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日本的時空膠囊系列||金閣寺的故事(4)-金閣寺炎上之三島由紀夫視角

2022/03/0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延續上一篇我們一起跟著司馬遼太郎的視角,來理解了金閣被燒毀的這個歷史案件,這一次,我們改由三島由紀夫的視角,透過他在案發之後與縱火犯林承賢的長談,最後以小說的方式呈現對這個事件的理解。

三島由紀夫:感性的作家視角

火燒金閣之後,就在林承賢被捕入獄服刑的期間,有一位作家對他十分有興趣,這位作家大家應該也不陌生,就是號稱日本史上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作家「三島由紀夫」。他親自跑去獄中跟林承賢長談了許久,並透過對他人生(還曾跑到林承賢的故鄉去踏查)與整個事件(火燒金閣)的了解,改編成了一部非常膾炙人口的小說《金閣寺》。這本書NANA曾經讀過,也曾經嘗試著理解過,但最終結果是...可能我始終無法深刻理解那種「因為一件事物實在太美、美到讓人想要毀掉它、任何事物應該在它最美的時刻消滅...」的概念,因此,內容有些太過唯美之處,說實在的,我可能無法有太多的感受,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看,以下僅就我自己的感想來跟大家分享嘍。

溝口、林承賢、三島由紀夫的相似之處

《金閣寺》這本小說中的主人翁名叫溝口,而他的個性、生長背景、父親的職業、金閣寺對於他的重要性,以及他在學校以及金閣寺裡的經歷等等,溝口的人設可以說幾乎就是林承賢的完整翻版。此外,在故事中的溝口,從小就有嚴重的口吃(林承賢也是),因此非常自卑,這個特點與三島由紀夫在青少年時期的經歷,也有幾分類似之處。據說,早年的三島由紀夫體弱多病、個性纖細敏感,充滿女性陰柔特質的他,或許在跟林承賢訪談的過程中,也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年的那份自卑。

價值觀衝擊的年代

再加上當時的日本,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美國駐日盟軍總司令(GHQ)間接統治的期間(1946-1952),此時的日本有許多價值觀被強行扭轉了180度,例如從此以後不能再擁有軍隊、天皇轉以「象徵制」的角色出現在日本國民眼前...等等。於此同時,美國認為唯有幫助日本經濟發展,才能免除日本軍國主義的再次興起,因此也大力地在基礎建設與經濟層面援助日本。對於生長在這段期間的日本年輕人來說,這些都與戰前被大量灌輸為國家效忠、為天皇而戰的觀念完全不同,因此產生了不少價值觀上的衝擊。燒毀金閣寺的林承賢、以及寫出《金閣寺》的三島由紀夫,還有上面提到的司馬遼太郎,正是經歷這段劇烈改變的年輕人。
我記得在《金閣寺》中,有一幕是描寫著溝口看著美國大兵摟著藝妓參訪金閣寺的畫面,當時在美國駐日盟軍總司令(GHQ)的間接統治之下,日本到處都能看見美國人,這雖然不稀奇。但我相信在主角溝口的眼中,或是說在三島由紀夫的眼中看起來,這肯定是對比非常強烈的一個畫面。在一旁的金閣寺象徵的是日本的傳統之美,但美國大兵的眼中卻只有藝妓;又,金閣寺乃佛門之地,卻在境內出現如此不尊重的畫面;此外,劇情中溝口對於藝妓有著他喜愛卻又傷害了他的女孩的投射...。三島由紀夫藉由這一幕與之後的劇情發展,將自己對於戰後年輕人糜爛的生活態度、以及對所有事務的絕望感等複雜的情緒,都寫進了他的文字之中。就像這一幕一樣,我認為三島由紀夫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揉合了自己與林承賢的特質與觀點,並將其放在小說中的溝口身上,再藉由溝口的一生際遇,來表達出自己對於當時社會的不滿與憤慨。

美的事物,就該在最美的那一刻殞落

撰寫《金閣寺》的這一年(1955),三島由紀夫30歲,在寫書的同時,他也開始健身,或許是在與林承賢對談的過程中,三島意識到了自己與犯人的相似之處,因此開始極度想抹去自己身上的陰柔氣息與自卑。相對地,金閣的燒毀事件,似乎也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種子,15年後,三島由紀夫彷彿將自己比喻成金閣,帶著他那完美的六塊肌,在一場對自衛隊的失敗演講後切腹自殺身亡,完成了「美的事物,就該在最美的那一刻殞落」的理想。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作品,NANA雖然還沒有悟性可以心領神會,但關於他那充滿戲劇化的一生,我覺得非常有趣,或許我們之後可以另外再寫一篇來特別聊聊這位火爆浪子作家。

被列為世界遺產,卻沒被列為國寶的金閣寺

讓我們將場景拉回到金閣寺,在這起事件之前,被燒毀的金閣其實早已在歲月的風化之下褪去金色的外衣,長期以樸實的素木色系,老老實實地扮演著「國寶(1929年 指定)」的角色,迎接各地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們。看過當時的金閣寺照片(參見下圖)之後,我大概可以知道為什麼司馬遼太郎對金閣不太有興趣了,畢竟當時整個京都有數以萬計的寺廟都是這個色系的啊。
1950年被燒毀之前的金閣(明信片)/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金閣燒毀之後,當下當然就失去了「國寶」的頭銜,但仍在住持與寺方的努力之下,藉由各地的募款與援助,加上之前解體整修時保存下來的完整圖面資料,金閣終於在五年後得以重建。然而,就像所有古蹟修復時都會遇到的問題一樣,重建的時候到底是要以哪個版本來重建呢?寺方在衡量所募得的款項與重建計畫之後,他們決定要一口氣將金閣恢復成最初足利義滿時期(1397年)的金光閃閃模樣。於是,貼滿了金箔的全新版金閣,在1955年重新出現在世人眼中,重新穿上金裝的金閣寺,當然在短時間內吸引了不少觀光客前來參拜。不過也因為重建當時畢竟也是戰爭剛結束十年左右,仍在復興路上的日本,所取得的建材、金箔與施工品質等都不太細緻,所以才不過幾年的光景,金閣寺又快速地回復到樸實無華(破破爛爛)的模樣。
所幸,後來日本逐漸進入了經濟成長期(1970-1990年代),而當時的金閣寺也比較有餘裕進行大規模的整修,這一次(1987年),他們把握機會,替金閣上重新穿上了一層又厚又亮的金色大衣,據說這次的金箔厚度加厚到五倍之多(五倍箔),由下到上共計貼了20萬枚,相當於將大約20公斤的金條,直接攤開鋪在建築物上。同時,寺方也重新打造了金閣上的金鳳凰替身,對,站在上頭的金鳳凰其實一直都是替身,他的本尊跟三樓的「究竟頂」匾額,長期都被收藏在別處,因此也躲過了1950年的災難,成為了從創建至今唯二留下來的寶貝。這次下重本的大整修非常成功,接踵而至的遊覽車,源源不絕地載著國內外的遊客前來金閣寺參拜,讓金閣寺成為大家來京都必訪的寺廟之一,現在我們去看到的版本,也就是這個時候重新整修後的版本喔。1994年,金閣寺也被列為京都古都的世界遺產之一,變成了「沒有國寶身分」卻是「世界遺產」的特殊寺廟,相反地,大家認為灰樸樸的銀閣寺,人家可是真正日本政府認證過的國寶+世界遺產呢XD。我想,這大概就是當今這個視覺效果制霸的世界裡,無法解釋的弔詭吧。
屋頂整修後的金閣(2020/12)/照片來源:網路資訊
2020年,金閣寺也藉由疫情期間整修了金閣的屋頂,並幫金閣的金色大衣補丁,更換了約萬枚的金箔,期待等疫情結束之後,我們可以趕快回去看看這一座有故事的寺院,也希望這幾集的小故事,能讓大家用不同的角度來靜靜地欣賞它的美喔。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72會員
167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