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物咒祕聞2:與惡魔交換靈魂?奪命禁畫《迪奧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世界上知名的禁畫,每一幅畫都有一個神秘的恐怖詛咒。所謂的禁畫,是指畫中所釋放出的負能量,超出了人們精神上所能承受範圍,而被列為禁忌的畫作。

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會有一個懦弱的根源,當然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也都不一樣,而那些禁畫,或許就是有某種未知難解的神祕力量,讓看見畫的人通過視神經傳導至大腦,令大腦受到刺激,產生無法預料的衝動。

被列為十大禁畫之一的《迪奧的世界》,就是一幅被世人形容成是恐怖「鬼畫」的禁畫。相傳凡是看過這幅畫作的人,只要看著畫中主角的眼睛,嘴裡喊出「迪奧」這個名字,就會發生離奇的死亡意外!而曾經收藏過這幅惡魔之畫的人,也都難逃死劫。

網路上流傳的拷貝版《迪奧的世界》

網路上流傳的拷貝版《迪奧的世界》

👁‍🗨 怪畫鬧鬼賣家提出特殊警告

西元2000年,一幅畫著兩個小孩的普通畫作出現在eBay購物網站上。但令人感到錯愕不已的是,賣家卻替這幅畫附上了一則非常特殊的「警告標語」,提醒世界各地有興趣想要購買此畫作的買家們注意,這是一幅可能將會改變或影響命運的超自然恐怖怪畫!

如果您罹患與壓力有關的疾病或是心臟衰竭,以及不熟悉超自然事件,請不要貿然購買這幅畫。

這幅畫的匿名賣家稱自己是一對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年邁老夫婦,他們在一家廢棄的啤酒廠發現了這幅畫,並將它帶回家。但是,被他們帶回家的並不止是一幅畫,還有一個可怕的噩夢!老夫妻聲稱這幅畫引起了一些超自然現象——換言之,就是直指這是一幅「鬧鬼」的畫。

一開始,老夫妻將撿回來的畫放在女兒的臥室裡,沒想到不久後,女兒抱怨這幅畫給她帶來了困擾,因為畫中的「男孩」和「娃娃」,似乎並不安分!畫中的男孩和娃娃會不時地「活過來」,男孩會在畫上移動和躲避,看起來彷佛像是受到了某種威脅⋯⋯。


👁‍🗨 鬧鬼畫原名之意是「雙手抗拒他」

畫作截圖中的各種異常

畫作截圖中的各種異常

於是老夫妻決定以錄影的方式來驗證女兒那番「見鬼」言論,當攝像機捕捉到這幅畫上出現的種種詭異靈動時,可真把他們嚇壞了。意識到這幅畫實在太詭異,並非吉祥之物,他們便將這幅畫和它的「鬧鬼資訊」發布在eBay購物網站上,一方面希望能使全家早日遠離這個夢魘,一方面卻又擔心隱瞞真相的話可能會害慘買家。

據說有不少人聲稱自己在網路上看到這幅畫之後,就陸續出現了頭暈、噁心等生理上的不適感。還有人說,感覺到這幅畫中的鬼魂已經來到自己的身邊,也有人表示,「娃娃」手裡拿著的,像是一把槍。

這幅畫「鬧鬼」的消息一刊登出來,便吸引了大量的關注,短短30天,拍賣價錢就從199美元開始一路飆升。最後由密西根州的一間畫廊老闆金·史密斯以1025美元買下。最後他終於成功聯絡到了這幅「鬧鬼」畫作的作者,超現實藝術家比爾·斯托諾姆(Bill Stoneham),他在西元1974年創作了這幅畫,將它命名為《The Hands Resisted Him》(雙手抗拒他)。


👁‍🗨 詛咒源自於十九世紀的禁畫傳說

畫家表示是從自己的童年照片得到的創作靈感

畫家表示是從自己的童年照片得到的創作靈感

《迪奧的世界》是美國畫家比爾·斯托納姆(Bill Stoneham)的作品,畫中的小男孩,據說就是畫家自己兒時的寫照。

但是根據藝文界的傳聞,這幅畫的恐怖詛咒誕生背景,最早是起源於十九世紀的一段背叛創傷。當時有一位畫家遭到妻子嫌棄,背叛了默默無名的他之後,喝醉酒的落魄畫家在墳堆裡與魔鬼進行了一筆交易,他把自己的眼睛賣給了魔鬼,魔鬼拉著畫家的手,創造出這麼一幅驚駭的畫作。從此一幅名為《迪奧的世界》的詭異畫作竟忽然間成名,成為一幅「鬧鬼」的惡魔之畫。

惡魔畫作的祕密,就在於「魔眼」被繪於畫布之上了。只要有人看到這幅畫時,看著畫中主角的眼睛,並且叫出畫中主角的名字「迪奧」,便會離奇地死去,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已經死了許多人,於是才會在歐洲各地引發一陣恐慌與騷亂。這幅被惡魔詛咒的禁畫曾被各大主教下令銷毀,此後的一百多年間,都不曾再出現過,也就沒有任何關於畫作或是與它有關的死亡消息傳出了。

直到購物網站上的這則令人費解的賣家警告,傳說中的惡魔詛咒之畫,才又再次有了靈異連結。難道,一百多年後的現代畫家比爾也和惡魔交換了靈魂?還是賣家刻意拿禁畫詛咒來製造話題?


👁‍🗨 像是魔鬼之眼的詭異空洞

黑洞般的惡魔之眼

即使是不懂畫的外行人,第一眼看到這幅畫,肯定也能感受到它的那股陰森氣息和詭異感覺吧。大部分初次見到這幅畫的人,最先會有的反應幾乎多是「相當不舒服」、「很怪」、「好詭異」。看過畫的人會在背後私語,認為《迪奧的世界》畫中小男孩那雙空洞又漆黑的眼睛,正是魔鬼之眼。

這幅畫的主角是兩個小孩,一個是男生,一個是女生。只是這兩個主角的眼睛,卻意外地深邃與空洞,如果觀畫者一直盯著他們的眼睛看,不少人表示會有一種駭人的暈眩感!最主要,是因為畫中主角的眼睛是「空」的,看起來就好像是漆黑又深邃的黑洞。有人說,畫作看不到靈魂的原因,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會攝人靈魂的「鬼洞」。

畫中小男孩的雙眼像是漆黑又深邃的空洞

畫中小男孩的雙眼像是漆黑又深邃的空洞

窗上的邪惡世界洞口

畫作的背景是一扇窗,看上去是無限的黑暗,但依稀可以瞧見許多像是「屍塊」的物體在另一個空間裡。可以看到窗戶上面有許多手掌正貼在玻璃窗上,右上角甚至能看到一個圓型的不明之物,有人說那是窗外的「月亮」,但也有人反駁認為那個圓,其實也是一個「洞」,是個通往惡魔與邪惡世界的洞口。

但是根據畫家自己的說法,他表示畫中的男孩就是他自己,而窗戶和門,象徵了夢與現實的間隔。至於那個像娃娃似的女孩,則代表著夢境中一層薄薄的神秘面紗。他後來甚至還以這幅畫中的兩個主角為題,另外又再畫了一幅成年後的畫作,來證明他的畫不會鬧鬼,也沒有詛咒。

畫家後來又另外再畫了一幅成年版《迪奧的世界》

畫家後來又另外再畫了一幅成年版《迪奧的世界》


👁‍🗨 鬼畫解析1:恐怖的刨眼鬼臉和鬼手

被刨去眼球的血淚與鬼臉

很多人認為窗上的那些陰影,是貼在男孩身後玻璃上、類似鬼怪的臉孔。從整幅圖的畫風上去檢視,和男孩的模樣相似,都是蒼白的、猙獰的,而男孩那雙被形容成是惡魔之眼的黑洞眼睛,眼球已經被剮去,看上去彷彿隨時都在流著血淚。

窗上的那些陰影極像是猙獰的鬼手和鬼臉

窗上的那些陰影極像是猙獰的鬼手和鬼臉

鬼手像是要剮出男孩的眼球

還有人認為,有可能是一個人或者鬼影正站在男孩的身後,從男孩耳朵旁的黑格子中伸出一雙手,慢慢地接近男孩的眼睛,似乎想要矇住他的雙眼,也像是馬上就要剮出男孩的眼球。


👁‍🗨 鬼畫解析2:畫中看不見的黑暗世界

立體效果營造的黑暗世界

也有人認為有可能是一隻手或幾隻手已經伸出玻璃格子,要將男孩抓進黑暗的世界了,如果是這樣,可能原圖對這幾隻手的刻畫會非常傳神,類似於立體效果,並且感覺原圖的色調會灰一些晦暗一些,更為壓抑,很有可能現在我們看見的圖的色調明顯是調亮了的。

畫面右方看不見的可疑物體

有些網友從繪畫構圖的角度去分析,發現整幅畫的主題偏於左側,左側的小女孩跟小男孩成為畫面的重點。右邊就顯得有點空了,但是所右下角的位置卻又隱約感覺是有東西的,因為小女孩的眼神,雖然她被畫成一尊人偶造型,沒有雙眼,但是卻好像她可以「看見」什麼。

小女孩的角度很明顯是瞥向了畫面的右側,而小女孩的手裡緊緊抓著類似水罐的東西,給人的感覺既不安又惶恐,很有可能右側的這個不知名東西,正是一具和窗外鬼臉、鬼手相呼應的屍體。

人偶娃娃的黑洞眼睛好似「看見」了可怕的東西

人偶娃娃的黑洞眼睛好似「看見」了可怕的東西


👁‍🗨 原畫失蹤拷貝版依舊令人毛骨悚然

如果我們再仔細觀察一下這幅畫,不難發現,左邊小女孩的五官外貌看起來怪怪的,是不是不太像是「人」,透過局部放大的功能,會發現小女孩的模樣,根本就像是一個拼湊起來的玩偶娃娃,至於是由什麼拼成的呢?有些人解讀,是畫中臉部削瘦的那個小男孩,從眾多屍體當中截取出不同的部位拼湊起來的!

畫中不太像是人類小女孩的陰森五官

畫中不太像是人類小女孩的陰森五官

由於原畫已消失不見了,現在能夠看到的畫作拷貝版,應該都是已經過「刪除」與「簡化」的版本。對鬼畫好奇的人會發現,拷貝版的畫作並不完整,除了有「截圖」的嫌疑外,同時還有些被塗黑,企圖掩蓋恐怖影像的後加工處理。

目前科學還無法解釋鬼畫的謎團,但傳說中的魔鬼之眼,似乎並沒有因為原畫作失蹤而停止詛咒,否則就不會再無端生出各種與畫作有關的靈異傳聞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娜歐米的沙龍
11會員
8內容數
隨處可見不可思議之事,私語般的祕聞迫在耳邊。 詛咒無所不在,被詛咒的厄物,不可看,不可聽,不可觸,只要一不小心靠近,厄物詛咒便如影隨行。 我是怪談妖姬娜歐米,這是結集了恐怖、詛咒、懸案⋯⋯等元素的報導型怪談專欄文章。如果你也沉迷於怪談傳說,只要按下訂閱,就能以一杯可可拿鐵的月讀費用,一起暢遊驚異的怪蒐祕聞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拜託,怎麼到處都是騙子。他心想。
Thumbnail
拜託,怎麼到處都是騙子。他心想。
Thumbnail
在漆滿黑色的牆上,一張張的人臉被用莫名難解的排列邏輯懸掛。或喜或憂,或悲或苦,或張狂或平靜……
Thumbnail
在漆滿黑色的牆上,一張張的人臉被用莫名難解的排列邏輯懸掛。或喜或憂,或悲或苦,或張狂或平靜……
Thumbnail
自從搬到這棟屋子後,我總覺得屋子裡除了我跟孩子們外,另外還存在著些什麼。 像浴室會突然發出沖馬桶的聲音、廚房會有刀子剁東西的聲音、樓上房間會傳來腳步聲,可是每當我聽到聲音後前往過去,卻沒有看到任何的人影。
Thumbnail
自從搬到這棟屋子後,我總覺得屋子裡除了我跟孩子們外,另外還存在著些什麼。 像浴室會突然發出沖馬桶的聲音、廚房會有刀子剁東西的聲音、樓上房間會傳來腳步聲,可是每當我聽到聲音後前往過去,卻沒有看到任何的人影。
Thumbnail
第二樂章 忽然一陣強風吹進室內 吹落一個原本會說話的機器娃娃 當壞掉的娃娃碰撞到地面 竟然重新開始說話 於是男人抬起頭 擦乾眼淚看著 聽它不斷唸 媽媽…… 媽媽…… 壞了? 壞了…… 他的心壞了……
Thumbnail
第二樂章 忽然一陣強風吹進室內 吹落一個原本會說話的機器娃娃 當壞掉的娃娃碰撞到地面 竟然重新開始說話 於是男人抬起頭 擦乾眼淚看著 聽它不斷唸 媽媽…… 媽媽…… 壞了? 壞了…… 他的心壞了……
Thumbnail
寒冬,深夜,合上蒲松齡《聊齋》,關燈睡覺。未幾,在黑暗中,卻聽見一陣蚊子飛翔的聲音在耳際徘徊,奇怪為何冬天會有蚊子,雙手合什般地向聲音處打合下去……全身隨即動彈不得,四肢像被千斤鉛塊壓得死死一樣,是俗稱「鬼壓身」嗎?荒唐!廿一世紀啦!但旋即腦海泛起了聲音說: 「把我的使者打死了,怎賠償?」
Thumbnail
寒冬,深夜,合上蒲松齡《聊齋》,關燈睡覺。未幾,在黑暗中,卻聽見一陣蚊子飛翔的聲音在耳際徘徊,奇怪為何冬天會有蚊子,雙手合什般地向聲音處打合下去……全身隨即動彈不得,四肢像被千斤鉛塊壓得死死一樣,是俗稱「鬼壓身」嗎?荒唐!廿一世紀啦!但旋即腦海泛起了聲音說: 「把我的使者打死了,怎賠償?」
Thumbnail
被列為世界十大禁畫之一的《迪奧的世界》,被世人形容成是一幅恐怖的「鬼畫」。相傳凡是看過這幅畫作的人,只要看著畫中主角的眼睛,嘴裡喊出「迪奧」這個名字,就會發生離奇的死亡意外!而那些曾經收藏過這幅惡魔之畫的人,也都難逃死劫⋯⋯!
Thumbnail
被列為世界十大禁畫之一的《迪奧的世界》,被世人形容成是一幅恐怖的「鬼畫」。相傳凡是看過這幅畫作的人,只要看著畫中主角的眼睛,嘴裡喊出「迪奧」這個名字,就會發生離奇的死亡意外!而那些曾經收藏過這幅惡魔之畫的人,也都難逃死劫⋯⋯!
Thumbnail
手上拿到這本不到20公分見方的無字圖像書,名字就叫「博物館」,忍不住就笑出聲來,一本書如果可以是一間「博物館」,那會是怎樣的情境呢?    
Thumbnail
手上拿到這本不到20公分見方的無字圖像書,名字就叫「博物館」,忍不住就笑出聲來,一本書如果可以是一間「博物館」,那會是怎樣的情境呢?    
Thumbnail
「我看到那女王般的姿態、那種從容……」
Thumbnail
「我看到那女王般的姿態、那種從容……」
Thumbnail
《杏花綻放》不只是送給提奧的生日禮物,也是為了慶賀提奧新生的兒子。提奧在信中寫道,他和妻子商議的結果,將孩子以畫家之名來命名,也叫做文森,「願他有你的決心,也有你的勇氣」。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杏花綻放》這幅畫作對梵谷家族而言別具意義,是他們家族最看重的一幅畫。
Thumbnail
《杏花綻放》不只是送給提奧的生日禮物,也是為了慶賀提奧新生的兒子。提奧在信中寫道,他和妻子商議的結果,將孩子以畫家之名來命名,也叫做文森,「願他有你的決心,也有你的勇氣」。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杏花綻放》這幅畫作對梵谷家族而言別具意義,是他們家族最看重的一幅畫。
Thumbnail
激勵人心的雞湯故事很值得分享,但可能也要多思考一下真實性。
Thumbnail
激勵人心的雞湯故事很值得分享,但可能也要多思考一下真實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