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雙連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022/01/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繼2021年12月18日,四大公投全軍覆沒後,國民黨迅即迎來2022年1月9日兩大戰役:立委林昶佐罷免案、台中二選區補選。前者戰場位處台北市中正萬華區,國民黨具民意版圖優勢,卻因黨內政要仇怨、黨主席朱立倫神隱,而未見動員力道;後者則由民進黨挾優勢空軍,對上在地耕耘30餘年的台中顏家,雖說國民黨、柯文哲皆從旁聲援顏寬恒,卻顯然不敵民進黨的猛烈炮火。
9日當天下午,開票還不到1小時,兩場戰役敗象已現:林昶佐罷免案的同意票一路領先,卻因止步54,813票,未達58,756票門檻,功虧一簣;台中二選區補選,則由林靜儀持續小幅領先,並在後期逐步拉開差距,最終以88,752票的成績,輾壓顏寬恒的80,912票,奪下陳柏惟遭罷免的立委席次,顏家再度鎩羽。
兩場戰役結果,既受藍綠兩黨動員力道牽引,也與台灣的選舉板塊遞移相關。簡言之,台中二選區由林靜儀空降勝出,折射島內「綠肥紅瘦」的政治趨勢,就連長期耕耘的地方勢力都難抗此潮;林昶佐罷免案的功敗垂成,則暴露國民黨位處「綠肥紅瘦」逆風下,依舊不能團結抗敵、齊心動員的深層弊病。
從2021年末四大公投,到2022年初兩場選舉,國民黨一個月內連嘗三次敗績,民進黨則是接連告捷、如入無人之境。此般態勢,已為2022年與2024年兩次大選,寫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預言。
在錯的時間遇到錯的對手
首先,細究台中二選區的開票結果,島內「大氣候」顯然壓倒地方「小氣候」。
2020年總統大選時,台中顏家積極響應「韓流」,喊出了「韓國瑜一票、顏寬恒一票」,雖成功營造「藍營大團結」的溫馨氛圍,卻也落入「藍綠對決」的凶險局面,並在綠大於藍的殘酷現實上,流失諸多地方中間選民,最終輸給缺乏地方經營、問政荒腔走板的跳樑小丑陳柏惟。
經歷「藍綠對決」的慘痛教訓,顏家此次選擇與國民黨「拉開距離」,在選戰中鮮少提及政黨元素,而是訴諸自己對選區的長期耕耘,競選背心也採用台中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黃」,而非「黨徽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中市長盧秀燕也配合顏家策略,不過度出席造勢場合,盧秀燕更是直到選前之夜才公開為顏家站台。
然而如此地面巷戰,終究難敵民進黨空軍的狂轟亂炸。選戰開始後,各大綠營政論節目按表操課,輪番打擊顏寬恒,彷彿世上已無其他新聞值得關注,從公共設施保留地的違建豪宅、台中港105號碼頭經營案,到宛如恐怖小說情節、卻毫無證據的「女看護內臟掏空案」,顏家漸被醜聞陰霾籠罩。選前最後一周,民進黨使出殺手鐧,狙擊台中捷運開發爭議,不僅重創顏家聲勢,也連帶挫傷盧秀燕。
對民進黨而言,其之所以不顧形象、出動人盡皆知的綠營打手周玉蔻,也要力保林靜儀空降成功,為的便是提早布局2022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力阻盧秀燕連任台中市長。
綜觀台灣選舉板塊,北部選民偏藍、南部則長年充當綠營票倉,位處交界的台中因而被視作「台灣搖擺州」,成為歷年大選的風向指標,「決戰中台灣」等口號更是不絕如縷。在此脈絡下,台中的「紅派」、「黑派」兩大勢力,自會成為各方拉攏對象。2018年盧秀燕得以在此擊敗林佳龍,關鍵因素之一,便是紅黑兩派的共同支持:紅派少主江啟臣接掌盧秀燕競選總部主委,黑派少主顏寬恒則擔任競選總幹事,加上初起的「韓流」加持,讓台中成功綠地變藍天。
故民進黨此次猛打顏寬恒,除能震懾黑派、清洗顏家外,更是意在剪除盧秀燕羽翼、摧毀其人設,好替綠營台中市長候選人鋪路。在台中捷運開發爭議中,民進黨步步為營、縝密設伏,由前市長林佳龍出面點燃引信,揭露顏家在台中捷運正英站附近,擁有超過50筆土地,而此站增設乃盧秀燕任內所定,如此安排「必涉官商勾結、權錢交易」。消息炸裂後,盧秀燕陷入了抉擇的兩難,若持續避不處理,其清新形象必然受損,影響2022的連任選戰;若真對顏家動手,不僅坐實「權錢交易」指控,也會在選後淪為國民黨「戰犯」,與公投後的侯友宜境遇類似,遭到黨內勢力萬箭穿心。
但不論盧秀燕選擇為何,此案已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綜觀台中二選區開票結果,顏寬恒在沙鹿、龍井、大肚、烏日、霧峰五區皆輸,沙鹿本為顏家大本營,此次竟落後近千票,民進黨的空戰動員顯然發揮了成效。
平心而論,以當今綠營獨攬資源的局勢觀之,顏家若要延續政治生命,上策應是放棄2022年的立委補選,待至2024年再出馬,畢竟屆時將是全台立委共同競選,又有總統大選做主要戰場,顏家遭受狙擊的機率較低;如今其單槍匹馬出陣,面對島內「綠肥紅瘦」的民意變化、無孔不入的網軍部隊,自有極大機率在放大鏡檢視下,折戟沉沙。
如今選戰雖已結束,捷運站爭議等醜聞卻不會因此終結,反會持續延燒發酵,畢竟民進黨踢打顏寬恒僅是前菜,重擊盧秀燕才是主餐。中二選區補選結束後,台中市長之戰隨即開始,民進黨必將延續補選戰線,將萬千砲火轟向盧秀燕,奪回台中陣地。
國民黨將持續分裂
而相較於民進黨在台中的火力全開,林昶佐罷免案未能通過,國民黨的怠戰難辭其咎。
以中正萬華兩區的藍色實力觀之,如若國民黨全力動員,要突破58,756票的門檻應非難事,卻因兩大人禍,導致勝算極大的戰役功虧一簣。第一,是罷免案發起人,台北市無黨籍議員鍾小平,其與國民黨內部分政要關係不睦,如若林昶佐遭罷成功,其將有高機率在此出線參選,故許多國民黨人士寧可「罷昶失敗」,也不願鍾小平「漁翁得利」。簡言之,便是黨內矛盾凌駕同仇敵愾,給了林昶佐一線生機。
第二,是朱立倫身為黨主席的持續失職。縱使國民黨內對於鍾小平頗有意見,如若朱立倫出面協調,統一規劃戰線、安排選後秩序,諸多矛盾皆能暫時安置、共同對外。但朱立倫選擇了默不作聲,既不召集黨內眾人,也不討論動員機制,最終出面勸和鍾小平與黨內眾人的,反而是代表「戰鬥藍」系統的媒體人趙少康;參與「罷昶」最積極的,則是無黨籍的鍾小平、國民黨北市議員應曉薇和金色力量主席童仲彥。
而當地方動員漸現效果時,隱身多時的朱立倫卻在1月6日出面喊話:「罷免案是完全由公民團體提出來的,國民黨是扮演協助的角色,不必變成政黨對決。」回顧全台決戰的四大公投案,好大喜功的朱立倫未經黨內共識便喊出「四個同意」,訴諸藍綠對決,黨內動員卻又不敵民進黨,導致四項議案全軍覆沒;如今面對分明「藍大於綠」的中正萬華選區,卻又拒絕「藍綠對決」,導致罷免案因3,000餘票飲恨未過,決策之荒謬,堪比穿越時空拿錯劇本。
綜觀台灣近年「綠肥紅瘦」的民意流轉,已達綠色病態肥,紅色營養不良、幾乎瀕死的失衡狀態。而國民黨身處此般變局,也在求取生存的焦慮下自我裂解,本土派、反共派、選舉派紛紛向綠轉彎,並逐漸匯為黨內主流,不僅一早放棄共商統一路線,如今連九二共識也打算低調不提;少數不認同此路線者,則被鬥成「紅統」與「深藍」,無法發揮政治影響力。在此脈絡下,「綠肥紅瘦」不僅是台灣民意的真實寫照,也是國民黨難堪的分裂趨勢:黨內大主流欲做小綠,極少數深藍則被逼到紅色角落、貼上標籤,儘管其與「真紅」或仍有段距離。
但即便如此自我異化與壓迫,國民黨依舊難撼日漸壯大的綠營江山,關鍵原因有二。第一,台灣民眾已對國民黨形成刻板印象,尤其是廣大年輕世代,多數人視「中華民國」為殖民政權,國民黨無論再怎麼向本土論述靠攏,在選民眼中都是深紅,只有民進黨是唯一「愛台勢力」,儘管其仍寄生在「中華民國」的軀殼內,而帶來這個軀殼供其躲藏的,反而是遭其踐踏凌辱的國民黨;第二,國民黨未曾經歷類似延安整風的精神改造,早在大陸時期便因內鬥、互不協調失去大片江山,來到台灣後卻依舊故我,山頭林立、各有盤算,以至在選戰中被擁有列寧式政黨精神的綠營次次屠戮,而每次敗選又會加劇路線分裂,黨內鬥爭更甚。往復之間,國民黨的泡沫化已成定局。
《多維新聞》曾於2021年12月《公投「關原之戰」打響 但台灣等不到德川家康》一文中分析,如若公投結果出爐,國民黨僅於核四一案失守,雖說短期內重返執政不易,卻應能以在野身份,於民進黨陰影下生存一段時間,恰似1600年至1615年的豐臣一族,雖難離德川壓迫,卻到底苟延殘喘;若僅有兩項通過,民進黨的壓迫力道必將增強;若只有反萊豬公投一案倖存,國民黨恐將提早泡沫化,於往後的台中二選區立委補選、林昶佐罷免案中接連失分,即便2022年九合一選舉能勉強保住基本盤,也不必期待2024年的總統選舉會有相關斬獲。
如今四大公投全軍覆沒,補選與罷免的雙連敗一語成讖。「綠肥紅瘦」不僅成為國民黨飲鴆止渴的悲劇隱喻,也是台灣難以停下的病態狂飆。

原文發表於2022/1/10《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