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記錄—2021羅馬縱走二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內容
日期:2021/11/27-28
人數:14人;男女比:10:4;老新比:5:9;天數:2天
D1 思源埡口派出所→羅葉尾山→羅馬神木C1

0703 派出所出發

0708 過溪

0713 登山口,開始陡上

0722 上稜小休

0727 出發

0742 雨量站

0750 展望處小休

0810 緩稜暗部休息

0754 出發

0830 出發

0834 石瀑

0855 展望處休息

0912 出發

0920 小山頭休息

0925 出發

1000 緩稜會車,遇80人大隊伍

1012 出發

1030 休息

1036 出發

1055 展望處休息

1104 出發

1112 羅葉尾池岔

1118 出發看池去

1125 回到叉路

1130 羅葉尾山

1140 出發

1231 松林營地午餐

1319 出發

1411 取水岔,拆隊,取水隊出發取水,前隊先行前往紮營

1420 兩隊隊出發

1453 無線電聯絡到取水隊,已經抵達水源正在取水,預計半小時後再次通聯

1518 羅馬神木C1,雨變大了,趕緊紮營炊事

D2 羅馬神木C1→馬武佐野郡山→馬鰣橋

0800 出發

0818 上廁所小休

0823 出發

0836 馬武佐野郡山

0854 出發

0930 路左下方獵寮

0951 過叉路

1106 全員過溪

1113 馬鰣橋

1140 上車回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11路公車│The 11th Bus
60會員
82內容數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2024/04/23
南起庫哈諾辛、北至卑南主山的中央山脈南一段,因水源與植被的關係而被山友視為一段難纏的路線,這次我們從南橫的進涇橋登山口起登,至小關山後直接下切神池,中途離場,走了南半段的南一段,也因此把路線定名為小南一段。此為較詳實的文字行程紀錄,供需要的山友取用。
Thumbnail
2024/04/23
南起庫哈諾辛、北至卑南主山的中央山脈南一段,因水源與植被的關係而被山友視為一段難纏的路線,這次我們從南橫的進涇橋登山口起登,至小關山後直接下切神池,中途離場,走了南半段的南一段,也因此把路線定名為小南一段。此為較詳實的文字行程紀錄,供需要的山友取用。
Thumbnail
2024/03/07
中橫四辣之一的畢祿山,因有著絕美的稜線和展望而聞名,這次我們選擇途經同樣頗負盛名的小完美谷,由卯木山路線上畢祿山,若有足夠的體能與經驗,是一條滿足程度遠超過傳統路線的選擇。巧遇了來自斯洛伐克的健行者,我們在這條美麗的山徑上譜寫了一段難忘的故事,也提供相關紀錄供山友參考。
Thumbnail
2024/03/07
中橫四辣之一的畢祿山,因有著絕美的稜線和展望而聞名,這次我們選擇途經同樣頗負盛名的小完美谷,由卯木山路線上畢祿山,若有足夠的體能與經驗,是一條滿足程度遠超過傳統路線的選擇。巧遇了來自斯洛伐克的健行者,我們在這條美麗的山徑上譜寫了一段難忘的故事,也提供相關紀錄供山友參考。
Thumbnail
2024/02/05
2023年春季,我初次以獨攀的方式進入山林,目的是造訪八仙山林場遺跡所在的東八仙山一帶。正常一天的行程刻意被我拆分成兩天,以重裝的方式緩慢推進、細細品味山林給予的一切。本文為詳細的文字記錄,或許有其他山友某日也想嘗試重裝登東八仙山,本文大致能提供一些行進速度上的參考。
Thumbnail
2024/02/05
2023年春季,我初次以獨攀的方式進入山林,目的是造訪八仙山林場遺跡所在的東八仙山一帶。正常一天的行程刻意被我拆分成兩天,以重裝的方式緩慢推進、細細品味山林給予的一切。本文為詳細的文字記錄,或許有其他山友某日也想嘗試重裝登東八仙山,本文大致能提供一些行進速度上的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想更了解詳細的羅馬縱走登山的實際經驗,歡迎點擊到一杯三十閱讀完整的羅馬縱走文章。 羅馬縱走交通攻略 如果你計劃走羅馬縱走,無論從哪個登山口開始,都需要先抵達宜蘭縣大同鄉的思源埡口舊派出所。這是前往羅葉尾山或馬鰣橋的關鍵點。由於停車方便和路線安排,我們建議從思源埡口舊派出所的羅葉尾山登山口開始
Thumbnail
想更了解詳細的羅馬縱走登山的實際經驗,歡迎點擊到一杯三十閱讀完整的羅馬縱走文章。 羅馬縱走交通攻略 如果你計劃走羅馬縱走,無論從哪個登山口開始,都需要先抵達宜蘭縣大同鄉的思源埡口舊派出所。這是前往羅葉尾山或馬鰣橋的關鍵點。由於停車方便和路線安排,我們建議從思源埡口舊派出所的羅葉尾山登山口開始
Thumbnail
日期: 20221022 天氣: 陰雨轉晴 起登時間 : 8:30 岔路口 抵逹三角點 : 12:47 完登時間 : 16:35 總爬升 : 1391 總距離 : 15.5公里 完成時間 : 8小時26分 秋天是適合登山的季節, 漫步在高海拔松葉林裡, 筆直高聳的松樹正悄悄的換上橘黃新衣, 當
Thumbnail
日期: 20221022 天氣: 陰雨轉晴 起登時間 : 8:30 岔路口 抵逹三角點 : 12:47 完登時間 : 16:35 總爬升 : 1391 總距離 : 15.5公里 完成時間 : 8小時26分 秋天是適合登山的季節, 漫步在高海拔松葉林裡, 筆直高聳的松樹正悄悄的換上橘黃新衣, 當
Thumbnail
平行於大鹿林道的高嶺古道,屬於北坑溪古道的一部分,作為泰雅族曾經的交通要道,日治時期則在日本政府的建設下成為理番道路。為了有效管控山區,古道上每5公里就設有一處駐在所,如今被人遺忘的古道已殘破不堪,做好探勘的準備,踏上處處崩塌的舊路,我們循向那先人的無數遺蹟而去。
Thumbnail
平行於大鹿林道的高嶺古道,屬於北坑溪古道的一部分,作為泰雅族曾經的交通要道,日治時期則在日本政府的建設下成為理番道路。為了有效管控山區,古道上每5公里就設有一處駐在所,如今被人遺忘的古道已殘破不堪,做好探勘的準備,踏上處處崩塌的舊路,我們循向那先人的無數遺蹟而去。
Thumbnail
在茂密的杉木林裡,轉個彎雲霧映入眼簾,充斥著滿滿的神秘氛圍,迷霧森林油羅山,我們來囉!
Thumbnail
在茂密的杉木林裡,轉個彎雲霧映入眼簾,充斥著滿滿的神秘氛圍,迷霧森林油羅山,我們來囉!
Thumbnail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此行原定由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但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轉而成為了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形成。此為純文字的詳細行程記錄,供山友直接取用,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
Thumbnail
北二段屬於中央山脈縱走行程中,在地形上稍具挑戰性的段落,此行原定由730林道起登後,途經閂山、鈴鳴、無明、甘藷共4座百岳,最後經過耳無溪上切回到730林道,但因天候不佳於東鞍營地原路撤退,轉而成為了鈴鳴閂山4天3夜的奇妙形成。此為純文字的詳細行程記錄,供山友直接取用,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
Thumbnail
蒼翠的松蘿與成串涓滴的馬醉木交互點綴、迷霧繚繞的巨木森林昂然挺立、潔白的雲海於腳下翻騰、廣袤的芒草原綿延無盡,上述種種瑰麗的景致,全都被壓縮在一條僅11公里長、爬升不到1千米的中級山路線中。時隔兩年,以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度造訪羅馬縱走,心中所有的感觸與思緒,或許就留給山嵐雲霧來勾勒描摹罷。
Thumbnail
蒼翠的松蘿與成串涓滴的馬醉木交互點綴、迷霧繚繞的巨木森林昂然挺立、潔白的雲海於腳下翻騰、廣袤的芒草原綿延無盡,上述種種瑰麗的景致,全都被壓縮在一條僅11公里長、爬升不到1千米的中級山路線中。時隔兩年,以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度造訪羅馬縱走,心中所有的感觸與思緒,或許就留給山嵐雲霧來勾勒描摹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