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台灣選舉備受兩岸關注,從政黨的提名結果、候選人的選舉策略、選民的投票傾向,到選後的政治版圖變更,皆為各方觀察重點。在此過程中,「制度設計」扮演了重要角色,台灣何以形成藍綠兩黨獨大的政黨體系,又為何出現「配票」、「棄保」的選舉策略,實與制度更迭高度相關。對此議題,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於4月13日舉辦「連震東先生紀念講座演講」,邀請到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業立,以「台灣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為題,分析制度對台灣政黨、選舉的深度影響。此為系列報導第一篇(共二篇)。
選舉制度影響政治運作
王業立指出,從「新制度論」的研究視角出發,目前的制度論研究可分為上游、中游與下游,上游聚焦制度的選擇與設計;中游研究制度如何運作,例如半總統制下,總理與國會如何展開互動;下游則研究制度如何變遷與影響行為者的行為,例如在既有選制下,政黨該如何提名、候選人該如何競選等。
而不同選舉制度,反映了不同的功能與價值選擇。王業立表示,哈佛大學教授諾里斯(Pipa Norris)曾提出四個分析選舉制度的指標:政府的有效統治,例如多數決容易形成兩黨體系,也就是容易產生議會席次過半的執政黨,如此一來政策推動相對穩定;責任政治,也就是能使表現不好的政黨下台;對小黨的公平性,例如比例代表制下,小黨的生存率能大幅上升獲得支持;社會代表性,比例代表制下,弱勢的社會團體也相對容易進入政壇,表達其訴求。
王業立補充,沒有任何選舉制度,可以同時滿足上述四種標準,故選擇何種選舉制度,就反映了政體的「優先偏好」。王業立舉例,台灣的立法委員(簡稱立委)選舉於2008年後,正式改為「並立式單一選區兩票制」,但113席的總席次中,區域席次多達73席,占了65%,不分區只占30%,其他則是原住民代表席次。這種設計導致台灣容易走向兩黨制,小黨雖有生存空間,但不容易跨過5%的政黨門檻,故可以看出來,當初設計選制時,是希望強化政府的有效統治,避免小黨林立,降低政策推行效率。
王業立接著表示,選舉制度既會影響政府組成,也會影響選民服務與投票率。王業立舉例,例如採取比例代表制的以色列,全國席次都是比例代表制,沒有區域席次,議員便不太有選區服務的需要。而在投票率部份,採取比例代表制的國家,其投票率往往會高於多數決制的國家,因為選民會認為,在投給政黨的比例代表制下,自己的票較不會被浪費。
台灣的三種選舉制度
而針對台灣現行選舉制度,王業立指出,在公職人員選舉上,台灣如今有三種選制並行。
首先,在各級行政首長選舉制度上,台灣採取「相對多數決制」(plurality),也就是「領先者當選制」(first-past-the-post system)。以2000年的台灣總統大選為例,5個候選人中,陳水扁的得票率是39.3%,其實沒有過半,但因其為最高票,所以能當選。但近日登場的法國總統大選,就是「絕對多數決制」,也就是候選人得票率必須過半,才算勝選,如果第一輪無人能過半,就必須進入第二輪投票。而台灣除了總統外,從縣市長到村里長,也都是「相對多數決制」。
第二種選舉制度,則是「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NTV)。所謂「複數選區」,是指應選名額不只一位;「單記」意味每張選票只能圈選1位候選人;「非讓渡投票」,意指此一候選人的票數突破當選門檻後,也不能將多餘的選票轉讓給其他黨內同志,與日本相同;但在諸如愛爾蘭、馬爾他等地,便是「可讓渡投票」,也就是候選人多出的選票可以轉讓。
王業立舉例,1992年趙少康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台北縣立委,一人拿下了23萬票,足足多出第二名2倍以上,並可讓7位候選人當選,但因台灣選制是「非讓渡投票」,趙少康的票便無法轉讓,故實際上打擊了其他泛藍候選人的選情。
王業立指出,過去的台灣民意代表選舉,主要採取「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在這個制度下,小黨的存活率高,能夠反映少數的主張,但這一制度也因每位候選人的當選票數門檻不高,而容易導致同黨同志操戈、派系政治嚴重、黑金(幫派與賄選)介入選舉、候選人主張激進化、因無黨籍政治精英過多而侵蝕政黨政治等現象。
王業立分析,人們大抵認為,此一制度缺點大於優點,故在2008年正式修法改革,將立委選舉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即為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的第三種制度:「單一選區」意指每個選區選出一名,選區劃分需每10年檢討重劃;「兩票制」,則代表每個選民手握兩票,一票投政黨,一票投給心儀的候選人。此次改革還有一最大差異,就是立委席次由225席降為113席,可謂減半。
王業立補充,雖說台灣的立委選舉改為新制,但包括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等其他民意代表選舉,採用的仍是SNTV的舊制。其他無涉公職人員的人民團體選舉,則多採用「連記投票法」,例如農會、政黨選舉等。以國民黨中央委員選舉為例,其採用二分之一限制連記投票,也就是每人可投不超過應選名額1/2的票數,這種制度設計就極易導致買票、灌票、配票的情況。
藍綠對決與小黨求生
王業立接著分析,根據杜瓦傑法則(Duverger’s Law),多數決制容易產生兩黨制,比例代表制則容易走向多黨制,但台灣的情況,這個法則彷彿只說對了一半。在台灣的縣市首長、總統選舉場域,確實出現藍綠兩黨對決的現象;但到了鄉鎮基層選舉,兩黨對決便似乎效力不彰,候選人更多是比試動員能力、服務能力、所屬派系。
王業立指出,回顧台灣總統、縣市長選舉歷史,兩黨對決堪稱主旋律。1994年趙少康代表新黨參選台北市長,獲得30.17%的選票,算是藍綠對決的例外,但當年陳水扁也因泛藍陣營分裂,以43.67%的得票率當選台北市長;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宋楚瑜以無黨籍身分拿到了36.84%的票,也算例外,但那年陳水扁的得票率也不高,僅有39.3%,之所以能勝出,就是因為宋楚瑜這個例外。
但王業立表示,如果觀察台灣的基層選舉,也就是鄉鎮市長、村里長的選舉,得票最多的往往都是無黨籍人士,且比例一年比一年高,這其實有悖於政黨政治的發展。以2018年村里長選舉為例,無黨籍人士得票率高達77.5%;而民進黨已經執政,同年的村里長基層選舉卻只有5.31%的得票率。王業立也補充,當然許多基層的「無黨籍人士」並非真的無黨,其背後往往都有藍綠任一勢力的支持,但其畢竟不願意掛上政黨,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此外王業立表示,2008年的選制改革,大幅改變了台灣的政黨體系。在2004年區域立委選舉中,小黨尚有生存空間,親民黨在225席中拿到了34席,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也有12席;2008年,國民黨在113席中拿到81席,民進黨則有27席,小黨在區域立委的當選席次可謂沒有,親民黨、新黨、台聯無一例外。因為選制改變,政黨之間的不比例性變得嚴重。
王業立再舉例,以台灣2020年的立委選舉為例,區域席次部分,除了藍綠兩黨外,基本上小黨都沒辦法勝選。例外就是台中二選區的陳柏惟,為台灣基進拿下1席,另有5席無黨籍人士,其實也並非真的無黨籍,而是泛藍與泛綠的延伸,泛綠陣營就是林昶佐等3席,是在民進黨禮讓、且全力輔選下勝出;泛藍的則是傅崐萁、高金素梅這2席。
王業立表示,2008年台灣選制改革後,無黨籍與小黨只能力拼縣市議員等基層選舉,因為其仍採用SNTV制,其餘選舉便基本上沒有耕耘空間。故2022年11月26日的基層選舉,可以看到諸如台灣民眾黨等小黨都卯足全力,希望拿下席次後,可以在各縣市成立黨團,為日後進軍立委做準備。
王業立指出,選舉制度不只影響台灣的政黨體系,更會影響候選人的競選策略、選民的投票行為。例如因為行政首長採取「相對多數決制」,多數選舉人的主張與立場,都會盡量「向中間靠」,以爭取多數選民的認同,也就是所謂淺藍、淺綠、中間選民。王業立舉例,此次國民黨可能推出的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就提出「中正紀念堂改名方案」,雖是為爭取淺藍乃至中間選民支持,卻激起了深藍選民的不滿;正如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其也採取相對「向中間靠」的路線,令不少深綠台獨選民非常不滿。
王業立補充,在台灣可以觀察到,其實候選人「越向中間靠」,越容易被兩邊夾殺,但綠營支持者往往會「含淚投票」,藍營支持者則反會「含淚不投票」,這種差異導致了兩黨的得票數差距。如此說法雖然還有待理論驗證,卻可以觀察到這種現象。例如2006年陳菊與黃俊英對決高雄時,藍營票區的票便沒有開出來,由此開始了陳菊與民進黨在高雄的長期執政。
但王業立進而分析,若在縣市議員等採用SNTV制的基層選舉中,便能觀察到候選人「激進化」的現象,而非「向中間靠」。因為在這個制度下,候選人主要是與黨內同志博弈,黨內競爭勝過黨際競爭,故往往出現同志反目、兄弟鬩牆、每次選舉都在喊搶救的怪象,人人都抱怨同志不擇手段挖自己的票。
王業立指出,這種情形導致了嚴重的派系政治,且派系利益往往高於政黨利益,因為派系選票或許更能確保候選人勝出,例如台中的紅派、黑派,以及台灣南部非常強大的派系政治等。近期的高雄市議員初選,藍綠兩黨便皆出現激烈的派系鬥爭現象。

原文發表於2022/4/17《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已有月餘。這場戰爭本被認為,會有高機率以「閃電戰」結束,卻因戰場與政治情勢變化,一路推展至今日境地。眼下俄軍撤除了基輔(Kyiv)包圍圈,轉入頓巴斯地區(Donbas),俄烏雙方似有決戰之勢。對此發展,《多維新聞》採訪到軍事評論員邱世卿,探討俄烏戰場的軍事虛實。
分析台軍在「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面臨的新挑戰後,揭仲提出五大建議。 延長役期未必有助保台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 原文發表於2022/4/2《多維新聞》: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台灣人似乎還是照喝伏特加酒。其實可能美國也不太期待,台灣究竟能在制裁中發揮什麼角色。
SWIFT本質是金融網絡,這次「將俄羅斯踢出SWIFT」的直接效果,就是逼迫各方選邊,有美國就沒有俄羅斯,只要選了美國,就不能無限制地跟俄羅斯進行交易。這場金融戰對俄羅斯而言,確實相當艱困。
中日關係就像「東北新幹線」,如果中美關係沒有發生大地震,「東北新幹線」便不會出軌。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已有月餘。這場戰爭本被認為,會有高機率以「閃電戰」結束,卻因戰場與政治情勢變化,一路推展至今日境地。眼下俄軍撤除了基輔(Kyiv)包圍圈,轉入頓巴斯地區(Donbas),俄烏雙方似有決戰之勢。對此發展,《多維新聞》採訪到軍事評論員邱世卿,探討俄烏戰場的軍事虛實。
分析台軍在「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面臨的新挑戰後,揭仲提出五大建議。 延長役期未必有助保台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 原文發表於2022/4/2《多維新聞》: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台灣人似乎還是照喝伏特加酒。其實可能美國也不太期待,台灣究竟能在制裁中發揮什麼角色。
SWIFT本質是金融網絡,這次「將俄羅斯踢出SWIFT」的直接效果,就是逼迫各方選邊,有美國就沒有俄羅斯,只要選了美國,就不能無限制地跟俄羅斯進行交易。這場金融戰對俄羅斯而言,確實相當艱困。
中日關係就像「東北新幹線」,如果中美關係沒有發生大地震,「東北新幹線」便不會出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基於歷史與文化差異,中國與臺灣的選舉制度存在著許多的不同之處。本文介紹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官員選拔方式,以及近代開展的民主化過程,以及臺灣的選舉制度源由、發展與運作方式。同時也闡述了中共對獨立參選需克服的障礙,並點明瞭臺灣選民對政治人物的深思熟慮態度。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
來做個歷屆台灣民選總統得票數變化,打打電子計算機,算數學! 支持率可以分三種,一個是全民得票率,指所有台灣人支持的比率。真實得票率,指所有可以投票人中獲得的票數,民調得到的支持率通常是這個。而投票後的得票率是指所有人得票+廢票=100%,各候選人所獲得的支持度。 ■■■■■■■■■■■■■■■■■
國民、民眾、民進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世界矚目的台灣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從選戰結果可以發現有:二個確定、打破三個魔咒、四個選戰趨勢。 第一個確定:三腳督沒有發生棄保民進黨賴蕭配拿下558萬(40.05%)、侯康配467萬(33,49%)、柯吳配拿到369萬(26.46%)。台灣選制總統單一席次加上相對多數勝選,容易形成二黨制,三強鼎立是
Thumbnail
今天總統和立委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組合勝選,國民黨立委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分析選舉結果及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基於歷史與文化差異,中國與臺灣的選舉制度存在著許多的不同之處。本文介紹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官員選拔方式,以及近代開展的民主化過程,以及臺灣的選舉制度源由、發展與運作方式。同時也闡述了中共對獨立參選需克服的障礙,並點明瞭臺灣選民對政治人物的深思熟慮態度。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
來做個歷屆台灣民選總統得票數變化,打打電子計算機,算數學! 支持率可以分三種,一個是全民得票率,指所有台灣人支持的比率。真實得票率,指所有可以投票人中獲得的票數,民調得到的支持率通常是這個。而投票後的得票率是指所有人得票+廢票=100%,各候選人所獲得的支持度。 ■■■■■■■■■■■■■■■■■
國民、民眾、民進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世界矚目的台灣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從選戰結果可以發現有:二個確定、打破三個魔咒、四個選戰趨勢。 第一個確定:三腳督沒有發生棄保民進黨賴蕭配拿下558萬(40.05%)、侯康配467萬(33,49%)、柯吳配拿到369萬(26.46%)。台灣選制總統單一席次加上相對多數勝選,容易形成二黨制,三強鼎立是
Thumbnail
今天總統和立委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組合勝選,國民黨立委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分析選舉結果及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