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以蠟像見證歷史的小小女子—《小不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們聽過藍鬍子、睡美人、穿長靴的貓?這裡有另外一個故事:背負歷史的小小女子。你們想要血腥?我有。王宮?當然有。破屋?沒問題!噢。怪物嗎?有、有,我有很多怪物!快來看啊,只要你們願意來看,讓我展示這一切是如何製作出的,讓我以擅長的方式,告訴你們人類是什麼。
raw-image

有一陣子沒有看傳記小說,這次也很榮幸受到悅知文化邀請,分享這本有關杜莎夫人的作品。老實說,筆者對於杜莎夫人並沒有太多的認識,一開始單純只是因為覺得封面非常精美,沒想到開始閱讀後,馬上就沈浸在故事中無法自拔,其中的附在文字旁的插畫,也讓情境更加寫實。而近600頁的內容原本預計要花超過一週閱讀,最後也只花了三、四天的閒暇時間。

因蠟像而聞名 杜莎夫人的傳奇一生

雖然是以第一人稱「我」來完成,但本書的作者愛德華・凱瑞(Edward Carey),其實是一位曾在「杜莎夫人蠟像館」工作的小說家兼劇作家。也因為有了這段與杜莎夫人相關的經歷,讓他萌生靈感,決定動筆寫下這本著作。從孤兒到蠟像助手,再到王室成員的老師,最後自己開了一座蠟像館;原本被困在窮鄉僻壤,經歷顛沛流離,一度只能在他人故事中旅行,最後親自進入王宮,並且遠渡重洋到達異鄉,縱使被稱為「小不點」,但杜莎夫人一點也不渺小的人生,也藉由作者的文字,及譯者流暢的翻譯,呈現在讀者眼前。

事實是如此:人們迷戀自己。

因蠟像看見人性 由人生反映歷史

「蠟像」不論在杜莎夫人的一生,或是在小說中,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作者的安排下,它更反映出了最真實人性。因為「沒有比蠟更誠實的東西」,那些表象底下醜陋的、凶暴的、自戀的、殘酷的,隱藏在人心最底層的不堪,都表露無遺。包含法國王室、羅伯斯比(爾)及拿破崙等,就算是歷史上的名人,也不得不屈服在蠟面前,而當巴黎人因罪人斬首後的頭部蠟像瘋狂,杜莎夫人與其師傅柯提烏斯被請求中止展出時,柯提烏斯專理性如職人般的一席話,更引發筆者深思。

「這些頭會帶來更多的頭。勸你們快點遮起來或收起來!絕對不可以展示。這樣的新展覽不可以繼續下去。」
「這些蠟像只是反映外界發生的事。巴黎的現況。」(中略)
「快蓋起來,我求你!」
「但那樣等於撒謊。」

法國大革命前後 動盪的巴黎社會

如同蠟忠實反映人性,杜莎夫人的故事似乎也呈現了法國大革命前後,搖搖欲墜的社會現實。從只能住在櫥櫃的僕人、不能說話的傭人,甚至是王室形同施捨卻無法改變現狀、杯水車薪般的救濟;到革命後因為鮮血而瘋狂、脫序的群眾,甚至是「萬事皆有罪」的極權統治,儘管讀者很難不認為包含杜莎夫人、柯提烏斯及其他主角,在性格上有其特異之處,但相形之下,當時的巴黎社會景況卻更顯得荒誕。

歷史(History)從來都是屬於男性的。然而,這本歷史小說卻反其道而行。作者選擇「杜莎夫人」作為第一人稱視角,著墨於她成名前的故事。述說一個弱小的女孩,如何跨越階級、性別的阻礙,堅持熱愛的事業,並在動盪時代保有堅毅心靈,取得永恆的成就。

蘊含職人精神 女性視角的歷史

作為整本作品的簡述,封底最後的這一段,或許再貼切不已。儘管沒有那些大時代標誌事件的描述,《小不點》卻以女性的角度,帶領讀者以不同於教科書的視角,看見那段充滿血腥的歷史。對於筆者而言,傳記小說除了關於一個人的生平,同等重要的或許也是讓讀者體會當下不在其中的歷史、社會氛圍。而這本《小不點》所說的不僅僅是杜莎夫人的ㄧ生,更是法國大革命前後,巴黎社會崩解前夕的最佳見證。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Er7x3a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q5d7yD

博客來:https://reurl.cc/rDxypE

讀冊生活:https://pse.is/45twtn

讀冊二手書:https://pse.is/45tx4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48會員
417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5/03
一場像樣的訪問,是帶著子彈與玫瑰赴會:要不槍彈上膛、砲火四射,逼出口供;要不暖語含苞、漫天花舞,誘出真心話。
Thumbnail
2025/05/03
一場像樣的訪問,是帶著子彈與玫瑰赴會:要不槍彈上膛、砲火四射,逼出口供;要不暖語含苞、漫天花舞,誘出真心話。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塔莎‧杜朵在我眼中是個很傳奇的女性,忘了是從哪知道她的,好像在書店有看過介紹吧?後來在YouTube上有看到關於她的影片,這張畫,就是從上面截圖下來的。 活到九十幾歲高齡,從五十幾歲開始獨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以靠畫繪本謀生賺錢(好羨慕),養牲畜,種花種菜,自己裁布縫衣,製作的還是十九世紀的樣
Thumbnail
塔莎‧杜朵在我眼中是個很傳奇的女性,忘了是從哪知道她的,好像在書店有看過介紹吧?後來在YouTube上有看到關於她的影片,這張畫,就是從上面截圖下來的。 活到九十幾歲高齡,從五十幾歲開始獨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以靠畫繪本謀生賺錢(好羨慕),養牲畜,種花種菜,自己裁布縫衣,製作的還是十九世紀的樣
Thumbnail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茶花女》。 《茶花女》主要內容:瑪格麗特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成了“社交明星”。她隨身裝扮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爾芒·杜瓦,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兩人陷入愛河。
Thumbnail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茶花女》。 《茶花女》主要內容:瑪格麗特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成了“社交明星”。她隨身裝扮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爾芒·杜瓦,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兩人陷入愛河。
Thumbnail
  3月8日國際婦女節由聯合國於1975年確立,不過你知道嗎?在1994年以前的臺灣,3月8日的婦女節也是國定假日之一喔!在這個屬於女性的節日,小角落文化編輯部將推薦大家,許多創造了歷史,並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的時代女性的故事,看她們的人生故事對社會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Thumbnail
  3月8日國際婦女節由聯合國於1975年確立,不過你知道嗎?在1994年以前的臺灣,3月8日的婦女節也是國定假日之一喔!在這個屬於女性的節日,小角落文化編輯部將推薦大家,許多創造了歷史,並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的時代女性的故事,看她們的人生故事對社會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Thumbnail
天真爛漫的少女,如何蛻變為華麗的女性? 原本受到國民愛戴的王妃,為何最後以悲劇收場?
Thumbnail
天真爛漫的少女,如何蛻變為華麗的女性? 原本受到國民愛戴的王妃,為何最後以悲劇收場?
Thumbnail
女人們總是在人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茫然。
Thumbnail
女人們總是在人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茫然。
Thumbnail
有一陣子沒有看傳記小說,這次也很榮幸受到悅知文化邀請,分享這本有關杜莎夫人的作品。老實說,筆者對於杜莎夫人並沒有太多的認識,一開始單純只是因為覺得封面非常精美,沒想到開始閱讀後,馬上就沈浸在故事中無法自拔,其中的附在文字旁的插畫,也讓情境更加寫實。而近600頁的內容原本預計要花超過一週閱讀,最後也只
Thumbnail
有一陣子沒有看傳記小說,這次也很榮幸受到悅知文化邀請,分享這本有關杜莎夫人的作品。老實說,筆者對於杜莎夫人並沒有太多的認識,一開始單純只是因為覺得封面非常精美,沒想到開始閱讀後,馬上就沈浸在故事中無法自拔,其中的附在文字旁的插畫,也讓情境更加寫實。而近600頁的內容原本預計要花超過一週閱讀,最後也只
Thumbnail
主角伊莉莎白.馬許真的就是一個小人物,你讀過的歷史課本上不曾出現過她的名字,然而她卻能經由海路,足跡遍及四大洲,走得比那個時代的女性都還要遠。 她的一生,也正是動亂世界史的縮影。
Thumbnail
主角伊莉莎白.馬許真的就是一個小人物,你讀過的歷史課本上不曾出現過她的名字,然而她卻能經由海路,足跡遍及四大洲,走得比那個時代的女性都還要遠。 她的一生,也正是動亂世界史的縮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