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書單】《撒哈拉歲月》激起的流浪魂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文章有部分是我三年前寫在其他媒體上的文章,他們說我可以用這些文字,所以重新整理就發上來了。
我聽到撒哈拉沙漠總會和「三毛」這個名字連在一起。
三毛和荷西原本住在西班牙的馬德里,荷西為了滿足三毛去撒哈拉沙漠的夙願,在西屬撒哈拉的阿尤恩一家磷礦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1973年2月荷西前往西撒哈拉開始工作,4月份三毛來到了她夢寐以求「夢裡的情人」撒哈拉,開始了一段真正艱苦的異鄉生活。
三毛開始在報紙上連載自己在撒哈拉的異國婚姻生活,大概是台灣人撰寫此類文章的始祖吧?
我曾經和法國男(前任)提到,約四十年前有一位台灣女作家和西班牙小夥愛相愛,之後他們搬到撒哈拉生活。法國男父親的家鄉就是摩洛哥,他聽到後覺得很浪漫——流浪似乎總跟浪漫扯上邊——我又說了「不過那個小夥後來潛水意外身亡,關於他死亡的緣由也是眾說紛紜⋯⋯」法國男回應,如果我們在異國生活過得不順利,他允許我將其拋棄在荒郊野外,不過我說這對話一定要毀屍滅跡。不然他哪天遇難,警察一定會以此作為我的作案動機。
我喜歡三毛的文字也羨慕她的流浪魂,但我對於其他人敘述的她或是她自己文字中展現出的人格並沒有很大的興趣,有趣的是她曾經說荷西是個英俊的人,若能跟他結婚,即使是滿足虛榮心也罷,這也和我對跟相貌姣好的男人交往的想法相同
以下進入那篇原本應是北非旅遊的置入文章(我就是硬寫幾篇跟文學相關的旅遊文),但我剛剛發現這幾年網路上很多人也寫了相似的文章,所以我不特意找所有的照片了。

撒哈拉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和埃及都可以進。埃及的線路相對而言比較商業化,相比從摩洛哥入撒哈拉更加適合。摩洛哥物價特別低,治安甚至比歐洲部分國家更好。
48年前,1973年7月,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阿尤恩小鎮登記結婚,並定居於此。隨後,她首次以「三毛」為筆名,在撒哈拉沙漠的背景下,寫了充滿異國情調的《撒哈拉歲月》。一個離台灣如此遙遠的地方,與比自己年輕八歲的西班牙男子在此生活,對於當時的社會而言是陌生卻又有種特殊的美感。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熱的沙漠、世界第三大沙漠,橫貫從東部紅海到西部大西洋整個東西走向的非洲大陸,而三毛待過的阿尤恩,是摩洛哥一座毗鄰大西洋的迷人城市,位於撒哈拉沙漠西部盡頭。當時那裡多半是說西班牙語,而現在則是以說法文的摩洛哥人居多。
從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出發,每天都有航班前往此地,也是多數人選擇進入撒哈拉沙漠的方式之一。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撒哈拉歲月

華人讀者從三毛的文字中看到摩洛哥的另一種浪漫風情,在她內心深處,撒哈拉沙漠是夢中情人,是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莫名其妙,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雖然我住在沙漠里,可是因為荷西在身邊,我覺得這裡繁花似錦。」
三毛的文字中有種幽默的魅力,即使是敘述與丈夫荷西的柴米油鹽生活,一切都讓讀者覺得是真實的。她給了讀者太多幸福愛情想像,發現她和荷西的愛情有不少怠忽與矛盾,當矛盾開始在心裡浮現時,荷西竟死於潛水意外。如此生死悲歡又短暫的愛情,卻真實加深了這段愛情的理想與夢幻。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三毛而開啟了流浪夢?跟著這些景點,追隨三毛。
一、三毛故居:她和荷西在此生活了三年
根據書中線索,阿尤恩卡泰羅尼亞大街(Nakib大街)44號,便是三毛的故居。四十多年過去,街道兩旁的房屋仍然與書中描述相符。這裡仍然不平靜,到處可見聯合國駐軍,旅客在搭車進阿尤恩時會被查好幾次護照。
摩洛哥政府為了保持這裡的繁榮投入不少資金,希望摩洛哥人願意經常往返此地,提升摩洛哥人口在西撒哈拉地區的高比例。表面的商業繁榮,店鋪林立,總也掩蓋不了醞釀許久的民族矛盾和國家衝突。
二、國家旅館:〈素人漁夫〉中他們賣魚的餐廳
國家旅館即帕拉多爾旅館,在阿尤恩市中心十字交叉口。三毛和荷西曾經在這裡賣過魚,還出席過上流社會的晚宴。四十年後的旅館經歷了時間沉澱,雖略顯陳舊卻不失氣派。晚餐是自助餐,每個人170Dh(台幣約650元)。
國家旅館餐廳部的領班就是中午在廚房裡買我們魚的那個人,他無意間走過我們這桌,看見荷西和我正用十二倍的價錢在吃自己賣出來的魚,嚇得張大了嘴,好似看見了兩個瘋子。
三、廢棄的舊法院:三毛與荷西登記的地方
位於北部西班牙老城區,教堂向東側幾個街區即到了當年的法院。當年三毛和荷西在這裡登記結婚,法院廢棄了,但樓下的郵局還開著,這裡也是三毛將手稿寄出的地方。
「三毛,你願意做荷西的妻子麼?」法官問我。我知道應該回答——「是」。不曉得怎麼的卻回答了——「好!」法官笑起來了。又問荷西,他大聲說:「是」。我們兩 人都回答了問題。法官卻好似不知下一步該說什麼好,於是我們三人都靜靜的站著,最後法官突然說:「好了,你們結婚了,恭喜,恭喜。」
四、阿尤恩海灘:
走近這片阿尤恩海灘,仿佛走入悠長的記憶,尋找著記憶中散落的撒哈拉威人的白色帳篷。
藍色的海水平靜的流進一個半圓的海灣里,灣內沙灘上搭了無數白色的帳篷,有男人、女人、小孩在走來走去,看上去十分自在安祥。
到此旅行最好帶上《撒哈拉歲月》,沿路上閱讀三毛的文字會有很深的置入感。

文章同步於 個人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等等,我不確定這個活動是「我變成某個人的一天」或是「我變成某個人的“某”一天」?我想變成法國作家弗朗索瓦絲·莎岡(Françoise Sagan),當然不要只有一天,她的人生好精彩,每一段都想體會。 但你看完這篇文章,可能會覺得我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我要追隨莎岡,當然包括她的虛無主義。
我那時剛好讀了《便利店人間》和《變形的陶醉》,兩本書中的女主角都會讓我感覺到一種無法突破困境的壓迫感。 我們是否害怕自己與眾不同?或者我們的社會是否允許我們和別人不一樣?
《快樂的死》 (La mort heureuse) 是卡繆(Albert Camus)二十四歲時寫的一部小說,他寫這本書的時候還在阿爾及利亞的報社工作。這是本有濃厚哲學思考的書,大家應該還記得卡繆說過一句名言:「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寫完十本「為什麼要選這本書?」才發現這些書大多是對自我認同的懷疑或尋找,作者有在殖民地出生的被殖民者、殖民者的後代回到母國、受到迫害的民族,也有被視為外來政權的,還有一位君主⋯⋯不論作者的身分為何,都是在書寫他們自身的存在,我在閱讀時與之產生連結,所以這些書也成為了「我」。
生活在2021年的我們,若不是剛好遇到新冠病毒,確實很難理解飛行六小時、五千多公里的旅程是如何困難的不可行,導致海蓮二十年間竟無法順利抵達倫敦?
200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出版,我正好當時迷上法國文學,看了第一次,那時我還未成年,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十年後,台灣出版社發行了30週年紀念版,我又重溫了一次。
等等,我不確定這個活動是「我變成某個人的一天」或是「我變成某個人的“某”一天」?我想變成法國作家弗朗索瓦絲·莎岡(Françoise Sagan),當然不要只有一天,她的人生好精彩,每一段都想體會。 但你看完這篇文章,可能會覺得我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我要追隨莎岡,當然包括她的虛無主義。
我那時剛好讀了《便利店人間》和《變形的陶醉》,兩本書中的女主角都會讓我感覺到一種無法突破困境的壓迫感。 我們是否害怕自己與眾不同?或者我們的社會是否允許我們和別人不一樣?
《快樂的死》 (La mort heureuse) 是卡繆(Albert Camus)二十四歲時寫的一部小說,他寫這本書的時候還在阿爾及利亞的報社工作。這是本有濃厚哲學思考的書,大家應該還記得卡繆說過一句名言:「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寫完十本「為什麼要選這本書?」才發現這些書大多是對自我認同的懷疑或尋找,作者有在殖民地出生的被殖民者、殖民者的後代回到母國、受到迫害的民族,也有被視為外來政權的,還有一位君主⋯⋯不論作者的身分為何,都是在書寫他們自身的存在,我在閱讀時與之產生連結,所以這些書也成為了「我」。
生活在2021年的我們,若不是剛好遇到新冠病毒,確實很難理解飛行六小時、五千多公里的旅程是如何困難的不可行,導致海蓮二十年間竟無法順利抵達倫敦?
200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出版,我正好當時迷上法國文學,看了第一次,那時我還未成年,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十年後,台灣出版社發行了30週年紀念版,我又重溫了一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每個人的生命旅程中裡都有幾篇三毛, 兜兜轉轉後我也踏上她旅居十多年的西班牙, 自我感覺和她更靠近了些。 那天看到她晚期在成都的一段採訪, 她說:「我越來越看重我的生活, 往後的文字作品會越來越少...。」 我想我可以明白她, 我現在的創作重心只是轉移到生活上。
Thumbnail
身處人世 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裡寫到: 「好在 ,別人如何分析我,跟我本身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 別人的一言一行,只能證明他們是誰,得知他們秉持的信念,以及看待這個世界人事物的方式和角度。 停止批評自己的心,只要看見、觀察就好,大部分的人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這世界上也沒有絕對了不起的人
《夢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在失去她的丈夫荷西後所寫下的散文集 談論生命中一輩子靈魂的伴侶,更重要的門當戶對是?
Thumbnail
最近我們去了一趟位於蘇祿海的南圖巴達哈環礁,每天都潛在潛水員最幸福的雙30裡, 水溫30度、能見度30米, 陽光燦爛、萬里無雲、舒爽微涼的海風, 光線好到可以直射17米的海底.七彩繽紛的珊瑚礁全都一覽無遺 讓人忘記深度
Thumbnail
這本小說講的是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的故事,小說分成兩條線進行,一條線是在亞歷桑那州,一個缺水小鎮上的女人諾拉,她的丈夫出門買水,遲遲未歸,留下她與孩子苦苦守著家,另一條線則是孤兒盧里,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於是盧里開始流浪,兩條線看似無關,一直到小說的結尾,兩人才以一種魔幻的方式相遇。
旅行過後心裡總有些餘韻。 從埃及旅行回來好多天了,翻看一下那些古蹟的照片,拜認真博學的埃及導遊之賜,發現自己終於看的懂一些壁畫的意義,挺高興的又複習了一下那些彷彿外星人留在人間的詩偈。知道了「撒哈拉」本身就是沙漠的意思,所以埃及的撒哈拉不是三毛的撒哈拉,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埃及的人~
Thumbnail
「花開花謝無間斷,春來不相干,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常佔四時春。」p253 這是《雨季不再來》最後的筆記。似乎也是最好的結尾。 活得這樣美麗瀟灑和自信,身為一個女子,一個對美極為敏感的寂寞的人,也可以期許自己活成這樣的!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假文青的日子,看了三毛跟杏林子,讀張曉風的散文。對於撒哈拉沙漠的想像非常模糊,後來有機會直接踏上旅程,從此永生難忘。
Thumbnail
瞭解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和最神祕部落刀郎部落,以及香妃園區的乾隆與香妃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每個人的生命旅程中裡都有幾篇三毛, 兜兜轉轉後我也踏上她旅居十多年的西班牙, 自我感覺和她更靠近了些。 那天看到她晚期在成都的一段採訪, 她說:「我越來越看重我的生活, 往後的文字作品會越來越少...。」 我想我可以明白她, 我現在的創作重心只是轉移到生活上。
Thumbnail
身處人世 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裡寫到: 「好在 ,別人如何分析我,跟我本身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 別人的一言一行,只能證明他們是誰,得知他們秉持的信念,以及看待這個世界人事物的方式和角度。 停止批評自己的心,只要看見、觀察就好,大部分的人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這世界上也沒有絕對了不起的人
《夢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在失去她的丈夫荷西後所寫下的散文集 談論生命中一輩子靈魂的伴侶,更重要的門當戶對是?
Thumbnail
最近我們去了一趟位於蘇祿海的南圖巴達哈環礁,每天都潛在潛水員最幸福的雙30裡, 水溫30度、能見度30米, 陽光燦爛、萬里無雲、舒爽微涼的海風, 光線好到可以直射17米的海底.七彩繽紛的珊瑚礁全都一覽無遺 讓人忘記深度
Thumbnail
這本小說講的是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的故事,小說分成兩條線進行,一條線是在亞歷桑那州,一個缺水小鎮上的女人諾拉,她的丈夫出門買水,遲遲未歸,留下她與孩子苦苦守著家,另一條線則是孤兒盧里,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於是盧里開始流浪,兩條線看似無關,一直到小說的結尾,兩人才以一種魔幻的方式相遇。
旅行過後心裡總有些餘韻。 從埃及旅行回來好多天了,翻看一下那些古蹟的照片,拜認真博學的埃及導遊之賜,發現自己終於看的懂一些壁畫的意義,挺高興的又複習了一下那些彷彿外星人留在人間的詩偈。知道了「撒哈拉」本身就是沙漠的意思,所以埃及的撒哈拉不是三毛的撒哈拉,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埃及的人~
Thumbnail
「花開花謝無間斷,春來不相干,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常佔四時春。」p253 這是《雨季不再來》最後的筆記。似乎也是最好的結尾。 活得這樣美麗瀟灑和自信,身為一個女子,一個對美極為敏感的寂寞的人,也可以期許自己活成這樣的!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假文青的日子,看了三毛跟杏林子,讀張曉風的散文。對於撒哈拉沙漠的想像非常模糊,後來有機會直接踏上旅程,從此永生難忘。
Thumbnail
瞭解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和最神祕部落刀郎部落,以及香妃園區的乾隆與香妃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