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中的台灣新聞攝影與大賽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當時代在轉變,事情也應該要有所轉變。

從2007年開始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走過12個年頭,今年共有109位參賽者,將近2,000張作品,其中還不乏有來自國外投件,規模與競爭已是12年來的高峰。從今年的得獎名單顯示了一些轉變的現象。

除了今年首次開徵「網路影音新聞專題」之外,28位得獎者中有14位來自非媒體專職人員,他們是自由工作者或其他行業類別的參賽者。「台灣新聞攝影大賽」是台灣第一也是唯一以新聞影像為競賽主體的比賽,得獎者沒有任何獎金,完全以獲獎榮譽為嚮望,比賽全程公開評審,每屆評審團5~7位成員組成,盡可能包含學界/業界、男性/女性、攝影/非攝影、靜態/動態等評審背景。比賽仿造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的分類和模式來設計,由非營利組織「台灣新聞攝影協會」(在2019年之前名為「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主辦,最早的組成會員是來自全台灣各地的上百位媒體專職攝影記者,過往也都是由媒體中專職的攝影記者囊括大多數的獎項,而這次卻是讓出了一半的得獎人數。

這同時也反映了目前媒體的現況。媒體越往即時、以量取勝走去,專職的攝影記者也就越難、越沒有時間或越沒有意願動力去取得更卓越的影像照片,也難怪我們常會聽到讀者抱怨看來看去的影像都很平庸無聊。當然媒體的虧損、失勢也是關鍵,媒體越來越不願投資在高成本的影像產製與人才,遇缺不補或萬年不調薪,導致有志之士只能轉向別行或知難而退。此外業內從業人員對競賽的缺乏熱情也很重要,過去因為希望自己的好照片被看見,所以大家積極參賽,現在反而是外部的自由工作者更積極。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推斷出自由新聞攝影記者的需求,有能力的自由攝影師似乎更有機會可以進入產業之中,不過接下來我們必須更注意這些人的勞動條件與問題;對讀者來說,自由攝影師的進入,可以稍稍擴展新聞攝影的面貌,將邊界進行挪動,雖然這跟每屆評審的組成有關係,但前題還是有多樣內容的參賽。對我來說,儘管對這些影像在意義的展延還不甚滿意,不過這可能跟評審時間與流程有更大的關係。

記得在上屆評審時,郭力昕經常提出這樣的呼籲:新聞照片的意義是外部賦予的,我們有沒有可能重新發現新聞照片的意義?我是非常同意這個意見的,熟悉比賽的人其實不難發現什麼樣的照片容易獲得青睞,特別是新聞攝影比賽,因為新聞攝影過去的疆界是非常明確的,只要掌握這些規範,照片自然就會突出在競賽之中。但長久下來這並不健康,從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的得獎作品就可以發現轉變,不僅參賽者在挑戰自己,評審們也在挑戰這個定義。有些照片的確不適合在快速地「淘汰淘汰」中存活下來,但這些秧苗必須被一次又一次地種在其中,苗死了並不足以灰心或惋惜,重要的是必須有人一次又一次地種下去,慢慢總會有人發現不要揠了苗,看看苗能長成什麼植物。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
🏆2019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得獎名單🏆 本屆共有109位參賽者投件。這個大賽由「台灣新聞攝影協會」舉辦,經歷長達9個小時的評審後,得獎名單終於出爐! 👇完整得獎名單如下: 【年度最佳新聞照片】 楊子磊/鏡傳媒…www.facebook.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偉的沙龍
1會員
35內容數
新聞攝影在台灣就如同雞肋,看似重要又不重要,從媒體呈現的架構看起來就是一個圖像世界,事實上就像果蠅的複眼看世界,氾濫而失焦。新聞攝影是另一種白色巨塔,外人看起來巨大而神秘,按圖索驥、緣溪行,或許就能發現箇中天地。就自己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十餘年的心得分享所思所聞,提供觀看新聞影像的多重視角。
小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0
攝影晚安對話0611-廢棄的兵營但記憶還在 用一根麻繩穿過衣袖的兩個洞,衣服下緣用油性筆寫上你的編號,內褲也是穿過腰腿兩個洞,編號寫在褲頭。一個班一條,丟在地上集中管理,洗衣場的兵會來統一收,費用從每個人的兵費裡扣。第一次送洗回來,我不見了兩條內褲跟一件內衣,雖然一直在觀察我的編號被誰穿了....
Thumbnail
2021/06/10
攝影晚安對話0611-廢棄的兵營但記憶還在 用一根麻繩穿過衣袖的兩個洞,衣服下緣用油性筆寫上你的編號,內褲也是穿過腰腿兩個洞,編號寫在褲頭。一個班一條,丟在地上集中管理,洗衣場的兵會來統一收,費用從每個人的兵費裡扣。第一次送洗回來,我不見了兩條內褲跟一件內衣,雖然一直在觀察我的編號被誰穿了....
Thumbnail
2020/07/21
攝影晚安對話0721 前兩天聽到一個說法,關於圖片編輯與挑圖的自由,對照3天前看到這篇文章照片時內心的讚嘆,覺得這個說法挺有趣的。
Thumbnail
2020/07/21
攝影晚安對話0721 前兩天聽到一個說法,關於圖片編輯與挑圖的自由,對照3天前看到這篇文章照片時內心的讚嘆,覺得這個說法挺有趣的。
Thumbnail
2020/07/20
攝影晚安對話0720 思想總是在現實與思想中打轉,這是雞生蛋、蛋生雞,常因為便宜行事,便囫圇吞棗、套套邏輯,不過問這些、想這些的人也挺無聊的,這有什麼好問的,然後有人說這是哲學。
Thumbnail
2020/07/20
攝影晚安對話0720 思想總是在現實與思想中打轉,這是雞生蛋、蛋生雞,常因為便宜行事,便囫圇吞棗、套套邏輯,不過問這些、想這些的人也挺無聊的,這有什麼好問的,然後有人說這是哲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切回本篇文章的提問,媒體亂像該怎麼解呢?的確誠信的媒體環境是政府、媒體、閱聽人三方責任。顯而易見地可以觀察到目前台灣政府的政策與媒體並無真正地實現「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而以現在媒體亂像的精彩程度,台灣閱聽人亦是責無旁貸。
Thumbnail
切回本篇文章的提問,媒體亂像該怎麼解呢?的確誠信的媒體環境是政府、媒體、閱聽人三方責任。顯而易見地可以觀察到目前台灣政府的政策與媒體並無真正地實現「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而以現在媒體亂像的精彩程度,台灣閱聽人亦是責無旁貸。
Thumbnail
以日本政策、以及在日台灣人的身份,回應網紅錫蘭對台灣缺點做出的評論。內文分為媒體、交通以及市容三部分,也夾雜一些個人經驗談。
Thumbnail
以日本政策、以及在日台灣人的身份,回應網紅錫蘭對台灣缺點做出的評論。內文分為媒體、交通以及市容三部分,也夾雜一些個人經驗談。
Thumbnail
由於官展展出日程短,未有多樣的開發商品,僅一般性的文宣品:如1. 展覽目錄,供入場觀眾自由索取。2. 展覽圖錄:由台灣教育會與台灣日本畫協會合作出版《台灣美術展覽會畫冊》[1],除第1回外,圖錄封面皆選自審查員之作品來搭配,以鮮豔的珂羅版印刷,發行份數為5百本(1本定價3圓)販售
Thumbnail
由於官展展出日程短,未有多樣的開發商品,僅一般性的文宣品:如1. 展覽目錄,供入場觀眾自由索取。2. 展覽圖錄:由台灣教育會與台灣日本畫協會合作出版《台灣美術展覽會畫冊》[1],除第1回外,圖錄封面皆選自審查員之作品來搭配,以鮮豔的珂羅版印刷,發行份數為5百本(1本定價3圓)販售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轉變中的台灣新聞攝影與大賽 當時代在轉變,事情也應該要有所轉變。 從2007年開始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走過12個年頭,今年共有109位參賽者,將近2,000張作品,其中還不乏有來自國外投件,規模與競爭已是12年來的高峰。從今年的得獎名單顯示了一些轉變的現象。
Thumbnail
轉變中的台灣新聞攝影與大賽 當時代在轉變,事情也應該要有所轉變。 從2007年開始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走過12個年頭,今年共有109位參賽者,將近2,000張作品,其中還不乏有來自國外投件,規模與競爭已是12年來的高峰。從今年的得獎名單顯示了一些轉變的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