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很少在追劇,所以好久沒像現在這樣,陷在一部劇好幾個月還無法自拔了!今年初開播的《三生三世枕上書》是 2016 年陸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續作,講述青丘女君白鳳九與上古神祇東華帝君的愛情故事。
由於前作的爆炸性成功,這部作品剛問世就有非常高的討論度,再加上越陳越香的劇情發展,直接讓一堆仙友躺在坑底出不來。我也沒想過有一天會追劇追到把微博、豆瓣、Lofter 都下載了一遍 XD。
也因為這幾個月我翻遍了《枕上書》的小說、電視劇,還有各種同人文、分析文,便想趁記憶猶新的時候,來分享自己的理解!
那在正文開始前也說明一下,我之前沒有接觸過三生三世系列作品(包括劇版《十里桃花》),可能會對電視劇的改編有些初戀情節,如有冒犯之處,還請大家多多見諒。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因愛成長的青丘女君
比起轉折完善的東華,我覺得劇版鳳九是有點被弱化的,可能小說是以鳳九為主視角,讀者能從文字直接感受到她的情緒,而電視劇就必須全靠演員來表現,加上鳳九幾段重頭戲在改編過後,又被淡化了不少,以至於觀眾比較難感覺到她身上的亮點。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劇版鳳九的!相較小說裡瀟灑果決的印象,劇版鳳九變得溫柔感性許多,各有各的好。
▸ 傻白甜?
之前我常看到有人形容鳳九是「傻白甜」,這我滿不以為意的。
《枕上書》吸引我一看再看的一個原因,正是我能看到男女主角成長的軌跡,尤其鳳九成長的幅度又遠遠大於東華,單用這樣的隻言片語概括她,我認為是對角色及整個故事的褻瀆。
鳳九的性格確實有些天真,但隨機應變的能力一點也不差。她能迅速領會東華的指示,破魔尊緲落的招;能輕鬆在雪樁比劍打到冠軍賽、破解兵藏之禮上難度極高的陣法;甚至還在梵音谷裡,設計了一張連夫子都解答不了的機關圖……這都證明了鳳九其實很聰明,只是和東華這個老神仙相比才顯得傻,在她那一輩的仙者之中,早已算是鶴立雞群了。

▸ 成長與回歸
鳳九的成長道路上,凡間經歷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她天真任性、活潑愛鬧,想做什麼就做,不曾考慮後果。直到親眼目睹葉青緹的死,她才意識到自己為別人帶來了多少麻煩,一夕之間成長了許多,加上後來又承接青丘女君之位,性格更是被磨得愈加成熟。
最重要的是,她決定放下她捧了兩千多年的執念,不再盲目追著帝君跑。
從卸下花痴濾鏡這一刻起,她的世界就不再只有帝君,得以從狹隘的眼界中釋放,正視自己的使命,從任性的女孩蛻變為真正的女君。
▸ 在愛中成長,本能地釋放愛
鳳九一開始懵懂無知,對東華的喜歡,更像是對英雄的崇拜。這其實跟很多人一樣,只是她從小被護短的青丘白家人捧在手心,在滿滿的愛中成長,因此會熱烈地付出情感,也會成熟地對待所愛。
對她來說,喜歡就是單純想對一個人好,所以願意拋下身分去太晨宮當仙娥、用皮毛交換法力衝進十惡蓮花境,即便後來被傷得體無完膚,她也不曾停止為所愛之人付出的本能。
至於她為何會有如此天性,我們從她與家人的互動中就能看出端倪。

凡間報恩後向姑姑撒嬌

醉酒後向爹爹撒嬌
在溫暖的青丘長大的她,從小就習慣與人情感交流,總會盡情釋放自己的愛,並能深度共情別人的遭遇。因此她能諒解小燕為了姬蘅參加比賽,能同理阿蘭若為沉曄的種種付出,也能明白蘇陌葉離開梵音谷的真正原因。這份耳濡目染的感性,也是她和東華最不一樣的地方。
不過有趣的是,鳳九這份敏銳卻絲毫沒用在自己身上,總是看不清自己的人格魅力、感覺不到別人的好感,連東華吃醋吃到幾乎全世界都發現了,她仍一無所知,這也預示了她面對感情時,為何總是格外不自信。

▌鳳九的愛,是基於不自信的成全
自從得知東華要與姬蘅成婚後,鳳九便認清了他們之間有著隔閡,因而從積極的爭取,轉為放手的成全。只要帝君幸福、平安,她就心滿意足了,不再強求要與他比肩。
由於鳳九身旁不乏愛的滋養,即使得不到帝君的愛,她也沒什麼得失心。

▸ 別人看見帝君,她看見了東華
其實我在追劇時,一直很好奇鳳九是什麼時候愛上東華的。我指的不是由專業公關小重霖拚命打造的東華帝君,而是藏在史書和威名背後那個真正的東華,那個孤獨、渴望愛的老小孩。
起初鳳九跑去太晨宮時,都只看得見高高在上的帝君,才會像個小迷妹一樣,熱烈地追著他跑,但也或許正是這份熱情,帶她看見了很多別人不曾發覺、關於東華的蛛絲馬跡。

看見東華為孟昊傷懷
號稱最耿介無情的神仙,也會因為麾下猛將羽化而傷心,這是她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東華,不像四海八荒傳頌的那樣冷峻,也有脆弱、難受的時候。
前面有提到,鳳九是個很會共情別人的女孩,更何況這還是她心心念念的帝君。這段相處時光雖然短暫,卻讓鳳九捕捉到了東華許多不為人知的一面,因而可以從一首歌謠,聽出他對童年的缺憾;可以從一個習慣,察覺他對仙生的無趣。




她能看見東華在漫漫長生裡的寂寞,清楚他肩負四海八荒的使命,甚至即使不喜歡佛理,她還是會花時間琢磨為何他會喜歡。
這份上心,使她不知不覺成了世上最理解東華的人之一。因為明白他威嚴之下的柔情、孑然走過洪荒的孤寂,才會心疼這位穩坐天地共主之位的尊神,接納他脆弱黏人的模樣。
我想這時的鳳九就已經將原本的崇拜情懷,轉化成真正的愛了。她想去愛那個被關在強盛威名裡的老小孩,想把所有溫暖都給他。
所以東華為何幾十萬年來,就只對鳳九一人動心過?
這麼多年來,從沒有人像鳳九一樣,願意撇開他的聲望、試著了解史書背後最真實的他,更別說愛上他這個人了。

鳳九對東華的愛還有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她總是願意與他比肩,而非單單接受保護。
身為青丘女君,她無論碰到任何困難,都必須挺身而出,就算後來與東華相愛了,這份信念依然沒有改變。

從嫁給東華的那刻起,她就已經決心陪他扛起肩上的重任,那是身為帝后的責任。
她接受他的寵、他的愛,同時也接受他與生俱來的使命,願意陪他守護蒼生,這才是鳳九認定的平等關係──不是誰單方面地保護誰,而是一同面對所有困難,禍福與共。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鳳九是個很成熟的女孩,她不只知道該如何不給壓力地愛人,更明白一段愛情要走得長遠,需要兩個人勢均力敵。
▸「不自信」源自於陰影
雖然鳳九對東華的愛很成熟,但同時也非常地不自信,除了她總看不清自己的魅力以外,當小狐狸時的陰影也加劇了她的自卑。
正片中小狐狸被雪獅攻擊的畫面,遠不如劇本描述得殘酷,可能劇裡小狐狸是直接被打落池塘的緣故吧?很多獨白都沒有顯示出來。

小狐狸被雪獅攻擊(劇本)
小狐狸這段生死一線的經歷,使鳳九在感情裡出現了兩道深遠的陰影,一是被拋棄感,二是姬蘅。
▫ 被拋下的傷
先來說說「被拋棄感」的部分,這個陰影會被埋下有兩個原因:一是姬蘅的雪獅來了,她認為帝君更喜歡雪獅而拋下她;二是帝君為了與姬蘅成婚而不曾找過她。這兩點證明了她就是隻可有可無的寵物,就算走了,他也根本不會在意。
這對年紀輕輕的鳳九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原來在帝君眼中,她只是能被輕易取代的存在,一點價值都沒有。

後來符禹山赴戰,東華隨著鳳九來到梵音谷。此時鳳九深知「只要不抱期待,就不會受傷」,便決定和他保持距離。誰知道這次帝君怎麼趕都趕不走,一下換院子、一下關禁閉,她的神經再大條,也有發現帝君變得不太一樣。
然而,帝君反常卻不明說的舉動,卻使兩人之間的誤會越積越多:姬蘅、小燕、頻婆果……接著第二個重重傷她的事就發生了──帝君把好不容易得到的頻婆果送給姬蘅,而且姬蘅還特意告訴她,她只是個新鮮的「玩伴」。

「只是連朋友都算不上的玩伴」,原來她在帝君眼裡還是只有這樣的定位,原來他最重視的對象還是姬蘅。
最痛的往往不是沒得到,而是得到後又失去了。
入夢後,鳳九失去記憶,成了比翼鳥族二公主阿蘭若,當她頂著阿蘭若的身份生活,過往的陰霾也似乎煙消雲散。她不再傷懷、不再糾結,變回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女孩。直到被關進九曲籠,她才在生死一線間,想起了些傷痛的回憶。
(其實劇版九曲籠拍得不是很好,建議沒讀過原著的仙友可以去看看,裡面的著墨要比電視劇好很多。)

「我看見一個人,紫衫銀髮,可是我怎麼都看不清他的臉。但只要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心都會隱隱作痛。」
明明好不容易記起了那個她深愛的人,卻依然只有背影和心痛;明明這麼痛,她還是想記起他是誰。
而後當蘇陌葉問她「將來想遇到什麼樣的人」時,鳳九的回答更是讓人鼻酸。
「我希望遇到一個我有危險他會出現,出現救了我不會把我隨手拋下的人。」
願望往往是內心最缺乏的渴望,在受了那麼多次傷後,鳳九如今早已不對攜手之人抱有期待,僅希望未來遇到危險時,能不再被人拋下了。

接著來到女兒節,當鳳九見到帝君求完婚,又接過其他人的香包,把自己扔在街上,她的「被拋棄感」再次浮現了出來。
「因為一旦走出阿蘭若之夢,你就會是那個高高在上、與世隔絕的東華帝君,而我又會變回那隻無人問津的小狐狸。」
這段時間以來,她確實很享受與帝君相愛的美好,卻還是很害怕未來會被他丟下,所以即便這當下只是一場夢,她也完全不想離開。
之前有位仙友寫了一段很好的評論:「帝君是極為理性的,知道夢境再美,也必須打破;鳳九則是相當感性的,即使夢境虛假,仍想貪戀它的美麗。」
帝君的理性和鳳九的感性衝撞出了這次的爭執,也使他們能在理解彼此的想法後,做出相應的妥協。
鳳九經過一番沉澱,贊同了帝君所述的現實;帝君則為了填補鳳九的不安全感,努力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愛(撒了一眾狗糧),因此從那之後到出夢前,鳳九的安全感都是相對穩定的。
▫ 無法釋懷的人
再來就要說說被觀眾罵得狗血淋頭的姬蘅,到底在鳳九心裡留下什麼陰影了。很多情節前面說過了,這裡就不贅述,只著重討論姬蘅在鳳九心裡是個怎麼樣的人。
首先,姬蘅在鳳九心中,一直是「帝君喜歡過的對象」,白話來說,就是「前女友」。她曾親眼見過帝君對待她的好,還打算娶她為后;後來姬蘅逃婚進了梵音谷,帝君又十年一次入谷,鳳九自然會認為他是為她而來,這會大大影響鳳九的態度。
我曾看到有人問:為什麼當初知鶴用她與帝君的關係攻擊鳳九,她會毫不留情地還擊,可是遇到姬蘅用同樣手段奪走頻婆果,卻只會難過地跑走。
我認為這是因為鳳九不想傷害帝君重視的人,這跟東華吃醋時,會考慮鳳九會不會傷心是一樣的道理,只是帝君會和鳳九攤牌,鳳九不會。
她不願意傷害帝君,所以就算痛,還是只會默默承受;她也不想傷害帝君重視的人,所以被挑釁時,才會選擇退縮而非反抗。
我想鳳九對姬蘅的感覺,應該不能單用吃醋形容,還有一種覺得自己比不上她的自卑。像她看過幾次兩人並肩的樣子,想法都是「俊美的男主人、美麗的女主人,這樣的場景真是如詩如畫」或「我還是只能遠遠看著他們」,可見她始終認為東華比起自己,會更喜歡姬蘅。
▸ 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上面兩小節詳述了鳳九心中的陰影,不過除此之外,她在感情中還有另一個癥結點,那就是她從不知道帝君說的話是真是假。
「信任」是人際相處上很重要的基礎,尤其鳳九的不安全感非常強,要是她無法對帝君建立起信任,就很容易患得患失。

鳳九是個單純的人,可是一個人再單純,也不會蠢到被同個人騙了幾次還毫無防備。因此自從在十惡蓮花境、九重天、梵音谷被東華屢屢戲弄之後,她早就無法再相信他說的任何話了。
▸ 大婚的誤會
第一次看到劇版的大婚劇情,我就猜到很多觀眾會開始砲轟鳳九(扶額),因此我想特別梳理鳳九最後幾集的心路歷程。
首先最重要的,鳳九是直到星光結界前,才知道緲落的事。東華十年入谷淨化濁息、自己的鳳羽花印封著元神紅氣、緲落即將衝破妙義淵……這些事她通通不知情。她對緲落的印象,就只有起初的神魔大戰和後來兩次戰鬥而已,怎樣也不可能猜到帝君缺席婚宴是為了緲落。
而且,電視劇有些情節也和小說不太一樣。小說東鳳在出谷前,有先遇到姬蘅,鳳九藉此機會看清了東華對姬蘅的態度,大大化解了心結。反觀劇版鳳九對東華的態度,到大婚前都存在誤會。
再來就是成婚前一天,小說鳳九是知道東華要去找姬蘅的,劇版鳳九卻絲毫不知。聽到要和自己成婚的夫君,在大婚前夜跑去找前女友而錯過婚宴,這就算是普通女孩也難以接受,何況是在感情中屢屢受傷的鳳九?

得知帝君真的為了姬蘅留在魔族後,鳳九其實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也就是放棄帝君,一個人離開。她實在被傷害太多次了,倘若帝君真的喜歡姬蘅,她再怨他,也不願他夾在兩人之間為難,那不如自己退出,還他們一份清靜的生活。
但這畢竟只是最壞的打算,我想當時的她,心裡還是希望帝君能來青丘解釋一切的,偏偏這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不想害青丘與帝君發生衝突,更不願家人傷害腹中的孩子,那還能怎麼辦呢?只能瞞住一切獨自下凡,這樣才能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守護好她和帝君的孩子。
這也能印證鳳九是個很會愛人的女孩,可是這個決定是很令人心疼的,她也那麼年輕,卻必須在陌生環境當個單親媽媽,繼續生活下去。
▸ 兩百年,我過得很好
無論劇版或小說,沒有描寫鳳九生下滾滾前那段日子真的很可惜。分開的兩百年,大家都知道帝君過得不好,但鳳九真的過得順心遂意嗎?我不認為。
我常在想,鳳九剛到凡間時,每天是抱著怎樣的心情入睡的?
會不會想到過去帝君說的甜言蜜語?
會不會夢到大婚時他的拋棄?
會不會擔心家人去找帝君麻煩?
會不會思念那個溫暖的家?
每個人在脆弱時,都想找最親近的人傾訴不安,過去她還能回家找爹娘撒嬌,如今她連家也回不去了,只能待在陌生的地方療癒傷口,那樣的日子,她真能過得好嗎?
懷孕時的百般不適、生產時的劇烈痛苦,別人有娘親一步一步帶領、夫君無微不至照顧,而她呢?她什麼都沒有。
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會忍不住鼻酸,生孩子是多麼辛苦的事,她卻得獨自撐過來,更別提她未婚懷孕的身分在凡間會遭受多少惡意,她卻什麼都不能說、什麼都不能提。
所以為什麼兩百年過後,鳳九會變得那麼穩重?過去那個天真任性的女孩就像消失了一樣,那是她捱過一次次痛苦,換來的成長。
或許是直到滾滾出生,她的日子才好過了一點。她能把滾滾教養得這麼沉穩、體貼,還特別黏她,可見她對孩子也付出了非常多愛。只是當滾滾問到自己有沒有爹爹時,鳳九的反應卻平淡到彷彿那就是事實。
她不想用孩子綁住帝君,更不希望孩子徒留對父親的盼望。

▸ 相忘於江湖
兩百年來,鳳九完全沒有等到帝君的消息,直到好不容易在滾滾的陪伴下走出傷痛,她才得知東華竟然為了逼她現身,關閉九天瑤池。
對此,她冷漠的態度雖令人心傷,可她花了這麼久才走出傷痛,對方卻在這時利用她的軟肋逼她見面,又怎能不嗤之以鼻呢?

這場相隔多年的重逢,不難看出鳳九還是傾向逃避的,就像當初總在九重天躲著他一樣,只是這次她已不再帶著從前的情意,徹底放棄了這段感情。
當她談著兩百年前的委屈,可以看出她終究想得到一個解釋,希望東華告知當年大婚的真相;而當聽到他說自己過得不好,鳳九立刻猜想是家人跑去找他麻煩。
她既不想欠他,也不想造成他的困擾,便提議和離,反正都分開了這麼多年,一刀兩斷或許還清靜一些,不料卻換來東華堅決的反對。
他的反常,看在鳳九眼裡是非常困惑的。如果他真的負了她,那為何不和離?如果他有苦衷,又為何不和她坦白?
她看不明白眼前的人在糾結什麼,才會在看到戒指時,以為他要兩清。
雖說鳳九看不明白他的心,卻很清楚自己不想再和這個人有所牽扯。他們早已兩清,她什麼都不需要,只要他早日離開她的世界。

▸ 終於找到你了
當鳳九在太晨宮聽完眾人的解釋,才恍然大悟東華有多愛她,她又誤會了多少事。
就像她一直記得他的喜好般,東華也清楚記得她說過的每句話,只是他不擅言詞,便只能剖心為證,證明自己的愛始終只為她。
她後悔自己當初只顧著陷在傷痛裡,沒有察覺東華的異常;後悔自己誤解了他那麼多,忘記他仍是那位心繫眾生的天地共主,於是她毅然決然前往星光結界,陪他打這艱困的一仗。
面對帝君的羽化,沒人想過前往決戰之地相助,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使命是注定的,又有誰能改變?
可是鳳九不同,她一直都願意為了她的帝君拼命相護,即使不能保他周全,能生死與共,那也不枉此生。
鳳九進入星光結界前,劇版新增了她呼喊帝君而害他被揍的橋段,不過我不是很喜歡。原著中鳳九的亮點之一,就是即便身處生死關頭,也絕不會添帝君的麻煩,這段改編整個不符合設定。
但除此之外的改編,我覺得還是滿精彩的,這裡就特別聊一下。
首先是劇版新增心頭血能淨化妖邪的設定,劇本原本是設定鳳九看見緲落沾上自己的血,才發現心頭血對她管用。

但正片給我的感覺,更像鳳九一開始就知道心頭血能淨化妖邪,既然清楚實力不及緲落,不如善用這個優勢削弱戰力。所以仔細看會發現,她第一次攻擊緲落時,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傷,只一心盯著緲落瞧,想觀察自己的血起不起作用。
見到緲落的修為開始消散後,她便將心頭血抹在陶鑄劍上,抓準時機進行第二次攻擊。這次攻擊造成了顯著的傷害,迫使緲落得先停止戰鬥、調整狀態。
接著就是鳳九鮮血抹蒼何的經典畫面了!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段劇情!因為它再次彰顯出鳳九有多理解東華,也藉此讓東華明白真正的愛是什麼。

她知道東華是因為「天命無緣」才瞞了她那麼多事,所以用「我們是不是很有緣?」溫柔解開他的心結。

而她對帝君的哀求,更讓東華明白了她真正想要什麼。
她要的從不是保護,而是信任;她怕的從來不是受傷,而是被他拋下。她是青丘的女君、東華帝君的帝后,她想和他並肩戰鬥,而非總被呵護在懷裡。
當她解開東華的心結後,便毫不遲疑地將血抹上蒼何劍,相比於夢中祭刀時的痛苦,她這次是更加堅定、無畏無懼的。
「妳想聽什麼好聽的話?」
「說,你喜歡我。」
臨死前,鳳九希望能聽東華說聲「我喜歡你」,這是她懷抱了兩千多年的執念──好幾次說要放下、但從沒放下過的執念。
▌回歸平等的愛
攜手渡過生死與共的劫後,兩人天命無緣的枷鎖終於被破除,鳳九的愛也回到與帝君平等的位置上。她不再自卑,不再迷茫,能全心全意愛著東華,也能全然相信他的真心。
而在有了東華的愛當後盾後,相信她未來的眼界也會變得更加遼闊,會在他的陪伴下逐步成長,有朝一日成為無論威信或氣度、都足以和東華帝君比肩的帝后。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