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raw-image

「對籃球員來說,手感佳的時候容易連續進球」、「許多不孕夫妻在領養小孩後受孕的機率提升」、「身高極度高的父母,會生出一樣身高極度高的小孩」,像這樣看起來很有道理,很多人都覺得沒問題的”常識”,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多做思考,常常會直接認定這樣的推論是正確的。


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書裡提供了許多有趣的例子,這裡我只列了幾個。


  • 群聚錯覺 — 連續事件或是獨立事件?

從籃球員手感的例子來看,實際上實驗結果為每次投球都為獨立事件,也就是這次進球的機率和上一次有沒有進球,並無直接關聯,就像是投擲銅板出現正反面的機率一樣。但仍有許多看籃球比賽或是打籃球的人,相信「手感」這樣的說法。

  • 資訊不完整造成判斷有誤

再來看另外一個例子,「許多不孕夫妻在領養小孩後受孕的機率提升」。通常我們會較容易蒐集到正面資訊的相關例子,像是圖一中的a區塊所示,卻忽略了領養未受孕或是未領養卻受孕的相關資訊,來做彙整統計。

raw-image

但若要較完整地去研究領養與受孕的關係,我們應該要蒐集更完整的資訊,如圖中的a~d區塊的資訊統計都蒐集後,再來計算,是否領養跟受孕的關係為正比。


有個說法是,因為領養孩子後心情放鬆,會更容易受孕。但也有可能有些夫妻未領養小孩,但可能放棄有孩子或是有其他因素造成心情放鬆了,也可能會增進懷孕機率。
所以如果我們蒐集到夠完整的資訊,會發現其實受孕和領養之間的關係,不一定成正比。

  • 既定印象影響大

如果某個人的第一印象讓我們討厭,那麼一般來說之後會較難有翻轉印象的機會。為什麼呢?因為討厭的人,我們傾向會較少接觸他,或是只看到與自己想法相同的資訊,這樣沒有其他新資訊的加入,我們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討人厭的部分。


或是像球隊教練根據部分資訊判斷某個球員只適合守備,就只安排他在守備的位置,沒有其他的位置的表現機會,就算球員有進攻的能力,也無從發揮,還是只能擔任守備的位置。


所以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先放下自己的既定印象,給其他人不同的表現機會試試看,試著從不同面向去看同個人或事物,可能會有新發現。


使用直覺推斷較輕鬆,所以也會較容易為人所用。如果是已經經過多年驗證過的理論,像是「萬有引力」,的確是可以輕鬆放過;但如果是其他似是而非的推論,就能夠適時地質疑,盡量客觀的驗證自己的想法,隨時提醒自己避免根據不完整或不具代表性的資料就下結論,明白日常經驗往往帶有偏頗成分,退一步看自己既有的推論或印象,從不同角度看事物,往往能夠有新的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ileen Lee的沙龍
4會員
30內容數
Eileen的閱讀隨筆(閱讀。生活。寫作。親子。) 10+的工程師生涯、2個男孩的媽。 喜愛的旅遊方式是隨意散步、騎腳踏車時觀察城市與路人。熱愛閱讀與思考,一直都很老派只愛紙本書,包包裡總要放本書隨時都可以看。
Eileen 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02
「先寫下不完美的初稿吧!」 書裡的字句提醒我,已好一陣子沒有整理文章,因著想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反而一篇一篇的拖延。躺在筆記本裡的完美字句,不如就現在的狀態能寫下的內容先發表吧。這是在「脆弱的力量」裡讓我又再次地聯想到上一本看的「跨能致勝」、以及好幾年前看過的「成長心態」,都有著同一個概念:
Thumbnail
2023/09/02
「先寫下不完美的初稿吧!」 書裡的字句提醒我,已好一陣子沒有整理文章,因著想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反而一篇一篇的拖延。躺在筆記本裡的完美字句,不如就現在的狀態能寫下的內容先發表吧。這是在「脆弱的力量」裡讓我又再次地聯想到上一本看的「跨能致勝」、以及好幾年前看過的「成長心態」,都有著同一個概念:
Thumbnail
2023/03/21
從《抉擇》看回了《意義的呼喚》,兩個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時落入集中營的俘虜,卻都在離開集中營後再次重生。透過自傳式的經歷書寫,不論是像小說般《抉擇》、還是片段式的自我介紹《意義的呼喚》,除了心理學家的身分,也都還展現對生命的熱愛在專業之外的領域:芭蕾舞、攀岩。 Edith於青春少女時期在集中營中面對門格
Thumbnail
2023/03/21
從《抉擇》看回了《意義的呼喚》,兩個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時落入集中營的俘虜,卻都在離開集中營後再次重生。透過自傳式的經歷書寫,不論是像小說般《抉擇》、還是片段式的自我介紹《意義的呼喚》,除了心理學家的身分,也都還展現對生命的熱愛在專業之外的領域:芭蕾舞、攀岩。 Edith於青春少女時期在集中營中面對門格
Thumbnail
2023/03/17
同樣是出自於UCLA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Daniel Siegel的系列書籍,上一篇「不是孩子不乖 是父母不懂」,當中較多關於父母自身的覺察,而這次的兩本書籍則是從腦發展講起,條列了幫助孩子發展的原則,當中輔佐了許多教養情境的漫畫,讓人更容易了解實際上面臨教養難題的時候,父母能夠怎麼做。 這兩本也有中
Thumbnail
2023/03/17
同樣是出自於UCLA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Daniel Siegel的系列書籍,上一篇「不是孩子不乖 是父母不懂」,當中較多關於父母自身的覺察,而這次的兩本書籍則是從腦發展講起,條列了幫助孩子發展的原則,當中輔佐了許多教養情境的漫畫,讓人更容易了解實際上面臨教養難題的時候,父母能夠怎麼做。 這兩本也有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得到App上,人氣專欄《菁英日課五》的啟發,由萬維綱授課。內容在分享別相信直覺這本書,目前本書僅更新到前三講,所以這本書還沒有說完,我打算也同步分享給您,其中非常有趣的知識與研究結果。
Thumbnail
這是得到App上,人氣專欄《菁英日課五》的啟發,由萬維綱授課。內容在分享別相信直覺這本書,目前本書僅更新到前三講,所以這本書還沒有說完,我打算也同步分享給您,其中非常有趣的知識與研究結果。
Thumbnail
昨天突然腦筋一動,突然想起以前曾經被說過很喜歡把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
Thumbnail
昨天突然腦筋一動,突然想起以前曾經被說過很喜歡把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
Thumbnail
人一生中會做出很多決定,小至每天午餐要吃什麼,大到這輩子要從事什麼行業,我們自認為做出來的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論。 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Thumbnail
人一生中會做出很多決定,小至每天午餐要吃什麼,大到這輩子要從事什麼行業,我們自認為做出來的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論。 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Thumbnail
《正面思考的假象》書名聽起來像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樂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像是:為什麼明明股票一直虧損,卻還是勇敢買下去?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但新婚佳偶都相信自己是打敗數據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平均的人好?這一切不是我們天生喜歡跟命運作對,而是跟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Thumbnail
《正面思考的假象》書名聽起來像是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樂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像是:為什麼明明股票一直虧損,卻還是勇敢買下去?為什麼離婚率居高不下,但新婚佳偶都相信自己是打敗數據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平均的人好?這一切不是我們天生喜歡跟命運作對,而是跟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Thumbnail
要用一句話總結這章節就是,童年,很重要! 童年不會直接影響成年的行為,但是,一切都會有影響。 看完這章我只感覺,我很幸運,光是能夠順利成長,就得來不易了。
Thumbnail
要用一句話總結這章節就是,童年,很重要! 童年不會直接影響成年的行為,但是,一切都會有影響。 看完這章我只感覺,我很幸運,光是能夠順利成長,就得來不易了。
Thumbnail
#67《聰明思考》(下):我們怎麼樣得出「客觀」結論?說到客觀資訊可定脫離不了實驗與實驗結果的解讀,而判斷這些事情正是數學中統計上在做的事!欸欸!等等!別看到數學就想關掉啊!要理解這些不需要用到艱澀的數學概念,我們只要理解它們可以用在怎麼樣的情境裡、如何避免偏誤解讀,就可以利用統計的想法來幫助我們!
Thumbnail
#67《聰明思考》(下):我們怎麼樣得出「客觀」結論?說到客觀資訊可定脫離不了實驗與實驗結果的解讀,而判斷這些事情正是數學中統計上在做的事!欸欸!等等!別看到數學就想關掉啊!要理解這些不需要用到艱澀的數學概念,我們只要理解它們可以用在怎麼樣的情境裡、如何避免偏誤解讀,就可以利用統計的想法來幫助我們!
Thumbnail
「對籃球員來說,手感佳的時候容易連續進球」、「許多不孕夫妻在領養小孩後受孕的機率提升」、「身高極度高的父母,會生出一樣身高極度高的小孩」,像這樣看起來很有道理,很多人都覺得沒問題的”常識”,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多做思考,常
Thumbnail
「對籃球員來說,手感佳的時候容易連續進球」、「許多不孕夫妻在領養小孩後受孕的機率提升」、「身高極度高的父母,會生出一樣身高極度高的小孩」,像這樣看起來很有道理,很多人都覺得沒問題的”常識”,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多做思考,常
Thumbnail
操控與反操控: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 作者是名律師,也是劍橋英式議會制辯論賽冠軍,在書裡提到很多辯論時的防衛與攻擊技巧,但我對於第二章提到的認知偏誤更感興趣,所以抓了三個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操控與反操控: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 作者是名律師,也是劍橋英式議會制辯論賽冠軍,在書裡提到很多辯論時的防衛與攻擊技巧,但我對於第二章提到的認知偏誤更感興趣,所以抓了三個跟大家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