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台中清水─Day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知道讀者對自己的家鄉了解多少?

至今我已在清水生活20年,卻不曾想好好認識我生長的環境、不曾仔細聆聽長輩說著故鄉的歷史。於是我決定用雙腳走遍我的家鄉,不只閱讀也做訪問,找回養育我的「根」。


第一天要探索的是清水以前最熱鬧的街──大街路。相信有來過清水玩的旅客或是當地人一定非常熟悉,它從清水最出名的觀音廟紫雲巖開始,延伸至萬善堂(骨灰塔)。

raw-image


我將摩托車停在大街路旁,徒步從三山國王廟往南走。





走了一陣子後,我在一個大門口停下,看到路旁豎立著石碑寫著長壽路,並記錄下在民國五十五年落成。

這條路彎彎曲曲的,一路往上走到底時我轉過身來,「天啊...」,映入眼簾的是古色古香的階梯、黃花風鈴樹與廟宇紅色的磚牆,真是美不勝收啊!

raw-image

離開長壽路後,我從日治時期的正參道一直往上走,看到神社遺址後右轉,走向一條我沒走過的步道。才剛走上階梯,我就看見路旁有許多墳墓,經過時嘴裡不斷唸著:「抱歉,打擾了!」。今天陰森森的天氣,真快嚇死我了。

raw-image


我一路往上走,走到嘉陽高中前的中航路三段,再沿著這條路往下走。這條路非常寬也沒甚麼車,又是下坡路段,經過的車子速度都非常快,回想起來真的有點危險。路旁是清水第一公墓,一大片的綠地裡藏有一個個探出頭的墓碑。外公的媽媽就葬在這裡。





中航路三段接上剛才走過的聖南寺,我便從聖南寺後方走到神社後參道,再往下走回大街路。後參道是我的童年回憶,我和爸媽時常來這裡運動,吃點小點心。我的外公總說以前的正參道後參道很美,路旁有石燈籠還有大樹籠罩在上空。不過,清水人在日本退出臺灣後,破壞他們的建設來發洩怒氣。外公每每想起這段記憶,都不斷感嘆「實在太可惜了!」。

raw-image

回到大街路後,我走回三山國王廟。廟中拜的神明與一旁的紫雲巖(觀音廟)不同,「三山國王」分別指「巾山」、「明山」、「獨山」三位山神。臺灣各處都能看見的三山國王廟潮州人、漳州閩南人漳州客家人的信仰,證明了清水人的海口腔是從何而來。

the en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專業臺灣公民的沙龍
1會員
11內容數
含台灣的政治、法律議題,主題隨我高興挑選,沒有預設或限制!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 清水巖在神明界神格有許多傳說。艋舺清水巖,廟宇定位總是名利其中、更是台灣廟宇文化資產最具價值的代表。來到台北市萬華區拜拜別老是去龍山寺,清水巖一定值得你來拜拜。 艋舺清水巖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 ​開放時間: AM5:00-PM17:00 ​電話: 02
Thumbnail
​ 清水巖在神明界神格有許多傳說。艋舺清水巖,廟宇定位總是名利其中、更是台灣廟宇文化資產最具價值的代表。來到台北市萬華區拜拜別老是去龍山寺,清水巖一定值得你來拜拜。 艋舺清水巖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 ​開放時間: AM5:00-PM17:00 ​電話: 02
Thumbnail
來到新北市三峽區旅遊,祖師廟絕對是旅遊行程之一。這座台灣宗教百景之一、新北市定古蹟、也是台灣唯一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的寺廟。其整座廟宇的建築都是非常的精雕細琢、時常看到很多的外國遊客、帶團的觀光客、教學活動的學員在這裡研究觀察,可見這座廟宇的建築之美是另人嘆為觀止。 新北市三峽區祖師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來到新北市三峽區旅遊,祖師廟絕對是旅遊行程之一。這座台灣宗教百景之一、新北市定古蹟、也是台灣唯一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的寺廟。其整座廟宇的建築都是非常的精雕細琢、時常看到很多的外國遊客、帶團的觀光客、教學活動的學員在這裡研究觀察,可見這座廟宇的建築之美是另人嘆為觀止。 新北市三峽區祖師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主要是描述在碧山巖的感受,真的完全是藝術品的建築,讓人駐足不想前進。 從成功廟離開後,我趕緊繼續疾走...
Thumbnail
主要是描述在碧山巖的感受,真的完全是藝術品的建築,讓人駐足不想前進。 從成功廟離開後,我趕緊繼續疾走...
Thumbnail
#台北 #碧山巖 下午五點,我拖著疲憊的身軀,抵達碧山巖門口,此時我突然有一種釋懷的感覺,那種跨出舒適圈、說走就走的挑戰,終於在此刻得到了回報。夕陽高掛西首,橘黃色的夕陽映襯著碧藍遼闊的天空,煙香嬝嬝搭配著清淨凝神的音樂,心中的鬱悶也兀自釋放出來。我坐在鐵椅上冥想,除了等待著六點的夜景......
Thumbnail
#台北 #碧山巖 下午五點,我拖著疲憊的身軀,抵達碧山巖門口,此時我突然有一種釋懷的感覺,那種跨出舒適圈、說走就走的挑戰,終於在此刻得到了回報。夕陽高掛西首,橘黃色的夕陽映襯著碧藍遼闊的天空,煙香嬝嬝搭配著清淨凝神的音樂,心中的鬱悶也兀自釋放出來。我坐在鐵椅上冥想,除了等待著六點的夜景......
Thumbnail
  我的出生地位於水裡港,這是我的第一個故鄉。水裡港是龍井鄉麗水村的舊地名,歷史十分悠久,你甚至可以在清朝的《台灣輿圖》看到這個名字。我的祖先剛到台灣時,住在水裡港外一個叫塗葛堀的聚落,後來塗葛堀常常做大水,許多先民便四散到各地,我的家族已經在水裡港住了七代,祖厝推測是在光緒三十二年建的,在我們庄裡
Thumbnail
  我的出生地位於水裡港,這是我的第一個故鄉。水裡港是龍井鄉麗水村的舊地名,歷史十分悠久,你甚至可以在清朝的《台灣輿圖》看到這個名字。我的祖先剛到台灣時,住在水裡港外一個叫塗葛堀的聚落,後來塗葛堀常常做大水,許多先民便四散到各地,我的家族已經在水裡港住了七代,祖厝推測是在光緒三十二年建的,在我們庄裡
Thumbnail
走了至少三次的文澳走讀,以為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講了,但田野就是那麼豐富有趣,還是隱藏著很多歷史資訊等著人們挖掘。 第一站|文澳祖師廟 第二站|聖真寶殿 聖真寶殿主祀南天文衡聖帝,設有鸞堂,著作過不少金篇。 第三站|文澳城隍廟 第四站|千人塚 第五站|文石書院
Thumbnail
走了至少三次的文澳走讀,以為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講了,但田野就是那麼豐富有趣,還是隱藏著很多歷史資訊等著人們挖掘。 第一站|文澳祖師廟 第二站|聖真寶殿 聖真寶殿主祀南天文衡聖帝,設有鸞堂,著作過不少金篇。 第三站|文澳城隍廟 第四站|千人塚 第五站|文石書院
Thumbnail
住淡水20年,頭一次沒有避開人潮與塞車,我加入了『暗訪』的行隊,順著步伐,走到清水巖。 清水祖師廟廣場前,來自各方諸神各顯神通,閃燈霓虹,舞龍舞獅,大鳴爆竹,擺動神轎。座落排排於廟前廣場的參與群眾,精靈投入、神迷共享。 遊行的最末,金黃華美的祖師神轎從米市街道緩緩落下,非凡無比,令人屏息。
Thumbnail
住淡水20年,頭一次沒有避開人潮與塞車,我加入了『暗訪』的行隊,順著步伐,走到清水巖。 清水祖師廟廣場前,來自各方諸神各顯神通,閃燈霓虹,舞龍舞獅,大鳴爆竹,擺動神轎。座落排排於廟前廣場的參與群眾,精靈投入、神迷共享。 遊行的最末,金黃華美的祖師神轎從米市街道緩緩落下,非凡無比,令人屏息。
Thumbnail
不知道讀者對自己的家鄉了解多少? 至今我已在清水生活20年,卻不曾想好好認識我生長的環境、不曾仔細聆聽長輩說著故鄉的歷史。於是我決定用雙腳走遍我的家鄉,不只閱讀也做訪問,找回養育我的「根」。
Thumbnail
不知道讀者對自己的家鄉了解多少? 至今我已在清水生活20年,卻不曾想好好認識我生長的環境、不曾仔細聆聽長輩說著故鄉的歷史。於是我決定用雙腳走遍我的家鄉,不只閱讀也做訪問,找回養育我的「根」。
Thumbnail
之前在"台北畫刊"這本雜誌中看到有關"芝山史蹟公園"的介紹........     這一次, 決定在休假日抽空來到這裡了........    "芝山史蹟公園"原名為"芝山公園", 後來因這裡蘊藏很多歷史遺跡, 因此才更名為"芝山史蹟公園"........     這裡主要涵蓋了三個時代的遺跡: 史
Thumbnail
之前在"台北畫刊"這本雜誌中看到有關"芝山史蹟公園"的介紹........     這一次, 決定在休假日抽空來到這裡了........    "芝山史蹟公園"原名為"芝山公園", 後來因這裡蘊藏很多歷史遺跡, 因此才更名為"芝山史蹟公園"........     這裡主要涵蓋了三個時代的遺跡: 史
Thumbnail
台灣信仰多元,眾神各顯神通,但一般人較少注意到各家廟宇所供奉的神明、與漢族先民移墾的歷程有關,熱愛古廟的文史古蹟導覽專家姚其中老師,從族群廟的分布消長,為我們說說三百年多來閩客先民拓墾的趣味故事。 口述.照片提供=姚其中    採訪撰文=駱亭伶
Thumbnail
台灣信仰多元,眾神各顯神通,但一般人較少注意到各家廟宇所供奉的神明、與漢族先民移墾的歷程有關,熱愛古廟的文史古蹟導覽專家姚其中老師,從族群廟的分布消長,為我們說說三百年多來閩客先民拓墾的趣味故事。 口述.照片提供=姚其中    採訪撰文=駱亭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