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在職場上碰到這些問題該磨合還是離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在 2021 年末寫的這篇「回顧工程師的 2021 年:轉換跑道前先問自己想在職涯中學到什麼」最近還引起蠻多身旁朋友共鳴,難道是年後轉職潮,大家在考慮跳槽嗎?
工程師現在要換工作實在太容易了,條件一家比一家優渥,直接擺在眼前任你挑,如果有人向我尋求工程師轉換跑道的建議,我不會直接指引他們應該去哪上班,而是會請他們思考:「自己是個吸引企業的好人才嗎?」這麼說並沒有嘲諷之意也不是鼓勵大家成為社畜,而是應該想辦法讓自己在職場上成為更好的人,對自己有所交代。
圖片來源:攝影師:Cup of Couple,連結:Pexels
在職場上碰到解決不了的事,決定放過自己選擇離職,偶爾也是好選項,但這不能成為「每一次的決定」,人們總是期待換一個新職場問題就會解決,到頭來問題還是反覆發生,這無關乎於環境或薪資,而是與自己息息相關,今天 RUBY 大叔要分享三個工程師在工作上常見的問題,並提供建議給工程師及主管,如果你也剛好被這些問題折磨,不妨先看看這篇重新思考一下。

有問題就要開口問,但為什麼問了卻沒得到解答?

這種經驗大家或多或少碰過,尤其新人時期,自己很努力很認真理解手上的專案,碰到問題也即時發問,但主管總是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彷彿有問跟沒問一樣,最後自己埋頭苦幹卻卡關,這時主管再次提醒你:「有問題就要開口問不要等到出包。」簡直有口難言,狀況若沒舒緩,惡性循環之下難免會萌生離職念頭。另外還有一種是不好意思開口問的沈默君,主管以為你沒問題最後卻出錯,套一句我同事 S 子的話:「保持自己神秘、深不可測的樣子,在職場上真的不會為你加分。」
給員工的建議:想要得到正解就要問對問題。有時主管沒有回覆到點上,是因為自己的問題不夠明確,真正的問題是 A,但提問時問成 B,這可能受限於發問者的經驗與能力。我年輕時也犯過這種錯誤,以自己有限的經驗與思考去判斷問題導致錯誤發生,後來經歷的專案越來越多,知識含量也較足夠後,才理解原來之前是提問不夠到位。在提問前,先確定自己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記錄自己嘗試過哪些方式,問題卡在哪裡?提問時,盡量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避免斷章取義,才能找到解答,問問題本身就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
給主管的建議:對於願意開口問問題的員工,請務必有耐心的解釋教學,當發現員工問的問題不夠精準,可適時誘導及鼓勵他們從不同面向思考,把問題導正回來,即便在你眼中看來,有些是老問題,但他們正在為做好自己的工作奮鬥。網路上有些文章指出 Z 世代人才難留的問題,這麼一想,發現我們公司的 Z 世代都很上進、很積極,對於不懂的問題也會追根究底問下去,不會太多小劇場(難道是初生之犢不畏虎),連我們公司最嚴厲的大 BOSS 都豎起大姆指認同,所以主管們,擁抱 Z 世代吧。(延伸閱讀/如何開發 Z 世代有感的網路服務設計?這五點建議趕快筆記!

明明照規劃內容執行,為什麼成品還是不符預期?

這也是工作上的萬年困擾之一(撇除因客戶過度干涉專案造成的情況),每個人對於工作內容的認知、標準及判斷本來就不同,這也導致專案成果有落差,尤其是自己經手的專案不符合客戶期待,這種挫折感是很大的,當想回頭思考問題出在哪時,也很難歸咎於單一問題,畢竟專案從零至有,是一連串團隊合作的結果。
給員工的建議:每個人對事物的立場、經驗及態度都不同,你的「理所當然」不一定是別人的「理所當然」,就個人而言,可以問問自己,當你在承接工作時,是想把事情「做完」還是「做好」?這兩者在心態上就有很大差別,唯有當你想把事情「做好」,才能察覺更多問題,及早開始應對,雖然大家做事方式不同,但你可以設定 Checkpoint,在團隊中主動檢驗,創造有跡可循的規則,隨時與團隊對焦完成任務。
給主管的建議:當發現專案不符預期時,主管要與員工共同承擔,努力是雙方一起的,並非只是員工問題,有些對主管來說「很簡單」的問題,很可能就是員工解決不了的,主管得適時判斷團隊狀況,與團隊站在一起面對,而非只是責備員工。

都是 They 的錯?碰到難溝通的人,工作效率及心情變差怎辦?

溝通是門學問,但請不要太快放棄這個學分啊!金庸小說《笑傲江湖》有句對白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溝通問題,想要透過轉職一勞永逸溝通問題是不可能的,練就鋼鐵之心,想辦法克服這個問題才是上上策。
給員工的建議:碰到難溝通的人,不要太快放棄溝通也不要太快下結論,即使內心覺得都是 they 的錯,問題還是要解決,盡量站在客觀立場全貌看待整個事件,也不必過度檢討自己,讓自己背負溝通失利的壓力影響工作效率,與其換工作,不如趁機培養自己解決事情的智慧,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有機會解決的。
給主管的建議:溝通不止是員工的課題,更是主管的必修課。溝通是雙向的,作為主管不能只是下達命令給員工,更要有傾聽員工說話的能力,坊間有很多書教大眾如何培養溝通力,如果主管沒時間深造自己的溝通力,至少要做到不漠視員工發出的溝通需求,盡量接住每一次的訊號給予回應,讓彼此負擔減到最小。
你在職場上碰到的問題是什麼呢?歡迎跟 RUBY 大叔分享。在之後的文章中,我偶爾會把我同事們的對話(或他們的所作所為?)放進來,因為平常跟他們聊天真的獲得很多靈感,不能只有我知道啊!
*在這邊也工商一下,如果大家對技術觀點、工程師生活、趨勢分析等相關主題有興趣,想學到更多,除了追蹤 RUBY 大叔,也可以訂閱我們公司的電子報(https://bit.ly/3GYZtXL),就會不定期收到實用的文章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會員
36內容數
畢業生別怕,雖然是新鮮人但沒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UBY 大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 RUBY 大叔不斷在網路上看到與 Z 世代相關的文章,其中不乏是一些具偏見的觀點,像是:說得多做的少、職場抗壓性低等,前陣子還有一位朋友因為跟 Z 世代同事一起共事,感到挫折滿滿地表示:「覺得未來經濟快毀滅了。」
現在做影音很夯,但建構一個影音平台並不簡單!今天 RUBY 大叔想要跟大家從技術從業角度聊聊「自建影音平台」必備的心理認知。
接近 2021 年的尾聲,各位今年還順心嗎?這次 RUBY 大叔就要跟大家聊聊工程師的職涯發展方向,讓還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徬徨的你有選擇。
上月發生 118 所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被工程師手滑誤刪的重大事故,一時間在科技圈造成熱議,有人檢討發包單位及外包廠商,也有人認為是工程師、政府採購法問題,追根究底,「工程師手滑」可能只是整起事件的冰山一角,今天 RUBY 大叔要跟大家聊聊這件事。
工程師很會修電腦?天天都在加班?有沒有工程師朋友跟RUBY大叔一樣,即使入行當了工程師多年,也做到高階主管,卻偶爾還是會被問到這些問題,這一篇想透過QA方式跟大家聊聊。
每個人在職場上或多或少都有犯錯過,但回頭檢視自己為何做不好,且力求改善的人並不多,很多時候不去做新的嘗試,就不會找到新的方法。今天跟大家聊聊初階工程師如何提高自己的經驗值以及工程師的當責之道是什麼。
最近 RUBY 大叔不斷在網路上看到與 Z 世代相關的文章,其中不乏是一些具偏見的觀點,像是:說得多做的少、職場抗壓性低等,前陣子還有一位朋友因為跟 Z 世代同事一起共事,感到挫折滿滿地表示:「覺得未來經濟快毀滅了。」
現在做影音很夯,但建構一個影音平台並不簡單!今天 RUBY 大叔想要跟大家從技術從業角度聊聊「自建影音平台」必備的心理認知。
接近 2021 年的尾聲,各位今年還順心嗎?這次 RUBY 大叔就要跟大家聊聊工程師的職涯發展方向,讓還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徬徨的你有選擇。
上月發生 118 所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被工程師手滑誤刪的重大事故,一時間在科技圈造成熱議,有人檢討發包單位及外包廠商,也有人認為是工程師、政府採購法問題,追根究底,「工程師手滑」可能只是整起事件的冰山一角,今天 RUBY 大叔要跟大家聊聊這件事。
工程師很會修電腦?天天都在加班?有沒有工程師朋友跟RUBY大叔一樣,即使入行當了工程師多年,也做到高階主管,卻偶爾還是會被問到這些問題,這一篇想透過QA方式跟大家聊聊。
每個人在職場上或多或少都有犯錯過,但回頭檢視自己為何做不好,且力求改善的人並不多,很多時候不去做新的嘗試,就不會找到新的方法。今天跟大家聊聊初階工程師如何提高自己的經驗值以及工程師的當責之道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身為新進資深工程師,先傾聽、再觀察,不冒然大肆改革。以每日筆記、公開分享累積信任,在適當時機推動流程與技術革新。穩紮穩打、緊扣團隊目標,就能在新組織裡真正帶來正面影響,為自己與團隊打造長期成長的基礎。讓努力更有方向,也讓團隊走得更穩更遠。
Thumbnail
後來工程師不來了,他會叫我到筆電的設定功能裡點兩三下,然後我就看著筆電螢幕上的游標,像農曆七月才會發生的靈異現象一樣,自己跑來跑去。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工程師希望能釐清任務的輕重緩急,其中那些「看起來不錯,但目前重要性沒那麼高」的任務,就叫做 nice-to-have...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除了分享網頁設計公司的其他職務,這篇文章將實際應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所提到的方式,探討與分析設計系對應各種不同職務時的優勢。
Thumbnail
傑森 新竹走走全新路線「芎林走走」!帶大家插旗新竹面積最小的「芎林」,走訪芎林景點、芎林老街,品嚐芎林美食之外,沒想到還有連竹科工程師都在拜的文昌廟,以及傳香一甲子的古早味布丁蛋糕,最後再到百年造紙寮體驗手抄桂竹紙,認識蔡倫造紙術的過程!芎林一日遊「全台最大文昌廟」、「百年水礱間」、「百年造紙寮」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身為新進資深工程師,先傾聽、再觀察,不冒然大肆改革。以每日筆記、公開分享累積信任,在適當時機推動流程與技術革新。穩紮穩打、緊扣團隊目標,就能在新組織裡真正帶來正面影響,為自己與團隊打造長期成長的基礎。讓努力更有方向,也讓團隊走得更穩更遠。
Thumbnail
後來工程師不來了,他會叫我到筆電的設定功能裡點兩三下,然後我就看著筆電螢幕上的游標,像農曆七月才會發生的靈異現象一樣,自己跑來跑去。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工程師希望能釐清任務的輕重緩急,其中那些「看起來不錯,但目前重要性沒那麼高」的任務,就叫做 nice-to-have...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除了分享網頁設計公司的其他職務,這篇文章將實際應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所提到的方式,探討與分析設計系對應各種不同職務時的優勢。
Thumbnail
傑森 新竹走走全新路線「芎林走走」!帶大家插旗新竹面積最小的「芎林」,走訪芎林景點、芎林老街,品嚐芎林美食之外,沒想到還有連竹科工程師都在拜的文昌廟,以及傳香一甲子的古早味布丁蛋糕,最後再到百年造紙寮體驗手抄桂竹紙,認識蔡倫造紙術的過程!芎林一日遊「全台最大文昌廟」、「百年水礱間」、「百年造紙寮」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