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記錄—卯木上畢祿O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文遊記請見登山手札

日期:2023/4/28-30

人數:2人;男女比:1:1;老新比:2:0;天數:0天

D1

1606 大禹嶺出發,沿著石階一路陡上

1614 林間岔路,取又往卯木山

1620 岔路續行往卯木

1655 卯木山前林道旁空地紮營

D2

0611 卯木岔前營地出發

0613 卯木岔,空地約4t*1-2,不去卯木山,直接沿著林道續行

0723 關原岔休息,繼續向前可以往關原駐在所,不取,小休後往稜線上切

0738 出發

0754 平台處上大號休息

0811 出發

0837 上稜線,休息

0847 出發

1018 大崩壁

1058 乾溪溝陡上

1122 小完美谷,躺平,午餐大休

1234 出發,開始繼續陡上

1252 畢祿南峰

1258 出發

1450 傳統路岔,取左往畢祿山前進

1457 稜線營地紮營、休息

1552 輕裝出發畢祿山

1603 畢祿山,天氣大好,拍照、休息

1624 出發回營地

1634 回到營地休息,晚上人還不少,整條陵線幾乎都紮滿了

D3

0718 清晨高山症頭痛,多睡了一陣子,準備出發

0726 左側下切,一開始的坡度很陡、幾乎都是覆沙的岩石,不好下

0841 岩壁下攀,打了ㄇ字鐵其實很好爬,但暴露感略重

1007 8.4k水源處休息、補水

1021 出發

1051 廢棄工寮

1148 木梯下攀,木梯的跨距不小,比預期得要難爬一點

1202 廢棄機車午餐

1224 出發

1406 高繞處,路左會有一道木製的梯子,旁邊有解說牌,爬上梯子後就是整段都在45度以上的極陡坡高繞,繞過整個崩壁頂部後再次下切回樹林

1438 820林道岔,回到啟程時走過的路徑

1448 大禹嶺登山口,平安下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11路公車│The 11th Bus
60會員
82內容數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2024/04/23
南起庫哈諾辛、北至卑南主山的中央山脈南一段,因水源與植被的關係而被山友視為一段難纏的路線,這次我們從南橫的進涇橋登山口起登,至小關山後直接下切神池,中途離場,走了南半段的南一段,也因此把路線定名為小南一段。此為較詳實的文字行程紀錄,供需要的山友取用。
Thumbnail
2024/04/23
南起庫哈諾辛、北至卑南主山的中央山脈南一段,因水源與植被的關係而被山友視為一段難纏的路線,這次我們從南橫的進涇橋登山口起登,至小關山後直接下切神池,中途離場,走了南半段的南一段,也因此把路線定名為小南一段。此為較詳實的文字行程紀錄,供需要的山友取用。
Thumbnail
2024/02/05
2023年春季,我初次以獨攀的方式進入山林,目的是造訪八仙山林場遺跡所在的東八仙山一帶。正常一天的行程刻意被我拆分成兩天,以重裝的方式緩慢推進、細細品味山林給予的一切。本文為詳細的文字記錄,或許有其他山友某日也想嘗試重裝登東八仙山,本文大致能提供一些行進速度上的參考。
Thumbnail
2024/02/05
2023年春季,我初次以獨攀的方式進入山林,目的是造訪八仙山林場遺跡所在的東八仙山一帶。正常一天的行程刻意被我拆分成兩天,以重裝的方式緩慢推進、細細品味山林給予的一切。本文為詳細的文字記錄,或許有其他山友某日也想嘗試重裝登東八仙山,本文大致能提供一些行進速度上的參考。
Thumbnail
2023/11/12
位於北霞山一帶的白雪村,是日治時期建立的採樟部落,隨著台灣樟腦業的落寞而退出歷史舞台,如今成了山友爭相造訪的一處遺跡。此次我們自石水山西南稜的探勘路徑下切,誓要在荊棘中開出一條通道,探詢那遺落已久的村莊。
Thumbnail
2023/11/12
位於北霞山一帶的白雪村,是日治時期建立的採樟部落,隨著台灣樟腦業的落寞而退出歷史舞台,如今成了山友爭相造訪的一處遺跡。此次我們自石水山西南稜的探勘路徑下切,誓要在荊棘中開出一條通道,探詢那遺落已久的村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國境開放,後疫情時代 國旅進入戰國時期 人都飛出國了,前幾年幾乎要被踏平的每條山徑 也成了這副模樣 這是第二次的卯木山 其實,我還挺喜歡的 先爬升陡上(我走大禹嶺車站旁進入),接著陡升陡降拉繩都來 然後會進入一段平坦好步行的松針步道 前有挑戰、後有愜意,歷經辛苦後會有大景 但這次前往 可能因
Thumbnail
國境開放,後疫情時代 國旅進入戰國時期 人都飛出國了,前幾年幾乎要被踏平的每條山徑 也成了這副模樣 這是第二次的卯木山 其實,我還挺喜歡的 先爬升陡上(我走大禹嶺車站旁進入),接著陡升陡降拉繩都來 然後會進入一段平坦好步行的松針步道 前有挑戰、後有愜意,歷經辛苦後會有大景 但這次前往 可能因
Thumbnail
好久沒有運動,520的前一天,天時地利人和,向著大崙尾山奔去。 今日是人妻好友開車帶路,免去舟車勞頓之累,到一個沒人帶我根本不會知道能去的山。從翠山步道進入,一路平緩好走,上有綠蔭蓋頂,下能遠眺其他山系,間有涼風襲來,偶有林間鳥兒輕啼,還遇到一群親子山野團體,老師認真講述山林,媽媽認真聽課發問,小
Thumbnail
好久沒有運動,520的前一天,天時地利人和,向著大崙尾山奔去。 今日是人妻好友開車帶路,免去舟車勞頓之累,到一個沒人帶我根本不會知道能去的山。從翠山步道進入,一路平緩好走,上有綠蔭蓋頂,下能遠眺其他山系,間有涼風襲來,偶有林間鳥兒輕啼,還遇到一群親子山野團體,老師認真講述山林,媽媽認真聽課發問,小
Thumbnail
因為不想走一般觀光行程,所以在做功課時意外被由布岳吸引。 由布岳,又名豐後富士 是一座大在分縣的活火山,東峰標高1580公尺,西峰標高1583公尺。 就是在許多精彩的由布院遊記中,湯之坪街道正後方那座山。 這次我們在2月16日登山,約花費4小時攀登,還幸運地看到了一片雪景呢!
Thumbnail
因為不想走一般觀光行程,所以在做功課時意外被由布岳吸引。 由布岳,又名豐後富士 是一座大在分縣的活火山,東峰標高1580公尺,西峰標高1583公尺。 就是在許多精彩的由布院遊記中,湯之坪街道正後方那座山。 這次我們在2月16日登山,約花費4小時攀登,還幸運地看到了一片雪景呢!
Thumbnail
#小百岳 #林蔭步道 #多條路線選擇 #夏天涼爽步道
Thumbnail
#小百岳 #林蔭步道 #多條路線選擇 #夏天涼爽步道
Thumbnail
那天,我們在埔里轉運站遇見了那個不知所措的斯洛伐克健行者,我們共度了一段美好的徒步時光,那是這趟旅程最為難忘的饋贈。2023年春季,在意外的假期內,我們走上了計畫好一陣子的合歡越嶺古道,途徑小完美谷,前往那有著優柔稜線的畢祿山。
Thumbnail
那天,我們在埔里轉運站遇見了那個不知所措的斯洛伐克健行者,我們共度了一段美好的徒步時光,那是這趟旅程最為難忘的饋贈。2023年春季,在意外的假期內,我們走上了計畫好一陣子的合歡越嶺古道,途徑小完美谷,前往那有著優柔稜線的畢祿山。
Thumbnail
中橫四辣之一的畢祿山,因有著絕美的稜線和展望而聞名,這次我們選擇途經同樣頗負盛名的小完美谷,由卯木山路線上畢祿山,若有足夠的體能與經驗,是一條滿足程度遠超過傳統路線的選擇。巧遇了來自斯洛伐克的健行者,我們在這條美麗的山徑上譜寫了一段難忘的故事,也提供相關紀錄供山友參考。
Thumbnail
中橫四辣之一的畢祿山,因有著絕美的稜線和展望而聞名,這次我們選擇途經同樣頗負盛名的小完美谷,由卯木山路線上畢祿山,若有足夠的體能與經驗,是一條滿足程度遠超過傳統路線的選擇。巧遇了來自斯洛伐克的健行者,我們在這條美麗的山徑上譜寫了一段難忘的故事,也提供相關紀錄供山友參考。
Thumbnail
🌱 🌱 🌱 🌱 🌱 🌱 🌱 🌱 🌱 🌱 🌱 🌱 新竹尖石霞喀羅附近的四座山峰,“養老山西北峰,養老山,基那吉山,布努加里山”串連後名為養布基連走,全長約20幾公里,步行時間約12小時左右,是挑戰性較高的中級山經典路線。 20231209 考量車程和行走公里數都超
Thumbnail
🌱 🌱 🌱 🌱 🌱 🌱 🌱 🌱 🌱 🌱 🌱 🌱 新竹尖石霞喀羅附近的四座山峰,“養老山西北峰,養老山,基那吉山,布努加里山”串連後名為養布基連走,全長約20幾公里,步行時間約12小時左右,是挑戰性較高的中級山經典路線。 20231209 考量車程和行走公里數都超
Thumbnail
波津加山海拔 1772 公尺,爬升高度 1070 公尺,來回全長約7.2公里。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朋友們的一次登山之旅,透過文章可以感受到在山中的一系列人文與環境敘述,並傳達作者對大自然的愛與敬畏。
Thumbnail
波津加山海拔 1772 公尺,爬升高度 1070 公尺,來回全長約7.2公里。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朋友們的一次登山之旅,透過文章可以感受到在山中的一系列人文與環境敘述,並傳達作者對大自然的愛與敬畏。
Thumbnail
這座海拔3371公尺,於大禹嶺西北方的百岳,可1日往返的路線。走完820林道口後,畢祿山登山口開始,一路都是不斷爬升的陡坡,晚春時節來訪,沿途有嬌豔的杜鵑花相伴。自林道口至畢祿山登山口,大約需步行3小時,登山口有一道小溪澗,可以將水壺添滿,再往上就沒有水源了。
Thumbnail
這座海拔3371公尺,於大禹嶺西北方的百岳,可1日往返的路線。走完820林道口後,畢祿山登山口開始,一路都是不斷爬升的陡坡,晚春時節來訪,沿途有嬌豔的杜鵑花相伴。自林道口至畢祿山登山口,大約需步行3小時,登山口有一道小溪澗,可以將水壺添滿,再往上就沒有水源了。
Thumbnail
8月10日登山到下山 2月輕鬆爬,坡度也越來越陡,翻山越嶺爬過第1個山峰,5月初也正好在這歇腳,欣賞山巒美景吃野味。傳送門1 休息好了,整裝完畢繼續往下一個山頭前進,第2個山峰更陡峭,6月中旬,越過山頭,不慎沒踩穩腳步,滑落了一段。傳送門2 7月底,這次沒有落腳處,得趕緊趕路,想不到第3鋒如此
Thumbnail
8月10日登山到下山 2月輕鬆爬,坡度也越來越陡,翻山越嶺爬過第1個山峰,5月初也正好在這歇腳,欣賞山巒美景吃野味。傳送門1 休息好了,整裝完畢繼續往下一個山頭前進,第2個山峰更陡峭,6月中旬,越過山頭,不慎沒踩穩腳步,滑落了一段。傳送門2 7月底,這次沒有落腳處,得趕緊趕路,想不到第3鋒如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