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系列:外送員的收入類別認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外送行業這幾年在台灣蓬勃發展,關於外送員權益的保障,最常被拿來討論的是「外送員和平台之間成立的到底是僱傭關係or承攬關係」,這點在外送平台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參酌以往實務見解和釋字740出來,暫時先定調為:「外送員和平台,是僱傭關係」。
法院認定的標準,是以「從屬性」來看,粗略地就「承攬VS僱傭」的定義來看,實務上外送員也的確處處受限於平台規範,而沒有相當程度的工作上自主性,從這點來看,要說是承攬,真的有點牽強;網址內文法白專欄提到,除了「從屬性」來認定外送員是否為平台受雇者(人格、經濟、組織上的從屬性,不得使用代理人代為履行契約工作內容),法院實務見解提及更重要的一點是:「並非」「各個」從屬性項目要符合,才能成立「勞雇關係」,而是其中幾項的從屬性的依從「程度」「夠高」,就該判定彼此為僱傭上的關係。
而在認為外送員和平台之間「不是成立」「承攬關係」後,雖該法院見解只針對2019年的案例,但先假設平台和業者之間就是「僱傭關係」,那外送員透過平台提供勞務所賺取的報酬在稅法上的認定,「執行業務所得」就可以直接剔除了,那作為平台的受雇者,拿到收入歸類成「薪資所得」總該沒有問題了吧;但尷尬的是,一開始進入臺灣是以「境外電商」身分的「UberEats」(經濟部登記名稱是「優食台灣股份有限公司」) ,因為合約照貨運公司所訂定(這點細節知道不夠多,理解上怪怪的),所以外送員賺到的收入,反而是歸類在「92其他所得」。
「92其他所得」的分類使得外送員在報綜所稅的時候,「收入減項」少了「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目前20萬元)」,本來是超過20萬元的部分,跑越多打越多稅,但在「其他所得」下,反而從年頭跑的第一單開始,就要負擔邊際稅率了;目前綜所稅邊際稅率在年所得超過52萬元後,會從「5%」躍升到「12%」,而實務上觀之,兼職跑的人就可以年跑20多萬元了,全職(雖然也不確定每個月跑幾天、每天跑幾小)跑單跑到100多萬元的,也有案例,在收入數字累積這麼大的狀況下,如果沒有其他受扶養親屬提供的免稅額或一般or特別扣除額,在本人只有基本的免稅額8.8萬元和標準扣除額12萬元的假設下,以年收入100萬元來看,等同辛苦跑單的100萬元,實際上只剩下(100-8.8-12)*(1-12%)=90.496萬元;對比有「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要繳納只剩(100-8.8-12-20)*(1-12%)=92.896萬元,差了整整2.4萬元,對於一般基層勞工來說,金額可不小。
而關於UberEats將旗下外送員收入歸類成「其他所得」的爭議,google大神表示去年報稅季前後就有了,U平台業者也承諾會歸類到「薪資所得」,但奇怪的是,今年還是很多外送員報稅的時候,報稅系統(平台業者傳來的)上顯示的外送收入,依舊是大大的「其他所得」。
公司這一年裡面到底做了什麼,沒做了什麼,真是耐人尋味。
結果不乏優食外送員在現場不爽要改收入類別的,但對於一線人員來說,如果後續業務單位認定依舊是「其他所得」的話,還有後續補稅的問題,補稅金額超過1.5萬元,還有裁罰的問題;那之後納稅義務人究竟是否會衝康喧囂一線人員任意竄改,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PS:所以又回到那個問題,「外送平台和外送員」之間,法律上到底是什麼關係?到底底定了沒?(需要再查資料)
PS:題外話,看到一位民國52年次的阿姨,竟然也跑外送跑到年收入80多萬元,以84萬元來看,等於每個月跑出7萬元收入成績,假設每個月只休4天跑26天,那每天至少要跑15小時(以合理平均每小時3單、每單約60元來看,考慮加成獎金,不然實際上小地方每單收入應該不會那麼高),真的是「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仔.憨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實際朋友在這行業中,作法也都是新聞裡講的那樣,總歸幾句話, 「政府沒擔當,公文文字字面上解釋VS實務實際運作,就算沒有硬性寫上二十四小時內火化,但實際運作起來根本相去不遠了。還巴著公文上的文字,就是不敢承認要叫人家趕快燒一燒,有夠沒肩膀」 VS
https://www.instagram.com/p/CeOSP4-JmyS/?fbclid=IwAR2glrT9LwWazXiKJbqrqPUrHSWFpP05STllTXRhTAkU3pVgmgm0E0lmwxM lawyer_sunny 零:前言的前言 一、前言 BLABLABLA…
統一獅球員被影射打假球,所以吉球迷妨害名譽 先不討論吉球迷的內容 但如果吉成功並索取損賠了,然後未來被影射球員真的被查出於該些球賽有打假球的事證並審判終結。 那被吉妨害名譽的球迷,可以有什麼作為? 不然說球迷沒證據不能亂說打假球,那球團自己也沒證據證明自己球員沒打假球啊。
判斷假訊息的人和機關到底是誰? 判斷假訊息的人和機關,有沒有自己也製作假新聞和假訊息的可能性? 處罰散布假訊息保障的法益到底是什麼?同時間侵害的法益又有什麼?兩者之間是否失衡: 前者帶來的利益是歸屬於人民或是特別團體?後者失去的利益是來自人民還是其他? 「有證據顯示這則訊息是認知作戰的產物」
就是「強調對人>>>>>>對事」 明明就是把規定訂得清楚一點細一點就解決的事: 以後非重大交通違規開單,完全不給裁量權,直接就開,完全不給質疑的空間,如果民代或政府官員站出來說個一兩句,就加重裁罰額度至二分之一之類(請完全閉嘴,也順便保障各位民代和官員不要被政敵和媒體炎上)。 … ……
看完以有趣故事講解歷史的cheap大大轟炸台北市交通局歧視機車族的影片(台北市交通局找Cheap拍宣導機車交通安全的影片,覺得人的本位主義真的好強大(不單指哪一方,而是all)。 PS:也看完了志祺七七的說明+企鵝的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朋友在這行業中,作法也都是新聞裡講的那樣,總歸幾句話, 「政府沒擔當,公文文字字面上解釋VS實務實際運作,就算沒有硬性寫上二十四小時內火化,但實際運作起來根本相去不遠了。還巴著公文上的文字,就是不敢承認要叫人家趕快燒一燒,有夠沒肩膀」 VS
https://www.instagram.com/p/CeOSP4-JmyS/?fbclid=IwAR2glrT9LwWazXiKJbqrqPUrHSWFpP05STllTXRhTAkU3pVgmgm0E0lmwxM lawyer_sunny 零:前言的前言 一、前言 BLABLABLA…
統一獅球員被影射打假球,所以吉球迷妨害名譽 先不討論吉球迷的內容 但如果吉成功並索取損賠了,然後未來被影射球員真的被查出於該些球賽有打假球的事證並審判終結。 那被吉妨害名譽的球迷,可以有什麼作為? 不然說球迷沒證據不能亂說打假球,那球團自己也沒證據證明自己球員沒打假球啊。
判斷假訊息的人和機關到底是誰? 判斷假訊息的人和機關,有沒有自己也製作假新聞和假訊息的可能性? 處罰散布假訊息保障的法益到底是什麼?同時間侵害的法益又有什麼?兩者之間是否失衡: 前者帶來的利益是歸屬於人民或是特別團體?後者失去的利益是來自人民還是其他? 「有證據顯示這則訊息是認知作戰的產物」
就是「強調對人>>>>>>對事」 明明就是把規定訂得清楚一點細一點就解決的事: 以後非重大交通違規開單,完全不給裁量權,直接就開,完全不給質疑的空間,如果民代或政府官員站出來說個一兩句,就加重裁罰額度至二分之一之類(請完全閉嘴,也順便保障各位民代和官員不要被政敵和媒體炎上)。 … ……
看完以有趣故事講解歷史的cheap大大轟炸台北市交通局歧視機車族的影片(台北市交通局找Cheap拍宣導機車交通安全的影片,覺得人的本位主義真的好強大(不單指哪一方,而是all)。 PS:也看完了志祺七七的說明+企鵝的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外送平台併購議題引發廣泛討論,民眾黨前立委賴香伶與基隆政策大使楊寶楨昨(8/6)日在《寶楨選新聞》節目中表達對外送專法的關心。朝野立委在「Uber Eats吃熊貓行不行」研討會上討論了外送平台的併購對外送員、店家以及消費者權益可能產生的影響,台灣外送產業權益促進聯盟代表王郁揚強調制定專法的必要性。
Thumbnail
臺灣外送產業權益促進聯盟代表王郁揚表示,雖然目前已有一些地方自治條例和中央行政命令試圖規範外送產業,但這些措施往往缺乏強制性,無法全面解決問題,他強調,唯有通過制定專門的外送產業專法,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公平、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外送產業生態系統。
Thumbnail
找到正職工作後,我回想起當外送員的日子,感觸良多。外送員工作時間自由彈性,熟悉許多餐廳和大樓,但收入不穩定且心理焦慮,安全隱患也高。相比之下,正職工作有穩定薪水和法律保障,更讓人安心。儘管外送員適合作為兼職,但作為全職風險較大。本文深入探討外送員與正職工作的優缺點,帶你了解兩者的差異
Thumbnail
  外送員究竟是怎麼樣的工作呢?外送產業從幾年前逐漸興起,有些公司為吸引人力,也紛紛拋出某些招募廣告詞:工作時間任選、自由彈性、月收入上看十萬等條件。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本書針對這些說詞提出質疑,並探討外送員行業的勞動現場、工作制度、勞動安全等問題,進而讓我們瞭解外送行業的實際情況。
Thumbnail
​ 以往稅局均以網路賣家在台灣之網路平台提供代購服務,即認定為在境內提供勞務需要辦理營業登記,這個判決明顯係提醒稅局需要再取得進一步之證據後,方得做出適切的核定
Thumbnail
小哥第1季外送實戰數據大公開!第1季雖然有遇到過年,但小哥還是努力地跑了超過1千趟的外送,累積起來的數據相信具有一定參考性,在這分享給大家,除了讓小哥自己更清楚跑外送的經濟效益,也讓大家可以更了解外送這個行業。
Thumbnail
一位三十多歲外送員的真實故事,就發生在今年 2024 年,我把內容稍為修飾了一下。
Thumbnail
外送員分享了一週的工作情況,包括每天上線的時間、平均接單數和總收入。同時也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收
Thumbnail
外送員分享了一週的工作情況,包括每天上線的時間、平均接單數和總收入。同時也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收
Thumbnail
外送員分享了一週的工作情況,包括每天上線的時間、平均接單數和總收入。同時也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收到小費、送錯餐點、遇到動物的米田共等。這篇文章對外送員的工作日常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外送平台併購議題引發廣泛討論,民眾黨前立委賴香伶與基隆政策大使楊寶楨昨(8/6)日在《寶楨選新聞》節目中表達對外送專法的關心。朝野立委在「Uber Eats吃熊貓行不行」研討會上討論了外送平台的併購對外送員、店家以及消費者權益可能產生的影響,台灣外送產業權益促進聯盟代表王郁揚強調制定專法的必要性。
Thumbnail
臺灣外送產業權益促進聯盟代表王郁揚表示,雖然目前已有一些地方自治條例和中央行政命令試圖規範外送產業,但這些措施往往缺乏強制性,無法全面解決問題,他強調,唯有通過制定專門的外送產業專法,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公平、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外送產業生態系統。
Thumbnail
找到正職工作後,我回想起當外送員的日子,感觸良多。外送員工作時間自由彈性,熟悉許多餐廳和大樓,但收入不穩定且心理焦慮,安全隱患也高。相比之下,正職工作有穩定薪水和法律保障,更讓人安心。儘管外送員適合作為兼職,但作為全職風險較大。本文深入探討外送員與正職工作的優缺點,帶你了解兩者的差異
Thumbnail
  外送員究竟是怎麼樣的工作呢?外送產業從幾年前逐漸興起,有些公司為吸引人力,也紛紛拋出某些招募廣告詞:工作時間任選、自由彈性、月收入上看十萬等條件。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本書針對這些說詞提出質疑,並探討外送員行業的勞動現場、工作制度、勞動安全等問題,進而讓我們瞭解外送行業的實際情況。
Thumbnail
​ 以往稅局均以網路賣家在台灣之網路平台提供代購服務,即認定為在境內提供勞務需要辦理營業登記,這個判決明顯係提醒稅局需要再取得進一步之證據後,方得做出適切的核定
Thumbnail
小哥第1季外送實戰數據大公開!第1季雖然有遇到過年,但小哥還是努力地跑了超過1千趟的外送,累積起來的數據相信具有一定參考性,在這分享給大家,除了讓小哥自己更清楚跑外送的經濟效益,也讓大家可以更了解外送這個行業。
Thumbnail
一位三十多歲外送員的真實故事,就發生在今年 2024 年,我把內容稍為修飾了一下。
Thumbnail
外送員分享了一週的工作情況,包括每天上線的時間、平均接單數和總收入。同時也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收
Thumbnail
外送員分享了一週的工作情況,包括每天上線的時間、平均接單數和總收入。同時也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收
Thumbnail
外送員分享了一週的工作情況,包括每天上線的時間、平均接單數和總收入。同時也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收到小費、送錯餐點、遇到動物的米田共等。這篇文章對外送員的工作日常進行了生動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