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的沙龍
首頁
女性書單
討論區
那場誤會
Chin的 Premium
方案
關於
女性書單
16
公開內容
22
私密內容
一個曾任職於媒體,現在開一間甜點店的愛書人,因為女性就以女性的觀點分享閱讀,一開始會分享較多的經典文學。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付費限定
Chin
2023/06/25
發佈於
女性書單
寫作的人,冒的風險太少了
在《碎片》中有封信看起來是出版社要求費蘭特針對「當時的義大利時事」寫一篇政治寓言小說被她拒絕了,她認為這些並不會起到什麼作用,提到「一個寫作的人,當然會冒一定的風險,但不會有生命危險或會進大牢」
#
寫作
#
作者
#
言論自由
24
3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23/06/25
1
因為我有一半的文章都與政治相關,所以也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最後得出對自己政治文章的期許如下:1 顛覆眾人習以為常的觀點,以獨創的觀點取而代之2 因為講出了事實真象,一定會冒犯到某些特定政治立場的讀者3 具有穿越現實的錯綜複雜、打開通住真理之門的力量以目前被轉到關鍵評論網的幾篇文章來看,都是被罵得狗血淋頭,看起來至少有達到第2點的要求吧?完整文章連結如下,請不吝指教https://vocus.cc/article/643a99c1fd89780001714449
1
Chin
發文者
2023/06/25
1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您寫的是言之有物的,跟單純蹭熱度的文章完全不一樣啦!我之前寫政治文章被網友批評「沒有讀書」,後來我就玻璃心不寫了😆
1
Chin
2023/06/05
發佈於
女性書單
雜談|作家的欲擒故縱
費蘭特寫給出版社的書信基本上就是很有禮貌地一再強調自己隱身的立場,祝賀出版社成立十五週年,說的她可以寫出任意主題的內容表達恭賀,但即使寫了事實也會受到懷疑,這次她決定只真摯的祝福,不賣弄文學⋯⋯
22
2
德意志黑眼圈
2023/06/05
3
這篇雖名為「雜談」,但從以分鐘為單位的勞動報酬寫到失眠和作家的敘事技巧,讓讀者我有一種跟著你的意識溜了一圈的窺視愉快感,文字好好看喔,謝謝分享
3
Chin
發文者
2023/06/05
德意志黑眼圈 很開心,感謝您的欣賞!!
Chin
2023/04/30
發佈於
女性書單
週末雜談|從《位置》到《一個女人》
皇冠出版的艾諾中譯版的《La Place》中加上了《Une Femme》,兩本書分別寫其父親與母親的生平,父母親死亡相隔約二十年(出版年份相差四年),但在中文書名中只保留了《位置》,如果要更無聊的說,出版商在新的一版中為何要將以女性為主軸的故事附加在男性故事之下?
#
母親
#
閱讀
#
女性
18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3/04/25
發佈於
女性書單
淺談艾諾的書寫是專屬於女性還是階級
艾諾在書中一開始就表達了在父親過世後想著手寫關於父親的生平,以前不敢寫是怕別人覺得「我們不夠好」,我讀到這裡時被刺痛了一下,相同的陳述在《那不勒斯故事》中也有,她們花了幾十年的努力才離開原來的階級,如今又要把自己成長背景寫出來,但對於每個寫作者而言想逃避的不全是「階級」
#
女性
#
寫作
#
作家
18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3/04/14
發佈於
女性書單
《鎧甲的裂縫》應該說是輕文學嗎?
我讀完《鎧甲的裂縫》後想到了,這應該就是我讀法國小說經常有的感受,說著一個很平常的故事,讀者在其中會自行想象出其他更高明的東西
#
小說
#
女性
#
巴黎
11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3/03/02
發佈於
女性書單
如今讀安妮.艾諾:只紀錄我的閱讀感受
去年十月初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公佈是安妮.艾諾後,我一時以為台灣的出版社並沒有簽進她的著作,其實在二十年前大塊文化有出版過,十二月因艾諾得獎又重新出版了一次,該月就刷了二刷。十月初以為台灣沒有(也可能是市面上找不到),便下載了英文和法文版各讀了一點,那時並不欣賞。
10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3/01/20
發佈於
女性書單
關於文字的兩本書:《沙漠。詩集。書店》和《書頁中的永恆》
如果我有一間書店,這兩本書應該作為一組套裝 他們都有的共同點:作者皆為70年代出生的女性、皆在疫情間出版、都是以第一人稱視角也是真實的散文創作方式陳述廣義的社會學。
#
書店
#
作者
#
圖書館
16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3/01/16
發佈於
女性書單
《彼岸花盛開之島》:本來不確定,但讀完還是值得推薦的
這篇文章作為我的READING LOG,有暴雷的部分也沒交代內容大綱,沒閱讀過《彼岸花盛開之島》的人或許會覺得是無聊的廢文。
#
彼岸花盛開之島
#
閱讀
#
語言
16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2/11/06
發佈於
女性書單
我在文學中看到的信仰
信仰是超越宗教的信念,是不具邏輯的一種強烈的相信。在《百年孤寂》中提到生出有豬尾巴的後代、忘在櫃子許久的空瓶子變得太重、有個鍋子裡的水沒有火卻沸騰⋯⋯因懲罰和錯誤產生的迷信,那就是荒謬;《玫瑰的名字》中提到殺人兇手不會是地位低的僧侶,因為他們更加相信聖經中所寫的一切而不敢犯錯
#
信仰
#
文學
#
閱讀
25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2/10/22
發佈於
女性書單
那天,她終於發現文字被高估了
《那不勒斯故事》第四冊兩人到中年,莉拉希望萊農透過寫作來改變她們生活的城區,她將自己搜集到可以扳倒邪惡家族索拉拉的資料交給萊農,兩人一起用文字將那些事實揭露出來,工作幾個月的過程中她們都充滿熱情,文章的呈現也很令人滿意,但是最後在報社發表卻沒得到應有的迴響,莉拉好像洩了氣的氣球。
#
閱讀
#
寫作
#
文字
14
2
一隻會彈琴的貓
2022/10/23
昨天在馬特市看到這篇文章時,想起自己當初踏入寫作的初心,就是認為文字是有力量的,那時候很天真的想用文字來改變這個黑暗的世界,所以在小說裡面寫了很多自己想要對社會表達的想法。不知道呢,寫得越久後,發現自己其實不夠強大到能做對的事情,選擇當個善良的人保持初心,哀哀
Chin
發文者
2022/10/28
文字的力量好像只存在於相信文字的人身上!
付費限定
Chin
2022/10/16
發佈於
女性書單
文學中母親的天秤
善與惡本來就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界線。
#
文章
#
母親
#
雜談
14
留言
Chin
2022/10/03
發佈於
女性書單
《那不勒斯故事》:北漂女子的美學
這些天網路上都在討論《台北女子圖鑑》的各種不妥,我來談談《那不勒斯故事》中的北漂女子
#
義大利
#
台北
#
北漂
22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2/09/28
發佈於
女性書單
《那不勒斯故事》:愛,終究毀滅
持續讀著《那不勒斯故事》,發現或許一開始我以為的故事主軸是偏差的,可能自始至終說的都是關於愛的故事而不是女孩間的友誼、拿坡里城區的生活或是義大利南方社會的政治黑暗面?
#
女孩
#
生活
#
那不勒斯四部曲
14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2/09/08
發佈於
女性書單
佛蘭索瓦・波娃:一名人物的名字
我從以前讀波娃的文字能感受到的一種同理並不是因為她是名女人而是她提出的那些想法剛好與我很契合——這麼說感覺我好傲慢——也剛好在自己患病時刻讀了《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那是西蒙.波娃用很平易近人的敘述方式記錄了母親離世前六週的生活,此時她不再是一名暢銷女作家、哲學家、女性主義者,而是佛蘭索瓦的女兒。
#
西蒙波娃
#
散文
#
母女
9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2/08/29
發佈於
女性書單
西蒙波娃給我的啟示:我們女人生來就是女兒但不一定是母親
西蒙波娃再度給我的啟示,讀《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我想到自己一直都是女兒,還沒機會照顧媽媽,我又生病了。三、四個月前一向樂觀開朗的外婆突然和阿姨說自己的生命最多只剩下兩年,她甚至說好自己的告別式不要辦在教會裡,「在殯儀館簡單的儀式就好」。
#
西蒙波娃
#
法國文學
#
癌症
24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2/08/10
發佈於
女性書單
《那不勒斯故事》一雙鞋改變界線
今早出門走到去甜點店,一公里約十五分鐘腳程的距離,一路上有幾間正在建設的大樓,還有許多新裝修的店家,腦海中突然迸出《那不勒斯故事》中的一段陳述:拿波里城區到處都在建設,一切欣欣向榮,好像經濟開始要發展,人們賺錢了⋯⋯。
#
那不勒斯四部曲
#
義大利文學
#
義大利影集
16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2/08/02
發佈於
女性書單
關於「女孩」和其他女性的差異
若不是讀了《Very Important People(當女孩成為貨幣)》我不知道原來在奢華夜場生活中有一群人是無關於性交易的「女孩」。她們擁有趨近於名模的外型(經常就是名模) 是一種高級的存在,她們的出現把各個Club裝飾的更有價值——對場所的擁有者而言等於是高級家具。
#
書
#
女孩
#
派對
17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2/07/24
發佈於
女性書單
《死了兩次的男人》若有一次死亡的機會,你將怎麼做?
如果你的靈魂與記憶存在,但人生經歷被迫洗去,有了重生的機會,你會怎麼做? 這是一個發生在意大利的故事。 從賭城回來的帕斯卡爾在回家的火車上,一邊翻閱家鄉的報紙,一邊整理著這趟旅程的心情;突然,報上的一則新聞震懾住他,因為那正是他本人的死亡消息。
#
死了兩次的男人
#
義大利文學
#
閱讀
11
留言
付費限定
Chin
2022/07/22
發佈於
女性書單
從《那不勒斯故事》中淺談義大利式的浪漫
義大利是一個很奇妙的國家,北部的義大利是歐洲最富裕的地區,南部的義大利是歐洲最貧窮的。南北義人也是不同的人種、血統和文化和語言。
#
女性書單
#
閱讀
#
書評
12
留言
Chin
2022/03/02
發佈於
女性書單
我們害怕世界亂了方寸
我自己的感覺,若說到美國作家,首先會想到海明威,然後就會想到史蒂芬金。畢竟《老人與海》幾乎是所有人都聽過的,而金的電影應該也是陪伴著我們長大的吧?
#
巴黎評論
#
作家
#
訪談
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