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本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郁达夫文集第八卷: 政论、杂文》

昨天结束了郁达夫的杂文和政论,抗日战争开始以前,郁达夫都是个“愤中”,骂军阀、骂政府、骂帝国主义。能看出来,他是个爱国者,恨其不幸怒其不争。抗战开始后,那些恨和怒完全消失了,代之以同仇敌忾。从《郁达夫日记》里知道,抗战前不久,他去了福建,在政府部门谋得一差事。不只是我,应该是很多人觉得自此以后他的文章就少了些尖锐棱角,因为在杂文和政论这一本里,专门有一篇在澄清关于他“做官”非议的。

无论如何,抗战开始后,他的那些文章,某种程度让我想起新闻联播,很有些粉饰不太平的感觉。骂日本,夸中国。骂日本也就罢了,毕竟该骂。但夸中国,就夸得有些过分。比如日本人已占了东三省,他说那不过是边陲,大半中国土地还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大多中国人还安居乐业云云。又说抗战以来,政府是多么励精图治,团结全国人民,胜利已然唾手可得云云。这后一种说法,从1937年,一直说到1940年他去往新加坡,还在孜孜不倦。当然,也有可能,在一个爱国者的心里,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一切旧日恩怨都该抛诸脑后,所谓不惜一切代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为谋求胜利。但对于一个现时代经历了种种文过饰非的宣传洗脑的“愤中”来讲,看这种文章确实没办法代入,即便也知道那是战争时期,一切不同往日。

  • 《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读到了70%,源氏死了。怎么想得到,一本叫做《源氏物语》的书,对于那个整本书被紫式部当神来塑造的主角源氏的死亡,就说了一句话“光源氏逝世之后……”虽然直到那之前,我都觉得这本书有时代或者文化壁垒,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好,但这样处理一个主线人物,还是让我十分难以接受。以至于,好像因此而觉得源氏受到了不公平对待,进而对小说有了不一样的观感似的。嗯,是的,我打破了次元壁。

小说的第四十一回,只有标题“云隐”,没有正文。按照译者注,这个情况有四种说法:

一、本来有本文,后来因故损失;二、作者本拟写本文,因某种缘故而作罢;三、作者故意不写本文,听其空白;四、本来连题名也没有,更不用说本文……

据说研究者普便更认同的是第三种说法,因为作者在前一回倾注了太多悲伤的情绪在紫夫人(源氏的妻子,唯一真爱)的死亡,无法再面对源氏的死亡,因而留白。但以我一个没做过研究的读者的心情,更愿意相信是第二种。因为首先,这本书并不是个《尤利西斯》式有那么强实验性质的小说,在之前的所有章节,作者都是规规矩矩在写,没道理到了这里,像乔伊斯一样突发奇想,想考验一下读者。其次,对于一个作者来讲,不和她心心念念想为其著书立传的人物做最后告别,太不近人情了。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是紫式部在紫夫人的悼亡上耗费了太多心力,到了源氏这里,她想总该比紫夫人的情感强度更胜一筹,但一时之间又无从落笔,只好先跳过,就像我们考试遇到不会做的题那样,总希望后来还有时间回头。然而后来也许战乱,也许家庭变故,这一回终于没能写下一笔。

  •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

《小津全日记》到货几天了,还没开始读。只翻了一下,发现和我想像中不同。想像中,它应该像《郁达夫日记》那样,每篇有一定篇幅。没想到,它的每一篇,都只有短短几句话构成一段。至少我粗略番阅,没看到有超过一段的篇幅。就像是他随身带一个手帐,临时起意写下几句话,后来并没有整理扩充。而这本书,便是以他的手帐为底稿,由后人编辑出版而成。

稍许失望,因为我偷窥成狂,还是更喜欢人家深度剖白自己。但后来,这书突然给了我灵感。我当年,也记下很多碎片化的东西,既然小津可以,为什么我不能将它串起来变成文章,甚至一本书?(谁给的勇气和小津安二郎比呢?)于是我真的开始用心做这件事,觉得,其实挺好的,那些片段,有可能甚至比长篇大论更真实,更具体,因而也更有意义。而且,我既然那么喜欢看别人的日记,这次终于有了机会认真看自己的,很感慨,某些时候会觉得再和多年前的自己隔空喊话。也有些遗憾,我没有更早开始记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過客收藏家-avatar-img
2021/12/15
!?看一半突然被暴雷😂 我看完「源氏物語」再來補這篇....
闲逛的布鲁姆先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17
我一直感觉这书有文化壁垒或者时代壁垒,里面人的感情也很难琢磨,我有时候怀疑是作者对一些人的人设不统一,有时候又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我觉得书的剧情真的一点儿也没什么要紧,可能对日本人来说,它文化上的意义比较重要吧。
avatar-img
闲逛的布鲁姆先生的沙龍
16會員
88內容數
电影以及电影带来的思考。
2022/03/20
认识沈大成是在《随机波动》的播客里,她当过两次嘉宾,一次是和葛宇路一起,一次是她自己。和葛宇路那次,她的短篇小说集《小行星掉在下午》刚参加完“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入选了最后的五强决选名单。那是2020年,最后获得头奖的是双雪涛的《猎人》。 是的,毕竟理想上,我是个人主义者。 希望你也是!
2022/03/20
认识沈大成是在《随机波动》的播客里,她当过两次嘉宾,一次是和葛宇路一起,一次是她自己。和葛宇路那次,她的短篇小说集《小行星掉在下午》刚参加完“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入选了最后的五强决选名单。那是2020年,最后获得头奖的是双雪涛的《猎人》。 是的,毕竟理想上,我是个人主义者。 希望你也是!
2022/01/05
茨威格在《昨日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纯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知道用“纯真”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五六十岁、享誉世界的文豪合不合适,但我能力所限,实在想不到更好的词。 有一次听“故事FM”,一个生活在河南的犹太人女孩讲述身份认同,以及后来去耶路撒冷“认祖归宗”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中国有犹太人。
2022/01/05
茨威格在《昨日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纯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知道用“纯真”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五六十岁、享誉世界的文豪合不合适,但我能力所限,实在想不到更好的词。 有一次听“故事FM”,一个生活在河南的犹太人女孩讲述身份认同,以及后来去耶路撒冷“认祖归宗”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中国有犹太人。
2021/12/22
诚然,对写于一千多年前这么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来讲,挑刺是很容易的,就像如今网络时代,无论你写一句什么,都有无数种可能的逻辑漏洞一样。我想说的是,尽管我挑了这么刺,我也不敢说这是一本烂书。因为它确实几乎包罗万相,其中有很多我不了解的时代以及文化壁垒,这也有可能是造成我观感不佳的原因所在。 写柏木:
Thumbnail
2021/12/22
诚然,对写于一千多年前这么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来讲,挑刺是很容易的,就像如今网络时代,无论你写一句什么,都有无数种可能的逻辑漏洞一样。我想说的是,尽管我挑了这么刺,我也不敢说这是一本烂书。因为它确实几乎包罗万相,其中有很多我不了解的时代以及文化壁垒,这也有可能是造成我观感不佳的原因所在。 写柏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福沢諭吉 簡介 福沢諭吉(1835年-1901年)是一位日本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開明思想家,也是日本現代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生在日本江戶時代末期,成長於幕末時期的混亂和變革中。 福沢諭吉早年曾在荷蘭學校學習西方學問,並進一步深造學習英文和經濟學。他認為日本應該學習西方的文化和知識,以實現現代
Thumbnail
福沢諭吉 簡介 福沢諭吉(1835年-1901年)是一位日本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開明思想家,也是日本現代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生在日本江戶時代末期,成長於幕末時期的混亂和變革中。 福沢諭吉早年曾在荷蘭學校學習西方學問,並進一步深造學習英文和經濟學。他認為日本應該學習西方的文化和知識,以實現現代
Thumbnail
二次大戰對人類命運和價值觀所造成的衝擊和轉變,深刻影響了石黑一雄,顯示他對自由、民主、博愛、和平等普世價值被挑戰的省思和憂慮,歷史、記憶與遺忘,成為石黑一雄文學世界的一貫主題。 (ㄧ)日本文化情境與認同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6歲時就跟隨父親
Thumbnail
二次大戰對人類命運和價值觀所造成的衝擊和轉變,深刻影響了石黑一雄,顯示他對自由、民主、博愛、和平等普世價值被挑戰的省思和憂慮,歷史、記憶與遺忘,成為石黑一雄文學世界的一貫主題。 (ㄧ)日本文化情境與認同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6歲時就跟隨父親
Thumbnail
《憂國》無疑是三島由紀夫的得意之作,當中他把性與死亡展現得淋漓盡致,也預告了他切腹自盡的結局,這部作品顯然是他對於「美」的極致詮釋。然而,我無法苟同,那時日本舉國洗腦的產物。 對於武士道文化,我是表示尊敬且仰望的,由其是其中的美德與守則,與儒家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有殺身以成仁,武士
Thumbnail
《憂國》無疑是三島由紀夫的得意之作,當中他把性與死亡展現得淋漓盡致,也預告了他切腹自盡的結局,這部作品顯然是他對於「美」的極致詮釋。然而,我無法苟同,那時日本舉國洗腦的產物。 對於武士道文化,我是表示尊敬且仰望的,由其是其中的美德與守則,與儒家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有殺身以成仁,武士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我們一起跟著司馬遼太郎的視角,來理解了金閣被燒毀的這個歷史案件,這一次,我們改由三島由紀夫的視角,透過他在案發之後與縱火犯林承賢的長談,最後以小說的方式呈現對這個事件的理解。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我們一起跟著司馬遼太郎的視角,來理解了金閣被燒毀的這個歷史案件,這一次,我們改由三島由紀夫的視角,透過他在案發之後與縱火犯林承賢的長談,最後以小說的方式呈現對這個事件的理解。
Thumbnail
小說,究竟是什麼?寫作是什麼?書寫他人的人生,跟書寫自己的人生,有什麼不同?小說家的筆,如果能像神一樣影響著他人的人生,那小說家又是什麼?
Thumbnail
小說,究竟是什麼?寫作是什麼?書寫他人的人生,跟書寫自己的人生,有什麼不同?小說家的筆,如果能像神一樣影響著他人的人生,那小說家又是什麼?
Thumbnail
樹人先生: 我想你也會贊同,東京是芥川龍之介的世界。但那個東京並非如今的“國際都會”,而是大正時期帶著江戶氣息的東京。大正時代結束後不到一年,芥川龍之介也徹底放下自己“不安的心”,隨之而去了。 那個冬日晴朗無雲但極冷,我踏上了去田端的列車,去看看芥川的紀念館和他度過生命中最後一刻的地方。我既興奮又帶
Thumbnail
樹人先生: 我想你也會贊同,東京是芥川龍之介的世界。但那個東京並非如今的“國際都會”,而是大正時期帶著江戶氣息的東京。大正時代結束後不到一年,芥川龍之介也徹底放下自己“不安的心”,隨之而去了。 那個冬日晴朗無雲但極冷,我踏上了去田端的列車,去看看芥川的紀念館和他度過生命中最後一刻的地方。我既興奮又帶
Thumbnail
龍瑛宗一字一字刻畫,打造的玩具,卻讓後人從字裡行間聽到他的哀嘆,也撞見他的貪婪。蠹魚不為人知地吃著書頁,龍瑛宗拚命吸吮文學養分,縱然明日就是世界末日,也毫不遲疑前進。「人,只有在放棄戰鬥的時候才算輸,只要堅持戰鬥,就還沒輸。這句話如果為真,這無疑是一本進擊的殖民地文青筆記。
Thumbnail
龍瑛宗一字一字刻畫,打造的玩具,卻讓後人從字裡行間聽到他的哀嘆,也撞見他的貪婪。蠹魚不為人知地吃著書頁,龍瑛宗拚命吸吮文學養分,縱然明日就是世界末日,也毫不遲疑前進。「人,只有在放棄戰鬥的時候才算輸,只要堅持戰鬥,就還沒輸。這句話如果為真,這無疑是一本進擊的殖民地文青筆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