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寫】Ep.39 不讓生活將就於懶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話嘮不用錢

不知不覺也是講了很多話內齁 (語助詞 XD),必須說實在,我看到標題就在冒冷汗,因為二、三年級的我真是懶人無極限,丟臉就丟這次了好嗎,囧。

只能說唯一安慰我的是還好這在第 39 集,而不是第 2 集就冒出這個標題,最起碼在《舊文重寫》上應該還是有一點點說服力 ... 吧。

這集是 Medium 上學習系列的最後一篇,當時是設定這個系列一共有 5 集,把我覺得是學習精神的內容,從開頭到收尾好好地寫完一輪,開頭當然指的是怎麼去設定目標,結尾就會是如何讓一件事能持之以恆地轉動。

這件事很難辦到,因為寫沒多久我在 Medium 就收攤了,當時和朋友還有聊到說:覺得很難再有新的話題能寫下去。

也許是因為,可能重考完才剛起步,有點類似像以前講的某種概念就是:

像這個時代的人不必太急著紅起來 (對應了用寫作增加曝光),因為現代的紅就是雨後春筍,挑剔點說的話,很難樂觀的覺得會紅很久,總是覺得長久的累積才能換來曇花一現的成就,這樣的感覺。

所以在我眼裡,現在就讓自己知名度炒起來,是會覺得很焦慮的事。


本週優質節選

好像大家能成大事的能力都被扼殺光了

好像大家能成大事的能力都被扼殺光了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願景?有可能是衝動的,也可能是要小心的
  • 持續?才不是那種雞湯式的鼓勵呢

以前聽過一種說法:如果我們的人生很需要「榜樣」,那可能就是證明我們已經失去自我的時候;它的精神象徵是很可以斟酌參考,為什麼會這麼多人活不出自己的樣子,我想是因為多數人並不清楚,自己的身上有多少別人的影子吧。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禁止意圖三杯我的喵

禁止意圖三杯我的喵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願景?

寫給遲遲動不了身的人的一個主題,隨時開始並不丟臉。

人其實很容易誤把實際面,當成是自己的「想要」

人其實很容易誤把實際面,當成是自己的「想要」

可能是儀式感。以前手還暫時不需要休養加上疫情之前,印象總是很深刻,健身房學期初人都多到不行。

多到比起期末,一小時左右的行程硬是被拉長到將近 2 個鐘頭,於是還得調整,最好是禮拜五天氣都不要不好,才可以好好訓練一下。

台灣的教育環境也是有趣,好像當我們找不到如何切入一個新開始的時候,「新的學期」就挺引人入勝,尤特別是每年的 9 月,到哪都是盛況空前。

或者像是新年新希望,分享過說好久沒有再許願了,早期是因為覺得許完了也不會去實現,現在則是單純不太當一回事。

因為一旦我認真想開始一件事,就不需要挑良辰吉日


1

做決定的時候我還挺任性的。

說來矛盾,我下一個決定前會想的非常、非常久,大概是因為心太大,什麼都想要的緣故;不過一旦確定要走人是馬上就會走的那種,我連自己的家人都沒有在給時間的。

當年一休學只在家裡睡了 2 天,能馬上下屏東工作就是最明快的經驗。

當然不乏,覺得環境很不安全的因素,我必須馬上東西收一收好走人,不要留在一個自己沒有什麼能力可以負擔起別人期望的地方。

隨著經歷開始有累積的感覺以來,我的幸運總是會發生在那些,不是主流價值觀會認為的事件或場景裡,而且通常要好大一段時間才能收穫的東西。

就好像我突然靈光一現,其實才有今天《舊文重寫》的角落可以放置我的作品;唯獨是差在比起說走就走的當時,多了一點點小計劃和排程。

累積一點點文字就在第 1 集上線的時候,就一直生產穩固到現在。

也沒有想過每一集的內容會有什麼變化,好多都是正在撰寫的時候和原本想到的內容已經有很大差距,基本上過了第一個月就全數又再原創過。

然後每次動筆又會想說:我幹嘛要這樣虐待自己呀。XD


2

不得不說願景太吸引人,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一種陷阱。

以前我本來有話要對一位朋友說,但我硬生生吞了回去:其實一個人如果想要自由,第一步就是擺脫在你身上的框架。

什麼是框架?

不批判這件事,但我的地方就想要說出來;就像是,大部分的朋友在和我聊到生涯決定的時候,95% 的人都會提到說:先可能找個穩定的工作,再來去發展自己想要的東西。

後來很熟的朋友我會就會問他:你怎麼會覺得「到時候」就有體力去做這件事

這就是框架的一種,可能主流價值觀叫做「安穩」,沒有安穩就沒有變化;但與此同時,變化也是安穩的開端。

如果一部分人已經明顯感覺到學歷是上一代的過去式,亦即我們會去調動我們的生活型態,又怎麼能不鬆動從小就有的想法?

換言之,有些決定的結果並非是不能達成,而是我們沒有打從心裡相信:

改變會成真


持續?

史上最困難標題,我還得身體力行這件事才能多說兩句。

效率、cp 值、努力 ... 還有什麼一樣的詞彙?

效率、cp 值、努力 ... 還有什麼一樣的詞彙?

剛好在截舊文的時候就想提這件事:勤勞的陷阱。原文沒有交代到。

早期的台灣社會應該是相當倡導「努力」這件事,因為努力會有回報,努力可以讓你得到想要的生活,也許這和台灣是生產業起家有很大的關聯,這樣的精神直到現在還是看不太出來有崩壞的痕跡,最多是原地躺平而已。

那什麼是「勤勞的陷阱」?

工業時代,我們可以因為做一件事做了 10000 次,就能對一個技巧相當純熟,且達到財富自由的一項指標。

只是為什麼到了現代似乎有不管用的跡象出現?

我想理由之一,現代人普遍沒有耐性重複做一件事;理由之二,重複一件事的那種,與「我」之間的關聯,它必須是值得的;最致命的理由,沒有創造性,甚至會營造出並不舒適的舒適圈,這種感覺。

所以這也是先前偶爾會提到的:並不是一直做事、一直做事的生活就能安心,那種看起來毫無疑問的樣子,或許才是最大的問題。

因為我們相當有可能會透過忙碌,去麻痺並說服自己是有價值的,可是我們的人身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做什麼事,也不取決於別人熱心的回饋評價。

整體而言,勤勞的陷阱要是還有一層字面上的意思,我大概會和已經累了的朋友說一聲:先別忙了。


那什麼事情才是值得我們的注意力和投入?

如果套用先前的說法,我還是認為「具有創造力」的事物相當值得。

不過這裡並不特別指寫作,或單單是設計等這些字眼,舉個例子:像現在的媒體產業新聞我很少在看,電視更是不知道幾年沒有再打開過。

不是因為我歧視產業有些墮落的行為,但確實從前那種從新聞媒體中獲得「知」權利的情形就少見了,如果不是遊走在界線邊緣,把世界的某些訊息妖魔化的恐怖節目,就是點進去依然沒有事態發展的內文。

就這點來說,現在的新聞媒體其實就沒有關注的價值。

像現在再去書店選書的時候,過度頭腦性的標題馬上就會被我刪去,因為已經有一個選書的確定目標叫做「我要哲學」。

一般人如果好奇哲學在做什麼,大概就是解答那些不具理論的東西;所以為什麼有時候人生會和哲學湊在一起,就是因為人生沒有標準答案,而研究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領域,就是哲學的範疇

而且哲學相當符合「創造」的條件,先毀滅再建設的過程,只是光看大學科系的分布就有些端倪,不僅是大家沒有很重視自己的生活樣貌,為自己的生活找到最具感動的理由也是發懶。

不過我想,人少也好,這樣中樂透的錢就不會被分走了吧?


我們在將就什麼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我到現在依然相當反感,如果很多事明明動一下就有改變的契機,為什麼要「將就」於自己不滿意的生活情境?

如果是正向一點的講法,我就會說:如果不服從現有的價值觀,那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路,成立自己的體系,然後讓別人心甘情願的追隨。

而如果真做到這種程度,還有將就於現行規範、體系的必要嗎?

就好像我們先找一份工作,才去追尋自己,它當然沒有錯,可是是不是將就了?將就的代價通常是什麼?

流逝的時間、增加的人生成本,以及「過站」的可能

因為將就本身就是一種「選擇」,我們走來的生活樣貌全都是選擇出來的,只是有的時候是自己主導,還有更多時候是受到別人的影響。

像那些問題:小時候想當科學家的人,長大怎麼就不是科學家了?

第一次的妥協是家裡不給碰火,說這很危險;第二次的妥協是基測沒辦法去台北讀書,為了所謂的方便和安全;第三次的妥協就是留在台灣的感覺真好。

所以長大根本不是什麼人的想法會有所改變,只是對這世界不再有過多期待的一種投射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類量測事務所
29會員
338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人類量測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