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0讀三島由紀夫《憂國》,嘆中國知識分子的卑躬屈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憂國》無疑是三島由紀夫的得意之作,當中他把性與死亡展現得淋漓盡致,也預告了他切腹自盡的結局,這部作品顯然是他對於「美」的極致詮釋。然而,我無法苟同,那是日本洗腦的產物。

武士道精神

對於武士道文化,我是表示尊敬的,由其是其中的美德與守則,與儒家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有殺身以成仁,武士在君主死後,便以切腹示其忠誠,武士夫人也要隨之而去,武士所承受的痛苦是難以想像的,因為他並不會即時死亡,此舉需要何等的勇氣,這種捨生取義的精神,是我所望塵莫及的。

被洗腦的三島由紀夫

三島由紀夫是成長於二戰時代,他親眼目睹日本經濟大蕭條,二戰後日本被美國所鉗制,這讓他痛不欲生,走向極端。這一切都要歸咎於日本在二戰前,徹底地扭曲武士道精神,把對幕府的忠誠,直接變為日本天皇的忠誠,於是全國就沉浸在脫亞入歐,強兵富國的思想,發展出軍國主義,以及大東亞共榮圈的極端價值觀。這使三島由紀夫無法擺脫日本的極端民族主義,並以殉國作為他一生的句點,他對於日本的忠貞是無庸置疑的,畢竟他有決心切腹以明志,對抗二戰後日本左派共產主義。在資訊封閉的時代,從小被灌輸教育極端思想,對於皇室的臣服,毀了一個天才,使他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洗腦與教育往往只是一線之差,而這一線就是容許自由意志與否,然而當時全國都擠上這一輛瘋狂列車,又如何存在獨立思考的空間?

中國的瘋狂列車

可笑的是崇尚儒家的中國,卻鮮少這一種英雄人物。在清末,我們有譚𠻸同,秋瑾,這類劃時代的人物,真正的愛國者,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時,卻沒有半個愛國者站出來,儒家被徹底擊潰,知識份子要不就遠走高飛,要不就為虎作倀,要不就自殺身亡,然而諷剌的是他們死前都高喊毛主席萬歲,這與日本的瘋狂列車大同小異,不過一輛往左開,一輛往右開而已。同樣的在大嗚大放運動後,中國人再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結論

三島由紀夫的武士道精神是值得佩服的,他的確深愛着自己的國家。而文革中被批鬥至死的知識分子,愛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準確的說,是這個政權,並非其人民,更非中國,他們並不是愛國者,只是在那樣的時代,天真浪漫的知識分子,又如何辨認共產黨的謊言,當他們意識到時,手中的筆早已被奪去了。中國知識分子的脊樑就這麼被敲斷了,至今依然如此,不學習日本的武士道,刮骨療傷,又如何再挺起胸膛,掦眉吐氣!又談何偉大復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秋海的沙龍
8會員
70內容數
生活隨筆
秋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我的書架有三種書。一種是有關投資的,一種是有關社會的,還有一種是文學的書。 巴菲特說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我將此奉為圭臬。所以我看書,與書中的作者對話,吸收他們的處世之道,他們的智慧結晶。 要學習投資,先要搞清楚甚麼是金錢,有人說金錢是萬惡的,有人說金錢是一種工具,有人視金錢為一
Thumbnail
2025/02/28
我的書架有三種書。一種是有關投資的,一種是有關社會的,還有一種是文學的書。 巴菲特說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我將此奉為圭臬。所以我看書,與書中的作者對話,吸收他們的處世之道,他們的智慧結晶。 要學習投資,先要搞清楚甚麼是金錢,有人說金錢是萬惡的,有人說金錢是一種工具,有人視金錢為一
Thumbnail
2025/02/19
世界即將迎來混亂的時代。美國與俄羅斯在十八日於沙烏地阿拉伯舉行會議,商討烏俄戰爭和平方案。會議為美國與俄羅斯的雙邊會談,沒有邀請歐盟與烏克蘭代表。消息指,方案包括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俄羅斯合法擁有佔領土地等。 如果這個方案真的落實,國際關係將變成無秩序狀態。美國與俄羅斯的雙邊會談向世界展示只有
Thumbnail
2025/02/19
世界即將迎來混亂的時代。美國與俄羅斯在十八日於沙烏地阿拉伯舉行會議,商討烏俄戰爭和平方案。會議為美國與俄羅斯的雙邊會談,沒有邀請歐盟與烏克蘭代表。消息指,方案包括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俄羅斯合法擁有佔領土地等。 如果這個方案真的落實,國際關係將變成無秩序狀態。美國與俄羅斯的雙邊會談向世界展示只有
Thumbnail
2025/01/19
2025年是世界大變局,戰火連天,世界局勢混沌,以下容我簡單幾點推測。 Donald Trump將迎來他的第二任期,他這次的野心顯然比第一任期要大,從他的用人便可見一斑。世界局勢預期因此動盪,包括北極、東亞局勢會變得緊張。他顯然不是和平主義者,故各國政府會提升國防預算以確保國家安全。此外,他的關稅
2025/01/19
2025年是世界大變局,戰火連天,世界局勢混沌,以下容我簡單幾點推測。 Donald Trump將迎來他的第二任期,他這次的野心顯然比第一任期要大,從他的用人便可見一斑。世界局勢預期因此動盪,包括北極、東亞局勢會變得緊張。他顯然不是和平主義者,故各國政府會提升國防預算以確保國家安全。此外,他的關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Thumbnail
近讀郁達夫(1896-1945),其小說〈沉淪〉敘寫留日學生愛情方面的苦悶和愛國問題上的焦慮,將「性壓抑」的苦悶跟民族主義結合在一起,為當代小說難得一見的傑作;又如〈遲桂花〉,超越感傷主義色彩,將小說主角的慾情淨化提升,開拓小說美學新境界。 郁達夫於新文學之成就早有定論,但他的舊體詩詞也寫得頗
Thumbnail
近讀郁達夫(1896-1945),其小說〈沉淪〉敘寫留日學生愛情方面的苦悶和愛國問題上的焦慮,將「性壓抑」的苦悶跟民族主義結合在一起,為當代小說難得一見的傑作;又如〈遲桂花〉,超越感傷主義色彩,將小說主角的慾情淨化提升,開拓小說美學新境界。 郁達夫於新文學之成就早有定論,但他的舊體詩詞也寫得頗
Thumbnail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Thumbnail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Thumbnail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2.1.4 列賓的眼淚 到底什麼是藝術?藝術是模仿嗎?藝術是絕對精神嗎?藝術是無功利目的的審美嗎?藝術是對意志表象的超越嗎?
Thumbnail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2.1.4 列賓的眼淚 到底什麼是藝術?藝術是模仿嗎?藝術是絕對精神嗎?藝術是無功利目的的審美嗎?藝術是對意志表象的超越嗎?
Thumbnail
‧ 終於看了這本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灣生作家庄司總一長篇小說「陳夫人」(1940-1942),此著敘寫日本時代臺南望族陳家的故事,為了避免通俗,強調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臺族群融合,作者寫得有些用力。但避免了殖民者的偏見,不能說是「皇民化」作品,殊屬難得。
Thumbnail
‧ 終於看了這本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灣生作家庄司總一長篇小說「陳夫人」(1940-1942),此著敘寫日本時代臺南望族陳家的故事,為了避免通俗,強調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臺族群融合,作者寫得有些用力。但避免了殖民者的偏見,不能說是「皇民化」作品,殊屬難得。
Thumbnail
入場時影廳裡四個步閥襤褸的老人家,互相攙扶走入片場,大概在繁華嘈雜西門的電影院實為少見。 是否電影裡的葉石濤與那群老人家是否是同時代的呢? 是否當年曾深受葉石濤為台灣文學的付出,而深受鼓勵創作文學呢?
Thumbnail
入場時影廳裡四個步閥襤褸的老人家,互相攙扶走入片場,大概在繁華嘈雜西門的電影院實為少見。 是否電影裡的葉石濤與那群老人家是否是同時代的呢? 是否當年曾深受葉石濤為台灣文學的付出,而深受鼓勵創作文學呢?
Thumbnail
這篇是完稿後才忽發而成的前言。 原打算只寫「十本」,結果前前後後寫了近廿本書,該甚去選擇第一篇包含的書?最終的決定是…求其啦!抽簽決定! 君王論 一開始就來這本「惡啃」之書?我承認,要消化這本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就是失敗的例子。 最終戰爭論.戰爭史大觀 又是一本難嚥的書,而且作者的受爭議度更大。
Thumbnail
這篇是完稿後才忽發而成的前言。 原打算只寫「十本」,結果前前後後寫了近廿本書,該甚去選擇第一篇包含的書?最終的決定是…求其啦!抽簽決定! 君王論 一開始就來這本「惡啃」之書?我承認,要消化這本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就是失敗的例子。 最終戰爭論.戰爭史大觀 又是一本難嚥的書,而且作者的受爭議度更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