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劇〈2049〉中是在描述未來人們想知道對方的心理,因此利用科技來制式化聊天內容,進而產生某些後果的故事。可能是剛追完劇不久,"摩豆龍"認為參考文獻描述的核心概念與〈2049〉蠻相近的。
身為同一物種的我們,在溝通都可能出現很大的問題,更遑論我們與貓之間的溝通了。因此,有人透過實驗觀察,將結果歸納後制定了一套方式,試圖引導人們在看見某些貓的行為時,做出相對應的措施,以優化雙方的相處。
科學與時俱進,將許多從未想像過的情景與便利呈現在我們眼前。這次,行為學與數據結合的「簡易版讀心術」,是否能如同過往的經驗一般,跨越物種之間的障礙呢?
心路歷程
人們在日常上與動物接觸的時間與機會變多,其中「動物與人類的接觸」Human-Animal Interactions (HAI) 過程中,動物的舒適度越來越被人們所看重。特別是常接觸人類的伴侶動物,多處於會受到碰觸與撫摸的環境。
針對這個情形,此實驗創建了一套「人貓相處指南」,希望提升家貓在所處環境的舒適度。此指南名為「CAT」,內容側重於「C – 給與貓選擇權」、「A – 注意貓的肢體行為」、「T – 觸碰特定身體區域」。
人貓互動控制在每次五分鐘,最多六次的狀態下,且分為「控制組」與「干預組」,將貓與人接觸時的行為與姿勢做評分。
CAT簡介
C (選擇與控制):
- 伸出手讓貓自主決定是否接近你
- 若貓想被觸摸,會主動磨蹭你
- 控制撫摸貓的次數 – 每5秒短暫暫停一下,確認貓是否想繼續
A (注意貓肢體行為):(以下為貓可能想休息的訊號)
- 轉頭並試圖遠離你
- 舔鼻子
- 微靜止狀態,並不再磨蹭你
- 猛力轉頭面向你或你的手
- 梳理毛髮
- 尾巴劇烈晃動
T (碰觸正確區域):
- 多數貓喜愛被觸碰耳朵基部、臉頰周圍,並維持觸碰此區域
- 避免觸碰貓的尾巴及肚子底部
- 小心觸碰貓的背部、側腹、腿
- 密切注意貓的肢體語言
人對貓評價
對照組與干預組並無顯著差異。
貓的行為反應
侵略性
對照組中有27% 的貓出現了好鬥行為 (嘶嘶聲/咆嘯聲、咬),干預組則有16%,統計結果顯示兩者有顯著差異。
親和性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的貓「搖動尾巴的時間及頻率都顯著較多」、「踏踏」與「搓揉」的時間也較長。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兩組的接觸頻率無統計上的差異,但對照組的每次接觸時間較長。
Thema科學咖啡館看法:
針對「對照組中人與貓的相處時間較長」這個結果,可能是因為干預組給貓決定是否要靠近的選擇權力較多,因此有機會降低接觸時長。雖然時間較短,但干預組的相處品質也較高,並非是不好的結果。
結論
「人貓相處指南」的確有助於貓與人類之間的相處,且非專業人士也很容易去實施。
在五百多筆數據中觀察到「有人為干預情形下的貓表現出更正向的互動行為」、「控制組的貓明顯對人更有攻擊性」的情形,得出「人貓互動指南」有助於減少貓的攻擊性、改善人貓關係的效果。
閒話家常
"摩豆龍"看完〈2049〉後,認為故事把「科技」擺在相對負面的位置,但"摩豆龍"的想法是工具沒有好壞,僅端看我們如何使用它。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關係應該靠「真心」去維持,套用方法會有不純粹的感覺。針對這類想法,"摩豆龍"並不反對,甚至可以說是欣賞。但這個想法要建立在不冒犯或侵害的前提下才成立。瞭解動物習性,在相處上的確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衝突,也比較不會誤傷牠們。熟悉之後再去培養相處的默契,達到屬於你們的最佳平衡點。
當然以上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也偏向紙上談兵,實際如何實施還是要靠您自己,"摩豆龍"只能在這裡祝福各位跟家中的寵物寶貝們都能相處融洽~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摩豆龍
校正/摩豆龍
圖/摩豆龍
IG製圖/想啡的貓
參考文獻
Haywood, C., Ripari, L., Puzzo, J., Foreman-Worsley, R., & Finka, L. R. (2021). Providing Humans With Practical, Best Practice Handling Guidelines During Human-Cat Interactions Increases Cats' Affiliative Behaviour and Reduces Aggression and Signs of Conflict.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8, 714143.
https://doi.org/10.3389/fvets.2021.7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