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夜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透過認知和理解他人,真的是理解自己最好的途徑嗎?封閉心靈已久的男子,或許就像在工作中的我一樣,讓我像追劇一般的想要往下看,許多打中我心靈的片段,也讓我想套用到自己的生活經驗裡,再來好好地檢視自己。

「epiphany」 — 規律生活中的頓悟

大多數人總認為在決定轉變生活的那個時刻,是驚天動地的。但其實那一刻就是在規律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像是村上春樹決定開始寫小說的「epiphany」,發生在他常常觀看的棒球場上,跟著打擊出去的飛球那刻,就這麼出現了;也像是里斯本夜車裡,生活規律的教授古文的老師,在每日七點四十五分踏上陸橋的那一刻,就這麼突然轉變了。

在我每天帶著小孩上學的路上,早上七點半後的路上,總看到許多同樣時間出門的熟悉面孔,來接孫子回自己家的年輕阿嬤、牽著小孩上學的爸爸、帶著兩位高年級女兒、三個人一起戴著防疫面具的媽媽,小孩到了校門口分別時還會靠著媽媽的臉還有抱抱才進校門。

同樣的幼兒園娃娃車彎進小巷子裡等待小朋友上車、同樣的暫停營運的公車停在路邊等待發車時刻的到來。同個警察、導護媽媽阿嬤阿公站在同個路口幫忙協助行人過馬路。

我也一樣,同個時間牽著腳踏車帶孩子上學後,再騎到公司上班。

決定生活轉變的那一刻,會出現在這些平淡無奇的場景裡嗎?我不禁想幫每個人編寫他自己的故事。

「就這樣跳上往里斯本的列車,讓自己包圍著不熟悉但又有莫名吸引力的葡萄牙語,追尋能夠寫出喚醒靈魂文字的作者足跡。」

我還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 買上一張單程票,就這樣啟程出發去旅行,竟是因為一個路人的舉動、一本書上發人深省的句子。身為工程師、受過多年理智分析訓練的我,還沒有辦法想像,孤注一擲地拋開過往,只為了要追尋讓人悸動的句子。

或者說是老話一句,做自己。

小時候夢想環遊世界、學習許多語言、跟各國人交朋友的我,而現在的我自己已經藏在每個通勤騎腳踏車的路上、發現風景遼闊的橋上佈滿了國旗,才驚覺十月到了,或是臨時起意約了好久不見的同事吃飯、細心地記住每次對談對方的狀態,過陣子再問候同個主題進展如何。

這些不起眼的小舉動,已成為了我自己。

「為什麼我沒有早點寫作呢?人若不寫作,就不可能真正清醒,也無法了解自己,更不用說認清自己"不是"誰。」

在我閱讀小說的過程,會在腦海裡一邊跟著文字想像場景、人物,或是看其他書籍也會跟著思考,產生疑問再自我解答。這樣的過程反向來說,就是將腦海裡想像的場景透過文字描繪出來、或是將我的疑問跟解答過程也逐一寫下,在整理思緒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了更多的疑問,再詢問、再解答。

但有時候我也沒有解答。

只是將自己的想法、感受再整理過。像是畫家在畫布上揮灑一樣,我也試著藉由文字化的過程,更理解自己。寫下來的澎湃情緒,不論是開心的、難過的、難以描述的,就像是情緒跟我抽離了,我重新歸零。

直到下次又有了新的想法。

閱讀時慢慢地思考、旅行時慢慢地看,不急著回應,允許自己去質疑,去寫下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或許也就是更進一步對自己的理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ileen Lee的沙龍
4會員
30內容數
Eileen的閱讀隨筆(閱讀。生活。寫作。親子。) 10+的工程師生涯、2個男孩的媽。 喜愛的旅遊方式是隨意散步、騎腳踏車時觀察城市與路人。熱愛閱讀與思考,一直都很老派只愛紙本書,包包裡總要放本書隨時都可以看。
Eileen 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6
筆記內容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我的寫作目的、初衷是甚麼?我到底想說甚麼呢?每次寫作都會問自己這些問題。透過一次次的反覆探究,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整理自己的想法,嘗試用好理解的方式表達自己。 在幻想自己有廣大讀者,試著對他們說話之前,其實這些文章最初都是寫給自己看的。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如果可以用恣意的態
Thumbnail
2021/11/06
筆記內容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我的寫作目的、初衷是甚麼?我到底想說甚麼呢?每次寫作都會問自己這些問題。透過一次次的反覆探究,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整理自己的想法,嘗試用好理解的方式表達自己。 在幻想自己有廣大讀者,試著對他們說話之前,其實這些文章最初都是寫給自己看的。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如果可以用恣意的態
Thumbnail
2021/11/01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書籍 寫出天馬行空小說的作家生活,就也是一樣的不規律、依照靈感工作嗎?其實不是。寫作是偏個人的活動,也需要規律的作息、大量的體力,才能完成工作。 沒有靈感、想不出來要寫甚麼的時候,更是要規律的、每天早上固定運動完之後,同個時間坐下來寫個5–6個小時,產出四千字以上的初稿。初稿就是初
Thumbnail
2021/11/01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書籍 寫出天馬行空小說的作家生活,就也是一樣的不規律、依照靈感工作嗎?其實不是。寫作是偏個人的活動,也需要規律的作息、大量的體力,才能完成工作。 沒有靈感、想不出來要寫甚麼的時候,更是要規律的、每天早上固定運動完之後,同個時間坐下來寫個5–6個小時,產出四千字以上的初稿。初稿就是初
Thumbnail
2021/09/04
精準寫作、精準表達寫作術、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 本文部分引用自書籍-精準寫作、精準表達寫作術、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 看完了標題很聳動的「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一小時就能學會哈佛大學四年課程的寫作課,雖然知道是不可能的,但還是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了。 書中提到的邏輯寫作原則,跟其
Thumbnail
2021/09/04
精準寫作、精準表達寫作術、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 本文部分引用自書籍-精準寫作、精準表達寫作術、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 看完了標題很聳動的「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一小時就能學會哈佛大學四年課程的寫作課,雖然知道是不可能的,但還是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了。 書中提到的邏輯寫作原則,跟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 Attraversiamo!讓我們過街吧!** 疫情之下,或許只能看看這樣的書來紓解旅行的想望了... 十年前,歷經一場痛苦的分手,我帶著這本小說,展開為期三天的火車環島之旅...沒有目的,無所事事,想到就停下來隨處走走逛逛。坐在火車裡,看著窗外風景,隨著小說情節,彷彿也跟著作者來一趟心靈的旅
Thumbnail
** Attraversiamo!讓我們過街吧!** 疫情之下,或許只能看看這樣的書來紓解旅行的想望了... 十年前,歷經一場痛苦的分手,我帶著這本小說,展開為期三天的火車環島之旅...沒有目的,無所事事,想到就停下來隨處走走逛逛。坐在火車裡,看著窗外風景,隨著小說情節,彷彿也跟著作者來一趟心靈的旅
Thumbnail
成長像是單向的高速列車沿著軌道直到盡頭 工作了五六年的現在,常常因為沒有任何改變的例行公事覺得煩悶。擅自接下工作的上司、從來不會在意時間傳過來的協助訊息、永遠會出現的加班通知,一切都好像一台循環運轉的鐵路,一但上線,除非真的產生無法運轉的錯誤,否則不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Thumbnail
成長像是單向的高速列車沿著軌道直到盡頭 工作了五六年的現在,常常因為沒有任何改變的例行公事覺得煩悶。擅自接下工作的上司、從來不會在意時間傳過來的協助訊息、永遠會出現的加班通知,一切都好像一台循環運轉的鐵路,一但上線,除非真的產生無法運轉的錯誤,否則不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Thumbnail
為何明明「寫文字」就是「寫作」,怎麼不直接一點? 不過,這真的有點難。沒有目的、沒有動機算什麼?好像有點不負責任,又有點太隨便。搞到底也有可能什麼都不是,然後仍然進入渾屯與莫名的情緒中。
Thumbnail
為何明明「寫文字」就是「寫作」,怎麼不直接一點? 不過,這真的有點難。沒有目的、沒有動機算什麼?好像有點不負責任,又有點太隨便。搞到底也有可能什麼都不是,然後仍然進入渾屯與莫名的情緒中。
Thumbnail
時間有限,念頭來去。在往台南的火車上,而不在桌前的寫作,感覺有種生澀的新鮮。4小時的車程,穿越的是距離,也是思緒的漂流。用手機鍵入文字,既無敲入鍵盤的快感,也無法一邊打開網頁搜尋靈感,只得側耳傾聽自己心底,正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徒手抓住幾個字句,描寫一點煙雨。
Thumbnail
時間有限,念頭來去。在往台南的火車上,而不在桌前的寫作,感覺有種生澀的新鮮。4小時的車程,穿越的是距離,也是思緒的漂流。用手機鍵入文字,既無敲入鍵盤的快感,也無法一邊打開網頁搜尋靈感,只得側耳傾聽自己心底,正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徒手抓住幾個字句,描寫一點煙雨。
Thumbnail
本文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透過認知和理解他人,真的是理解自己最好的途徑嗎?封閉心靈已久的男子,或許就像在工作中的我一樣,讓我像追劇一般的想要往下看,許多打中我心靈的片段,也讓我想套用到自己的生活經驗裡,再來好好地檢視自己。 「epiphany」 — 規律生活中的頓悟 大多數人總認為在決定轉變生活的那個時
Thumbnail
本文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透過認知和理解他人,真的是理解自己最好的途徑嗎?封閉心靈已久的男子,或許就像在工作中的我一樣,讓我像追劇一般的想要往下看,許多打中我心靈的片段,也讓我想套用到自己的生活經驗裡,再來好好地檢視自己。 「epiphany」 — 規律生活中的頓悟 大多數人總認為在決定轉變生活的那個時
Thumbnail
改變,發生於每一個新的『此時此刻』~
Thumbnail
改變,發生於每一個新的『此時此刻』~
Thumbnail
「所有的創作行為或多或少,都含有自我修補的意圖。換句話說,藉著將自我相對化的動作,也就是藉著把自己的靈魂套用到和目前不同的形式上去,讓活著的過程中難免產生的各種矛盾、偏差、扭曲,得以消解─或昇華。而且如果順利的話,把那樣的作用和讀者共享。」
Thumbnail
「所有的創作行為或多或少,都含有自我修補的意圖。換句話說,藉著將自我相對化的動作,也就是藉著把自己的靈魂套用到和目前不同的形式上去,讓活著的過程中難免產生的各種矛盾、偏差、扭曲,得以消解─或昇華。而且如果順利的話,把那樣的作用和讀者共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