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追劇分析】角色篇|白鳳九──《三生三世枕上書》

2020/05/26閱讀時間約 29 分鐘
身為一個近年來不怎麼追劇的人,我實在太久太久沒像現在一樣沉淪在電視劇裡好幾個月還無法自拔啦!今年初上映的陸劇《三生三世枕上書》是 2016 年著名戲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續作,講述青丘女君白鳳九與上古神祇東華帝君的愛情故事。
或許因為前作的爆炸性成功,這部作品在剛問世時就有非常高的討論度,再加上越陳越香的劇情發展,直接讓一堆仙友躺在坑底出不來,筆者自己也沒想過有朝一日會為了一部劇,把微博豆瓣 Lofter 等軟體都載了一遍 XD。
也因為這幾個月來我幾乎翻遍了和《枕上書》相關的資料,無論原著小說、電視劇或甚至同人文、分析文等,我基本上都看了好幾輪,便想著趁記憶猶新之時,也來寫看看自己對這部作品的理解,抒發一下內心的熱愛!
值得紀念的第一篇劇評,當然就先從我們高人氣的女主角──鳳九開始啦!
那在正文開始前,筆者也先闡明一下,由於我自己在追劇前並沒有接觸過三生三世系列作品(包含《十里桃花》電視劇),可能或多或少會讓我對電視劇的改編有初戀情節。雖說我還是會盡量以客觀視角描述,但免不了有個人感受在,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 劇透注意 ⚠
以下內容含有大量劇透,會介意者請斟酌閱覽!
(微博|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

▌因愛成長的青丘女君

比起轉折完善的東華,我覺得劇中的鳳九相較小說是有被弱化的。可能因為小說是以鳳九為主視角,讀者能從字裡行間直接感受到她的情緒與想法,但這些內在表現放在電視劇裡都只能依靠演員去呈現,加上鳳九經歷的幾個重要劇情又被改編弱化,以至於劇版觀眾會比較難感受到鳳九的堅強和高光點。
不過我自己還是很喜歡劇版鳳九的,劇版鳳九相較之下個性比較溫柔感性,而小說中比較瀟灑果決,雖有不同但各有其的好。

▸ 笨笨的傻白甜?

很多人評斷鳳九時,會單刀直入地說她就是個傻白甜,這我完全無法苟同。
《枕上書》會吸引我一看再看,其中一個原因正是我能看到男女主角在故事中成長的軌跡,而鳳九成長的幅度又遠遠大於東華。或許一開始的鳳九真的傻,但單單用這樣的隻言片語去形容完整的她,我覺得是對角色及整個故事的褻瀆。
鳳九是有些天真,可她並不笨。
她確實不擅長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但在耍槍弄劍上卻絲毫不遜於同輩之人。像在凡間相救宋玄仁、鬥緲落時聽東華指示迅速破招、雪樁比劍奪冠、兵藏之禮……這些地方都足見鳳九在武力上的極高造詣。
另外,她在作小狐狸時就能看懂連宋的短刀圖並精闢修改、在凡間能協助王君改造機關、察覺盜取靈璧石的計謀、甚至在梵音谷裡還設計了一張夫子都解答不了的機關圖……
以上種種都證明了鳳九根本不笨,她聰明得很,只是跟東華這個活了幾十萬年的老神仙相較之下才顯得不聰明,在與她同輩甚至大於她的仙者比起來,鳳九已經是鶴立雞群了。

▸ 成長與回歸

在鳳九成長的路上,凡間的經歷是她人生中很重要的分水嶺。
在這之前她天真愛鬧、任性活潑、愛搗蛋撒嬌,像未經世事的小女孩一般,自我本性十分外露;
但在經歷凡間種種後(尤其是葉青緹之死),她親眼見證了自己的任性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而這樣沉重的打擊讓她一夕之間被迫學習成長,收起了胡鬧。後來更因承接青丘女君之位,性子開始越發沉穩,也開始會端著成熟端莊的架子。
更重要的是,她決定放下她捧了兩千多年的執念,不再盲目地追尋帝君。
在她卸下花癡濾鏡的這一刻,她的世界就不再只有帝君,得以從原本因追愛而狹隘的眼界中被釋放,從任性的女孩成長為真正的女君。
「回歸」是我認為最能代表鳳九成長的關鍵詞。她的世界不再繞著帝君轉,轉而回頭正視了自己的責任跟使命。

▌在愛中成長,本能地釋放愛

鳳九一開始懵懂無知,對東華的喜歡更像是對英雄的崇拜,這跟其他很多人一樣。但因她從小被護短的青丘白家人捧在手心,在滿滿的愛中成長,因此她會熱烈地去付出愛,也很清楚愛的模樣是如何。
她的喜歡只是單純想為對方付出關懷、想千方百計對對方好
所以她願意拋下身分去太晨宮當仙娥、願意用皮毛交換法力衝進十惡蓮花境、願意化成靈狐陪在東華身邊。即便後來被傷得體無完膚,她也不曾停止想對所愛之人「付出」的本能。
這樣付出的本能不僅侷限在對東華的情感上,她對身旁的人也一向如此。
比如在凡間會給葉青緹木芙蓉花膏治療傷疤、戴著他贈與的鐲子;再比如梵音谷裡會和萌少小燕飲酒打鬧、同意分一半頻婆果給小燕;還有阿蘭若之夢裡會直接餵陌少吃東西、做糖狐狸給身邊眾人等等。
表露無遺的付出是鳳九待人的天性,而她為何會具備這樣的天性,從她對家人的互動模式就能略知一二。
凡間報恩後回青丘向姑姑撒嬌
醉酒後向爹爹撒嬌
在青丘溫暖的家庭氛圍陶冶之下,鳳九很習慣於跟人的情感交流,很會愛人也很容易被愛,跟誰都能打成一片,與她相處是溫暖、自然、輕鬆的。這也是為何鳳九總不乏有人為她兩肋插刀或傾心以付,畢竟像她這樣的女孩,男生女生都會喜歡。
她重情重義、受恩必報,在太晨宮時為沐風蝶療傷、在凡間被冤枉入獄時願意保護無辜的沐芸、為還葉青緹一命拼命奪得頻婆果、為全蘇陌葉的心願即使害怕也仍飛身鬥虎、為復活阿蘭若而願意在思行河畔開啟鳳鳴陣。
相較於東華,鳳九一直都是個感性的人,她很容易體察別人的情緒並理解共情,因此會為了阿蘭若曾經的付出感到難過、也會察覺蘇陌葉當年離開梵音谷的原因不僅因西海有事。
然而最有趣的是她的這份敏感在別人待自己的心思上卻完全沒開竅,她看自己的位置遠不比別人看她的位置高,總是發現不了自己讓人喜愛的魅力何在。在凡間時沒發覺葉青緹的心意、在梵音谷時下意識認為萌少戀慕的青丘帝姬是姑姑、甚至東華吃醋吃到除了小燕全世界都知道她仍一無所感。這樣在自己身上總情商不在線的特質,也預示了她為何在跟東華的感情上總是格外不自信。
醉里仙開導萌少出來後

▌鳳九的愛,是基於不自信的成全

鳳九對東華的感情除了最一開始的崇拜是比較主動積極的以外,基本上在得知東華要跟姬蘅成婚之後,她就認清了自己與帝君之間存在著隔閡,因而從積極的爭取轉化成了放手的成全。只要帝君快樂、幸福、平安,她就心滿意足,不再強求自己要與他比肩。
她身旁不乏愛的滋養,所以即使得不到帝君的愛,也不會有太大的得失心。不像知鶴姬蘅等其他傾慕帝君的女子一般,鳳九一直都將愛視為付出而不是索取,即便一次次因為東華受了傷,她也從未想過要他對自己負責;即便一直想著要和他保持距離,卻依舊會在見他遇險時不顧一切出手相救。

▸ 別人看見帝君,她卻看見了東華

其實我在追劇時,一直很好奇鳳九到底是什麼時候愛上東華這個人的。這裡指的並不是由專業公關小重霖拚命打造出來的東華帝君,而是藏在史書和稱頌背後,那個真正的東華,那個心中也渴望愛、孤獨的老小孩
最初鳳九在太晨宮當仙娥跟小狐狸時,喜歡的都是那個外在的帝君,所以總是帶著崇拜和花癡的眼光看著他、總是用盡一切辦法想追著他。
但也許正因這段時間她曾熱烈地追尋著他、喜歡著他、觀察著他,鳳九才能夠看到很多別人不曾發現、關於真正東華的蛛絲馬跡。劇中最明顯的就是她目睹東華在孟昊羽化後的獨白。
號稱最耿介無情的神仙也會因為麾下猛將的羽化而傷心,這是鳳九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東華,不如四海八荒傳頌的那般冷峻,也有著真實而脆弱的一面。
前面有提到,鳳九是個很會共情的女孩,她很容易察覺別人隱藏起來的心思,而這個人還是她心心念念的帝君當然更不用說了。
她幾乎是無意識地在跟帝君相處的短暫時間中,探尋到了很多屬於真正東華的想法,因此可以從一首歌謠,聽出東華對童年的缺憾;可以從一個習慣,感受到東華對仙生的無趣。
鳳九對帝君習慣的理解(劇本)
鳳九對帝君伏妖的理解(劇本)
鳳九對帝君習慣的理解
鳳九對帝君精通佛裡的理解
她能看到東華對漫長生命的無聊寂寞、能看到他對四海八荒的責任跟重要性,甚至即使自己不喜歡佛理,她還是會花時間琢磨為何東華會喜歡。
這份上心使她不知不覺間成了世上最理解東華的人之一。她明白他威嚴決斷之下的柔情,才會心疼起這位穩坐天地共主之位的尊神;因為明白他孑然走過漫漫洪荒的孤寂,才會接受他脆弱黏人的模樣。
此時的鳳九其實就已經將原本對帝君的崇拜情懷,轉化成對東華真正的愛了。她想去愛那個被關在強盛威名和各方稱頌裡的孤獨老小孩、想把所有溫暖都給他,因而願意接受他的不要臉和撒嬌。
這裡就能知道為何東華幾十萬年來只對鳳九一個女孩動心。這麼多年來,從沒有人會像鳳九一樣願意撇開他的響亮威名去了解真正的他,甚至愛上他。
鳳九對東華的愛還有另一個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是她總是願意與他比肩而戰而非躲在他身後接受保護。比如梵音谷鬥緲落時會挺身而出、出阿蘭若之夢前東華與緲落決戰時會祭出陶鑄劍斬殺小兵、星光結界會擋在東華面前迎戰緲落。
身為青丘女君,她一直都肩負著遇事必須挺身而出的擔當,即使年紀尚小,經歷有些不足,她也不會給自己逃避責任的藉口。這樣成熟而獨立的個性直至後來與東華相愛也仍沒有改變,所以她才會在東華阻止她去渡修為給葉青緹的時候,說不希望自己總是單方面地接收他的保護。
在她決定嫁給東華的那個瞬間,就已經下定決心要陪著他一同承擔起他肩上的重任,那是身為帝后的責任
她接受他的寵、他的愛,同時也接受他必須肩負天下的使命,願意陪他扛起蒼生。這才是鳳九認定的平等關係──沒有誰保護誰,禍福同享、生死與共。
也是為什麼我會覺得鳳九一直都很會愛人,因為她不只明白該如何不給對方壓力地愛一個人,更明白一段愛情要走得長遠,需要兩個人勢均力敵。

▸ 「不自信」源自於陰影

鳳九對東華的愛深沉而成熟,但同時也非常不自信。
除了前面說到她總看不清自己的魅力以外,她在太晨宮當小狐狸時留下的陰影也加劇了她的自卑。
正片中小狐狸被雪獅攻擊的場景遠沒有劇本看起來讓人難過,可能因為劇裡小狐狸是直接被打落池塘的緣故吧,很多獨白都沒有顯示出來。
小狐狸被雪獅攻擊(劇本)
當小狐狸時這段生死一線的經歷,使鳳九在對東華的感情裡出現了兩個對她影響甚深的陰影,一是被拋棄感,二是姬蘅
▹ 被拋下的傷
先說說被拋棄感的部分,這個陰影最初會被埋下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姬蘅的寵物雪獅來了,她認為帝君更喜歡雪獅而拋下她;二是帝君因為要跟姬蘅成婚而不曾找過她。這兩點證明了她對他就像隻可有可無的小寵物,就算走了他也不會在意。
這對鳳九來說是很大的打擊,曾經自以為得到的都只是空想,自己只是一個能被輕易取代的存在,這件事在她心裡劃下了很深的傷,也呼應了為什麼她在凡間時,會問王君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自己。因為過去這段被輕易取代的經歷讓她沒有辦法相信自己能在帝君(王君)心中有一個專屬且不會被拋下的位置
(這也能聯想到阿蘭若之夢裡她會哭著跟帝君說自己不想出夢。)
符禹山赴戰時,鳳九不小心被東華扔在了梵音谷,而帝君也在半年後跟著來了。此時的鳳九清楚知道只要沒有多餘的期待,就不會受傷害,因此她選擇繼續把心意埋藏起來,跟帝君保持距離,甚至願意為姬蘅和帝君的情緣推一把。
誰知道這次帝君怎麼趕都趕不走,一會換院子、一會下禁閉,鳳九神經再大條,也有發現這段時間的帝君變得跟之前不太一樣,雖說此時鳳九應該還不會聯想到兒女情長之上,但帝君這份若有似無的親近仍會使她陷入不知道該繼續保持距離或是接受這份親近的矛盾之中。
另一方面,帝君反常卻不明言的行徑也使他們之間的誤會越積越多,姬蘅、小燕、頻婆果……種種誤會不斷累積的情況下,第二個重重傷她的事情就發生了。
自己辛苦拿到的頻婆果被帝君拿去送給了姬蘅,而且姬蘅還特意到她面前對她說:在帝君眼中她僅僅就是新鮮有趣的「玩伴」。
「只是個連朋友都算不上的玩伴」,原來自己在帝君眼裡只有這樣的定位,這是鳳九受的第一傷。
而當她好不容易調整好情緒想去請求帝君,卻得知他帶著姬蘅的狐狸回了九重天,這相當於證明她對帝君而言確實就只是個逗起來有趣的玩伴,她付出的努力在帝君眼裡不過就是個笑話,姬蘅才是帝君心裡最重要的人,她終究還是像小狐狸一樣再次被帝君拋下了,這是她受的第二傷。
這兩道傷狠狠劃開了她那道本已隨著時間逐漸癒合的傷疤,使她再次痛徹心扉。所謂最深的傷往往不是因為沒得到,而是得到後卻又失去了,就像她以為自己跟帝君的距離近了,卻發現自己仍是那隻可以被輕易取代的小狐狸。
當心灰意冷的她陷入夢境第一次醒來見到帝君時,雖然記憶已經非常混亂,但她仍然記得帝君每次都會拋下她、每次都只能看著他的背影追著他,而她已經被傷得沒有力氣繼續追了。
入夢後,再次顯現鳳九被拋棄感的橋段是九曲籠
(p.s. 劇版九曲籠真的拍得不怎麼好,建議沒讀過原著小說的仙友可以先去翻閱看看,裡面對鳳九的經歷和性格著墨都比電視劇好非常多。)
「我看見一個人,紫衫銀髮,可是我怎麼都看不清他的臉。」
「但只要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心都會隱隱作痛。」
其實聽到鳳九說這段話的時候我很難過,即使好不容易記起了那個她深愛的人,卻仍然只有背影和心痛,但就算覺得痛,她還是想記起到底他是誰。
而後當蘇陌葉問她:將來想遇到什麼樣的人時,她的回答更是讓人鼻酸。
「我希望遇到一個我有危險他會出現,出現救了我不會把我隨手拋下的人。」
願望都是內心中最缺乏的渴望,而她的渴望僅僅只是當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想再被人拋下了。
雖說這段劇情在電視劇的呈現效果不好,但這幾句鳳九的獨白卻依舊是我認為最能彰顯她有多害怕被人拋棄的片段。誠心推薦大家可以先閱讀原著小說後再來反覆回味這段劇情。
在九曲籠後又經歷了一連串事件,鳳九的元神才終於回歸本體,而在見到熟悉的身影後,壓抑已久的帝君便情不自禁親了她還對她表白,然而鳳九此刻的反應卻還是跟一開始失憶被誆成親的反應一樣,完全不可置信
她一直堅信帝君喜歡的人是姬蘅,從未想過帝君會喜歡自己,即使他說了很多甜言蜜語讓她快無法招架,她依舊無法真的相信、無法立刻給出答覆,誰讓她過去已經因為「自以為得到卻發現是自作多情」受傷太多次了,她很害怕自己再受傷。
(其實她確實不是自作多情,帝君待她一直都是不同的,只是她從不知道。)
到了女兒節,當見到帝君向自己求婚後又接了其他女子的香包,把自己扔在街上,她的被拋棄感再次浮現了出來,這讓她的情感再次變得矛盾。她享受與帝君相愛的美好,但對於未來會不會再次被帝君丟下仍然感到不安
所以當鳳九看到沉曄醉酒,明示自己對阿蘭若的感情時,她的反應才會帶著一點徬徨跟感慨。
這段話一來體現了鳳九對阿蘭若的共情。她一直覺得阿蘭若對沉曄的執著跟自己很像,而沉曄明明喜歡她卻死不告訴她,讓與阿蘭若身處類似情境的自己無法認同;
二來則感嘆能求得一份兩情相悅的感情,真的太難了。她有多少次提起了希望,但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次傷得比一次重。
「這是剛剛把我丟在大街上的東華帝君說出來的話嗎?」
「因為一旦走出阿蘭若之夢,你就會是那個高高在上、與世隔絕的東華帝君,而我又會變回那隻無人問津的小狐狸。」
這是鳳九第一次對帝君說出她在這段感情上安全感的缺乏跟恐懼,她清楚知道有些東西一旦得到後又失去,會帶來多大的傷痛,所以即使所處的當下不是現實,她也不想離開這兩千多年好不容易求到的美好。
之前我曾看到一位仙友針對這段劇情寫了很好的評論:
帝君是極為理性的,知道即使夢境再美好也要打破;
鳳九則是極為感性的,即使夢境虛假,仍想繼續貪戀它的美好。
帝君的理性和鳳九的感性衝撞出了這次的爭執,但也使他們能在理解彼此的想法後,做出相應的妥協。鳳九在冷靜過後,贊同了帝君所述的現實;而帝君也因為察覺了鳳九的不安全感,開始很努力地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愛(撒了一眾狗糧),基本上從這之後到出夢前,鳳九的安全感都是比較穩定的。
不過在出夢之後她第一次醒來時,鳳九還是問了帝君:夢裡的事是不是都散了?
這代表她對出夢後帝君會不會拋下她仍然感到不安,只是理性告訴她必須出夢,她的不安全感並沒有因此消失。
▹ 無法釋懷的人
再來就要說說這部戲裡被罵得體無完膚的姬蘅,到底在鳳九心裡種下什麼陰影了。蠻多情節在上一節說過了就不贅述,這裡主要著重討論姬蘅在鳳九心裡究竟是怎麼樣的人
首先,姬蘅在鳳九心中的定位,一直都是「東華帝君曾經喜歡過的人」,套句現代白話叫「前女友」。
鳳九曾親眼見識姬蘅在太晨宮時帝君如何對她好,甚至打算娶她為帝后。之後姬蘅逃婚進了梵音谷,帝君又十年一次的到梵音谷,鳳九自然會認為帝君是因為喜歡她而為她來,這個認知會深深影響鳳九對待她的態度。
我曾經看到有人說,為什麼當初在九重天上知鶴用她與帝君的關係攻擊鳳九時,鳳九會毫不留情還擊;但遇到姬蘅用同樣手段奪走頻婆果時卻是難過的跑走。
我覺得這是歸咎於鳳九不想去傷害帝君重視的人,這個心態跟東華吃醋時會先考慮鳳九會不會傷心是很像的,只是帝君會跟鳳九攤牌,鳳九不會。
她不願意傷害帝君,即使自己痛苦還是會默默承受,更何況依鳳九了解東華的程度,她很清楚知道姬蘅若真是東華心頭上的人,只要姬蘅不願意,她就算去跪去哭,東華都不可能把頻婆果還她。
鳳九對姬蘅的感覺我認為不能單用吃醋來形容,還有一份不認為自己能比得上她的自卑
她曾看過幾次帝君跟姬蘅並肩的樣子,鳳九的想法都是:
「俊美的男主人、美麗的女主人,這樣的場景真是如詩如畫。」
「而我還是只能遠遠的看著他們。」
正因為誤會東華喜歡的人是姬蘅,所以當看見他們比肩的身影,只會想著要成全而非干涉;當面對姬蘅的挑釁,才會選擇退縮而非反抗。這既是她對所愛的尊重,也是認為自己無法比上姬蘅的自卑。
當然,這份自卑僅是來自於她認為東華比起自己會更喜歡姬蘅而已,不代表鳳九對自己這個人是自卑的。

▸ 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上面兩小節提到了鳳九心中的兩個陰影,但除了這兩項,鳳九在這段感情裡其實還有另一個癥結點,那就是她始終不明白帝君說的話是真是假。
「信任」在人與人的相處上是很重要的基礎,尤其鳳九的不安全感非常重,如果她對帝君的信任感沒有建立起來,那就很容易患得患失。
帝君山洞告白後鳳九的反應
鳳九雖然聰明,卻是一個單純的人,很容易相信別人說的話。從太晨宮、九重天到梵音谷,在她經歷一連串帝君出於有趣的戲弄後,她早就被耍到沒辦法輕易相信眼前這個能一本正經講幹話的人了。
即便之後東華發現自己動情,逐漸收了戲弄,但調換頻婆果是一、入夢後騙她成親是二,這兩件不小的欺騙導致鳳九直到最後還是清楚記得自己老被帝君耍,這就像放羊的孩子隨便糟蹋別人信任的後果就是最後沒人相信他一樣。再加上帝君又是寧做不說的行動派,自始自終都沒有機會將鳳九對他的誤解導正,才讓鳳九一直無法全面信任他,進而衍生出更多誤會。

▸ 大婚的誤會

在第一次看到大婚到重逢這段劇情後,我就大概猜到會有很多觀眾開始責罵鳳九了(扶額),因此我想特別來理理鳳九最後幾集的心路歷程。
第一件很重要的事是,鳳九是一直到星光結界前才知道妙義淵還有緲落的事。東華十年到一次到梵音谷是為了淨化濁息、自己的鳳羽花印封著元神紅氣還被拿走、魔族血淚……等有的沒的事,鳳九是完全被蒙在鼓裡的。
她對緲落的印象除了神魔大戰,就僅僅停留在梵音谷跟帝君鬥法,以及元神回歸時跟帝君打架這兩段記憶而已,她再怎樣也不可能猜到帝君缺席婚宴的理由是為了緲落,猜測只能基於她知道的事去猜。
另外,電視劇有些情節是和小說不同的,這些不同也會連帶讓鳳九對東華的態度產生差異。
首先,在阿蘭若之夢裡,小說中的鳳九並不知道東華就是息澤,因此對待息澤相對平等,就像普通的男女朋友那樣不存在上下尊卑的問題;
但劇版鳳九一直都知道東華就是息澤,在相處上她會繼續把過去對帝君的記憶跟態度拿來面對他們的感情,例如前面提到的不安全感和自卑,因此她才會常覺得自己像在作夢。
第二個不同就是劇版在東鳳出谷時,並不像小說一樣有遇到姬蘅。在小說中,鳳九親眼見證了東華是如何對待姬蘅的情分,是一個大大解除鳳九對姬蘅心結的橋段,但電視劇裡鳳九對東華待姬蘅的態度一直到大婚前都存在著誤會。
最後就是在成婚的前一天,小說的鳳九是知道東華要去找姬蘅的,但劇版的鳳九絲毫不知。
在知道要跟自己成婚的夫君居然在大婚前夜去找了前女友而錯過婚宴,這件事正常的女孩子都很難承受得住,更何況是屢屢在這段感情裡受傷的鳳九。
而且她並不是在帝君錯過婚宴的當下就開始質疑他,相反地,她那時還幫著帝君向青丘長輩們解釋。是直到從家人口中得知帝君錯過婚宴是跑去魔族時她才開始動搖,這都足見鳳九即使在東華的愛中獲得了安全感,卻依舊對姬蘅存有很大的心結。
然而在她奔波至魔族,卻只得到帝君的確為了姬蘅留在這裡的答覆後,鳳九其實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也就是放棄帝君自己一個人走
她實在已經因為這個人、這件事被傷到沒辦法再繼續承受了,若帝君真對姬蘅有情,她即使再怨他,也不願他夾在兩個人之間痛苦,那不如自己退出,還他們一份清靜的生活。
我想對鳳九來說,只要帝君跟姬蘅日子過得好,那她也就沒什麼放不下的,她很早就看明白自己終究只能當一個遠遠看著的過客而已。
不過這終歸只是最壞的打算,我想這時的鳳九還是抱著一點帝君能親自來青丘跟她解釋的希望的,只是好巧不巧她知道自己懷孕了。
她不想見到青丘跟帝君因為自己起衝突、也不想青丘傷害自己腹中的孩子,她還能怎麼辦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瞞住一切隻身到凡間去,這樣才能在對家人、帝君都好的情況下,守護好她和帝君的孩子
這裡就能看出鳳九是個即便受到巨大打擊,仍然很懂得愛護身邊眾人的女孩。但這個決定是很讓人心疼的,她也那麼年輕,卻必須因為種種事情被迫成長,當個單親媽媽在陌生的地方生活。

▸ 兩百年,我過得很好

不管是劇版還是小說,沒有描寫到鳳九剛下凡到生滾滾前那段日子真的很可惜。在分開的兩百年,帝君的日子過得很不好大家都看得見,但鳳九的日子真的過得順心遂意嗎?我認為不盡然。
我常常在想鳳九剛到凡間的時候,她每天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入睡的?
會不會想到過去帝君說的那些甜言蜜語跟約定?
會不會夢到大婚時他的拋棄?
會不會擔心家人去找帝君麻煩?
會不會思念那個溫暖的家?
會不會花了很長的時間逼自己不去想到他?
每個人在脆弱的時候都希望能有親近的人傾聽自己的不安,過去她可以回家找爹娘撒嬌,但現在她連家也回不去了。只能獨自一人撐起一切待在陌生的凡世,那樣的日子,她真的能過得好嗎?
懷孕時的百般不適、生產時的劇烈痛苦,別人有娘親一步一步帶領、夫君一點一滴照顧,但鳳九沒有,她只能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
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會鼻酸,女人生孩子是多辛苦的事,她卻必須在剛遭受重大打擊的挫折下咬牙撐下去,獨自承擔起做母親的責任。更別提她沒有夫君卻懷著孕的身分在凡間人們的眼光下,會接收到多少惡意,而她卻什麼都不能說、什麼都不能提。
所以為什麼兩百年過後,鳳九的個性會穩重那麼多,過去那個天真浪漫傻氣的女孩就像消失了一樣,那是她一次次捱過傷痕跟痛苦換來的成長
或許是直到滾滾出生,她的日子才總算好過了點,她雖沒做過母親,卻能把滾滾教養得既沉穩又有擔當,還那麼黏她,可見她對孩子也是付出了非常多的愛,她確實還是那個很會愛人的女孩。
但當滾滾問到自己有沒有爹爹的時候,鳳九的反應卻平淡到彷彿那就是事實。她不想要用孩子去綁住帝君,也不想孩子徒留一份對父親的盼望

▸ 相忘於江湖

這兩百年年間,我想鳳九一開始多少還是存著帝君會來凡世找她的盼望,然而兩百年過了,她並沒有等到他。直到她已經在滾滾的陪伴下慢慢走出當年的傷痛、尋回平靜幸福的生活時,才突然收到東華用關閉九天瑤池的手段逼她現身的消息。
對此她冷淡的態度雖然讓上帝視角的我們心傷,但換作鳳九的角度,她花了這麼久時間去遺忘那個曾經重重傷她的人,他卻在她好不容易放下一切後,利用她的軟肋逼她出來見面,又怎能不嗤之以鼻呢?
兩百年後在青雲殿的重逢,鳳九還是比較傾向於逃避的,就像過去她被帝君傷害後的反應一樣,而這次她已經不像過去一樣依舊帶著情意去逃,而是完全放棄了這段感情
當她談著兩百年前的委屈和心中譜出的結論,不難看出鳳九終究還是希望得到一個明確的解釋,即使真相可能十分不堪,她還是希望眼前的人能給她一個答案,然而東華卻依舊沒有說出口。
當她聽到他說自己過得不好,鳳九立刻反應過來應該是家人找他麻煩,她既不想欠他也不想造成他的麻煩,便提議了和離,反正都分開這麼多年了,好好一刀兩斷還清淨一些,然而這卻換來東華堅決的反對。
面對他反常的反應,鳳九只會萬分不解:如果他真如她猜測負了她,那為什麼不和離?如果他有苦衷,那為什麼不跟她說?她不明白眼前的人到底在想什麼、糾結什麼,才會在看到戒指的時候以為他要兩清。
雖說鳳九看不明白他的心,卻清楚知道自己不想再繼續跟這個人有所牽扯
他們早已兩清,所以她不需要他的東西、不需要他的關照,只需要他離開自己的世界。

▸ 終於找到你了

當鳳九在太晨宮聽著一眾人等的解釋並得知真相後,她才終於明白東華對自己的愛究竟有多深、而自己對他的誤解又有多深。
就像她一直記得他的喜好、理解他的想法一般,東華也記得她說過的所有話、清楚她的一切反應,只是他不擅言詞,便只能剖心為證,證明自己的愛一直都只為她,並能在他羽化後繼續陪著她度過千劫萬難。
她後悔自己在青雲殿時只顧著沉在自傷裡,沒有察覺東華的異常;後悔自己誤解他那麼多;後悔自己忽略了他仍是那位心繫眾生的天地共主。因此毅然決然前往星光結界,陪他打這艱困的一仗。
面對帝君的羽化,沒有人想過前往決戰之地相助,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強大跟使命是注定的,又有誰能改變?
但鳳九不同,她一直以來都願意為了她的帝君拼命相護,即使不能護他,至少能生死與共,也不負此生。
在入星光結界前,劇版新增了鳳九呼喊帝君的劇情,不過我個人不是很喜歡。我覺得劇本的安排都還比正片好,至少東華沒有因為鳳九的呼喊而失神被揍。
星光結界篇中鳳九最高光的特點就是即便到了生死關頭,也絕不能給帝君添麻煩的冷靜果決,但劇版新增的這一幕完全不符合這個設定,即便是為彰顯情深,用這個方式表現也不恰當。
不過除了開頭這部分,星光結界裡鳳九的其他表現還是很精采,由於這部分網路上分析的人不多,又是電視劇相較小說新增的劇情,筆者就特別聊聊這段。
首先是劇版新增心頭血能淨化妖邪的設定。這個設定在劇本中就有提及,不過劇本是設定鳳九在看到緲落沾上自己的血後,才發現原來心頭血對她管用。
不過正片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是鳳九本就知道自己的心頭血能淨化妖邪,既然明白自身實力遠不及緲落,不如好好利用這個優勢去削弱敵人戰力更能對戰況有所幫助。
所以她在擋住緲落對東華的攻勢後,第一次發動攻擊的目的更像是故意近身被她打傷,想趁機讓她沾上自己的血。這也是為何她被打傷後,絲毫不關心自己的傷勢,只專注地盯著緲落觀察她是否有被削弱,果不其然,她的攻擊的確讓緲落的修為開始消散。
既然知道這招有用,再來當然就是擴大它的作用範圍。所以她直接將心頭血抹在陶鑄劍上,抓準緲落施招的空隙第二次出手,而這次的攻擊也確實讓緲落的修為加速流失,使她被迫得先整頓好狀態再繼續戰鬥。
再來就是劇版新增鳳九鮮血抹蒼何的經典畫面了。我自己非常喜歡這段劇情,因為它再次彰顯了鳳九對東華的理解有多深,也透過鳳九的口讓東華得知愛的模樣應該是如何。
她知道東華是因為天命無緣的心結才瞞了她那麼多事,衍生了那麼多的誤會,所以用「我們是不是很有緣?」這句話溫柔果決地解開他的心結。
而她對帝君的哀求,更讓東華看清了她真正想要的愛是什麼。
她求的從來不是帝君的保護,而是他的信任;她害怕的從來不是自己受傷,而是他拋下她。
她是青丘的女君、東華帝君的帝后,她想要跟他一起並肩,而不是被一味呵護在懷中,因此用堅定的語氣去告訴他:她也想要保護他。
在終於明白她的心意後,東華放開了她的手,鳳九便毫不遲疑地將自己的血抹上蒼何劍,相比阿蘭若之夢裡代替阿蘭若以血祭刀時的痛苦,她這次神情堅定、無畏無懼。
她的第三次攻擊再次抓住了緲落攻擊東華的空檔出手,這次兩人聯手的攻擊終於讓緲落修為盡失自爆消失。
雖然星光結界這整段鳳九的表現不如小說來得果決,卻依舊可以看出她臨戰時不願拖人後腿的聰明冷靜。她的三次出手不是存著目的,就是抓準空隙盡可能做出最大的傷害,將自己進入結界的效果發揮到了極致。
「妳想聽什麼好聽的話?」
「說,你喜歡我。」
臨死前,鳳九最後的心願是希望聽到東華說一聲「我喜歡你」,這是她內心多年的執念——即使好幾次說要放下,但終究沒有真正放下的執念。
直到這個時刻,他們對彼此的愛才真正到了平等的地位。沒有誰尊誰卑、沒有誰該保護誰,而如同真真正正的夫妻一般,禍福同享、生死與共;也是到了此刻,鳳九才第一次喚了他「東華」而不是「帝君」。

▌回歸平等的愛

過了生死與共的劫後,不只東鳳間注定無緣的天命被破除,鳳九的愛也終於回歸到跟帝君平等的位置上。她不再自卑、不再懷疑東華的愛,而是充分信任著他;同時她也擺脫了自己的心結,所以也不會再因為帝君跟誰有牽扯而糾結不安,漸漸變得成熟、穩重。
有了東華穩定的愛當後盾後,鳳九的眼界也會變得更加遼闊,她會在他的陪伴下繼續學習成長,成為一個更強大的女君、更溫暖的母親,並在有朝一日,成為一位無論威信氣度都足以和東華帝君比肩的帝后。

.文中所有劇情畫面皆截圖自電視劇正片
.索取劇本、詢問問題請見【END】觀劇分析總結&常見問題集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喜歡分享感動的小小寫作者。 來信請至 [email protected]
聊聊追過的陸劇。 熱愛古裝劇,喜歡有脈絡、不隨便的故事。 陸劇集數很長,所以文章也很長,偶爾有一些短短的、不暴雷的推劇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