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老師編寫
初稿2016年,最新更新2021.07
目前台灣傳統以台語漢文傳授傳統詩的擊缽詩社仍有不少,舉例如下
北部:瀛社、貂山詩社、竹社、灘音吟社、天籟吟社、仰山吟社
中部:香草吟社、登瀛吟社、興賢吟社、樸雅吟社、藍田詩社
南部:玉山吟社、鯤瀛詩社、高雄市詩人協會、西瀛吟社
戰後傳統詩壇,主要有隨國民黨政府從軍或應聘來台的外省籍詩人以及傳承台灣在地台語漢文詩傳統的本省籍詩人兩大派,戰後為了彼此互通聲氣,戰後台灣建立有各種台灣全國性的傳統詩聯誼組織,早期跟隨國民黨政府來台的外省籍詩人,如江蘇陳含光(前清遺民)、湖南李漁叔(軍人,曾任總統府秘書、師大國文系教授)、湖南吳萬谷(任職國防部等政府單位)、四川羅尚(字戎庵,軍人,晚年自署:台灣台北羅尚)、江西彭醇士(萬年國代、立委兼東海大學教授)等人大都不會台語,只會講北京話、湖南話或四川話,活動也以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台北為中心,因為監察院于右任(1879~1964)等國民黨籍高官有龐大行政資源作為奧援,常在台北舉辦活動。如1963年,由江西曾今可、浙江寧波何志浩舉辦國際桂冠詩人比賽,選出于右任、魏清德、林熊祥、梁寒操、曾今可、何志浩六人,被譏為爭名自炫,醜態百出者是。
于右任逝世後,1965年由外省籍監察院官員何南史,在監察院內設置「中國詩經研究會」自任理事長多年,何叴(音「九」),字南史,以字行,何南史其父為何揚烈(1888~1975,同盟會員,字武公或仲偉,戰後來台任菸酒公賣局秘書,曾參與嘉義、宜蘭等地詩社活動,因車禍過世),何南史為湖南人,曾任于右任秘書、監察院第四科科長、監察院顧問,于右任稱其為「台灣第一大詩人」,除著有「于右任先生詩評」、「于右任近詩評述」、「于右任近詩再述」、「南史詩選」、「中華民國詩選」等著作外,也定期以政府補助等公家資源舉辦詩會或舉辦愛國詩人前線勞軍等等活動配合反共愛國國策,但因于右任已逝,漸乏資源,因此該會逐漸沒落消失。
隨著威權體制的消逝,以北京話進行創作交流的外省派詩人逐漸過世,離開歷史舞台,只在各大學中文系詩選課程裡面點綴性的存在傳統詩的教學,與台灣民間活動逐漸脫節,且中文系教師縱有研究詩詞及開課者,也少有從事傳統詩創作,活力大減。
而本省派詩人則與民間宮廟、齋堂等宗教團體密切結合,以台語漢文進行詩文創作與吟唱,不絕如縷的傳承著這項台灣的寶貴文化資產,但相對的,在大學中文系或台文系裡面,就比較沒有看到台語漢文詩詞吟唱的傳承。
威權時期,有鑑於以監察院為後援的「中國詩經研究會」高層多以外省過江之士為主幹,以反共愛國等政策為號召,以北京話在台北等地進行交流,與台灣傳統詩社以台語漢文在台灣全國各地進行擊缽吟詩的慣習頗有不合者,本省詩壇耆宿有鑑於此,遂於1976年創辦「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的台灣全國傳統漢文詩團體聯合性組織,推舉高雄旗津吟社陳皆興(時為高雄縣長)為首任理事長、第二任理事長為台北天籟吟社林錫牙先生,2021年現任理事長則為雲林縣傳統詩學會李丁紅先生。
該會擺脫以往台灣傳統台語漢文詩是在富商世家之間小眾酬唱的傳統,與台灣全國宮廟、齋堂以及詩社密切進行合作,舉辦大大小小的【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該會理事長多自台灣全國各地吟社負責人中受推舉產生,「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以聯合台灣各地吟社舉辦聯吟大會為主,舉辦富有台灣特色的傳統詩徵詩大會,一直到今日仍然綿延不絕。
台灣全國各地台語漢文(台語文讀音)學習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