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系列:超商店員被刺死案,警政單位駁斥到場太慢

時事系列:超商店員被刺死案,警政單位駁斥到場太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其實發文的鄉民說的也不盡然錯呀,但現在公部門在領頭羊的政策和氣氛下,就是喜歡用散播不實消息來壓制人的言論自由。

為什麼人民講的話就一定要100%精準,上個禮拜的早餐有多少人記得清清楚楚?還有說什麼的話,如果可以讓其他人民保有更多的戒備、想像及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那為什麼就一定要相關法條送辦,是只為自己的面子和政府的支持度把關嗎?政府單位存在的目的不是「公共利益MAX」嗎?


雖然只用社維法,但天曉得未來防疫那罰三百萬的帝王條款(政府還不用舉證哩),會不會無所不在:就灌個美名說,老共正在用資訊戰滲透瓦解台灣,為了台灣的將來,必須執行如此的規定。好像如此就可以一勞永逸地箝制言論自由,無限上綱。


就掌握的資源和權力來說,政府能夠動用的人力物力明明這麼多;加上身處資訊傳播如此方便和快速的現今,要澄清和提出佐證,證明某項資訊或消息的真偽,是如此的簡單。但偏偏政府就是動不動就要「刑之於民」,好像不這麼做,面子掛不住,聲譽掛不住,選票留不住。


那些口口聲聲說在替國家人民發聲的人,明明基於如此的立場,就該從頭到尾都在和執政黨對幹,對執政黨的所作所為吹毛求疵,始終站在反對的立場:

但真的保有初衷,就事論事,「不因黨的立場而廢言」的,又剩多少人?


好久以來,發生重大的社會新聞後,都是差不多的模式,一直到今天超商店員因為規勸人戴口罩不幸被殺害,也都一樣:

那些支持執政黨的人(支持反對黨的人也一樣),還在那邊發言說什麼自己支持的政黨又要被當沙包打了,講得好像自己支持的黨派完美無瑕,管理這個國家管理的一絲不苟似的。


然後相關附和的言論也八成會有:「今天如果這件事是發生在XXX(就對立的另一個黨)治理的縣市,怎麼就不見他們的人出來說話。」


這是因為你們兩個最大政黨的支持者,都在搞政治、搞對立,不是真正深入問題,討論問題,真正為問題背後的「制度」討論並改善,好嗎?


光是有自己支持的政黨,並且忠貞不移,這本身就是最詭異的一件事:對立政黨說的都是蠢話,做的都是危害國家的行為,自己支持的黨所說的都是對的,聽起來振奮人心,好不快活。


同時,政黨下的新聞媒體,也加速嚴重了這種現象(畢竟最高領導這都挑有利於自己黨的社會事件來加以回應,並積極立法改革):就是要形塑出未來有機會影響自己權力掌握的那些人的「bad」(反正我很閒:抽菸bad)。


而在這種互噴對立的環境下生長和生活的人,有多少人還可以維持「就事論事」、「對眼前所見所聞,始終保持疑問和保留」、「不因人廢言」的習慣。


「情緒」是導致「盲目」的主要養分,也是鞏固甚至提升自己黨的支持者的最大利器。


對比老共的直接封鎖,「讓你不敢隨便說話」這個壓力,好不到哪裡去。


今天政府的某個政策,如果讓民眾少了「選擇」可以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就是經濟學上的扭曲資源配置,導致社會福利下降。


「當社會只有一個聲音,那那個聲音就是謊言。」這段話可以衍生的是,怎樣的話才是正確的、真實的。


答案是「判斷正確和真實的標準,如果不同,就會影響結果」,既然這樣,那憑什麼所謂的正確和真實的標準,要由掌握資源的巨獸政府來決定?




回到超商店員不幸被殺害的社會新聞,一位鄉民因留言「警察來得速度都都很慢」,就被送辦。


大部分警察到事發現場很慢,本來就不是一件新奇的事。


撇除故意就是要擺爛的警察不說,這明明就是人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又不是所有警察都在線上,隨便在路上呼叫一聲就可以召喚警察降臨;而且警察又是格鬥專家,貿然沒有充分了解訊息,就直接衝到現場、或不尋求支援,也真是夠危險。


而說警察報案後半小時後才到,很有可能啊。(而且新聞還說受理警局,表示清查110年年初左右開始到現在的報案紀錄,都說自己五分鐘內就抵達:可是分享的鄉民也可以是更久以前在那做過的)


回到負責的警局,當然也可以理解他們一定要澄清,因為不澄清衍生的問題真的是有夠多的:

而回到不斷重複的鬼打牆社會事件,與其讓事件聚焦在「警察到底有沒有很快趕抵現場」,「如何確保警察真的可以順利快速趕抵現場」之一系列的制度的改革(像是過勞問題),都比較有建設性。

只是「制度」的改變涉及層面廣泛,沒有辦法短時間內一蹴可幾地改變,等到慢慢改變的結果看到了,也跟本來的執政者和當權者沒什麼關係了,所以真有那個熱情和決心做的人不多。


結果,那句著名電影台詞「警察出來洗地啦!」,也就默默變成人民對警察的一種觀感:而對警政部門,上頭行政部門,甚至整個國家,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avatar-img
黑仔.憨吉的沙龍
7會員
7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黑仔.憨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外送行業這幾年在台灣蓬勃發展,關於外送員權益的保障,最常被拿來討論的是「外送員和平台之間成立的到底是僱傭關係or承攬關係」,這點在外送平台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參酌以往實務見解和釋字740出來,暫時先定調為:「外送員和平台,是僱傭關係」。 公司這一年裡面到底做了什麼,沒做了什麼,真是耐人尋味。
實際朋友在這行業中,作法也都是新聞裡講的那樣,總歸幾句話, 「政府沒擔當,公文文字字面上解釋VS實務實際運作,就算沒有硬性寫上二十四小時內火化,但實際運作起來根本相去不遠了。還巴著公文上的文字,就是不敢承認要叫人家趕快燒一燒,有夠沒肩膀」 VS
https://www.instagram.com/p/CeOSP4-JmyS/?fbclid=IwAR2glrT9LwWazXiKJbqrqPUrHSWFpP05STllTXRhTAkU3pVgmgm0E0lmwxM lawyer_sunny 零:前言的前言 一、前言 BLABLABLA…
外送行業這幾年在台灣蓬勃發展,關於外送員權益的保障,最常被拿來討論的是「外送員和平台之間成立的到底是僱傭關係or承攬關係」,這點在外送平台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參酌以往實務見解和釋字740出來,暫時先定調為:「外送員和平台,是僱傭關係」。 公司這一年裡面到底做了什麼,沒做了什麼,真是耐人尋味。
實際朋友在這行業中,作法也都是新聞裡講的那樣,總歸幾句話, 「政府沒擔當,公文文字字面上解釋VS實務實際運作,就算沒有硬性寫上二十四小時內火化,但實際運作起來根本相去不遠了。還巴著公文上的文字,就是不敢承認要叫人家趕快燒一燒,有夠沒肩膀」 VS
https://www.instagram.com/p/CeOSP4-JmyS/?fbclid=IwAR2glrT9LwWazXiKJbqrqPUrHSWFpP05STllTXRhTAkU3pVgmgm0E0lmwxM lawyer_sunny 零:前言的前言 一、前言 BLABLAB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