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台灣阿信 -- 珮琪的奮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第十二章 創業大夢

在1990年的春天,珮琪與達偉小夫妻倆從夏洛茲維爾 (Charlottesville) 搬到華府 (Washington DC) ,在 春田市 (Springfield)買了他們的第一棟房子,它是幢透天厝,屬於連棟屋 (Town house)其中的一戶。
當時達偉在美國工作還不到三年,他一份微薄的薪水要支付房貸、生活費、女兒上幼兒園的學費等等,財務壓力十分吃緊。由於當時女兒Julie三歲,兒子Jimmy兩歲,珮琪必須在家照顧年紀幼小的一雙子女,無法外出工作,賺錢貼補家用。
明知女兒的學前教育費很貴,但是為人父母,學費再怎麼高昂也得送她去,達偉與珮琪都認為:「Julie必須早點去外面接觸同儕和熟悉環境,否則將來正式上學,恐怕她在英語的溝通能力會遠落人後,妨礙課堂上的學習和吸收。」
夫妻兩人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因此咬緊牙根、省吃儉用的過日子。
不僅如此,生性孝順的達偉在美國就業後,認為自己沒能在台灣親自照顧父母,所以極盡所能的定期寄錢回家,分攤大哥奉養兩位老人家的財務開銷。即便是自己的小家庭有財務上的壓力,他依舊每隔一、兩年就返回台灣探視父母,也因此家中經濟負擔更重。

珮琪從小看父母忙著做生意賺錢,雖是全家溫飽、生活無虞,但家庭親子間的相處時間卻相對被壓縮,家人彼此疏離淡漠,讓她頗引以為憾。誰知現下的經濟壓力,竟讓珮琪把她以前斬釘截鐵對母親講過的話「我這輩子絕不嫁為商人婦。」完全拋諸腦後。
「如果我們經商做生意,是不是可能改善家中的經濟?」兩夫妻起心動念。
達偉經過一番積極、認真的投資研究後,主動跟一家他最喜歡的美式捲餅公司和一家三明治公司聯絡,因為這兩家公司在美東地區的知名度相當高。
雙方深入接觸洽談後,公司方面並不滿意達偉的條件。他更進一步了解到,加盟店必須具備許多相關條件,除了讓公司滿意的地點、權利金和押金以外,食材、容器等包裝物料的進貨也全部要由公司控制,換言之,加盟店不能任意購買他家供應商較便宜的材料,以確保公司的產品品質。
如此一來,加盟店一旦進入公司營運體系後,便得任其宰割;若公司舉辦促銷活動,商品的促銷價格與正常販售價格之間的差額,加盟店也要自行吸收。
珮琪與達偉再三討論商量後,認為開餐廳連鎖店這條路行不通。
於是他們改絃易轍,想試試開一家獨立的炸薯條店。根據他們在美國幾年來的觀察,老美相當喜愛吃炸薯條配啤酒,於是珮琪到圖書館翻閱收集資料,除了下廚製作炸薯條外,還到處去試吃別人賣的薯條並觀察營業細節等等。
兩人一試再試,後來還是發現有好多行不通的地方,這才知道他們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夫妻倆於是對餐飲類的創業斷了念頭。
過了些時日,達偉說:「如果開店需要租店面,我們何不以家為店,這樣就可以省下店租了。」
「珮琪,我想了好一陣子,覺得我們在家裡經營電腦書籍的郵購生意或許可以行得通。」他說。
於是他倆決定將家中的地下室改成辦公室,達偉也積極的去申請營業執照,很快的,執照核發下來了。於是他抽空飛到加州好幾趟,參觀書展並與出版商交涉。他打算就一邊維持現有的工作,一邊開發電腦書籍市場,一切的願景似乎都很美好。
然而,現實就是這麼的無情與無奈,達偉前後幾次與大盤書商聯絡,發現雙方的期待落差太大,每次洽談結果都讓他希望落空,在自家開設郵購書局的夢想,過不多久便如泡沫般一顆顆的破裂。

經過一番折騰之後,兩夫妻漸漸的醒悟了:
「我們既沒本錢,也沒什麼做生意的經驗,就要冒然跳入開店的行業,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況且有兩個幼兒羈前絆後,我們卻沒有家人能幫忙,這根本是行不通的。」
珮琪向達偉說:「我們這陣子的窮忙、瞎忙算是痴人做大夢,現在也該恢復理性,回歸現實面了。」
她望向壁爐上的全家福照片,意味深長的說:「老公,我們現階段還是以孩子的敎養為重,我認為『生而不教』是不負責的父母所為;況且孩子們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如果錯過了這段親子相處時光和鞏固親子關係的時機,將來後悔就來不及了,一切都不可能從頭來過!」
達偉點點頭說:「考量現實,我還是得繼續上班,不可能為經營生意而辭去工作,否則很可能全家過沒多久就要喝西北風了。」

俗云:「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夫妻倆的生意夢沒了,動腦筋再找其他謀財之道,股市投資買賣似乎是個理想的選擇,可以兼顧到家庭。
投資股票必須做好功課,經濟新聞資訊是達偉每天必做的功課,珮琪非常佩服老公的毅力和恆心,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
達偉也很感激珮琪把兩個孩子照料得好好的,所有大小家務事由她自己一手搞定,讓他能夠安心的研判經濟景況,掌握股市訊息行情,在買賣股票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在股市進出操作幾年下來,達偉有了不少心得,他與老婆分享心得說:
「股票買賣是投機事業,就跟賭博差不多,一般情形都是輸多贏少,原先持有的高檔股票後來跌到像壁紙班賤價的,大有人在;搞到傾家盪產、跳樓自殺的人也不少。」
「我們投資股票當然也是有輸有贏,不過任何學習總是該繳些學費的。在賭博時必須有定力,該收、該放的時候要當機立斷,千萬不可貪心,心一貪可能全盤輸。」
「我盡量維持這種心態,心裡自然就會有個平衡點。我沒有必要跟自己的好心情過不去,老婆,妳說對吧?」他笑著對珮琪說道。
房子倒是後來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利多回饋,想當初夫妻倆為了要給孩子進入好學校就讀,歷來買房子都是選優質學區和交通便捷處,可是接踵而至的高額房貸曾經持續數年讓他們的日子無法過得很寬裕……。
然而一家四口熬著撙節度日,兩個孩子也一路從小學到大學拉拔長大,刻苦的日子總算熬了過去。十幾年後,他們位於好地段的房屋價格翻倍大漲,讓他們倆得到一個開心的結論:「投資房地產事業比起股票投機事業,穩定性高而且增值空間大很多。」

珮琪和達偉夫妻倆大膽的做夢,也為追逐夢想而付出不少時間和心血,雖然後來美夢沒能成真,但至少他們曾經夢想過、也努力嘗試過,算是不枉此生,人生道路並沒有白走一遭。
他們兩人後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最後還是慎選人生方向,調整自己的腳步,回到自我崗位上,老老實實的當個朝九晚五、快快樂樂的上班族。
有時候,珮琪在夜闌人靜時會憶起這段創業往事,她笑看身旁熟睡打鼾的達偉,輕聲對自己說:「年輕時有個同伴一起做夢,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美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幸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十一章 復出工作
第十章 購屋遷居
第九章 女兒發病
第八章 初次返台
第七章    搬遷前的回顧  
第六章 懷孕產女
第十一章 復出工作
第十章 購屋遷居
第九章 女兒發病
第八章 初次返台
第七章    搬遷前的回顧  
第六章 懷孕產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天使投資人系列共四篇,講述一對堂姊妹美慧、曉月彼此扶持的創業故事。第四篇主要講述美慧的心路歷程以及她的人生抉擇,同時講述曉月對經濟發展、企業經營者的想法。
Thumbnail
天使投資人系列共四篇,講述一對堂姊妹美慧、曉月彼此扶持的創業故事。第二篇主要講述“美日”團膳的創建歷程、經營困境、成長和家庭糾紛等方面的故事。
典型的家族企業,全家老小都在規模不大的小型工廠裡工作,但是這傳統產業,在經歷了這數十年的發展,利潤已經是走向盡頭,所以他們也都另闢財路,不太用心經營。 老闆那個一向沒有大志的小女兒佩琪,在下午班的時間結束之後,就會去跑外送,都也是跑個幾單,就去找人做愛了, 天資愚笨的佩琪,只是有張姣好的
Thumbnail
作者透過教育背景回憶家中大女兒對於「準備好」的困惑,反思教育體制與實際應用的落差,分享商業創業的基本邏輯,強調快速行動的重要性,並希望讓兩個女兒能夠理解和運用商業思維。
Thumbnail
老公愛吃糖醋排骨、醉雞、脆皮燒肉,不過她不會煮飯,也不想學做菜,其實她不煮飯沒啥關係,因為她一嫁給他,他們就找了越南阿純在家幫忙。剛來的阿純對於瓶瓶罐罐的位置不太熟悉,阿純邊炒菜邊會大呼小叫:「太太,糖、太太,醬油。」 一年前公司突然倒閉.....
有位朋友很年輕時就離婚了,離婚後才發現前妻懷孕了,所以他一直沒有再婚,直到五十歲時,才在一位亦師亦友的誘導下去大陸娶了一個新娘。 到台灣的第二天,那位女生就要出去找工作。我朋友覺得很奇怪,請我去了解一下。我的朋友花了一筆錢沒錯,但是那個女的也花了相同的錢,所以她認為她是花錢嫁來台灣,所以找工作沒有
Thumbnail
投資這件事對某某是既熟悉又陌生,因為某某家境並不好~ 某某大學第一個月就開始打工賺自己的生活費,當時真的很辛苦,也不敢跟家裡要錢 那個時候都走25分鐘的路程下山買食物,很常吃全聯的家庭號吐司,一大條好像有30幾片(麥香口味的比較甜比較好吃),當飯吃哈哈哈哈,有一次媽媽寄了醃蘿蔔,某某就吐司夾著醃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認識一位大哥,應該算是有錢人家的子弟吧!他家是那種老字號的貿易公司,光是國內外的配額,就可以躺著做生意。所以他專科畢業以後,就進了這一行。他沒有薪水,所以也沒有勞保,反正父母給他一張提款卡,要錢就去領吧!裡面從來沒有餘額不足的時候。 最近發生兩件事情,讓他開始思考人生方式,一是他的妻子五十歲生日,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天使投資人系列共四篇,講述一對堂姊妹美慧、曉月彼此扶持的創業故事。第四篇主要講述美慧的心路歷程以及她的人生抉擇,同時講述曉月對經濟發展、企業經營者的想法。
Thumbnail
天使投資人系列共四篇,講述一對堂姊妹美慧、曉月彼此扶持的創業故事。第二篇主要講述“美日”團膳的創建歷程、經營困境、成長和家庭糾紛等方面的故事。
典型的家族企業,全家老小都在規模不大的小型工廠裡工作,但是這傳統產業,在經歷了這數十年的發展,利潤已經是走向盡頭,所以他們也都另闢財路,不太用心經營。 老闆那個一向沒有大志的小女兒佩琪,在下午班的時間結束之後,就會去跑外送,都也是跑個幾單,就去找人做愛了, 天資愚笨的佩琪,只是有張姣好的
Thumbnail
作者透過教育背景回憶家中大女兒對於「準備好」的困惑,反思教育體制與實際應用的落差,分享商業創業的基本邏輯,強調快速行動的重要性,並希望讓兩個女兒能夠理解和運用商業思維。
Thumbnail
老公愛吃糖醋排骨、醉雞、脆皮燒肉,不過她不會煮飯,也不想學做菜,其實她不煮飯沒啥關係,因為她一嫁給他,他們就找了越南阿純在家幫忙。剛來的阿純對於瓶瓶罐罐的位置不太熟悉,阿純邊炒菜邊會大呼小叫:「太太,糖、太太,醬油。」 一年前公司突然倒閉.....
有位朋友很年輕時就離婚了,離婚後才發現前妻懷孕了,所以他一直沒有再婚,直到五十歲時,才在一位亦師亦友的誘導下去大陸娶了一個新娘。 到台灣的第二天,那位女生就要出去找工作。我朋友覺得很奇怪,請我去了解一下。我的朋友花了一筆錢沒錯,但是那個女的也花了相同的錢,所以她認為她是花錢嫁來台灣,所以找工作沒有
Thumbnail
投資這件事對某某是既熟悉又陌生,因為某某家境並不好~ 某某大學第一個月就開始打工賺自己的生活費,當時真的很辛苦,也不敢跟家裡要錢 那個時候都走25分鐘的路程下山買食物,很常吃全聯的家庭號吐司,一大條好像有30幾片(麥香口味的比較甜比較好吃),當飯吃哈哈哈哈,有一次媽媽寄了醃蘿蔔,某某就吐司夾著醃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認識一位大哥,應該算是有錢人家的子弟吧!他家是那種老字號的貿易公司,光是國內外的配額,就可以躺著做生意。所以他專科畢業以後,就進了這一行。他沒有薪水,所以也沒有勞保,反正父母給他一張提款卡,要錢就去領吧!裡面從來沒有餘額不足的時候。 最近發生兩件事情,讓他開始思考人生方式,一是他的妻子五十歲生日,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