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國發會2050淨零轉型規劃的隱藏版秘密(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內容:
(1) 21世紀是電氣化能源(風/光/地熱/波浪)取代燃料能源的時代,煤電、石油、天然氣、核電逐漸退場;
(2) 氫能源不是能源,氫氣是一種化學材料,也是一種儲能;氫能源應該被正名為氫儲能;綠電的生產超過電力需求,才有便宜過剩的綠電產綠氫,綠氫會先被當成化學材料使用,因為其價格與毛利率比較好,如果還有剩餘,才會給發電使用;
(3) 我們應該設定一個2050年達成100%綠電的高標準,才能因應各行各業的綠電需求;
(4) 用電成長率高標應該設定在3%比較安全;
(5) 2050年的能源配比上,國發會高估了綠色氫氣發電的占比,將來會是一個災難,1%比較合理,8~11%應該是鋰電池儲能;
(6) 碳捕捉封存CCUS可能是一個失敗的技術,Shell已有實證;
(7) 森林固碳實務上有諸多困難,成長緩慢,國發會的判斷非常正確;
(8) 展望2050年,如果太陽光電容量因素用30%估計,100GW每年發電量2,628億度電;如果離岸風電容量因素用70%估計,60GW每年發電量3,679億度電;如果AGS地熱發電容量因素用95%估計,40GW每年發電量3,329億度電。三者合計約9,636億度電。台灣是有機會實現100%綠色電力的地方。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08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麥斯產業前瞻分析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148會員
136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用來出版我的前瞻產業分析,目標讀者為企業主、中高階主管、證券投資人,以及關心產業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朋友們。我的產業分析已經不受產業別限制了,只要是我覺得有價值的資訊,就會在這個專欄出版。具體來說,包括能源、電力、循環經濟、電動車、生物製藥、醫療器材、ESG、半導體、電子、電機、電力、分子免疫、AI。
2025/04/09
國際能源署(IEA)是一家提供能源市場和政策分析的組織,最近發布了《地熱能的未來》報告,預測到 2050 年全球地熱發電容量可能達到 800 GW。這一預測基於技術進步、成本降低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IEA 的預測基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技術進步:新技術如增強型地熱系統(EGS)和先進地熱系統(A
2025/04/09
國際能源署(IEA)是一家提供能源市場和政策分析的組織,最近發布了《地熱能的未來》報告,預測到 2050 年全球地熱發電容量可能達到 800 GW。這一預測基於技術進步、成本降低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IEA 的預測基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技術進步:新技術如增強型地熱系統(EGS)和先進地熱系統(A
2025/04/02
前言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從語音識別、圖像生成到自然語言處理等各種應用已逐步滲透至我們的日常生活。過去,這些高負載計算任務主要依賴數據中心或桌面級平台來實現,但由於用戶對隱私保護、低延遲以及離線運算的需求日益提高,將 AI 運算推向移動端成為了技術革新的必然趨勢。 本文探討的是一
Thumbnail
2025/04/02
前言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從語音識別、圖像生成到自然語言處理等各種應用已逐步滲透至我們的日常生活。過去,這些高負載計算任務主要依賴數據中心或桌面級平台來實現,但由於用戶對隱私保護、低延遲以及離線運算的需求日益提高,將 AI 運算推向移動端成為了技術革新的必然趨勢。 本文探討的是一
Thumbnail
2025/03/26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演進與應用場景的逐步擴大,AI 系統在語言處理、圖像辨識、數據分析等方面展現了驚人的效能,並在眾多產業中引發深遠變革。然而,無論技術多麼先進,人工智慧依然存在不少固有局限,同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面臨著複雜的技術和市場挑戰。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探討:人類相對於 AI 的
2025/03/26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演進與應用場景的逐步擴大,AI 系統在語言處理、圖像辨識、數據分析等方面展現了驚人的效能,並在眾多產業中引發深遠變革。然而,無論技術多麼先進,人工智慧依然存在不少固有局限,同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面臨著複雜的技術和市場挑戰。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探討:人類相對於 AI 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大家知道政府已於今年3月份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生硬的用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備感陌生,事實上,當前以2050淨零為目標,剩下30年的時間,雖然看似時間很長,但要從「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都同步推動,最終以"零碳排"為目標...
Thumbnail
大家知道政府已於今年3月份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生硬的用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備感陌生,事實上,當前以2050淨零為目標,剩下30年的時間,雖然看似時間很長,但要從「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都同步推動,最終以"零碳排"為目標...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涉及之產業公司:Transphorm(NASDAQ.TGAN)、環球晶(6488.TW) 2050淨零轉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性挑戰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涉及之產業公司:Transphorm(NASDAQ.TGAN)、環球晶(6488.TW) 2050淨零轉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性挑戰
Thumbnail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Thumbnail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Thumbnail
在目前,全球的經濟成長依然與碳排放呈現正相關的趨勢,我們的目標是讓經濟繼續成長,但是碳排放逐年降低。我們可以看到離岸風電在2014年時,依然相當昂貴,每度電成本約新台幣6.4元(US$231/MWh),到了2021年僅有2.27元(US$82/MWh),我認為等15MW離岸風機正式佈署,這個數字應該
Thumbnail
在目前,全球的經濟成長依然與碳排放呈現正相關的趨勢,我們的目標是讓經濟繼續成長,但是碳排放逐年降低。我們可以看到離岸風電在2014年時,依然相當昂貴,每度電成本約新台幣6.4元(US$231/MWh),到了2021年僅有2.27元(US$82/MWh),我認為等15MW離岸風機正式佈署,這個數字應該
Thumbnail
 在剛出版的《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有一篇由Jason Bordoff和Meghan OSullivan兩位分別在美國頂尖大學任教的能源政策學者所合寫的好文,題目是"綠色動盪:能源的新地緣政治學",文中勾勒出如果能在2050年達到零排碳目標時各國因為新能源帶來的權力消長和朝此目標會遇的各種障礙
Thumbnail
 在剛出版的《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有一篇由Jason Bordoff和Meghan OSullivan兩位分別在美國頂尖大學任教的能源政策學者所合寫的好文,題目是"綠色動盪:能源的新地緣政治學",文中勾勒出如果能在2050年達到零排碳目標時各國因為新能源帶來的權力消長和朝此目標會遇的各種障礙
Thumbnail
這個禮拜是台灣能源週活動(2021 Energy Taiwan, 12/8-10),最近也因為四大公投,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能源的議題。從淨零排碳的角度來看,依照Ellen Macathur Foundation提出的碳排比例,能源相關造成的碳排佔整體碳排的55%,依經濟部台灣2019年的數據,電力排
Thumbnail
這個禮拜是台灣能源週活動(2021 Energy Taiwan, 12/8-10),最近也因為四大公投,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能源的議題。從淨零排碳的角度來看,依照Ellen Macathur Foundation提出的碳排比例,能源相關造成的碳排佔整體碳排的55%,依經濟部台灣2019年的數據,電力排
Thumbnail
今年(2021)的12月18日即將舉辦公投,其中一個題目是「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做不到100%環境保護,因為只要有人類存在,就很難避免汙染。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汙染,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當然,如果台灣有安樂死的公
Thumbnail
今年(2021)的12月18日即將舉辦公投,其中一個題目是「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做不到100%環境保護,因為只要有人類存在,就很難避免汙染。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汙染,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當然,如果台灣有安樂死的公
Thumbnail
4/22世界地球日,經濟部跟環保團體會談之後,提出了「2050淨零碳排」的宣言。不過到底什麼是「淨零碳排」?做綠能就是淨零碳排嗎?又該如何達成?
Thumbnail
4/22世界地球日,經濟部跟環保團體會談之後,提出了「2050淨零碳排」的宣言。不過到底什麼是「淨零碳排」?做綠能就是淨零碳排嗎?又該如何達成?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介紹,英國國家電網2020《未來能源情境》報告中,要達到淨零排放,對消費者在能源使用上有什麼改變。 這篇文章將從能源系統的角度,介紹各情境下,電源系統需要的轉變...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介紹,英國國家電網2020《未來能源情境》報告中,要達到淨零排放,對消費者在能源使用上有什麼改變。 這篇文章將從能源系統的角度,介紹各情境下,電源系統需要的轉變...
Thumbnail
本篇沒有任何政治立場,只爭對能源議題做出些許看法與探討。 提供相關數據大家可以互相討論~ 這些資料都是來自台灣電力公司,可以看到其實從民國80年開始燃氣發電不間斷的上升,而燃煤發電則是從民國80年開始不斷上升至民國95年,核能發電則在民國100年後有了往下的趨勢,另外再生能源在100-105年有一
Thumbnail
本篇沒有任何政治立場,只爭對能源議題做出些許看法與探討。 提供相關數據大家可以互相討論~ 這些資料都是來自台灣電力公司,可以看到其實從民國80年開始燃氣發電不間斷的上升,而燃煤發電則是從民國80年開始不斷上升至民國95年,核能發電則在民國100年後有了往下的趨勢,另外再生能源在100-105年有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