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基業
聖安東尼奧奠基後不久,西班牙再次陷入戰爭狀態:法國、英國、奧地利、荷蘭結為同盟,圍攻有意染指法國王位的西班牙,時稱四國同盟戰爭(War of the Quadruple Alliance)
[1]。這場戰爭的主戰場仍在歐陸,但與上一回一樣波及到了北美洲,路易斯安那的法國人趁亂出擊,只派了一組七人小隊便佔領了西班牙在納奇托奇斯的傳教站。
阿瓜約侯爵,擔任德克薩斯州長期間鞏固了西班牙的支配,將法國人的勢力趕回紅河以東。
剛剛就任科阿維拉──德克薩斯州州長的阿瓜約侯爵(José de Azlor y Virto de Vera, Marqués San Miguel de Aguayo, 1677 – 1734)聞訊後立刻召集手下兵馬展開反擊,他組織了500名士兵、殖民者及大批牲畜,計劃在奪回失土後大舉殖民當地。儘管阿瓜約準備妥當出發之際,戰爭已經結束了。1721年7月,阿瓜約的部隊在內奇斯河附近遇上了探險家聖丹尼率領的法軍小隊,後者自知法軍寡不敵眾,便主動讓城撤退。
阿瓜約在納奇托奇斯以西約20公里處修築了阿戴斯的聖母之柱堡壘(Nuestra Señora del Pilar de los Adaes),並將此地設為德克薩斯的首府,留下100名守軍與6門大砲駐防;同時也恢復了德克薩斯東部各個傳教站,還在當年拉薩勒的聖路易堡舊址上興建了聖靈灣堡壘(Presidio La Bahía del Espíritu Santo),藉以控制南方的卡蘭卡瓦人活動。這座堡壘於1748年搬遷到西邊70公里遠的新聚落戈利亞德(Goliad),當地居民將其簡稱為河灣堡(Presidio La Bahía),它將在往後的德克薩斯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當阿瓜約於1722年卸任時,德克薩斯境內已經有包含首府阿戴斯在內的10座傳教站、4座堡壘及主要城鎮聖安東尼奧,另有殖民者數百人及駐軍250人,足足是他出發前的四倍。
阿瓜約侯爵掌理德克薩斯時期的各個傳教站,有多座傳教站集中在聖安東尼奧周邊,阿戴斯在地圖東側以外。
西班牙的難題
儘管阿瓜約侯爵嘗試努力經營德克薩斯,但經營殖民地的巨大支出仍讓新西班牙殖民政府感到頭疼。在他卸任後不到十年,不少傳教站再度被放棄,駐軍人數也裁去一半,只剩阿戴斯、聖安東尼奧及聖靈灣的堡壘有士兵把守;大多數殖民者集中到相對安全的聖安東尼奧,使得這座城鎮規模不斷增長。加上殖民政府為遏止走私,規定德克薩斯只能從墨西哥進口商品,高昂的運輸成本使得當地物價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殖民者定居的意願。
除了內部的壓力外,原住民的敵意也是令殖民者卻步的一大原因,而這時的美洲原住民實力以不同以往。活躍於德克薩斯北部的科曼奇人(Comanches)在17世紀中葉從西班牙商人手中購得馬匹,很快的學會了騎乘的技術,並且迅速傳播到大平原地區的各個部落中。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原住民樂於和法國人貿易,從他們手上買到不少槍枝,大幅提升了原住民勇士的戰鬥能力。
科曼奇人原是休休尼人(Shoshone)的一支,大約在17世紀末期成形並遷移到德克薩斯地區,他們可能是最早掌握騎術的美洲原住民。「科曼奇」這個稱呼源於他們的宿敵猶他人(Ute People),意為「敵人」。
在科曼奇人的影響下,德克薩斯西北的阿帕契人(Apaches)、利潘人(Lipans)、威奇塔人(Wichitas)等族群結為同盟,不斷南下襲擾西班牙的殖民地及其盟友卡多人。這些手持火槍、腳跨戰馬的原住民勇士神出鬼沒,對孤立的西班牙殖民地造成嚴重威脅。
雙方的衝突從1720年代打到1750年代,由於原住民佔有地利之便,又更具機動性,缺乏資源的殖民者通常只能被動還擊,並集中在較安全的堡壘周邊居住,避免離開堡壘城鎮的保護範圍。1749年,西班牙方面與阿帕契人握手言和,但這個舉動卻被卡多部落視為背棄盟友,他們又找上科曼奇人和中部的通卡瓦人(Tonkawas),反過來與西班牙人為敵,於1758年攻破了聖薩巴河畔的聖塔克魯斯傳教站(Mission Santa Cruz de San Sabá),還打敗了前來討伐的西班牙遠征軍,迫使殖民者不得不撤除這座據點。
墨西哥的西班牙畫家帕埃斯(José de Páez, 1720 – 1790)描繪了聖薩巴河畔的傳教站被原住民攻破的景象,約繪於1765年。
南方海岸的卡蘭卡瓦人依然難以馴服,他們成功逼走了聖靈灣的殖民者,將他們趕到內陸的戈利亞德,使得殖民者幾乎無法涉足海岸地區,甚至連測繪海岸線都有困難;但讓西班牙方面可以慶幸的是,英國人同樣無法在此立足。卡蘭卡瓦人也與逐漸強大的科曼奇人合作,從南北兩面夾擊脆弱而孤立的西班牙殖民地。
18世紀上半西班牙主要據點與周邊的原住民族群分布。
加爾維斯伯爵,率領西班牙與原住民聯軍參與了美國獨立戰爭,收復西班牙在七年戰爭中失去的土地。加爾維斯頓灣上的港口與海灣便以他為名。為表彰他的貢獻,美國於2014年將其追授為榮譽公民,他是史上第八位獲得此榮耀的外國人。
直到1785年,新上任的新西班牙總督伯納多‧德‧加爾維斯伯爵(Bernardo de Gálvez, 1746 – 1786)成功說服科曼奇人與西班牙結盟,轉而攻擊昔日的盟友利潘人、阿帕契人與卡蘭卡瓦人,這才有效減緩了德克薩斯所受的威脅,但也讓科曼奇人越發強盛,成為往後半個世紀德克薩斯北方最難纏的對手。
七年戰爭
在西班牙殖民者與原住民周旋之際,路易斯安那的法國人又悄悄的將手伸向東德克薩斯,在三一河(Trinity River)與加爾維斯頓灣(Galveston Bay)一帶出沒,西班牙方面為了阻止法國人活動,又在附近修築傳教站與堡壘,但成效相當有限。
然而法國的殖民行動很快遭遇危機,在七年戰爭(Seven Years' War)中,法軍丟失了加拿大,整個新法蘭西即將不保;法國於1762年11月與盟友西班牙暗中談妥了《楓丹白露條約》(Treaty of Fontainebleau, 1762),將整個法屬路易斯安那割讓給西班牙,包含整個密西西比河谷,以及法國名義上領有的阿帕拉契山西麓直到洛磯山脈的廣闊土地。
《楓丹白露條約》簽約後未及生效,戰爭便在三個月後劃下句點,參戰雙方簽訂《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 1763),法國將法屬加拿大(魁北克)、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法屬路易斯安那割讓給英國,基本上退出了北美洲大陸。西班牙雖然不滿法國把一塊土地割讓了兩次,但作為七年戰爭的敗方,西班牙也得將西屬佛羅里達交給英國,換取英國不干預他們對密西西比河西側(包括現在的路易斯安那州與紐奧良城)的控制,因此《楓丹白露條約》形同虛文。
由於法國已不再構成威脅,新西班牙殖民政府決定重整德克薩斯的殖民體系,放棄原本為防禦法國而設置的阿戴斯,將當地居民全數遷到聖安東尼奧以便管理,聖安東尼奧也從1772年起成為西屬德克薩斯的新首府。一些東德克薩斯的居民不願遷回,他們逐步集中到納科多奇斯的傳教站,使得此處發展成為一座以走私轉運為主的商業小鎮,殖民政府直到1795年才認可其法律地位並予以駐軍。
第一任北方內陸司令官德克洛瓦,他曾是加爾維斯的部屬,後升任祕魯總督。
七年戰爭之後的18世紀下半,德克薩斯在新西班牙殖民政府眼中的重要性再次下降。北方內陸司令官(Capitanía General de las Provincias Internas del Norte)
[2]德克洛瓦(Teodoro de Croix, 1730 – 1792)便曾評論道:
「一座失序的城鎮、兩間堡壘、七個傳教站和四千百姓據有的廣大沙漠土地,從被拋棄的阿戴斯到聖安東尼奧,不值得德克薩斯這個名字,更不值得受到保護。」
18世紀下半,西屬德克薩斯的人口總數約3,500人(包含殖民者、混血兒與居住在城鎮的原住民),其中1,500人聚居於聖安東尼奧,西班牙殖民政府的統治依然消極,直到下一個變局來臨:美國獨立。
(待續)
[1] 這場戰爭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延續,儘管西班牙在繼承戰爭後由波旁王朝入主,但不得與法國合併,又將富裕的倫巴底和西屬尼德蘭割讓給哈布斯堡奧地利作為補償而大受打擊。正巧路易十四於1715年逝世,年僅6歲的曾孫路易十五即位,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五世身為他的叔叔,有意藉此聲索法國王位,引來法、英、荷三國結盟,加上西班牙企圖重奪在義大利的勢力範圍,奧地利也加入了包圍網。
[2] 西班牙總督於1776年設置的官位,管轄新西班牙北部各省,藉以促進當地的人口增長並防範原住民襲擾與外國的入侵,但成效非常有限。後來拆分成東部、西部及加利福尼亞三區,1821年時隨著西班牙殖民統治終止而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