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阻止隨機殺人案?《該死的阿修羅》剖析台灣眾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1年台灣電影市場,不約而同地出現兩部關注隨機殺人案的電影,分別是《青春弒戀》與《該死的阿修羅》,前者以相對疏離、冷漠的角色支線,描繪青少年次文化影響人格發展的因果關係,後者則以深入角色背景的篇章遞進,探討青少年透過次文化解放情緒的發洩空間。兩者之間的敘事觀點選擇,顯然是解讀隨機殺人案的不同立場。

《該死的阿修羅》講述高中畢業的詹文(黃聖球 飾)與阿興(潘綱大 飾),兩人平時匿名共同創作網路漫畫,獲得不少人的關注,但詹文同時受到父親脅迫,即將出國唸書。為了反抗父親,詹文偷偷改造一把鋼珠手槍,計畫用槍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十八歲生日那天,詹文來到夜市,開始對著無辜路人接連開槍。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raw-image

透過一起發生在夜市的隨機殺人案,電影分別從一名記者、一對好兄弟、一對男女朋友以及一對母女的視角,講述他們在人生十字口的碰撞與衝擊。電影開頭雖然是以隨機殺人案死者小盛的手機視角,帶領觀眾快速切入主題,但接下來卻以四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慢慢交代故事裡每一位人物的背景,慢火煨燉。

詹文與阿興顯然是多年好友,但沉悶的詹文不知道開朗的阿興其實喜歡他,執意對自己的人生做出大膽的改變,不計後果。於是,詹文不慎殺死無辜公務員小盛(賴澔哲 飾),面臨可能被判死的危急時刻,但記者黴菌(莫子儀 飾)因為跟詹文與小盛曾有接觸,反而開始好奇隨機殺人案的真相,試圖撰寫報導。

由於詹文自知殺人,不願再去積極改變命運,讓阿興決定利用自己撿到小盛手機的優勢,威脅小盛未婚妻Vita(黃姵嘉 飾)替他公開直播,並且假裝公開處刑詹文的父母,逼迫詹文公開道歉換取減刑。然而,阿興的計畫立刻遭到詹文識破,也馬上遭到警方逮捕。詹文於是開始心想:「如果,有如果……。」

raw-image

本片旋即迎來台灣電影少見的「what if」轉折,讓詹文與昔日暗戀對象琳琳(王渝萱 飾)偶遇,進而放棄執行隨機人殺案。然而,詹文與琳琳的戀情,卻也讓阿興吃醋,並且拿著詹文的改造手槍,到處射擊婚紗店女性模特兒假人,讓詹文遭到牽連,與琳琳被迫分開,同時迎來小盛失手殺死琳琳的結局。

從編導刻意反轉受害者與加害者立場,我們似乎更能理解本片試圖挑戰善惡、好壞等價值觀的企圖,並且發現人人都有憤怒與寂寞的情緒,只是爆發的時間點不同,導致我們自以為可以輕易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那些我們根本不熟悉的陌生人。然而,本片卻也因為紮實的人物設定,呈現出另一種韻味。

不論是哪一條故事線,我們都能發現人物的愛恨嗔癡沒有變化,唯有事件巧合的改變,讓故事結局變得不同,但那些巧合,難道真的有改變人物的命運嗎?

raw-image

本片海報上寫著:「善與罪,或許也只是偶然……」

由於本片關鍵人物小盛的生與死,完全影響所有人物的命運,所以當我們開始去分析他平時遭到壓抑的動漫咖啡廳夢想,以及失落無力的男子氣概時,我們才發現整個故事的悲劇性,其實在於無法「做自己」的社會氛圍。

因為想要更優秀的學歷,因為想要更穩定的收入,因為想要更安定的生活……那些囿於親密關係的受困靈魂,無疑成為整個社會的隱形未爆彈。於是,本片通過事件的偶然,反而突顯悲劇的必然,或許有人會認為另一條時間線的結局相對光明,讓人物們重新獲得可以愛人的能力,但無論哪一個結局都將有一條生命消逝,想來也不是所謂光明。

《該死的阿修羅》在調度、配樂方面稍嫌呆板,但是演員與劇本的優秀表現,以及攝影、剪接精準捕捉眾生相的能力,依然能夠讓人感受到電影的力量,看見編導對於社會價值觀的批判。如果《青春弒戀》只是借題發揮、老調重彈,《該死的阿修羅》則是挑戰我們看待善惡的思維,為台灣電影注入新生代的視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uwoaw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梵天劍並未砍下罪人的頭顱,而是鎔鑄了集體的悲憤化成一股新力量,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該死的阿修羅》的劇本經過一再被推翻又修正的歷程,達到了警世與教化的目的後,更深入一層的人性思考,相當讚賞編導對於故事編排的用心。最讓我驚艷的則是第三段的「假如」,人的善惡作為真的僅在一念之間,出逃的小狗Oreo彷彿
Thumbnail
梵天劍並未砍下罪人的頭顱,而是鎔鑄了集體的悲憤化成一股新力量,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該死的阿修羅》的劇本經過一再被推翻又修正的歷程,達到了警世與教化的目的後,更深入一層的人性思考,相當讚賞編導對於故事編排的用心。最讓我驚艷的則是第三段的「假如」,人的善惡作為真的僅在一念之間,出逃的小狗Oreo彷彿
Thumbnail
徐小明編導的《少年吔,安啦!》雖然在創意和風格上明顯受到監製侯孝賢的影響,卻也脫去前輩常見的歷史包袱,直視當時社會,從對黑社會梟雄和槍枝的崇拜開始,鋪排男性情誼,卻在自以為逞勇鬥狠的浪漫過程中,發現根本苦無出路。於是黑道神話被殘忍又秩序地瓦解,撲向最黑暗的結束。
Thumbnail
徐小明編導的《少年吔,安啦!》雖然在創意和風格上明顯受到監製侯孝賢的影響,卻也脫去前輩常見的歷史包袱,直視當時社會,從對黑社會梟雄和槍枝的崇拜開始,鋪排男性情誼,卻在自以為逞勇鬥狠的浪漫過程中,發現根本苦無出路。於是黑道神話被殘忍又秩序地瓦解,撲向最黑暗的結束。
Thumbnail
《少年法庭》講到了法律本身的爭議以及犯罪觀感的討論,除了用外在的法條規範來判斷罪行是否成立之外,將內在的犯罪動機納入考量,也是近年逐漸被重視的部分。很巧的《該死的阿修羅》,剛好也以少年犯為主角,並用很棒的劇本來補足《少年法庭》想講但卻沒有太多著墨的部分,也就是「個人選擇」。
Thumbnail
《少年法庭》講到了法律本身的爭議以及犯罪觀感的討論,除了用外在的法條規範來判斷罪行是否成立之外,將內在的犯罪動機納入考量,也是近年逐漸被重視的部分。很巧的《該死的阿修羅》,剛好也以少年犯為主角,並用很棒的劇本來補足《少年法庭》想講但卻沒有太多著墨的部分,也就是「個人選擇」。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講述高中畢業的詹文(黃聖球 飾)與阿興(潘綱大 飾),兩人平時匿名共同創作網路漫畫,獲得不少人的關注,但詹文同時受到父親脅迫,即將出國唸書。為了反抗父親,詹文偷偷改造一把鋼珠手槍,計畫用槍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十八歲生日那天,詹文來到夜市,開始對著無辜路人接連開槍。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講述高中畢業的詹文(黃聖球 飾)與阿興(潘綱大 飾),兩人平時匿名共同創作網路漫畫,獲得不少人的關注,但詹文同時受到父親脅迫,即將出國唸書。為了反抗父親,詹文偷偷改造一把鋼珠手槍,計畫用槍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十八歲生日那天,詹文來到夜市,開始對著無辜路人接連開槍。
Thumbnail
「什麼是故意,有一條線,跨過去就回不了頭了。」 「這是我第一次終於可以掌控我自己。」 「誰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後悔?」   或許就是這樣,事發之後,無論是加害者與受害者,都渴望一個「如果」,自責「如果我能做點什麼,或許就不會發生……」但真的是如此嗎?   (內文有劇情討論,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什麼是故意,有一條線,跨過去就回不了頭了。」 「這是我第一次終於可以掌控我自己。」 「誰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後悔?」   或許就是這樣,事發之後,無論是加害者與受害者,都渴望一個「如果」,自責「如果我能做點什麼,或許就不會發生……」但真的是如此嗎?   (內文有劇情討論,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每個人都可能是阿修羅,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可能是他人的守護神,亦可能同時是追捕他人、逞兇鬥狠的惡鬼。 人的個性或許沒辦法說變就變,但可以選擇自己要不要那麼做,以及選擇在看似無可改變的環境中,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調適與面對。有時身為當事者會有「我非這麼做不可」的想法,而讓自己陷入看似死局中。
Thumbnail
每個人都可能是阿修羅,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可能是他人的守護神,亦可能同時是追捕他人、逞兇鬥狠的惡鬼。 人的個性或許沒辦法說變就變,但可以選擇自己要不要那麼做,以及選擇在看似無可改變的環境中,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調適與面對。有時身為當事者會有「我非這麼做不可」的想法,而讓自己陷入看似死局中。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特別的是結合漫畫,把整部電影分為三章節,並將六個截然不同個性的人,以隱約連結紐帶捆綁一起,看似相關性不大,又彷彿牽一髮而動全身。雖然夜市隨機殺人案看似是詹文一人所為,但隨著劇情循序漸進,觀眾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加害者,每個人同時也都是受害者,加害與被害的定義其實很灰。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特別的是結合漫畫,把整部電影分為三章節,並將六個截然不同個性的人,以隱約連結紐帶捆綁一起,看似相關性不大,又彷彿牽一髮而動全身。雖然夜市隨機殺人案看似是詹文一人所為,但隨著劇情循序漸進,觀眾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加害者,每個人同時也都是受害者,加害與被害的定義其實很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