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外電譯錯一次就下地獄?也看聯合報誤譯「美國考慮將售台F-16先援波蘭」的烏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考慮將售台F-16先援波蘭」當然是編輯的烏龍。但如果是欠缺責任感的記者與報社,根本不會在得知錯誤後,像現在這樣立即補救。所以網友們對聯合報田思怡小姐的撻伐,真的可以免了。

2021年3月7日12點33分,聯合報刊出一篇驚人的外電報導「紐時:美國考慮將承諾提供給台灣的F-16戰機轉送給波蘭」。負責編譯的田思怡小姐,在首段敘述「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將原本承諾提供給台灣的F-16戰機轉送給波蘭,作為波蘭將俄製米格-29戰機交給烏克蘭的補償。」或許因為消息太過震撼,台股立刻應聲下跌。在同報社的另一篇報導,編輯王又立則以「傳美恐把供台F-16轉送波蘭/台股大跌557點法人憂恐再震盪」下標,繼續報導這起事件。

儘管這則報導在當天下午14點左右,就被「IDF經國號」臉書粉絲團發現有錯,隨即向聯合報提供回饋,指出紐約時報原文正確的意思並非如此,而是「美方確實曾經考慮把F-16交給波蘭,但這些戰機有絕大多數早已排定要交給台灣,台灣並不願意美方延後交機,」聯合報也馬上做出修正,不過仍引發大批網友猛烈「出征」田思怡跟報社。

raw-image

然而,做出這篇報導的田思怡跟聯合報,真的如網友所講的那麼不堪嗎?其他媒體對於這條消息有沒有善加查證?聯合報這條錯誤的報導是怎麼出現的?紐約時報的原文是怎麼寫的?我們不噴口水,直接讓證據來說話。

誤導式標題,紅統跟泛綠一樣誇張

先看報導標題。由於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消息有誤,所以可以直接來比報。事實上,當天有好幾個傳媒也刊出了類似的報導,上稿時間比聯合報晚,內容卻與聯合報報導高度相似,甚至還有內容更加聳動、還沒有做出修正的文章,可是反而逃過了被「炎上」辱罵的命運。包括:

中天快點TV報導/江宜潔/快訊/美承諾台灣F-16戰機「先送波蘭作補償」:他們援助烏克蘭(3月7日13點39分)

中時新聞網 /黃朝郁不賣台灣了? 紐時爆 美擬用F-16換波蘭這戰機助烏克蘭(3月7日13點54分)

新頭殼/李振宇因應俄烏戰爭 紐時:美國考慮將承諾台灣的F-16戰機轉送波蘭(3月7日17點53分)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標題同樣充滿錯誤。例如中天跟中時編輯台,把「考慮、疑、可能」等不確定的語氣拿掉,讓讀者誤以為美國確定要把售台的F-16戰機插隊轉單給波蘭。中時更惡質的是,還用了「爆」(其實應該用「曝」,用「爆」是錯別字)來暗示紐約時報「爆料揭發一件確定的事實」,明顯帶風向。而波蘭軍援烏克蘭Mig-29,中時也以惡名昭彰的誤導性標題字眼「這戰機」來吸引讀者點擊閱覽。中天跟中時的報導,完全偏離事實,完全可以當新聞寫作倫理課程裡「製造業、造業障」的負面教材。

有些網友可能會說,報社立場偏向紅色中國的中天、中時亂報不意外。但更殘酷的事實擺在眼前:因為連立場較偏向綠營的新頭殼,記者也沒有查證原文,從標題到內文跟聯合報的編譯非常類似,幾乎是只改動了一小部分的攣生兄弟。問題是當17點53分新頭殼李振宇上稿的時候,已經是網友指出聯合報編譯內容錯誤的3個小時之後了。難道新頭殼的記者與編輯台主管,對此沒有專業能力去分辨?如果一家媒體對於外電報導只能參考同行的文章,據以「參考改寫」、「這裡多幾個字那裏少幾個字」,那他們的報導可信度在哪裡?口碑又怎能建立?

簡單來講:這起烏龍暴露了上面的這幾家媒體,可能缺乏外電編譯人才,說不定消息來源還是「跟進」聯合報譯文,再回去自己依照報社老闆立場而魔改標題,所以才會在聯合報編輯台修正之後,他們沒有改到或來不及改。眾多網友在撻伐聯合報、批判人家「重工」、「爛媒體」之餘,不妨也注意這些政治旗幟特別鮮明的報社,不論是紅是綠報導都沒有那麼詳實,順便來個浩浩蕩蕩大出征,才能把他們的正義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紐約時報的報導有兩篇,田思怡記者很可能誤譯了

弄清楚各家媒體的狀況之後,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聯合報田思怡記者是怎麼把紐約時報的報導搞錯的。事實上,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波蘭考慮軍援烏克蘭戰機,又要擔心空防戰力出現空隙,所以美國國安單位近日正在為此商討對策。紐約時報也為此持續追蹤報導,而與售台F-16最有關的是這兩篇。為了服務讀者(以及懶得找資料的人),我連刊頭圖都幫你們免費找好了:

第一篇是Steven Erlanger&Lara Jakes兩位記者,在當地時間3月6日上午9點10分發布的"U.S. is exploring how to send Soviet-era fighter jets to Ukraine"。(美國正在研議怎樣把前蘇聯戰機交付給烏克蘭)

raw-image

第二篇則是David E. Sanger、Eric Schmitt、Helene Cooper、Julian E. Barnes與Kenneth P. Vogel共五位記者,在當地時間3月6日發布的"Arming Ukraine: 17,000 Anti-Tank Weapons in 6 Days and a Clandestine Cybercorps"(軍援烏克蘭:六日內一萬七千枚反戰車飛彈、一支秘密網路軍團)

raw-image

在第一篇報導裡,Erlanger、Jakes兩人很清楚的提到: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is discussing how to supply Polish Soviet-era fighter jets to Ukraine, American officials say, after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 made a passionate plea to American legislators on Saturday for assistance in obtaining more lethal military aid, especially Russian-made jets that Ukrainian pilots know how to fly. 美國官員表示,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週六懇求美國國會幫忙爭取更多威力強大的軍援,特別是烏克蘭飛行員能立即操作的前蘇聯遺留戰鬥機之後,拜登政府正在討論怎樣把波蘭空軍手上的前蘇聯製戰鬥機交給烏克蘭。
The White House said a deal with Poland was being discussed that would replace Poland’s planes with American F-16s, but Polish officials seemed less than enthusiastic. After President Andrzej Duda said last week that Poland would not supply planes, the office of Prime Minister Mateusz Morawiecki wrote on Twitter on Sunday: “Poland won’t send its fighter jets to #Ukraine as well as allow to use its airports. We significantly help in many areas.” 白宮表示正在跟波蘭磋商一個方案,也就是用美製的F-16戰機來交換波蘭手中的機隊,但是波蘭官員看起來興趣缺缺。自從上週波蘭總統安傑伊·賽巴斯汀·杜達表示波蘭不會提供戰機之後,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也在週日用Twitter發表聲明"波蘭不會把自己的戰機送交給烏克蘭,也不會允許使用他們的機場。我們已經在很多方面提供援助了。"
(中略)
On Sunday,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J. Blinken, visiting Moldova, said the United States was exploring the idea of supplying jets to Poland should Warsaw choose to send its own to Ukraine. (上)週日,訪問摩爾多瓦的國務卿美國安東尼·布林肯 (Antony J. Blinken) 表示,美國正在積極謀劃,只要華沙要把自有的戰鬥機援助烏克蘭,美國就會提供相對應的噴射戰鬥機給波蘭空軍。
“We are looking actively now at the question of airplanes that Poland may provide to Ukraine and looking at how we might be able to backfill, should Poland decide to supply those planes,” Mr. Blinken said. “I can’t speak to a timeline, but I can just say we’re looking at it very, very actively.”布林肯說"我們正在積極研究波蘭可以提供烏克蘭什麼機種,以及如果波蘭決定要軍援了,則我們可以提供什麼來彌補他們。"布林肯表示"我沒有辦法說出一個時間表,我只能說我們非常非常積極的在促成這件事。"
There are numerous practical questions, including how to provide replacement planes to Poland and how to get the Polish planes to Ukraine. The next tranche of F-16s for export are set to go to Taiwan, American officials said, and they are reluctant to delay them. 話雖如此,現實上有待克服的問題非常多,包括怎樣提供波蘭在這段時間裡的替代戰機、怎樣把波蘭的戰機交付給烏克蘭。而且,美國下一批海外軍售的F-16戰機已經排定好要交付給台灣了,台灣也不願意讓美方延後交機。

這幾段說明了美方正在鼓吹波蘭把自有的前蘇聯製戰機軍援給烏克蘭,交換的條件則是提供波蘭F-16戰機填補這段時間的防空戰力。不過看起來,這個戰機交換的想法不太可靠,因為美國實際上兵力調度吃緊,現在並沒有多餘的或是性能讓波蘭空軍動心的F-16能提供,而排定要交付給台灣的F-16,台灣也不願意讓美方插隊借走。田思怡小姐在編譯的時候,可能沒有看到這一段。

紐約時報的另一篇報導,也就是由Sanger、Schmitt、 Cooper、Barnes與Vogel這五位記者合寫的文章,則把美方官員討論這個餿主意的過程寫得更加詳細。我摘錄並翻譯如下:

It is a delicate balance. On Saturday, while Mr. Biden was in Wilmington, Del., hi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taff spent much of the day trying to find a way for Poland to transfer to Ukraine a fleet of well-used, Soviet-made MIG-29 fighter jets that Ukrainian pilots know how to fly. But the deal is contingent on giving Poland, in return, far more capable, American-made F-16s, an operation made more complicated by the fact that many of those fighters are promised to Taiwan — where the United States has greater strategic interests.這其中的細微平衡難以拿捏。上週六,當拜登總統回去德拉瓦州威明頓過週末的時候,他的國安委員們才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想方設法要找出一個說服波蘭釋出手中米格-29機隊給烏克蘭的方案,它們來自前蘇聯時代,已經服役多年,是烏克蘭飛行員能飛行的機種。但是伴隨的補償條件,是把性能更強的美製F-16戰機提供給波蘭空軍作交換,這樣反而會讓情形變得更複雜:畢竟其中大部分的F-16美國之前就承諾要供應給台灣了,而且台灣對美國有更重大的戰略利益。
Polish leaders have said there is no deal, and are clearly concerned about how they would provide the fighters to Ukraine and whether doing so would make them a new target of the Russians. The United States says it is open to the idea of the plane swap. 波蘭政府高層已經表示「並未答應」,也已經對於要怎樣軍援烏克蘭戰機、會不會因此淪為俄羅斯針對的目標,表達明確的關切。美方則表示,他們對於戰機交換案要怎麼談還是保持開放的態度。

為什麼我說這是餿主意?因為綜合兩篇報導,事情的經過不難拼湊出來:

美方國安委員會的官員們,想要減少北約直接提供先進戰機給烏克蘭的外交爭議(避免進一步刺激俄羅斯),就把腦筋動到波蘭手中那批前蘇聯留下來的二手米格-29,拱他們出來軍援烏克蘭。當然,波蘭也擔憂自己會被俄羅斯秋後算帳,於是美方就考慮拿性能更強大、更先進的F-16代替Mig-29來彌補波蘭的空防空隙,然後才發現新的F-16早就排定要交給台灣的,如果這樣做反而會愈弄愈糟(更複雜而且自找麻煩)。

而在波蘭方面,他們本身就對於「冒著得罪俄羅斯的危險,拿到F-16來交換米格-29」覺得不划算。即使美國提出的交易條件可能是全新的F-16,甚至可能是冒著損失亞太地區利益的風險,把要給台灣的F-16插隊給波蘭,華沙當局也沒有被這種挖東牆補西牆(梅復興老師語)、連美方自己都認為不理想的荒謬方案給說動。

所以弦外之音就是:這個拿F-16換米格-29的戰機替代方案很快就被打槍,美國交付台灣F-16V的時程、進度都不變(就算都押寶了,籌碼也不夠說服波蘭),而美國繼續向波蘭招手,希望能和他們談其他交換的方案,看要怎麼喬才能讓華沙當局願意釋出手上的米格-29來軍援烏克蘭。

那麼聯合報田思怡小姐在這裡犯了什麼錯誤呢?

從聯合報報導來看,田小姐有摘譯了「美國白宫國安會官員5日密集討論如何讓波蘭將烏克蘭飛行員熟悉的俄製米格-29戰機(MIG-29s)機隊轉交給烏克蘭,美國將把性能更好得多的美製F-16戰機送給波蘭,作為補償。但這項交換行動很複雜,未必能成,因為這其中許多F-16戰機是美國承諾要提供給台灣的,而美國在台灣的戰略利益更大」,但並沒有注意到下一段緊接著就提及「波蘭政府高層已經表示『並未答應』」。

合理的推測是,限於報社每天緊湊的截稿進度壓力,她一開始沒有把兩篇文章都從頭到尾看完,只有看到我所說的第二篇,而且還是採取摘譯方式,沒有把最最最重要的Polish leaders have said there is no deal這一段給譯出來,偏偏這是最最最關鍵的地方。於是,美國、波蘭整個戰機交換的交涉過程,就在一步錯步步錯之下,被斷章取義的編譯,最後意思跟原文差了一百八十度。

事實上,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斷章取義這件事,不只外文編譯,即使是中文的編輯作業裡,也時常發生。這些或許是惡意,也或許是疏漏,不一而足。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劉墉曾經提過的,戒嚴時期曾經有記者在剪輯蔣中正的發言時,把「今天,我們退出聯合國,本人非常高興,因為大家都能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不小心剪掉後半段,於是剪出來的新聞帶子變成駭人的「今天,我們退出聯合國,本人非常高興。」

那麼從聯合報這篇報導後續馬上做出修正來看,記者田小姐是有積極的修訂。因為這篇新聞稿後來增加了一段:

而在紐時另一篇報導中提及,這項作法有許多實際問題,包括如何向波蘭提供替代的F-16,以及如何將波蘭的米格-29戰機運往烏克蘭。美國官員並透露,下一批出口的F-16將交付給台灣,且他們不願拖延。

我想,如果是欠缺責任感的記者與報社,根本不會在得到網友的訊息之後,立即從善如流的補救。所以網友們的撻伐真的可以免了。畢竟,說錯寫錯都是難免的。但是人家馬上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他的一些報社還在那裏死皮賴臉不改。那麼,問題就來了。

1.你能了解筆譯的原則嗎?

2.你有能力自己去看原文,仔細推敲上下文脈絡(context,不要翻譯成語境)嗎?

3.罵願意改的記者、放過那些疑似萬年抄稿的、萬年帶風向的報社跟記者,公平嗎?

4.換成是你來編譯,你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得比人家好嗎?

我不認識田思怡。我只是覺得在刮別人鬍子之前,要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否則,就沒資格說人家。就這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R浪逃殺--avatar-img
2022/03/09
分析的很徹底,給推! 到現在才知道有這段誤譯的事情。
avatar-img
廖英雁,天下先
18會員
26內容數
有一工你會大漢,你會讀冊濟濟,你會瞭解,佇這個社會,需要有人敢說真心話。
廖英雁,天下先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錢要花在刀口上。綠委提案凍結「海巡艦艇低致命性裝備試辦計畫」預算,要求海巡署評估開發精確版鎮海火箭彈。然而海巡武力以執法緝私為主,且中科院火箭彈改良成果有限、國際現貨市場套件昂貴。凡事有輕重緩急,預算可能互相排擠,建議立委優先監督海巡署改善核心任務的裝備,而非強化與本務不符的反水面戰力。
Thumbnail
2025/02/11
錢要花在刀口上。綠委提案凍結「海巡艦艇低致命性裝備試辦計畫」預算,要求海巡署評估開發精確版鎮海火箭彈。然而海巡武力以執法緝私為主,且中科院火箭彈改良成果有限、國際現貨市場套件昂貴。凡事有輕重緩急,預算可能互相排擠,建議立委優先監督海巡署改善核心任務的裝備,而非強化與本務不符的反水面戰力。
Thumbnail
2025/02/04
2022年取消的震海4530噸巡防艦原型案,供電功率不高於挪威南森級、艦艏垂發與艦舯上層反艦飛彈重量又更大,妄圖包山包海通通滿足,使船型成為一個難以再容納任何排水量放大的高風險、低餘裕設計。台灣海軍對風險管理的輕忽外行、中科院對於技術實力的好高騖遠,都在這個專案管理的負面教材顯露無遺。
Thumbnail
2025/02/04
2022年取消的震海4530噸巡防艦原型案,供電功率不高於挪威南森級、艦艏垂發與艦舯上層反艦飛彈重量又更大,妄圖包山包海通通滿足,使船型成為一個難以再容納任何排水量放大的高風險、低餘裕設計。台灣海軍對風險管理的輕忽外行、中科院對於技術實力的好高騖遠,都在這個專案管理的負面教材顯露無遺。
Thumbnail
2023/09/04
從2024年院編版國防預算書可知,國防部除了繼續執行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案(新台幣43.51億元),採購中科院裝備來補足基(陣)地的基礎防護,也編列了9.89億元採購新型無人機反制系統。不過從相關報導看,四家獲選廠商彼此整合稍有遲滯,系統主導廠商的產品也有搜索距離偏低、濾除海面雜波性能欠佳的問題。
Thumbnail
2023/09/04
從2024年院編版國防預算書可知,國防部除了繼續執行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案(新台幣43.51億元),採購中科院裝備來補足基(陣)地的基礎防護,也編列了9.89億元採購新型無人機反制系統。不過從相關報導看,四家獲選廠商彼此整合稍有遲滯,系統主導廠商的產品也有搜索距離偏低、濾除海面雜波性能欠佳的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美國對台軍售延遲交貨,我國「鳳揚專案」向美國採購66架F-16V戰機,首批到貨恐延宕2年。但應付款我方仍依特別預算規畫支付,未因遲交而停止付款。原因是有美國政府的保證,無「違約條款」。武器交易是賣方市場,如美武器商以疫情與通膨為由,讓台灣吸收成本,恐讓人民質疑政府採購管理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美國對台軍售延遲交貨,我國「鳳揚專案」向美國採購66架F-16V戰機,首批到貨恐延宕2年。但應付款我方仍依特別預算規畫支付,未因遲交而停止付款。原因是有美國政府的保證,無「違約條款」。武器交易是賣方市場,如美武器商以疫情與通膨為由,讓台灣吸收成本,恐讓人民質疑政府採購管理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美國對台軍售延遲交貨,總價高達近190億元,尤其最重要的「F-16V戰機」首批到貨恐延宕2年,有鑑於台灣軍備長期倚賴美國,更顯自主研發軍備的重要性。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幹事長張其祿今(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拿出態度爭取加速交貨,也應積極改善軍購工業合作績效低落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美國對台軍售延遲交貨,總價高達近190億元,尤其最重要的「F-16V戰機」首批到貨恐延宕2年,有鑑於台灣軍備長期倚賴美國,更顯自主研發軍備的重要性。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幹事長張其祿今(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拿出態度爭取加速交貨,也應積極改善軍購工業合作績效低落
Thumbnail
世界上目前戰爭動盪的主要因素盤點,瞭解情況以後,才能提前用最樂觀積極的心情,來做最壞的打算。
Thumbnail
世界上目前戰爭動盪的主要因素盤點,瞭解情況以後,才能提前用最樂觀積極的心情,來做最壞的打算。
Thumbnail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份名為「下一場戰爭的首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兵推報告,報告內容為2026年中國進攻台灣的戰略情況,最後美日台慘勝,中國攻台失敗
Thumbnail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份名為「下一場戰爭的首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兵推報告,報告內容為2026年中國進攻台灣的戰略情況,最後美日台慘勝,中國攻台失敗
Thumbnail
但馬修·李繼續追問,若美國對台政策未變,又何需修改「事實清單」中的表述?如果涉台論述會引起中方高度關注,「為何現在更新,為何一定要更新?」對此,普萊斯回應,美國不會太在意他國是否對清單提出意見與「借題發揮」。 往復之間,此次風波已漸入尾聲,但其誘發的中美台海角力,卻相當耐人尋味。
Thumbnail
但馬修·李繼續追問,若美國對台政策未變,又何需修改「事實清單」中的表述?如果涉台論述會引起中方高度關注,「為何現在更新,為何一定要更新?」對此,普萊斯回應,美國不會太在意他國是否對清單提出意見與「借題發揮」。 往復之間,此次風波已漸入尾聲,但其誘發的中美台海角力,卻相當耐人尋味。
Thumbnail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考慮將售台F-16先援波蘭」當然是編輯的烏龍。但如果是欠缺責任感的記者與報社,根本不會在得知錯誤後,像現在這樣立即補救。所以網友們對聯合報田思怡小姐的撻伐,真的可以免了。
Thumbnail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考慮將售台F-16先援波蘭」當然是編輯的烏龍。但如果是欠缺責任感的記者與報社,根本不會在得知錯誤後,像現在這樣立即補救。所以網友們對聯合報田思怡小姐的撻伐,真的可以免了。
Thumbnail
近來的台灣,瀰漫著山雨欲來的煙硝。 首先,是8月15日的阿富汗變天,既讓美國退得灰頭土臉,也令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內的西方媒體示警,塔利班上台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戰略威信,台灣等「西方盟友」勢必質疑美國承諾: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會否如撤出喀布爾般「愛惜羽毛」?中俄又是否
Thumbnail
近來的台灣,瀰漫著山雨欲來的煙硝。 首先,是8月15日的阿富汗變天,既讓美國退得灰頭土臉,也令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內的西方媒體示警,塔利班上台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戰略威信,台灣等「西方盟友」勢必質疑美國承諾: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會否如撤出喀布爾般「愛惜羽毛」?中俄又是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