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連假是在溫暖的中南部度過的,但回到臺北後覺得應該要趁臺北仍是晴天時外出走走,踏踏乾爽的泥土。
似乎已成為一件例行公事,自前年第一次到內湖碧山巖,往後此時就會上山賞櫻。今年的櫻花較晚開,風華正盛。
騎腳踏車自大湖公園旁的大湖山莊街而上,頗有異國之風的別墅、莊園朝著青山延展而去,右側低於路面的房屋以架高處理,雖然小溪幾已乾涸,但配著那些英文招牌、異國的建築樣式,不知為什麼,有點威尼斯的縮影。
經過了大湖國小,「大溝溪親水公園」就映入眼簾。因著臺北市水利處的規劃,沿溪滿佈的花海與草地交織成柔軟的地毯,帶來活力與朝氣。今日並非假日,否則總會看到許多人在露營、野餐、帶著孩子放風箏或丟飛盤,而淺淺的溪水就是孩子們消暑的最大樂趣。
沿溪步行而上,就進入了圓覺寺步道,雖然步道以石板鋪路、親民好走,但林蔭蔽天、山壁與溪石總遍布綠色的苔癬,讓整個步道看起來更為原始。這裡亦是生態教室,不管是地形、植物都有詳盡的介紹,如地層抬升的向斜、背斜、河流的走向,又如青楓、江某等喬木,朱焦、聖誕白雪、花葉萬年青等觀賞植栽,此一路走到圓覺瀑布不過短短20分鐘,卻是此行最消暑、也學習最多的路段。
過了圓覺瀑布,是連續往上約5~10分鐘的階梯,此段最為辛苦,但之後即海闊天空。頂部是圓覺寺,主祀釋迦牟尼佛,但因疫情已經許久不開放,而寺廟外還有獨立的彌勒佛像。此處亦可見臺北盆地風光,但視野尚不是最開闊之處。
往前續行至一髮夾彎下坡處,可由右側的階梯上行至碧山路,較為簡便,不必沿馬路繞行。自階梯出後,左轉即可接碧山路,再右轉上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碧山巖的牌樓、而白石湖吊橋亦在一旁。抵達碧山巖牌樓後,可選擇在此直接沿階梯達開漳聖王廟,也可先左轉到底後再上去,皆是一處。
開漳聖王廟居高臨下的地勢,更襯托出它的雄偉。靜靜看著這片土地的一切,讓我們都受到祂的庇蔭。這裡能將山下的一切盡收眼底,近處可見剛剛經過的大溝溪、大湖公園、Z字形流淌的基隆河和橫跨其上的麥帥一、二橋、國道一號;往東可見山另一側的汐止,遙想那座有與世隔絕之感的金龍湖;向西可見那中國式建築的圓山飯店特別顯眼;極南可見南港車站一帶金融園區的繁華;當然,還有矗立在盆地的101大樓。
白天可清楚見到的景物,在夜晚卻不那麼重要。心情抑鬱時,我曾搭著小2公車來到碧山巖,看那燈火通明的臺北夜景,那是地上的繁星點點,滿載繁華、憂傷與夢想,但歸途又在哪裡?
近來在碧山巖廟宇的B1開設了咖啡廳,隨喜的讓訪客能在此歇腳賞景。今天我首次來此,啜飲咖啡,蒸氣模糊了鏡片,看得不清楚、卻更有韻味,偷得浮生半日閒。
從碧山巖翠山亭旁邊的階梯往下,就能看到清風亭,這也是著名「櫻花隧道」的所在地。前年太晚來看,只見稀疏花朵;去年雨打花朵零落;直至今年,櫻花粉嫩,綻放枝頭卻不嬌不縱,是小家碧玉的溫柔婉約。更加之景色的襯托,充滿了日式風情。
離開清風亭,對面即是鯉魚山小人國步道,這條步道較少人行,更顯靜謐。沿途可見劉老先生的作品,他將許多地景、建築縮小成一個個模型,故名「小人國」。步道上有幾處沒有綠蔭遮蔽,天氣好的時候,能感受到陽光灑落的暢快感覺,更是欣賞落日餘暉的絕佳去處。約行20分鐘,即可接回圓覺寺步道,沿原路返回大溝溪。
返回大溝溪時,我會選擇外環道路,不沿溪而行,因為可順帶經過全臺葉氏祖廟、新福本坑。外環道路又更為寬廣,更顯暢快舒適。自前年首次拜訪,見附近居民於此散步談天,即思若校園也有一處開闊步道是何等快意,更思家鄉那午後的小學、公園,談天歡笑,無拘無束的自在放曠。
但我想,來臺北的第三年,大溝溪、碧山巖,也成了我一個抒壓、更願意親近臺北的異鄉歸處。
附記
前年初訪碧山巖時,於碧山巖之上可通往忠勇山步道,其時有去探訪;下碧山巖時亦通過白石湖吊橋而往同心池、夫妻樹、草莓園等地;折返時亦有進入新福本坑。內湖於民國50、60年代為產煤重鎮,然今已沒落。
路程概況
今日的步行路線(不含白石湖吊橋與忠勇山)花費約1小時20分,而官方建議是2小時20分,個人腳程不同再各自斟酌。下圖即為導覽圖上表示今日遊程的路線。
大溝溪、圓覺瀑布、碧山巖櫻花隧道、白石湖吊橋、鯉魚山小人國的異鄉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