快艇的目標,一艘被擊毀但另一艘因為海賊鷗飛彈故障而逃過一劫 - 暫時。彈藥耗盡的山貓滯留在現場監控直到另一架山貓抵達,新抵達的山貓用兩枚海賊鷗將其摧毀。
英軍山貓再度返回驅逐艦進行補給和加油,並很快又前往布比延島外海搜索。他們用超低空飛行躲過了伊拉克岸基對空飛彈攻擊,甚至是一架F-14的鎖定後,發現了又一艘往東北方向行駛的飛彈快艇,很快將其癱瘓。而羅斯福號的F/A-18機群抵達後,也發現另外兩艘登陸艦,並將其摧毀。
伊拉克方面資料和聯軍紀錄則有些差異。根據伊拉克方面的紀錄,撤離艦隊包含4艘飛彈快艇、3艘登陸艇、1艘砲艇和1艘掃雷艦。逃難之旅在晚上21時開始,3艘船為1組,每組間隔20分鐘從Khor Abdullah出航。1點半開始第一支船隊遭到空襲。第一輪打擊直接打掉指揮艦,15分鐘內第一組的3艘船就全部沉沒。看到第1支船隊的慘狀,剩下船隻趕緊改變路線撤到較深水域。7點半聯軍龐大的航空戰力蜂擁而至,再次對船隊空襲,接下來就是長達1小時的單方面虐殺。根據伊拉克方面說法,最後總共有6艘船進入波斯灣海底,僅有飛彈快艇、登陸艦、砲艇各1艘抵達伊朗,損失13名士兵和7個將軍。當然抵達伊朗的68人下場也不太好:大多數人直接進了監獄,至少9人呆了超過2年半。
顯然聯軍紀錄中的打擊數量明顯高過伊拉克已知官方資料紀錄的逃跑量。無論聯軍是否高估了伊拉克撤離艦艇數量與打擊成果,這起日後被戲稱為布比延獵火雞(Bubiyan turkey shoot)的單方面獵殺都確保一個成果,即伊拉克海軍的嚴重失能。就像那些逃跑到伊朗的伊拉克軍機一樣,伊朗笑納了所有船隻,始終沒有歸還過 - 伊朗固然不喜歡美國。但他們也沒喜歡過這個趁革命的動盪想佔便宜的鄰居。
而聯軍方面也很高興,他們並不滿足於將伊拉克海軍壓制,而是希望將每一個潛在威脅都挖出來並摧毀,而以他們的標準來說先前獵殺伊拉克海軍的進度就稱不上理想了。然而現在伊拉克海軍終於停止隱蔽和疏散,並且在集結和活動中被摧毀了。現在聯軍優勢的海上力量可以更不受限制的對陸地施加影響。
1月31日上午,正駛往Khor al-Amaya的Leftwich號發現了約10英里外的1艘TNC-45快艇,於是召喚了英軍山貓直升機進行獵殺並取得成功 。
2月1日,1架OH-58回報在科威特外海發現4艘砲艇,在遭到砲艇主動攻擊後,OH-58得到交戰許可,但許可不久後被撤銷,因為他們需要和特戰司令部聯繫確認附近沒有他們的單位在活動。這個流程延誤了半小時,儘管後來再度得到交戰許可,然而OH-58已經在耽擱中耗盡燃料,且附近也沒有可以立即響應的單位支援,讓這些本可輕易摧毀的獵物得以逃脫。在另一個案例中,一架A-6同樣在科威特外海發現三艘伊拉克高速快艇,交戰許可在3分鐘內下達 - 但還是晚了一步,快艇已經進入港口而不能開火。當時聯軍所有空中打擊目標都需要經過利雅德的JFACC統一審查與許可,海軍當然也不例外。而很不巧的是JFACC審查效率有限且大部分放在空軍上,同時兩邊資訊流通也不夠順暢而時常導致申請延誤甚至乾脆丟失,海軍往往不那麼被重視。這不是個案,開戰之初美國海軍就提議趁伊拉克海軍艦艇大部分還未疏散隱蔽時進行攻擊,但未獲得批准,這導致聯軍失去將伊拉克海軍摧毀在港口的最佳時機
2月2日時,羅斯福號出動了2架A-6檢查費拉卡島西部的訊號接觸,其中呼號Tiger 506的A-6中途暫時離開進行空中加油,而另一架保持在離費拉卡島西海岸約2-4英里的100英尺低空繼續執勤。然而當加油的A-6返航時,他和所有其他單位都再也沒看到那架呼號Heartless 531的A-6。老虎506立刻前往最後目擊到無心531的地區搜索,並在離岸約2英里的海面發現浮油和攪動的海水,然而島上防空火力干擾了老虎506確認倖存者的意圖,因此更多的軍機和一架救援直升機被召喚到當地。然而附近抵抗強度不允許立即發動搜救,不僅有岸上防空火力,伊拉克甚至出動3艘船艦意圖搶先抵達。雖然防空火力最後被攻擊機的炸彈壓制住,快艇也被火箭驅離,但最終聯軍沒能找到無心531的任何倖存者或遺體。
發射海賊鷗反艦飛彈的山貓直升機。雖然論機載設備山貓並不如SH-60B完善,但能配備反艦武器的功能讓美軍在波斯灣戰爭期間相當羨慕,將反潛直升機與反艦飛彈整合並不需花費多少時間與金錢,但在實戰中被證明是一種簡單可靠且方便的海上搜索/打擊組合。
2月8日時,聯軍判斷伊拉克海軍抵抗力量已經癱瘓,特別是能造成有效威脅的全部13艘飛彈快艇以及佈雷船艦,倖存且難以根除的只有被良好保護且基本沒有發射的岸基反艦飛彈,以及一些攻擊機,其中後者有不少已經逃往伊朗,但聯軍尚不能完全排除他們參戰的可能性。
在卡夫吉以及逃難行動的兩次單方面屠殺中,聯軍甚至不是很願意為了打擊這些船隻使用雷射導引彈藥,寧可將其留給伊拉克地面部隊,因此隨後的空襲大多使用石眼(Rockeye)集束炸彈或MK 82無導引炸彈,這可能是仍有伊拉克艦艇得以逃出生天的原因,前者憑藉覆蓋面命中率尚可,只是威力不夠,後者威力夠就是很難命中,而英國皇家海軍海貓式直升機與海賊鷗(Sea Skua)輕型反艦飛彈的搭配被證明是效能最高的選項。
雖然美軍對OH-58和地獄火的組合評價也很不錯,特別是OH-58性能優秀的夜視設備在敵方活動較多的夜晚能提供很優秀的識別能力,只是OH-58畢竟不是真正的海軍直升機,由於沒有對海搜索雷達而較缺乏大範圍搜索能力,通常需要和SH-60編組由後者提供先期目標指引。
總結來看,雖然伊拉克海軍拙劣過頭的表現部分可歸咎上到下都沒有不惜代價的作戰決心,導致快艇低成本賦予的風險容許能力被抵銷,甚至在卡夫吉的巨大損失後主動進行毫無意義的撤離行動而葬送大部分可用船隻,從而讓聯軍連最後的一點顧忌都被主動消除,同時聯軍時間壓力也比較小,可以有較充裕時間搜索獵殺施加壓力,直到在心理層面上壓垮伊拉克軍高層使其犯下錯誤。
但另一方面,小型快艇的缺陷也嶄露無遺,他們沒有火力投射以外的功能,沒有空間容納提高生存性的設計或者保有充裕電子分析與作戰能力,沒有辦法安裝允許他們保有具備意義的生存時間的自衛火力。這些一旦失去隱蔽性優勢就只剩廉價這一特點的小型艦艇能被同樣廉價的手段發現和摧毀,而無須占用那些更加強大但少量的平台或武器。
義大利安德里亞·多里亞號驅逐艦配置圖。大型軍艦的價值不僅在於更多武器與更加的遠洋航行能力,更加穩定且電力充裕的條件也能安裝更多傳感器提高態勢感知能力與自衛火力,並能有效發揮出武器的射程。
雖說小型快艇本只是整個海軍體系的一環,上述缺陷本該由其他平台互補。然而伊拉克和聯軍的差距也不是只體現在海上。首先快艇上沒有但其他伊拉克單位也沒有可靠的對海探測與追蹤手段,這直接導致1月18日的攻擊無功而返,這起案例也反應了資訊傳遞到打擊發動存在時間差,而外界射控資訊又可能無法隨時傳遞;且由於極度缺乏生存能力,快艇也很難待在最適合打擊的位置或距離而往往需要依託沿岸地形或其他掩體(比如海上石油平台)隱蔽,如此一來便難以保證觀測與打擊可以有效協同進行。當然,如果對方極度靠近沿岸,那飛彈快艇倒也有得手的機會,然而如果僅止於在這種場合能發揮,快艇隱蔽性、生存性或成本又遠不如岸基反艦飛彈。
此外快艇容易被忽視的一大缺陷就是缺乏被動搜索與訊號分析能力。也就是說當快艇必須憑藉自身搜索目標實,大型水面軍艦反而可能比快艇更容易探測到對方的接近,因為雷達訊號往返的能量耗損大於單方面傳輸,理論上被動探測方會比訊號發出者更容易接收到訊號。因此大型水面艦艇很容易透過電磁訊號管制(EMCON)靠純被動截收方式增加被主動搜索的難度,並通過截獲對方雷達訊號抵銷快艇理論上的隱蔽性。
此外,伊拉克沒有大型軍艦的防空傘保護,空軍活動在海岸線上活躍的預警機面前也無所遁形,而岸基防空系統也在反輻射飛彈威脅下幾乎不能開機。這導致的結果就是聯軍那些搜索能力優秀但較為昂貴脆弱的搜索設備(SH-60、P-3、E-2等)行動上不會有多少制約;而海洋雖廣闊但缺乏遮掩,且在遠洋被徹底控制的情況下聯軍的搜索範圍可以大幅縮小在伊拉克與科威特沿海,就算是排水量僅200多噸且外型較為簡潔理論雷達訊號不會很大的黃蜂級在當時水平的對海搜索雷達面前也不夠難找。
這也是為何伊拉克快艇難找的特性只有在依託沿岸環境掩護時才得以體現 - 且僅在活動足夠小且分散時。如果他們嘗試協同行動,那仍會大幅增加動靜與訊號,之後就會是如同卡夫吉或布比延獵火雞那樣的慘況。
較小的艦體與雷達訊號本可以提供另一種形式的保護,即增加識別難度,讓聯軍無法輕易確認是一艘漁船、一個假目標還是一艘具有威脅的作戰艦艇,然而自身沒有防空自衛手段外部亦無法提供防空保護傘時,聯軍可以毫無顧忌地拉近距離用肉眼這種最傳統的手段識別。同時直升機的活動也因為理論威脅的低下而可以更加大膽,比如山貓因為幾乎不必顧慮艦對空飛彈的威脅,因此很快停止攜帶攜帶ALQ-167-V黃色面紗(Yellow Veil)干擾器,這允許每架直升機攜帶的海賊鷗飛彈增加到4枚。
再者,伊拉克海軍和聯軍海上力量對比不對等的過頭了。黃蜂級這種完全沒有電子預警設備的過時型號自不必說,但即使是那些擄獲自科威特的歐美飛彈快艇,雖然裝備了電子預警設備和誘餌彈,大多場合也沒跡象顯示能及時察覺直升機的靠近並做出反應,這可能歸咎於接手操作的伊拉克海軍不熟悉裝備。
當然即便伊拉克海軍察覺異狀,聯軍航空設備普遍裝備的電子預警設備也能夠提前給予警告,也只需要簡單的機動即可讓快艇性能不足的雷達脫鎖 - 或者根本不用,即便是有火控雷達引導防砲的小型快艇(如黃蜂級),只要簡單的加速就可能因為過度的震盪讓雷達脫鎖。而伊拉克海軍艦艇唯一可能實現對直升機的反擊手段是SA-N-5(SA-7聖杯肩射飛彈的艦載版),然而這種可說是伊朗海軍艦艇唯一有效(至少相較於槍砲)的防空武器在射程、威力仍然有限且性能不足,即使沒有任何干擾措施也不能保證命中。事實上聯軍記錄到的唯一一次SA-7的反擊,也確實沒有命中。
由此可以看出,飛彈快艇和其他絕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所謂非對稱/創新手段一樣,其使用場合有著高度侷限性,戰術運用對體系與友軍支援配合存在高度依賴性,作戰效能有巨大不確定性。對此,Flak聊軍事對以往部分鼓吹台灣走向不對稱/創新文章的評語可說是整個伊拉克海軍艦艇結局的最佳註解:
推銷非正規武器最常見的話術,就是強調它的成本極低、效果卻奇高,等於買到賺到,也就是台灣常說的「CP值」。然而,如果它的CP值真的很高,那為何各國還不搶購一空?
舉例來說,清末曾出現一種「蚊子船」,這是在小噸位船隻上安裝口徑毫不相稱的巨砲,使其能擊沈噸位數倍於己的巨艦。但蚊子船的速度與耐航性很差,在遠洋作戰中跟不上艦隊機動,在黃海海戰中成為拖累北洋艦隊陣勢的罪魁,並成為首先被犧牲的炮灰,完全沒有發揮作用。
有趣的是,若非正規武器一旦通過了戰爭驗證,那麼它就會變成正規武器了。例如潛水艇在一次大戰前是種偷偷摸摸的武器,正宗海軍強國對其不屑一顧。但德國卻看出它的價值,用在封鎖戰中差點窒死了英國。發展至今日,潛艇已成為一種昂貴複雜的正規武器,並成為各國海軍的主力。
因此,各國軍方會優先採用正規武器的主要原因是它們有經過驗證,在戰爭中才有較高的把握發揮作用,將國家生存賭在未驗證過的「創意」上則是不切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