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麥娜絲】-說不出的悲,不用說也美
(2020)
如果要打個比方,那對生活不滿、心中積鬱已久卻無處訴說的勞苦百姓,就像是結巴的「閉結」;導演黃信堯呢,則像是片中的王彩樺,成熟、溫柔,且理解著閉結所有的「難言」之隱。
不過由於有個看起既幼稚又白目、明明什麼也不懂卻還裝得一副自己很厲害的,「電影觀眾」一般的小女孩。於是這位歷盡滄桑、善解人意的「觀察、傾聽、諒解之人」,就必須像個白痴一樣,直直白白、一字一句地向白痴觀眾做解釋。
結果黃信堯便儼然從一個體察民間疾苦的「藝術家」,淪為了不斷朗誦演講稿的「代言人」了。
這是【同學麥娜絲】最好看、同時也是最可惜的地方。
當鄭人碩終於決定不再忍受職場上的狗屁倒灶,躍進湖中悠游時;
當劉冠廷站在路上,一邊擔心著阿嬤,一邊將自己對朋友的愛,化為語言,獻給早已高高在上的多年摯交時;
當納豆從「麥娜絲」的身邊逃走,並一個人在路上痛哭流涕時;
電影其實已經透過畫面、透過劇情鋪陳、以及片中這些十分生動的人物,來傳達那種深沉而複雜的哀傷了。
導演黃信堯想要講的,諸如中年男人的苦悶、底層生活的無奈、平凡人與夢想是多麼遙不可及……等,其創作目的基本上已經達成了,我們都可以在某些時刻,感受到那股深刻的「無言」。
然而,創作者卻不願意為觀眾留下一些「一切盡在不言中」的韻味,時不時還是要親自跳出來解釋說「我現在這邊是在講……哦~」,並徹底破壞電影與演員所累積起來的情緒與敘事。
尤其可惜的,就是麥娜絲的那句
「你是來看我的,還是來消費的?」
以及納豆那場讓他奪得金馬獎的哭戲。
本來這段,同時已經蘊含了「罐頭」的自卑、幻滅、不甘寂寞、自我哀憐,蘊含了麥娜絲對過往的緬懷及對現在的自暴自棄。
此段既屬於這位沒自信、單身了一輩子的魯蛇宅砲;同時也是屬於這兩位明白「美好已逝」、絕望又孤寂的男女的。
不過到頭來,這段戲所能承載的、多元且複雜的意義,就被黃信堯自己那文青式的旁白臺詞給扼殺了。
導演的前作【大佛普拉斯】,「故事」本身是十分殘酷、冷冽的;所以當配上了戲謔輕鬆的臺詞,則更凸顯作品的諷刺。
【同學麥娜絲】呢?雖然也悲情,但「一群同學聚在一起、各自寂寞」的劇情,其實在黃信堯的「理解的眼光」之下,其調性是相對溫暖的,幾個人物本身也都極具諷刺性;硬要上個旁白來說書,完全是脫褲子放屁。
我甚至可以很不客氣地說,如果沒有黃信堯的旁白,【同學麥娜絲】的完整度與感染力甚至在鐘孟宏的【一路順風】之上;可惜黃信堯就愛旁白。
若他接下來還是無法為不同的故事去調配不同表現形式的話,那麼以這位「說書人」的藝術高度,大概永遠都只能讓他當鐘導身邊的二把手吧……
最後,即便【同學麥娜絲】片中,是真的有許多情節觸動我了,電影整體表現比台灣許多文藝片都更有血有肉地刻劃了小市民的內心掙扎,說服力極強。
但我還是不得不說,鋪排劇情厲害如黃信堯,也仍有「抒情有餘,邏輯敘事不足」的小毛病。
我就不是很懂,你情願去拍加藤鷹、情願去講委員(陳以文 飾)和市長(湯志偉 飾)的政治鬥爭,也不願花時間去增加施名帥和鄭人碩的角色厚度。
觀眾居然要到電影中段,才知道原來鄭人碩是在保險公司上班,然後有個女朋友?那前面讓我們看那麼多鄭人碩的鬱卒幹嘛,不是白講嗎?
更不用說施名帥所飾演的添仔,到後面那「討厭的政治人物」之形象,變得越來越樣板。我想也許在創作者的心中,一個放棄了電影夢的勢利眼,不配被賦予性格和深度吧?
還是創作者認為,要表現「人生的荒謬、無常」,也必須把故事拍得毫無道理呢?
結局導演自己出來揍人的「突破第四面牆」,在我看來就完全是沒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