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我們閉上雙眼,體會一下耳裡聽到的聲音
聲音會帶你走到很遠很遠的某處,也會帶你認識那些距離最近卻陌生的地方
聲音是種很奇妙的感官;正常情況下,你不能選擇關起耳多不聽,頂多能說那些聲音並沒有在大腦覺知底下收入進去;當我們摀住耳朵,仍然會有細微的聲音跑進聽覺記憶中,可能是心跳、雜音、甚至是一種嗡鳴聲...。
有一次,公司的影印機會發出怪聲,由於聲音太過短暫,而且並沒有特定時機點,所以也沒錄下來。直到維修人員來到時,也只能盡量用各種形容詞模擬那種聲音...,“比卡紙的聲音再尖銳一點”、“比開蓋時的聲音再小一些”...,鬧得大家會心一笑,原來這就是聲音的獨特性。
你是否靜靜得聽環境的聲音,或是否認真地聽別人說話的聲音!?
耳朵是一個被動的器官,比起嘴巴,耳朵的「聽」常常被嘴巴的「說」打壓得徹底,有的時候還沒聽完一段話,心裡就已經下了定論,腦子裡就在想接下來要怎麼說了...。
雖然耳朵被動的接受是常態,但是我們的意識卻可以決定它要收入什麼?我們常用鬧鐘的聲音開啟耳朵的一天,也有的時候是外頭的打雷或雨聲;繁忙的生活中,太多的習慣成自然,其實很多聲音是我們經常錯過的
早晨的安靜也是一種聲音,因為那單純、純粹,比起日常習慣的喧囂,那是一種幸福的聲音。
聲音可以帶我們走到遠方,就好像每當聽到火車鐵軌的聲音,思緒或許就會飄到東海岸曾經駐足的某處,或是曾經通勤往返的學生生活!?
有些聲音則是有年代的,有溫度的,有記憶的
人常說:「三思而後行」;往前推一層,不如可以先練習:「三聽而後說」!
巧合的是,許多大流行病都與嘴巴有關,透過飛沫傳播,透過飲食、體液接觸等等,難怪老話會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或許新冠疫情給人類的另一個反思就是我們應該多用用嘴巴以外的感官去體會世界。
雖然此時此刻的世界是變動的、是不安的,但是當政令讓外頭的人車減少之時,留下了更多空間給聽覺等其他感官。
當我們學習更多的時間先多聽一下,聽聽環境的聲音,聽聽家人的聲音,聽聽那些我們曾經熟悉卻又陌生遙遠的記憶...。
人與人的相處就會少一些壓力的轉嫁,多一些包容與肯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仔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台北長大的我,這幾年是離開家鄉最久的一段日子 前陣子,回到台北那些曾經熟悉的街道...那些曾經熟悉人事物... 天母一帶曾是因為工作關係常進進出出的地方。 繁華的都市外衣底下,更值得細細品味的是一方水土。儘管困難的此時此刻,想想那些依然為某個信念堅持的人們,總是有出路的。 -李健《滄海輕舟》歌詞
故事或許可以從這一本書開始說起... 《 蘇西的世界 ( The Lovely Bones ) 》出版於2002年,隨後於2009年翻拍成電影上映。那年適逢高三準備聯考之際... 但是那是痛苦、掙扎的,對於每個在生老病死路程上的生命來說,不管離開或仍留在這個世界,都有屬於自身的功課要去完成。
早晨片刻聽到了一段不錯的訪問節目 在人生的旅途中,誰沒有迷失過、挫折過呢? 每當羨慕、追隨一個典範或偶像,其實不是他的光芒多麼耀眼,而是在這些光芒背後的努力過程...,這些更耐人尋味。很少是一次就能成功,很難有天資聰穎,很難有雄厚的背景...,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普通人。
記得小學四年級時被導師推派代表班上參加朗讀比賽。 其實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會找我?!當時的我個性內向,講話口吃,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況且書不是唸得很好,記得為了參加這個比賽,必須背好幾篇課文,結果我在比賽前根本沒有認真背好...。 此後,這件事就這麼過了!
人啊,就是那種即使明天地球就要毀滅了,今天還是堅持要種下蘋果樹的生物。我們一起抱著這樣的想法活下去吧! 樹木希林 ( 1943~2018 ) 2020年的過年,當時還在與家人討論著中國一個還不明朗的病毒... 時間匆匆將進入防疫第三年了,人們是該與這場病毒共處的時候了! 為努力扮演好角色的你(妳)
念書的時候,常聽到所謂 那些在學校學的東西,當你畢業的時候,可能都不適用了... 未來的工作,現在都還出現... 細細得體會,時代巨輪是越轉越快的 對於1990後半或者2000年以後的年輕人 可能已經沒有經歷過使用電話IC卡的時代,黑白螢幕的傻瓜手機...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
在台北長大的我,這幾年是離開家鄉最久的一段日子 前陣子,回到台北那些曾經熟悉的街道...那些曾經熟悉人事物... 天母一帶曾是因為工作關係常進進出出的地方。 繁華的都市外衣底下,更值得細細品味的是一方水土。儘管困難的此時此刻,想想那些依然為某個信念堅持的人們,總是有出路的。 -李健《滄海輕舟》歌詞
故事或許可以從這一本書開始說起... 《 蘇西的世界 ( The Lovely Bones ) 》出版於2002年,隨後於2009年翻拍成電影上映。那年適逢高三準備聯考之際... 但是那是痛苦、掙扎的,對於每個在生老病死路程上的生命來說,不管離開或仍留在這個世界,都有屬於自身的功課要去完成。
早晨片刻聽到了一段不錯的訪問節目 在人生的旅途中,誰沒有迷失過、挫折過呢? 每當羨慕、追隨一個典範或偶像,其實不是他的光芒多麼耀眼,而是在這些光芒背後的努力過程...,這些更耐人尋味。很少是一次就能成功,很難有天資聰穎,很難有雄厚的背景...,大部分的我們都是普通人。
記得小學四年級時被導師推派代表班上參加朗讀比賽。 其實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會找我?!當時的我個性內向,講話口吃,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況且書不是唸得很好,記得為了參加這個比賽,必須背好幾篇課文,結果我在比賽前根本沒有認真背好...。 此後,這件事就這麼過了!
人啊,就是那種即使明天地球就要毀滅了,今天還是堅持要種下蘋果樹的生物。我們一起抱著這樣的想法活下去吧! 樹木希林 ( 1943~2018 ) 2020年的過年,當時還在與家人討論著中國一個還不明朗的病毒... 時間匆匆將進入防疫第三年了,人們是該與這場病毒共處的時候了! 為努力扮演好角色的你(妳)
念書的時候,常聽到所謂 那些在學校學的東西,當你畢業的時候,可能都不適用了... 未來的工作,現在都還出現... 細細得體會,時代巨輪是越轉越快的 對於1990後半或者2000年以後的年輕人 可能已經沒有經歷過使用電話IC卡的時代,黑白螢幕的傻瓜手機...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聲音(inner sound) 思想擁有一種電磁性的實相,它們還有一種內在聲音的價值。這「內在聲音」就是在你自己頭腦裡你思想的聲音。內在聲音對你身體所造成的影響,甚至要大過外在的聲音。它們影響組成你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內在聲音(*例) 在你發現自己覺得很累的時候,你想改變它就不要加強它。
  不僅僅是關於噪音、關於那些我們沒有需要也沒有想要的資訊,也關於那些對我們有益(無論是讓我們得到娛樂還是其他收穫)的內容。我們需要拿下耳機、需要停止聽音樂、聽Podcast、停止播放影片。去把空間重新留下來,讓我們的「聲音類的思想」再一次地有地方可去。
Thumbnail
我們都一直住在肉身裡面去感知這個世界 就連車外傳來的一陣喇叭聲都可以激起內心裡千百回的念頭 喇叭聲或許只有八秒 但有誰數過當下心中生起的再消滅的念頭有幾個 XXX再加上憤怒、再加上恐懼、再加上如何做.. 都在那八秒中如同電影般一幕幕上映 但在那八秒的當下 我們的原心是和當下
Thumbnail
窗外的鳥鳴聲不絕於耳 ......靜靜地聽著 與敲擊著的鍵盤聲合奏成單音組和絃 呼吸與鳥鳴其實都在 因太理所當然而忽視了現在 鳥鳴聲突然聽不到而尋伺著 當再出現鳥鳴聲又靜靜地聽著 呼吸也不見了 鳥鳴聲現近於窗台外對語 回顧 似有覺察的一絲明朗釋懷 也有沉沉的一點不解默然 當下
Thumbnail
耳鳴,俗稱“耳朵響”,是一種常見的耳部不適症狀,患者會感覺到耳朵內有嗡嗡聲、鈴聲、水流聲等非外界聲音源產生的聲音。 雖然耳鳴本身通常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如果長期治療不當,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 耳鼻喉科醫師強調,耳鳴的成因複雜,可能與內耳的微血管病變、聽覺系
Thumbnail
上次跟同事聊到一件很神秘的事。 關於我們在內心說話,聲音會是異性的聲音、自己的聲音還是無聲呢? 又或者,是否思考過⋯⋯ 回憶一件事的時候,是動態畫面?帶聲音嗎?還是靜態畫面?還是只有文字或感覺呢? 我個人是在內心說話沒有聲音,所以我常常聽到錄影中我的聲音時,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竟然很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以我今天的練習,就有感到說,那陌生的當下感受,是什麼。 因此,就有得到貟訊,而開始進行分析和推論。 有時,是因為早有的情報,而進行結合。 因此,用聲音做媒介,就算是認識的,也可以活用和練習。 而最重要的,就是藉由聲音,進行感受。 今天的男個案,在嗓音的部分,是因為家人的相處出問題導致 對
Thumbnail
當初踏上聲音療癒學習之旅的原因,主要只是因為我很喜歡發出奇怪的聲音,還有唱歌。 打從我會說話開始,我就喜歡發出聲音和哼調子,小時候常被同學老師嫌大嗓門很吵,大笑起來連隔了一面牆的鄰居都很像坐在我旁邊聽我笑,興致來了就隨著心情大聲唱歌,那時候覺得發出聲音、說話、唱歌就是給予我動力和能量的源頭。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聲音(inner sound) 思想擁有一種電磁性的實相,它們還有一種內在聲音的價值。這「內在聲音」就是在你自己頭腦裡你思想的聲音。內在聲音對你身體所造成的影響,甚至要大過外在的聲音。它們影響組成你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內在聲音(*例) 在你發現自己覺得很累的時候,你想改變它就不要加強它。
  不僅僅是關於噪音、關於那些我們沒有需要也沒有想要的資訊,也關於那些對我們有益(無論是讓我們得到娛樂還是其他收穫)的內容。我們需要拿下耳機、需要停止聽音樂、聽Podcast、停止播放影片。去把空間重新留下來,讓我們的「聲音類的思想」再一次地有地方可去。
Thumbnail
我們都一直住在肉身裡面去感知這個世界 就連車外傳來的一陣喇叭聲都可以激起內心裡千百回的念頭 喇叭聲或許只有八秒 但有誰數過當下心中生起的再消滅的念頭有幾個 XXX再加上憤怒、再加上恐懼、再加上如何做.. 都在那八秒中如同電影般一幕幕上映 但在那八秒的當下 我們的原心是和當下
Thumbnail
窗外的鳥鳴聲不絕於耳 ......靜靜地聽著 與敲擊著的鍵盤聲合奏成單音組和絃 呼吸與鳥鳴其實都在 因太理所當然而忽視了現在 鳥鳴聲突然聽不到而尋伺著 當再出現鳥鳴聲又靜靜地聽著 呼吸也不見了 鳥鳴聲現近於窗台外對語 回顧 似有覺察的一絲明朗釋懷 也有沉沉的一點不解默然 當下
Thumbnail
耳鳴,俗稱“耳朵響”,是一種常見的耳部不適症狀,患者會感覺到耳朵內有嗡嗡聲、鈴聲、水流聲等非外界聲音源產生的聲音。 雖然耳鳴本身通常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如果長期治療不當,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 耳鼻喉科醫師強調,耳鳴的成因複雜,可能與內耳的微血管病變、聽覺系
Thumbnail
上次跟同事聊到一件很神秘的事。 關於我們在內心說話,聲音會是異性的聲音、自己的聲音還是無聲呢? 又或者,是否思考過⋯⋯ 回憶一件事的時候,是動態畫面?帶聲音嗎?還是靜態畫面?還是只有文字或感覺呢? 我個人是在內心說話沒有聲音,所以我常常聽到錄影中我的聲音時,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竟然很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以我今天的練習,就有感到說,那陌生的當下感受,是什麼。 因此,就有得到貟訊,而開始進行分析和推論。 有時,是因為早有的情報,而進行結合。 因此,用聲音做媒介,就算是認識的,也可以活用和練習。 而最重要的,就是藉由聲音,進行感受。 今天的男個案,在嗓音的部分,是因為家人的相處出問題導致 對
Thumbnail
當初踏上聲音療癒學習之旅的原因,主要只是因為我很喜歡發出奇怪的聲音,還有唱歌。 打從我會說話開始,我就喜歡發出聲音和哼調子,小時候常被同學老師嫌大嗓門很吵,大笑起來連隔了一面牆的鄰居都很像坐在我旁邊聽我笑,興致來了就隨著心情大聲唱歌,那時候覺得發出聲音、說話、唱歌就是給予我動力和能量的源頭。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