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宇宙(metaverse)未來是虛無縹緲呢?還是,其希望指日可待?
keyword:元宇宙、NFT、區塊鏈、GameFi、虛擬健身房
元宇宙(metaverse)有未來嗎?只不過我們生活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期,讓這種虛無縹緲的未來顯得無比真實。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元宇宙、NFT和區塊鏈皆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它們不會對我們的現實生活產生什麼影響。玩數位貨幣賺了自然開心,但不玩也不會有甚麼影響。坦白來說,虛擬世界,全新的維度,似乎離我們遠了一點。
不過,元宇宙逐漸出圈之後,融合了區塊鏈和NFT,並引發大量關注的今天,三合一結體產生的影響似乎超出以往的評價。
區塊鏈、NFT以及元宇宙
區塊鏈可以用於解決經濟、實業、政府與社會等更加廣闊的領域,醫療、供應鏈、物聯網、安全認證、能源交易、電動汽車與充電站、社交以及人工智慧等領域都有它的身影。
區塊鏈特性是時序數據、集體維護、可編寫程式和安全可信等四項特性。區塊鏈之優點分別是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以及匿名性等五項。區塊鏈之缺點分別是不可篡改與撤銷、交易帳本必須公開、當數據越大伴隨而來的性能問題、區塊鏈的延遲性等四項。
因此,「記錄」就成了區塊鏈最初的應用場景之一。人們最初試著想區塊鏈給生活帶來的無限可能交易實時、流動、透明的世界,這十幾年過去,除了讓人致富或破產的數位貨幣之外,稱得上應用的可能只有NFT而已。
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s),就是具有唯一性、或是同一組批次的數位代幣,擁有各自的編號,或極限量的數位代幣。可以想成把實體文件、音樂、藝術品、遊戲等數位化之後放到區塊鏈上面。舉例來說,一張迷因圖可以數位化放到網路上,NFT就是把這些數位產品給放到區塊鏈上。
NFT類似用以區分歸屬權的「數位簽名」。這個概念在區分虛擬作品版權的時候非常有用,如果使用得當,它可以解決一些版權糾紛,保護個人創作者的權益。因此,區塊鏈遊戲就是將資訊用NFT儲存在區塊鏈中,用以確定虚擬物品所有權的電子遊戲。
理論上說,它完全可以跟傳統電子遊戲不差分毫,但規模和側重點讓區塊鏈遊戲們成了如今的樣子——玩法缺失,卻極富交易屬性。例如,一款叫《Axie Infinity》的遊戲在菲律賓以「玩了賺錢」的名號爆發,很多在疫情期間失業的菲律賓人靠它養家餬口。
對普通的網絡遊戲來說,開發商和營運商就是一個「中心化」的部分,它们掌握生殺大權,即使玩家的帳號裡有價值不菲的虚擬物品,只要觸犯了規則,都可能被封殺,有時候,不違規也可能被封。
遊戲只要搭上區塊鏈,成為所謂的「GameFi」(Game finance),就會成為眾人追捧的標的。但區塊鏈遊戲可不是這樣,它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可記錄的性質。也就是說,在一款區塊鏈遊戲中,虚擬物品所有權非常明確,而且寫在不可擦除的區塊鏈上,區塊鏈就相當於一個巨大數據庫,所有的交易都可以記錄在裡面:谁賣給谁、賣了多少錢、賣的是什麼東西——該是你的東西就是你的,上面還有你的ID。
NFT的遊戲分成兩類,早期的NFT遊戲比較關注可交易性,而部分忽略掉了遊戲性。例如,《Axie Infinity》,它在遊戲中設計兩種道具SLP和AXS,前者在遊戲過程中掉落,後者是遊戲內生物繁殖的一個關鍵道具,兩種都能放在交易所裡買賣。現在進入遊戲的成本跟之前完全不同了,效率也在降低,菲律賓人很難再靠「玩遊戲」養活家庭。
另一種NFT遊戲,名頭一個比一個來得響。例如,《幽靈行動:斷點》裡加入NFT皮膚和裝備,Peter Molyneux的作品《遺產》,以及GSC Gaming World製作《潛行者2:切爾諾貝利之心》,以NFT的方式拍賣3個“在遊戲裡當NPC”的名額給玩家,掃描臉部後加入遊戲。
相比之下,元宇宙更像是個「整合者」,幾個新概念中最新最夯的一個。它昭示著一個虛擬世界,分別是《雪崩》、《頭號玩家》或者《夏日大作戰》就比較好理解了。在理想中的元宇宙裡,人們通過一個軟體或設備從現實世界裡脫離開,進入全新的虛擬世界。在一個虛擬形象裡,你能通過購買NFT商品打扮自己。在現實中能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都能在元宇宙裡實現。
簡單來說,元宇宙是指由現實與虛擬混合而成的數位世界,允許人們透過虛擬環境在不同裝置間移動及溝通。它也是超感空間、虛空間,是一個聚焦於社交連結的 3D 虛擬世界之網路。此虛擬環境將可以通過虛擬實境眼鏡、擴增實境眼鏡、手機、個人電腦和電子遊戲機進入人造的虛擬世界。
元宇宙近在咫尺
區塊鏈、NFT在內的概念似乎在元宇宙裡被整合起來了。人們可以生活在虛擬世界裡,通過NFT標記自己的權利、購買商品,而這一切都被記錄在區塊鏈上。所有人都能共存的虛擬空間,有交易體系,有不可更改的記錄帳本。
就去中心化而言。不管是元宇宙,或區塊鏈、NFT,都在使用這個概念,它像一個標誌,代表網絡時代平凡人反抗Trust或是立法、行政規章、司法判例以及國際條約的精神。例如,像原來臉書Facebook(20211028更名為Meta),其創辦人祖克伯所言預期元宇宙未來10年內將可觸及10億人。
元宇宙之硬體,包含半導體設備、通訊元件、IC 設計、HPC 高速運算,而軟體部分則是雲端娛樂、電子商務、AI 物聯網、AR/VR 等。換言之,具備元宇宙題材的不只有VR、AR硬體產業,包括人工智慧、晶圓代工、社群平台、遊戲、金融都將扮演關鍵角色。
首先,在VR方面,Meta進軍元宇宙的最新進展,就是開啟「虛擬健身房」。原來,Meta現於自家平台Quest第二代的應用,運動健身類型正是主打招牌。現在用戶不用在家裡添購跑步機或飛輪車,只要戴上VR頭盔,就可在應用引導下,做各種健身有氧運動。
其次,NFT可突破手機APP包袱。現在即便透過App應用,擁有一個虛擬服飾,可是卻無法在其他地方秀出來,只能在專屬App上才看得到。這有點像是買了尼克球隊的球帽,只能在尼克隊主場炫耀,不但限制了使用的範圍,也會降低球帽本身價值。
在元宇宙,界線會被打破,每個人都會希望在各處秀出自己的虛擬化身與穿著,必須是去中心化,不受任一平台控制的NFT才能辦到。另外,像是遊戲裡的角色或寶物,也可以透過NFT轉售獲得更高資產價值。因此,要實踐Web3倡導的去中心化經濟,必須有NFT,才有辦法運作得起來。
最後,元宇宙概念股取代蘋概股。Meta會投入大筆資金助攻新戰場;收購動視暴雪的微軟、以及用NFT會顛覆手機App,讓iPhone概念股被元宇宙概念股取代,是否如祖克伯所言預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