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
含有「報導者」共 5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本真的好好看|選書交給我,閱讀交給你
2025/09/04
《我的流行音樂病》:從盜版到經典的流行記憶
《我的流行音樂病》透過回憶與逸事,描繪臺灣流行音樂的產業生態與時代氛圍。從海山唱片靠《梁祝》偷錄起家,到盜版與正式發行商間微妙的「互助關係」,不禁讓讀者對著作權與文化傳播的反思——在戒嚴與第三世界的歷史背景下,盜版是否可能被賦予「同情的理解」。
4/5
我的流行音樂病
#
秋海棠
#
盜版
#
報導者
2
留言
覺醒玩家の哲學
2025/07/25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個年輕靈魂的孤獨長路,與《論語》的四盞燭光
剖析台師大女足案的核心悲劇。藉由《論語》四盞燭光揭示:始於「正名」崩壞,體制將導正責任拋給受害者;演變為「風行草偃」的有毒環境,卻期待個人抵擋惡風;在權力試圖「抹除」個體的極致之惡面前,逼出「殺身成仁」式的反抗。最後,以「士不可以不弘毅」呈現一個女孩被迫扛起時代重擔。
#
論語
#
簡奇陞
#
霸凌
2
留言
李偉文的沙龍
2025/04/25
無體溫親密關係的寂寞經濟
前些天在廣播節目中採訪了報導者的資深記者孔德廉,他寫了一系列台灣社會檯面下的新潮流與新興活動,用了「無體溫關係」這個名詞來描述這個新現象。 為什麼無體溫? 對於如今早熟卻又晚婚的一代,僅僅存在於線上的關係愈來愈普及,其中有一種以前真的沒有聽過的「掛睡」。 所謂掛睡是指利用匿名聲音交友的特性,與對
#
娃娃
#
體溫
#
報導者
6
留言
透過蘇的眼睛,看到的人生
2025/04/20
當體育變成學校重點,學科學習的代價是什麼?|01.站在邊緣,看見教育的盲點
從自身處境出發,回應《報導者》對體育班學力落差的深度報導。雖然運動成就令人讚賞,但在掌聲背後,常有學生基本學力被犧牲、教師角色工具化等問題。文章不為批評個人,而是希望誠實發問:在追求榮耀的過程中,我們失去了什麼?學生是否真的能被當作一個完整的個體對待?
#
文章
#
報導者
#
學習
喜歡
留言
慾不淨龍子
2025/04/03
【#在DayX以前】企劃EP1〈或許,是時候去買一本實體成人書刊〉
1 意料之外,但仔細一想又十分合理────當我閱讀到「烏克蘭的圖書業在戰爭以後蓬勃發展」的資料時,大抵上是這個心情。 這個觀察出自俄羅斯文學研究者糜緒洋。糜緒洋在2024親身到訪烏克蘭,他在走歷了哈爾科夫、利沃夫和奧德薩等大城市以後,寫下了〈戰火下的文學抉擇:烏克蘭的去俄化與身份認同重塑〉
含有成人內容
#
色情
#
烏克蘭
#
罷免
3
2
‹思›語室
2025/03/30
有緣人33-黃子佼們事件-《媒體不是不報,而是不痛》:當我們以為新聞已經說完,其實只是故事剛要開始
為什麼我們還是覺得,這件事情「被消音」了?
#
作者
#
力量
#
創作
1
留言
窮學獨立出版社
2024/12/21
試論:為什麼心理師該碰政治?
本文探討心理師在社會正義諮商框架下,如何面對政治議題。心理師的角色不僅涉及個案的心理健康,還必須考量社會文化脈絡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透過近期政治事件的分析,文章強調心理師應主動參與政治與社會運動,以促進社會公義,並反思如何在實踐中應對政治環境對精神健康的影響。
#
心理師
#
心理諮商
#
社群媒體
20
留言
方君維的沙龍
2024/07/28
書海週記II | 島國毒癮記事 Vol. 61
關於那些很近又很遠的記事,透過報導者眼光有了新的認識。 因為工作的關係,聽到報導者雪莉主編的演講,那時候是第一次這麼深度地去看見,新聞人對於真相的追求,與感受到文字工作者傳播的熱情,進而購買當時最新剛發行的出版品。 打開之後,覺得非常的驚艷。書中探討毒品的角度非常的多元,從毒品販運的暴利、成癮背
#
閱讀
#
閱讀心得
#
青少年
4
留言
Claydee的沙龍
2024/06/29
《填詞L》:「我只是還不夠努力」每個追夢人都會有共鳴的熱血電影
《填詞L》是熱血澎湃的追夢電影,入選2023金馬影展,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敘述導演黃綺琳的親身經歷,包括她將母女吵架寫成歌詞、向唱片公司毛遂自薦、從海選中脫穎而出成為簽約填詞人的經過,笑中帶淚,通通入鏡。
4/5
填詞L
#
追夢
#
熱血
#
填詞
64
3
黃璧怡
2024/06/30
2
我不常看電影,是直至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才知道有這套戲,然後那個電影名稱,我在想,是我想到的那個髒字嗎?所以,很高興Claydee解說和介紹!😄
2
Claydee
發文者
2024/07/03
1
黃璧怡 沒錯,就是妳想的那個字……不過因為臺灣沒有相關規定,所以它在台北金馬影展是「本名上陣」!
1
浮火的閱讀創作筆記
2024/05/16
書評|《報導者事件簿002:神木下的罪行》報導者
台灣全面禁伐的政策已經實行了30年,但「山老鼠」卻始終存在,為什麼盜伐案難以遏止?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從高山森林一路追蹤到木材加工廠、地下交易市場、在地原住民家庭,深入調查「福爾摩沙珍貴林木盜伐」議題。以被聖化的「神木」為中心,沿著死去木頭的蹤跡,探索一條關於生存與暴利。
#
報導者
#
蓋亞
#
山老鼠
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